《建國大業》:國慶獻禮片還是反共宣傳片? |
送交者: J1945 2009年09月24日15:10:48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
作者:雨夾雪 9月16日,電影《建國大業》在全國上映。這一部票價高達百元,由眾多“外籍華人”出演的“紅色史詩”早在拍攝中已經引起了人們極大關注。今天我想談談對《建國大業》的看法。 一、一個問題:國民黨反動派應該如何拍攝解放戰爭? 有人說,《建國大業》是“一部純粹的商業片”,“沒有任何政治立場”。我是堅決反對這種觀點的。即使是商業片也有政治立場,美國的好萊塢大片是典型的商業片,但是無一不體現“美國至上”的“普世價值”。像《亞歷山大》中的希臘和波斯顯然是影射今天的美國和伊朗,《星球大戰》更是把中國、蘇聯都設成了外國入侵者,《勇敢的心》死前華萊士大呼“自由”,《佐羅傳奇》竟喊出了“為加利福尼亞(原屬墨西哥)加入美國而歡呼吧”,這難道是“沒有任何政治立場”的“純粹的商業片”嗎?事實上,“沒有任何政治立場”的“純粹的商業片”是根本不存在的。《建國大業》拍攝的解放戰爭的內容,解放戰爭這個主題是和現實政治密切相關的,其政治立場只會更加鮮明,雖然是故事片,實際上更是宣傳片,絕不可能是“沒有任何政治立場”的“純粹的商業片”。 那麼,《建國大業》的政治立場是什麼呢?我認為,《建國大業》的政治立場就是站在國民黨反動派角度,是反共反人民的一部反共宣傳片。有的朋友可能會說,太誇張了吧,《建國大業》是60年國慶的獻禮片,縱有錯誤,也不能說是一部反共宣傳片吧。說實話,我也不敢相信這個結論,因此題目用了個問號。下面聽聽我的分析,如果大家不同意我的觀點,也歡迎批評。 判斷拍攝的解放戰爭的文藝作品的政治立場是不是反共宣傳片,必須首先弄明白一個問題:國民黨反動派逃到台灣之後,應該如何拍攝解放戰爭?怎樣拍對國民黨反動派最有利?如果要是絲毫不承認國民黨反動派的錯誤,甚至硬說解放戰爭是國民黨反動派的勝利和共產黨的失敗,那樣不僅達不到反共宣傳的效果,徒然惹人發笑。如果希望達到最佳的反共宣傳的效果,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就國民黨反動派方面,必須承認一些錯誤,主要是腐敗問題,但是絕對不能承認國民黨反動派是和人民根本對立的這一根本問題。同時,必須宣傳蔣介石與蔣經國父子是真心反腐敗的,反腐敗沒有成功是因為腐敗深入骨髓,積重難返,和蔣介石與蔣經國父子的態度毫無關係。這樣,蔣介石與蔣經國父子就可以在台灣這一剛剛“光復”,腐敗尚未深入骨髓,積重難返的地方重新開始。特別是對於蔣經國,一定要極力美化。這樣台灣人民即使對蔣介石失望了,還對蔣經國抱有希望,可以讓蔣家王朝統治延續下去。 其次,就共產黨方面,必須承認共產黨的一些優點,但是絕對不能承認共產黨代表廣大人民利益,得到廣大人民踴躍支持的這一根本問題。應該把共產黨特別是共產黨的領導人描述成為一群善用權謀的奸佞小人,通過挑撥離間打敗了國民黨反動派,這樣,儘管國民黨反動派失敗了,在台灣人民眼中也是值得同情的悲情英雄。另外,最好把共產黨的領導人醜化為一群粗俗無禮的土匪,讓台灣人民厭惡共產黨,使台灣人民跟隨已經窮途末路的國民黨反動派。 再次,應該極力誇大民主黨派、無黨派民主人士和國民黨內部愛國將領的作用。這樣可以更好的迴避共產黨代表廣大人民利益,得到廣大人民踴躍支持的這一根本問題,把國民黨反動派失敗描述成內部叛變造成的。這樣也可以暗示,共產黨的統治是不穩固的,主要依靠民主黨派、無黨派民主人士和國民黨內部愛國將領支持才能維持,而這些人是搖擺不定的中間派,如果國民黨反動派占優勢可以再倒回來。從而宣傳“反攻大陸,反共復國”的“大業”還是有希望的,給逃到台灣的殘餘力量打氣。 此外,可以適當的培育“台灣主體意識”,把共產黨解放台灣的努力醜化為侵犯台灣人民台灣家園的行徑,使台灣人民跟隨國民黨反動派共同反共。還可以宣傳美國的“公平公正”,以為自己的賣國行徑辯護,等等。 二、兩個選項:《建國大業》的主旨是“獻禮”還是“反共”? 以上我們說了國民黨反動派逃到台灣之後,應該如何拍攝解放戰爭才能達到反共宣傳的最佳效果,下面看看《建國大業》是如何拍攝的,從中我們可以看出“獻禮” 和“反共”哪個選項才是《建國大業》要表現的真實主旨。以下韓三平先生等人的話主要引自《<建國大業>誕生記:拿什麼來吸引80、90後?》中三聯生活周刊對他們的採訪。特別聲明,筆者就是80後,但是一點沒有被韓三平先生等人的觀點吸引,也許這就是代溝吧,韓三平先生等人並不真正明白應該拿什麼來吸引80、90後。 1.“末路英雄”蔣介石與“熱血青年”蔣經國 中國電影集團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建國大業》的導演韓三平先生說:“蔣和毛都是英雄”, “張國立有時沉默的時候,臉上有一種末路英雄的狀態,有英雄氣但又有點茫然”。也許我是孤陋寡聞,獻禮片把蔣介石定位為“英雄”,而且是“末路英雄”,恐怕還是第一次。《建國大業》的確充分體現了蔣介石的“英雄氣概”,蔣介石在片中變成了一個清廉、正直、一心為國的人,從各個戰區的報告得知,林彪的部隊搶占東北,陳毅、粟裕的部隊威逼南京才不得不反擊,面臨李宗仁、白崇禧等人謀權奪位的壓力“引退”奉化時,還表示不做劃江而治的千古罪人。