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美伊戰爭的邏輯框架
送交者: 倪樂雄 2003年02月27日18:47:24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一、美伊衝突兩個基本圖式

  美伊戰爭能否避免取決於美國在這次危機中確定的真正目標是什麼。如果美國真正的目標是推翻薩達姆政權,則必有一戰,而解除武裝僅僅是藉口。因為這種情況下,薩達姆將面臨兩種選擇,要麼主動下台,要麼戰敗下台。但同樣是下台,卻有體面和不體面之分,任何國家元首都需體面下台,同強大敵人對抗失敗後下台,不管結局多慘,也是一種十分體面的政治謝幕,而不經一戰拱手交出權力會被世人笑掉大牙,在歷史上落下笑柄,所以歷史上雖常有強國大兵壓境,但小國之君被嚇跑的事非常罕見。因此,根據"兩利相權取其重,兩害相權取其輕"的人類選擇原則,同樣是下台,同樣是結局悲慘,薩達姆必然選擇"體面",故云必有一戰。

  如果美國真正的目標僅僅是摧毀伊拉克的核武器、生化武器生產設施,即所謂解除武裝,而非趕其下台,那麼薩達姆面臨的是另外兩種選擇,一是連政權帶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一塊被端掉;二是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被端掉,但可保住政權。同樣根據兩利取其重、兩害取其輕的原則,以及"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的東山再起考慮,伊薩達姆會選擇屈服,這樣,美伊之戰很可能打不起來,而小布什政府聲稱要改變伊拉克政權僅僅是一種姿態,一次成功的高位報價。這就是美伊衝突內在的兩個基本但卻粗略的邏輯框架。

  二、扭曲基本圖示的不確定因素

  為何說是粗略的呢?因為有許多大大小小的因素或是變數在不同深度上影響、改變着這兩個基本圖式。比如銷毀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一事,就陷伊拉克於兩難的困境,如果解除武裝後薩達姆政權得以保存,事情倒也簡單,但是,現在誰也無法保證美國在伊拉克自動解除武裝後變卦,仍然要薩達姆下台,並不惜使用武力。難道人們忘了歷史上羅馬與迦太基的故事?在羅馬大兵壓境下,迦太基先交出所有武器、戰馬、戰象、戰船,接着又在羅馬威逼下交出三千貴族子弟做人質,天真的迦太基人以為羅馬人會信守諾言退兵,不料羅馬人突然變卦要毀滅迦太基城,要求迦太基人遷往內地,由商業國家變成土裡刨食吃的原始土著。逼