還提出了“貪腐,反則亡黨;不反,則亡國” ,一個無奈的“末路英雄”躍然紙上。 蔣介石真是個“英雄”嗎?我認為那要看對“英雄”如何定義。如果認為“英雄”就是殺人如草、好色如命、飲酒如狂、陰謀層出的黑社會老大式的人物,那麼蔣介石不僅是英雄,恐怕還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人。蔣介石本人就是黑社會出身,先是與陳其美結拜為 “盟兄弟”,後來又拜黃金榮為師,靠暗殺光復會領袖陶成章起家,靠“中山艦事件”和“整理黨務案”發跡,對待共產黨人和民主人士斬盡殺絕、毫不留情,把 “盟兄弟”張學良關了幾乎一生,對“友邦人士”則異常寬宏大量,抗戰剛一結束,馬上宣布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無罪釋放”,並且聘請這位“有8年剿共經驗”的“友邦人士”為顧問共商“剿共大計”……可惜這些“英雄事跡”,《建國大業》都沒有好好表現。片中表現的蔣介石清廉、正直、一心為國的另一種“英雄事跡”則不是事實,蔣介石統治的時代,廣大人民饑寒交迫,即使是被吹噓為“黃金時代”的1927到1936年仍然有70%至80%的人吃不飽飯,每年餓死 300萬至700萬人,1949年四大家族掌握200億美元資產,是世界上的貧富差距最大的國家,蔣介石堪稱中國歷史上第一巨貪。解放戰爭期間,蔣介石與美國簽訂了《中美商約》,將國統區變成了美國的殖民地。在敗退台灣後,蔣介石還與美國簽訂了《中美防衛協定》,將台灣以殖民地的形式,置於美國的勢力範圍之下。清廉、正直、一心為國又從何談起? 《建國大業》把蔣經國塑造成了一個完全正面的人物。《建國大業》的導演韓三平先生說:“蔣經國這個人物,在當年是一個30多歲的青年,就憑他當年30多歲這一條,說他有多麼徹底的腐朽沒落,他不可能的。他當年還是想勵精圖治,想改變現狀,甚至想推動國家民族發展”,“蔣經國不是一個簡單的人。他在蘇聯衛國戰爭時候,是拿着衝鋒鎗跟德國人打過仗的,他是職業軍人,跟那種大少爺完全不一樣。他身上有許多應該是很優秀的東西,《建國大業》可以說是真實地表現了這種東西”。的確,《建國大業》大力宣揚蔣經國去上海“打老虎”的事跡,蔣經國、宋美齡和孔令侃的一場室內戲,蔣孔這對表兄弟為國事執槍相對,一個英勇的“熱血青年”被刻劃的栩栩如生。 歷史的真相到底如何呢?首先,年輕未必是藉口,侵華日軍中不少20多歲乃至更年輕的青年同樣是狂熱的法西斯分子。年輕的蔣經國或許想勵精圖治,想改變現狀,但是所作的只能是維護以他和蔣介石為代表的官僚買辦資產階級的法西斯統治,絕不會觸動自己的統治根基。其次,蔣經國根本不是職業軍人,他是1937年回國的,蘇聯衛國戰爭1941年才爆發,怎會有“在蘇聯衛國戰爭時候,是拿着衝鋒鎗跟德國人打過仗”的“英雄事跡”呢?抗日戰爭時蔣經國擔任過江西省第四區(贛南地區)行政督察專員兼區保安司令,但是不過是蔣介石鍛煉他,蔣經國從未去危險的地方。何況以腐敗著稱的國民黨軍隊,即使真是職業軍人身上又能有多少“很優秀的東西”?再次,蔣經國主導的幣制改革,實質是對各階層人民的又一次大洗劫。1948 年8 月19 日發布的《財政經濟緊急處分令》規定限期收兌人民所有的金、銀、外幣,逾期不兌一律沒收,大量的黃金、白銀、美鈔,被政府強制收兌而去。蔣經國去上海“打老虎”實質是依靠暴力掠奪民族資產階級的財產來維持官僚買辦資產階級的內戰。當然,蔣經國也是有貢獻的。1949年蔣經國奉蔣介石之命進行中央銀行外匯黃金移存台灣事宜,把外匯黃金全部移存台灣。1950年蔣經國擔任總政戰部主任,正式統籌台灣的情治工作,通過法西斯手段嚴厲鎮壓左派和台灣人民要求統一的 “民主台灣聯盟事件”等運動,對台獨勢力則大力縱容,一方面於1987年宣布解嚴,使台獨勢力的民主進步黨合法化,另一方面提拔台獨分子李登輝為副總統,成功製造了台獨勢力尾大不掉的局面。這一切為《建國大業》的明星們去台灣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對於不少夢想去外國去台灣發展的明星們,蔣經國的貢獻難道不大嗎? 2.匪氣十足的“人性化”共產黨領導人 《建國大業》的導演韓三平先生說:“既然這部電影是豐富的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那就所有歷史人物或者說重要的歷史人物都要有所表現,不能忌諱”,“我們在創作時有一個觀點:一個人的政治立場和世界觀,不能完全和他的道德品質畫等號。政治態度沒落的人道德品質並非必然敗壞,政治態度進步的人,道德品質也並非完美無缺”。《建國大業》也的確是這麼攝製的,像驚悉馮玉祥海上遇難後,毛主席摔碗,周總理也勃然大怒,甚至怒髮衝冠,拍桌子砸板凳怒斥部下“都是豬腦袋”。還有喜聞淮海戰役得勝,中央政治局五個常委酒醉失態,毛主席醉依炕上,四常委醉吼國際歌,把個國際歌唱的非常難聽(這應該是改編自劉邦戰勝項羽後和部將唱大風歌的傳說,以暗示毛主席是劉邦式的善用權謀的“奸佞小人”,蔣介石是項羽式的“悲情英雄”)。甚至還有毛主席開書記處會議熄滅半根蠟燭沒,周總理說“這不就成了開黑會了嗎”等更加離譜的鏡頭,讓人感覺共產黨領導人匪氣十足。 事實上這種說法是毫無道理的。的確,一個人的政治立場和世界觀,不能完全和他的道德品質畫等號。政治態度沒落的人道德品質並非必然敗壞,政治態度進步的人,道德品質也並非完美無缺。但是,一個人的政治立場和世界觀的確對道德品質有決定作用。絕大多數政治態度沒落的人道德品質同樣是敗壞的,絕大多數政治態度進步的人,道德品質也同樣是高尚的。試問,能指望一個殺人如草、好色如命、飲酒如狂、陰謀層出的黑社會老大式的人物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嗎?事實上毛主席為革命軍隊制定了“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所過之處,秋毫無犯;國民黨反動派的軍隊到處抓丁拉夫,燒殺搶掠,完全是一夥土匪。至於雙方的領導人,國民黨反動派多是黑社會老大式的人物,共產黨領導人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共產主義戰士,更不在一個層次上。我覺得很奇怪,為什麼同樣是“去臉譜化”,國民黨反動派就要表現“英雄氣概”,共產黨人就要表現匪氣?難道不能把國民黨反動派政治態度沒落同時的道德品質敗壞描述的更深入一些,把共產黨人政治態度進步伴隨的高尚道德品質攝製的更突出一些?莫非 韓三平 先生內心深處認為國民黨反動派的領導人比共產黨領導人道德品質更加高尚才是有血有肉、尊重歷史事實? 《建國大業》不僅有對共產黨領導人的醜化,還有對中國共產黨整體的醜化。《建國大業》的導演韓三平先生還說:“當時中國大多數人要求什麼?要求耕者有其田,要求民主,要求溫飽,反對獨裁,反對特務,反對法西斯。其實這和西方選舉有什麼區別啊?你是54%,我是46%,你當總統我不當,這不是一回事兒麼?你仔細想通了都是一回事。毛澤東為什麼勝利?是他代表更多的人。只不過那時候不是選舉,而是採用暴力手段,但是本質上是一樣的。所以,英雄、優秀人物怎麼才能夠獲得最後的勝利呢?看你是不是代表着更多人的利益”。《建國大業》也的確是這麼攝製的,像影片中就有毛主席“把土地分給農民,使耕者有其田,天下就是我們的”的話。這其實是完全抹殺了中國共產黨和國民黨反動派的根本區別。 解放戰爭是一場中國共產黨代表的廣大人民和國民黨反動派代表的反人民的官僚買辦資產階級、大地主的階級鬥爭,根本不是什麼誰代表更多的人的問題,和西方選舉是根本不同的。資本主義民主政治本質上是一種金權政治,或者說是權錢交易。大體上呈“我資助你選舉,你上台照顧我,下台我再給你一些股票或公司的職務補償”三部曲,即金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被選擇的雙方都是反人民的壟斷資產階級代表,廣大人民不過是兩害相權取其輕罷了。今天美國,總統大選一半人根本不願去投票,州長議會選舉投票率更低。廣大人民可能為支持根本不感興趣的壟斷資產階級政客而捨死忘生嗎?中國共產黨也決不僅僅是和歷代農民起義一樣,通過“打土豪、分田地”,“耕者有其田”建立一個新王朝,而是一開始就以跳出歷史周期率,建立沒有壓迫沒有剝削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社會為目標,耕者有其田不過是實現農業集體化,永遠杜絕地主階級復活的第一步,絕不是終極目標。然而,《建國大業》對共產主義理想竟然隻字不提。片面強調“耕者有其田”同樣抹殺了中國共產黨和國民黨反動派的根本區別。《建國大業》被剪掉的一場戲中,蔣介石對蔣經國說:“你要把土地分給農民,做到耕者有其田,贏得民心。贏得民心之後,十年之內反攻大陸才有希望”,事實上蔣介石在台灣也的確搞了土改。試問,按照《建國大業》的邏輯,解放台灣豈不成了“不得民心”?不僅如此,《建國大業》還偽造毛主席的話“搞經濟我們不行”,“要將資本家請回來”。實際上,中國共產黨搞經濟比資本家支持的國民黨反動派強的多,建國初期就穩定了物價。而且榮毅仁等民族資本家根本沒有走,跑到台灣的不過是一小撮極端反動的官僚買辦資本家。通過3年解放戰爭好不容易才把他們趕到台灣了,難道還要把他們請回來嗎? 除此以外,《建國大業》醜化中國共產黨的細節數不勝數。例如,電影裡有個細節,蔣介石和蔣經國談心,蔣介石說:要是你,你談嗎——都這樣了,還談什麼啊……這顯然是根本上否定了中國共產黨的和平誠意。1949年1月14日毛主席的《關於時局的聲明》的八項條件(懲辦戰爭罪犯;廢除偽憲法;廢除偽法統;依據民主原則改編一切反動軍隊;沒收官僚資本;改革土地制度;廢除賣國條約;召開沒有反動分子參加的政治協商會議,成立民主聯合政府,接收南京國民黨反動政府及其所屬各級政府的一切權力)並未關閉和平的大門,反而正體現了和平誠意。如果不堅持八項條件,中國共產黨和國民黨反動派有有何區別?“懲辦戰爭罪犯”只是要明確戰爭責任,不是真的要置蔣介石、李宗仁等人於死地。這一點蔣介石、李宗仁等戰犯也很清楚。事實上不僅傅作義等“戰犯”起義後受到了很好的待遇,而且在1949年1月27日,“二號戰犯”李宗仁就致電毛主席,表示同意以八項條件為和談基礎,難道他是想自殺嗎? 3.沒有民主黨派就沒有新中國? 《建國大業》的導演韓三平先生說:“毛澤東勝利了,是因為他團結了大多數人,眾多的第三黨派,眾多的風雲人物,比如宋慶齡、李濟深、蔡廷鍇,包括張瀾,等等等等,這些人當時在中國政壇都是有影響的人物,各自都影響着一批人。毛澤東團結了他們,就團結了大多數人,所以我覺得這是我們在真實地表現那段歷史”。中國電影文學學會會長,北京電影學院客座教授,中國作家協會影視文學委員會委員《建國大業》最重要的編劇之一王興東先生說:“唯有經過人民政協會議民主選舉產生的中央政府才是合法的政府,向世界昭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是符合中國人民意志的。否則,沒有這次政治協商會議,一切都被認為是非法的”,“毛澤東作為中共主席,要實現多黨合作,必須請來這三位(宋慶齡、李濟深、張瀾)非中共的領袖”。《建國大業》整部影片也是圍繞人民政協會議召開展開的,特別是注重描寫了毛主席邀請宋慶齡、李濟深、張瀾三人的內容。 事實上,這是無限拔高民主黨派、無黨派民主人士和國民黨內部愛國將領的作用反人民的英雄史觀。中國共產黨代表廣大人民的地位絕不是民主黨派賜予的,中國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的合法性也絕不是人民政協會議授予的,中國共產黨代表廣大人民的地位和中國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的合法性是廣大人民在解放戰爭用鮮血和生命賦予的。十月革命時列寧和布爾什維克黨就解散了立憲會議,由蘇維埃制定憲法,這不僅不能說是非法的,而且應該說代表廣大人民的蘇維埃比各個黨派組成的制憲會議合法性更強。在中國人民共和國建立時,民主黨派、無黨派民主人士和國民黨內部愛國將領加起來不過幾萬人,他們所代表的民族資產階級及其知識分子不超過中國人口的1%,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不過是起了一個錦上添花的作用。而且,馮玉祥在蘇聯客輪上因失火遇難後,馬上有程潛補上;阿合買提江、阿巴索夫等人在飛往北平途中因飛機失事遇難後,馬上有賽福鼎補上,絲毫沒有影響新政協召開。(附帶說一句,一般認為馮玉祥、阿合買提江、阿巴索夫等人之死是事故,《建國大業》說成是特務破壞是為突出民主黨派、無黨派民主人士和國民黨內部愛國將領的“英雄氣概”。)儘管不能說民主人士可有可無,但是更不能認為民主人士對中國人民共和國建立起了決定性作用。 而且,民主黨派、無黨派民主人士和國民黨內部愛國將領的缺點、錯誤甚至罪行也是客觀存在的,不能因為他們參加了人民政協會議就過分美化。以李濟深為例,1927年4月初,李濟深到上海參加蔣介石召開的反共會議。會後,返回廣州,發動“四•一五” 政變,派軍隊包圍中華全國總工會廣東辦事處和省港罷工委員會,解除工人糾察隊武裝,查封工會、農會、學生會等革命團體,殺害鄧培、肖楚女、熊雄等兩千多名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建國大業》儘管對此曾有表現,即毛主席和李濟深談話的時候,李濟深說“我殺過共產黨,蔡和森就是我殺的(並非如此,1931年8月 4日,蔡和森遭國民黨反動派廣東軍閥陳濟棠秘密槍殺,而陳濟棠1929年就跟時任他上司的李濟深分道揚鑣了。1929年3月15日 李濟深就被蔣介石軟禁,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才被釋放,不可能殺害蔡和森)”,但是後來又為“尊重歷史”刪除了。而且,在參加人民政協會議之時,少數民主黨派、無黨派民主人士和國民黨內部愛國將領就提出了“輪流坐莊”的要求,儘管因為中國共產黨嚴厲批評有所收斂,但是“輪流坐莊”之心未死,1957年又表現了出來,而《建國大業》對此毫無表現。 真正給予中國共產黨執政地位和中國人民共和國合法性的廣大人民在《建國大業》中則受到了漠視。人民群眾創造歷史是唯物史觀的基礎,而這部影片通篇沒有講人民,只講領袖、黨派頭目和將軍、政客。人民在本片中只是花瓶,只知道獻花和鼓掌。據記載,遼瀋戰役解放軍陣亡14009人,傷53328人,失蹤1874人,共69211人;平津戰役解放軍陣亡7030人,傷31478人,失蹤936人,共 39444人;淮海戰役解放軍陣亡25954人,傷98818人,失蹤11752人,合計136524人。另據記載,三大戰役共動員支前民工880餘萬人次,人民群眾出動支前的大小車輛141萬輛,擔架36萬餘副,牲畜260餘萬頭,糧食4.25億公斤。然而,這些在電影中幾乎是一筆帶過。建國大業變成了一小撮“精英”的大業,而廣大人民變成了無足輕重的角色。 4.解放戰爭精神是“蘭博精神”? 《建國大業》的導演韓三平先生說:“我認為,主旋律影片這個概念是不確切的,應該是主流意識形態影片。主流意識形態影片將來會成為中國電影的主流:你看美國電影,愛國主義,勵志,歌頌美好愛情,這都是每個電影的主流,90%都是這種電影,追求美好生活,追求幸福,追求愛情,追求愛國主義,為國家獻身。蘭博就是為國家獻身啊,跟我們的李向陽有什麼區別啊?”,“追求陽光,追求向上,追求愛國,追求愛人,追求幸福生活,追求美好愛情,我們這一代和你們是一樣的。因此表現和歌頌這些會成為主流”。 蘭博何許人也?是美國好萊塢巨星史泰龍的《第一滴血》系列的主人公。60年代起美國掀起了很大程度上受了毛澤東思想影響的轟轟烈烈的黑人民權運動,女權運動,反戰運動等一系列新左派運動,《第一滴血》系列塑造的蘭博形象就是為抵制新左派運動塑造的一個美國法西斯侵略軍“英雄”形象。《第一滴血》系列塑造蘭博形象是希望通過蘭博形象為美國的侵略行為開脫,“蘭博精神”實質是一種法西斯侵略精神。 解放戰爭精神和“蘭博精神”是根本不同的。愛國主義是有階級性的,毛主席在《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中指出:“有日本侵略者和希特勒的愛國主義,有我們的愛國主義。對於日本侵略者和希特勒的所謂愛國主義,共產黨員是必須堅決地反對的。日本共產黨人和德國共產黨人都是他們國家的戰爭的失敗主義者。用一切方法使日本侵略者和希特勒的戰爭歸於失敗,就是日本人民和德國人民的利益;失敗得越徹底,就越好。” 李向陽和松井都是愛國主義者,但是一個愛的是廣大人民的國,一個愛的是反人民的壟斷資產階級的國。解放戰爭精神是李向陽式的愛國主義,“蘭博精神”是松井式的愛國主義,兩者豈容混淆?把解放戰爭精神說成是“蘭博精神”是把解放戰爭的性質由民族的人民的革命戰爭歪曲為“侵略戰爭”,如果解放戰爭精神是“蘭博精神”,那麼中國共產黨解放台灣的努力就成了侵犯台灣人民台灣家園的行徑,應該被譴責了。 事實上,《建國大業》中不僅大力宣揚蘭博式個人英雄主義,大力宣揚美國式反人民的“普世價值”,而且極力美化美國。《建國大業》中描述了宋美齡赴美求援做最後一搏,待遇大不如前,四處碰壁的情況。馬歇爾國務卿義更正言辭的說,我們給你們的貸款是為建設和平的,並不是打內戰的,所以不能再給了。《建國大業》中還有蔣介石要空軍轟炸開國大典的內容。因為美國人不同意任務飛機在釜山加油,這樣如果飛過去轟炸,就一個都回不來,於是蔣介石都“出於人道”毅然取消行動,才使開國大典順利舉行。諸如此類,數不勝數。 這是完全違背歷史事實,毛主席在《“友誼”,還是侵略?》中指出:“‘戰時和戰後的對華援助’,據白皮書說是四十五億餘美元,據我們統計是五十九億一千四百餘萬美元,幫助蔣介石殺死幾百萬中國人,也算一項‘友誼’的表示”。如果不是美國大力支持,蔣介石未必敢打內戰。毛主席在《別了,司徒雷登》中指出:“那些近視的思想糊塗的自由主義或民主個人主義的中國人聽着,艾奇遜在給你們上課了,艾奇遜是你們的好教員。你們所設想的美國的仁義道德,已被艾奇遜一掃而空”,“美國之所以沒有大量出兵進攻中國,不是因為美國政府不願意,而是因為美國政府有顧慮。第一顧慮中國人民反對它,它怕陷在泥潭裡拔不出去。第二顧慮美國人民反對它,因此不敢下動員令。第三顧慮蘇聯和歐洲的人民以及各國的人民反對它,它將冒天下之大不韙”。而且,美國最終還是大量出兵進攻中國了,1950年的侵略朝鮮戰爭提出“三個月打過鴨綠江去”,派空軍轟炸中國東北難道都忘了嗎?就算這些都忘了,難道美國前幾天要賣給台灣小牛導彈也是為支持中國和平統一的表示? 通過以上分析,結合第一部分對國民黨反動派逃到台灣之後拍攝解放戰爭如何達到最佳的反共宣傳的效果的分析,可以看出,兩者驚人的一致。如果說有什麼不同,只能說《建國大業》作為60年國慶的獻禮片,顯然比國民黨反動派逃到台灣之後拍攝的反共宣傳片影響更大。難道這還不足以說明《建國大業》是站在國民黨反動派立場上反共反人民的一部反共宣傳片嗎? 三、冰凍三尺:“《建國大業》現象”是怎樣煉成的? “國慶獻禮片”變成“反共宣傳片”的“《建國大業》現象”不是偶然的,應該說,這是文藝界主旋律長期蛻變的必然結果。 在毛主席時代,所有的文藝作品可以說都是主旋律作品,塑造了無數英雄形象。有人說毛主席時代的文藝作品概念化、簡單化、公式化,這是不值一駁的。是否概念化、簡單化、公式化不是判斷文藝作品優劣的標準,文藝作品如果要被大眾廣泛接受,必然會有概念化、簡單化、公式化的色彩。美國的好萊塢大片難道不是概念化,簡單化,公式化的文藝作品?像《第一滴血》系列的蘭博在越南、阿富汗,次次都被重兵圍着,但是次次都化險為夷,神奇無比,不是典型的概念化,簡單化,公式化的文藝作品?不同的是,毛主席時代的文藝作品塑造的英雄形象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真正的英雄,美國的好萊塢大片塑造的英雄形象是個人英雄主義的法西斯“英雄”。 毛主席逝世以後,文藝界主旋律迅速出現了不協調的聲音。從劉心武的《班主任》開始,“傷痕文學”、“反思文學”等“非主旋律”文學作品迅速崛起,影視界亦是如此。在“非主旋律”文藝作品的強烈衝擊之下,以“去臉譜化”為旗號,影視作品中的國共兩黨的形象也悄然發生變化。 1980年電影《廬山戀》首開國共兩黨的形象變化之先河,其劇情是:中美建交之後,僑居美國的國民黨將軍周振武的女兒周筠回國觀光。在廬山遊覽時,與在山上潛心攻讀的小伙子耿樺相遇,彼此產生愛慕之情。耿樺結識周筠後因和周筠的頻繁接觸受到傳訊,周筠懷着惜別的心情回美國去了。“四人幫”被粉碎後,周筠再次來廬山舊地重遊,對耿樺倍加懷念。已是清華大學研究生的耿樺,來廬山聽學術報告,不期與周筠重逢,兩人欣喜若狂,約定結婚。耿樺徵求父親耿烽的意見,給他看周筠一家人的合影。耿烽認出周筠的父親周振武是他當年在黃埔軍校的同學,後來成了在戰場上拼殺的敵手,怎能允諾這門親事呢?經過一番波折,兩位老相識在廬山相會,變冤家為親家。周筠和耿樺更是歡天喜地,有情人終成眷屬。在影片中“四人幫” 成了反派,國民黨將軍周振武則不再是反面人物,相反共產黨將軍耿烽倒是顯得頑固不近人情。 隨後,又開始為真實存在的歷史人物進行篡改,首先從國民黨內部愛國將領開始,1981年的電影《西安事變》歌頌張學良、楊虎城兩位將軍的愛國精神是一個標誌。事實上張學良、楊虎城作為國民黨的將領或曰軍閥,儘管有一定的愛國精神,但是缺點、錯誤甚至罪行也是很明顯的,張學良、楊虎城不僅曾積極“剿共”,他們的軍隊亦存在燒殺搶掠等惡行,但是電影《西安事變》對此幾乎隻字不提,張學良、楊虎城被美化成了一心為國的英雄。1986年電影《血戰台兒莊》的上映,不僅把“二號戰犯”李宗仁徹底平反,而且電影中蔣介石臨危不亂,發表講話,鎮定自若,連蔣經國在台灣看到《血戰台兒莊》後,都說:“這個影片沒有給我父親臉上抹黑”,對《血戰台兒莊》很滿意。到1989年,電影《開國大典》已經開始了對解放戰爭中蔣介石、蔣經國父子的美化,儘管《開國大典》中蔣介石、蔣經國父子仍然是反派人物,但是黑社會作風、賣國罪行在影片中所剩無幾,倒是表現了蔣介石、蔣經國父子對祖國、對家鄉的深切眷戀。到了近幾年,無數抗戰影視作品把屢戰屢敗,龜縮在大後方的國民黨軍隊吹捧成抗戰主力。2007年的《色•戒》更是把汪偽政權特務頭子也“去臉譜化”,公然宣傳文化。 伴隨着抬高國民黨反動派的同時必然是對中國共產黨人的醜化,近幾年影視作品從《亮劍》開始極力渲染共產黨將領的軍閥習氣、土匪作風。對個人醜化的同時當然不會少了對組織的醜化,2007年的《集結號》把共產黨組織的“冷漠無情”表現的淋漓盡致,人稱“看了《集結號》,方知組織不可靠”。其實,這些醜化是毫無依據的。以今年曾經熱映的電視劇《紅日》為例,因為胡編亂造遭到了親身經歷孟良崮戰役的原華野六縱的老同志的痛斥。空軍指揮學院原副院長,90歲的徐超說,“我看了電視劇《紅日》,確實不像話。本來張靈甫是被我們打死了,現在電視劇卻演成了自殺,雖然沒有明說,但用槍對着自己的腦袋,意思就是自殺了。電視劇里美化宣傳了74師、張靈甫和張小甫。小說《紅日》中沈振新軍長原型是王必成將軍,電視劇里卻把他醜化得很厲害。一個軍長那麼粗魯,還是個酒徒,王必成從來不喝酒啊,談戀愛還這麼粗魯。我看了,根本看不下去” ,總後勤部原政委,80歲的周克玉說:“《紅日》這部電視劇拍得非常糟糕……醜化解放軍,美化張靈甫。張靈甫那些國民黨軍官,從形象上看都是威風凜凜的、儒雅、很有人情味的,比我們解放軍的領導幹部高雅得多,能幹得多啊。把我們的解放軍卻醜化得簡直是沒有比這個更嚴重的了。說到王必成司令,我和他接觸很多。王司令非常沉穩,很善於思考,作風很老練的一個指揮員,我們很敬重的。結果電視裡出現的沈振新,非常叫人噁心的感覺。還把一個老紅軍寫成個強姦犯,完全是個捏造”。這些影視作品無法回答一個最簡單的問題:如果解放軍真是匪氣十足的烏合之眾,怎麼可能打敗人數是自己三倍半的(解放戰爭開始時,解放軍 130萬,國民黨軍隊430萬)威風凜凜的、儒雅、很有人情味的國民黨軍隊? 今天,即使公認的拍的比較好的主旋律作品,如《潛伏》之類,或多或少的都有描述共產黨組織的 “冷漠無情”,共產黨將領的粗魯無禮,國民黨軍官的忠誠、儒雅、富有人情味的情況,真正意義上反映代表廣大人民的中國共產黨和代表反人民的官僚買辦資產階級、大地主國民黨反動派鬥爭的歷史真實的“主旋律作品”可以說已經不存在了。在這種情況下,《建國大業》由國慶獻禮片變成“反共宣傳片”又有什麼奇怪的呢? 幾年之前,一部為李鴻章、袁世凱塗脂抹粉的《走向共和》最終被禁演。前幾天,中國共產黨十七屆四中全會在北京召開,會議的中心問題是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顯然,把《建國大業》這樣宣揚反共反人民的一部反共宣傳片作為國慶獻禮片在全國熱映是對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極大侮辱,是衝擊中國共產黨執政根基的行為。是否禁演《建國大業》並且藉機對文藝界美化國民黨反動派,醜化中國共產黨人的反共反人民的“《建國大業》現象”進行清理整頓,已經成為考驗中國共產黨執政能力的重要試金石。我相信,中央領導和有關部門一定會做出正確的選擇,決不會放任《建國大業》之類打着“國慶獻禮片”旗號的反共宣傳片壟斷文化市場而不聞不問。就讓《建國大業》去開拓韓三平、王興東等人嚮往的台灣市場、美國市場去吧! 是人民的《建國大業》還是反動派的《亡國輓歌》? ——《建國大業》逐場景點評(田義) 《建國大業》粗看一遍,零星記下了部分場景,本文試着逐一點評。更多、更深入的內容還需要眾網友共同參與進來,不要讓它再毒害祖國的未來了。 場景1:重慶談判宴會,國民黨軍官聊天 國名黨將領(李連杰):還打?中國人打中國人,這種事我不干。 國民黨蔣介石搞的是買辦資產階級、官僚資產階級以及封建地主階級的獨裁統治,國共雙方鬥爭的實質是共產黨領導的被壓迫的人民大眾同國民黨反動統治集團之間的階級鬥爭,用“中國人打中國人”一語概括,掩蓋了階級矛盾的實質。 白崇禧:馬林諾夫斯基已經同意把東北移交給我們了。 軍官X:這麼說,可以不用打仗了? 白崇禧:不打,到手的地盤共產黨會拱手讓出來嗎? 此段聽來怎麼像是共產黨為了保地盤而同國民黨打仗,有把戰爭的責任推給共產黨之嫌。戰爭的根本責任在於國民黨反動派搞反動獨裁統治,不給人民生存的權利。 場景2:國共重慶談判記者招待會 中央日報記者:我注意到兩位都穿了中山裝,……,一樣的着裝有什麼特殊的含義嗎? 毛澤東:原因很簡單,委員長和我都是中山先生的弟子,國共兩黨繼承的是中山先生民主革命的衣缽,同宗同源,存續相依,中山先生的傳人都穿中山裝,那是再自然不過了。 首先毛主席是否說過這話要打個疑問,有待核實。即便是有,編劇恐怕也有移花接木的嫌疑:國民黨搞的是資產階級革命,共產黨是社會主義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只是過渡,而且有別於孫中山的民主革命),共產黨的源頭是馬克思列寧主義,講兩黨同宗同源,是在歪曲共產黨的革命宗旨。 場景3:國名黨高層內部軍事會議 白崇禧:目前共軍華北一部,山東大部正在向東北滲透,新四軍陳毅所部,也在滬杭周邊地域活動,給國府還都南京造成了很大困難,我軍大部都離這些地區太遠了。 原來竟是共產黨逼得國民黨政權從陪讀遷回南京都困難,看來內戰的責任的確在共產黨。如此安排,編劇也算別具匠心啊,國民黨內部會議,不是對外宣傳,白崇禧犯不着跟自己人扯淡。編劇完全無視陳毅所部乃至整個八路軍力量當時還處在被圍困、被壓制狀態的史實。 場景4:毛澤東在重慶會張瀾 毛澤東:說句誅心之論,若不是有我們這幾十萬條破槍,蔣先生會跟我們這些人坐下來談嗎? 毛主席會說“我們這幾十萬條破槍”這樣的話?存疑!“破槍”——作為旁人感慨中國革命之不易,說說也就罷了,編導安排毛主席自己嘴裡說出來,明顯帶着輕蔑的口氣。 場景5: 雙十協定簽訂後 國民黨大員:介公,國府席位三十幾個,一下子就讓出去八個,讓出八個,就得趕走八個,把烏紗帽送給外人,這天下,還是國民黨的嗎? 蔣經國:父親,CC他們在私下串聯,拒絕承認政治協商會議,並且反對讓位給民盟和中共,要是這麼鬧下去,會出大事的。 挑起摩擦,發動內戰的竟是蔣介石身邊的人,蔣介石也是被屬下脅迫?本片描寫蔣介石獨裁的鏡頭很少,為蔣介石洗白的鏡頭反倒很多,“介公”真該為本片編劇、導演頒發“青天白日勳章”,用電影翻案,這頂的上國民黨100萬軍隊。 場景6:撤離延安前中央五大領袖開書記處會議 (書記處會議)毛澤東:把土地分給農民,使耕者有其田,天下就是我們的。 打土豪分田地是為了收買民心,奪取天下?看來編劇是被蔣介石的反動宣傳機器的陰魂附身了! 周恩來:後勤分隊走散了,吃穿都成問題。 (毛澤東熄滅半根蠟燭) 劉少奇:老毛,這開書記處會議呢。 毛澤東:不就是開會嗎?開會就是說話,看見看不見都沒關係。 劉少奇:這不就成了開黑會了嗎?…… 毛澤東:國民黨蔣介石大打出手,子彈不長眼啊,我的意見,我、恩來、弼時組成前敵委員會,留在陝北;少奇、老總組成中央工作委員會,東渡黃河去華北。 劉少奇:搞兩個中央啊? 毛澤東: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裡,分開擺放,打爛一坨,還有一坨嘛 雖說毛主席隨和、幽默,但如此幽默,恐與史實嚴重不符。毛主席說用小說反黨是一大發明,這年頭用電影反革命,醜化人民領袖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 場景7:蔣介石當選,中共開會 毛澤東:蔣介石在南京當選了總統,我毛澤東就在山溝溝里自封萬歲,不好看也不好聽,口號二十三條里那個萬歲必須拿掉 此段萬歲後,語氣略有停頓,結合後面的場景19,原來是大有深意。 場景8:城南莊被轟炸,廚師為了救毛的食物被炸死 這段戲表現了毛主席廚師的愚忠,實則是封建思想殘餘,如此便讓毛主席由人民領袖蛻變成了封建君王。 場景9:國統區通貨膨脹 毛澤東:上海灘各種勢力虎踞龍盤,國民黨內部錯綜複雜。 周恩來:老蔣做不到的,小蔣也做不到…… 蔣經國:任何人都不要懷疑政府金融改革的決心,國難當頭,誰在這件事情上損害了國家的利益,誰就是賣國賊,誰就是我黨國的敵人…… 杜月笙:冰山,只怕小蔣先生搬不動吧 四大家族、江浙財團哪個能跟蔣介石脫得了干係,國民政府分明就是老蔣的家政府,這裡卻把老蔣表現的很無辜,“正直”的蔣家公子形象也躍然熒幕之上,編劇煞費苦心啊。關於這個問題司馬平邦在《<建國大業>能看100年還是100天》一文中亦有深刻批駁。 場景10:聽聞馮玉祥遇難,毛澤東震怒踢翻洗腳水水盆,周恩來怒罵手下。 中共的領袖素質竟是如此的差,沉着穩重的毛主席竟被描述得如此暴躁,周總理也被賦予了一出事就斥責屬下的國民黨舊官僚形象。 場景11:毛周在路上談話 周恩來:主席,有部分政協人士提出一個建議,由新政協代替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直接選舉中央人民政府。 毛澤東:戰爭情況下,很難做到公民普選,但是這件事情必須先徵求各黨派的意見 眾所周知,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建國後還是確立了,勞苦大眾可以自己來當家作主,資產階級黨派要求的資產階級民主沒能取代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那麼,這裡安排這段話又是何意?編劇是想說“戰爭情況下”只是藉口,毛主席為了籠絡民主人士而作出空口許諾嗎? 場景12:遼瀋戰役之時,周恩來抽煙,朱德埋首於軍事地圖,做具體戰爭部署,周閒得發慌,給朱老總遞支煙後便叼着煙出來散步,見毛澤東在屋頂抽煙遙望錦州。 毛澤東:十點半還沒衝進去的是哪個部隊啊? 周恩來:八縱,這個問題你都問了五遍了。 指揮戰爭的是朱老總,沒毛主席什麼事?這種觀點似曾相識,“挺朱貶毛”也是當下右翼反動精英的慣用伎倆。周總理抽煙?還是頭一回見;毛主席的問話則顯得很輕浮。這分明又是在醜化人民領袖。 場景13:蔣經國打虎失敗,蔣介石跟小蔣談心。 蔣介石:你說的我全明白,國民黨的腐敗已經到了骨頭裡了,反貪腐是件大事,要講求時機,講求分寸。難啊,反,要亡黨;不反,亡國。 如此明白事理,老蔣的確不簡單啊,怕是現在的官員也少有這般覺悟。但這句話也充分暴露了蔣介石的階級本性:國共之爭,何來亡國之說,蔣介石所謂的黨只是他的一己私黨,蔣介石所謂的國只是他的一己私國。反腐敗會動搖蔣介石的個人統治基礎,李宗仁等可能會伺機奪權;不反則意味着國民黨反動派要徹底失去民心,反動統治要被人民推翻,人民政權將取而代之。作為反面教材,這其實給了今天的官員很好的啟示。 場景14:傅作義主動聯繫共產黨議和,“關繫到近百萬人的生死” 歷史的真實是:為了和平解放北平,保住千年文化古城,共產黨、毛主席大費周章,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動員傅作義起義;傅作義則是負隅頑抗,死抱着他裂土封侯的白日夢,直到最後絕望關頭才出城投降。編劇如此安排,有違史實。北平和平解放主要是共產黨的功勞,這是任何人都抹殺不了的。 場景15:宋美齡訪美,索要美國援助。 馬歇爾:美國政府將一如既往地支持蔣介石政府,只是不希望中國的內戰繼續下去……美國的援助和貸款必須用於和平的建設活動。 “美國的援助和貸款必須用於和平的建設活動”——美國政府可真好啊。宋美齡美貌迷倒白宮服務生,索要美援失敗,顯得很悲情,觀眾恐怕都要產生一絲同情了,此種情景下怎麼也無法把這位蔣夫人跟中共頭號反動派妻子與幫凶的形象聯繫起來。在淒婉的背景音樂下,鏡頭切換到蔣介石孤獨地坐在專機上看着被人民奪回的江山,此情此景,又有誰會把這個“可憐”的老頭跟那個發動“四•一二”反革命爭辯的劊子手聯繫起來呢?全片洋溢着對蔣家王朝的扼腕之情,編導究竟是在為人民拍電影,還是在為反動派拍電影呢? 場景16:打到北平城下,王寶強以為是地主大院。 如此惡搞,表現共軍很無能。打仗沒地圖,打到哪裡都不知道。 場景17:淮海戰役勝利後,五大領袖在一起酗酒,喝醉了吼國際歌。 世俗化的處理,如此表現五大領袖,不是編劇低俗就是別有用心。 場景18:毛澤東轉了兩條街,沒有商店開門營業,買不到煙,大發雷霆,責怪縣委書記成俊。 成俊:進城後,傳言說資本家和商人全是剝削階級,要革他們的命,嚇得這些商人買賣全不敢做了。 朱德:這不是個小問題啊,鬧革命我們是天下第一,搞經濟我們可比不了他們(資本家)。 毛澤東:沒有商販,連香煙都買不到,還談什麼市場繁榮啊,要把人家請回來。 劉少奇:現階段還不能消滅資本家,生產關係的改變不是過家家,不能胡來。一旦搞出問題,那比在戰場上打了敗仗還糟糕啊 周恩來:政治協商,協商的對象就是資產階級政黨和民主人士,我們是請人家來共同執政的,不是來消滅人家的。 毛澤東:搞垮了人家,自己又不懂經營生產,工廠倒閉,工人失業,這不是砸自己的飯碗嗎?這個飯碗我們剛剛端上,砸不得。 看了這段,發現“沒有資本家就不能建設新中國”竟然成了中共五大領袖共識?!共產党進城之時也壓根不存在小商販不敢做生意的情況,歷史再次被編導歪曲。如此設計,分明是有人想借演員之口表達自己的觀點,顛倒黑白,把“剝削有功”論強加給毛主席,強調資產階級的“偉大作用”,為今日資改派推行私有化改制,走資本主義道路張目。怎麼對待民族資產階級、手工業者,毛主席在《論十大關係》一文中講的很明白,但也絕不是要動搖社會主義革命的方向。 場景19:毛澤東進京前,紅二十八團動員:“今天就兩個要求,挺直腰杆,聲音宏亮。”再往後看,竟是為了等毛澤東閱兵時喊毛主席萬歲。聽到萬歲聲,毛竟為之流淚?! 真實的毛主席是看到人民受苦才流淚,這裡的劇情竟是為了一句萬歲流淚?到此才明白導演編劇安排場景7的深意。 總結:全片表現國民黨、蔣介石、民主人士的戲份很多,表現人民解放戰爭的戲則少之又少,只有零星幾個片段,國軍將領出來很多,共軍將領不多。國民黨、蔣介石成了本片的主角,共產黨、毛澤東倒似乎成了配角。叫《建國大業》確實嚴重的名不符實,本片更像是一曲蔣介石集團覆滅的《亡國輓歌》,再拔高一點充其量算是給結尾點題的《政協大會》。 建立新中國,不是資產階級和知識分子動動嘴皮子開個政協會議講出來的,更不是蔣介石反動派的讓出來的,而是無數革命先烈用生命和熱血換來的。忘記過去意味着背叛,製作此片的人,你們站在資產階級立場上,背叛了人民,背叛了起碼的良知和道義;那些竭力污衊人民共和國歷史的人,你們是人民的敵人,今天你們高高在上,可以恣意歪曲歷史,醜化人民領袖,替反動派翻案,明天人民必會將你們掃進歷史的垃圾堆。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08: | 毛澤東時代 | |
2008: | 報告公布全球貪污指數:丹麥瑞典新西蘭 | |
2004: | 日本面臨的艱難選擇 | |
2004: | 大和民族危在旦夕--對(日本2015年滅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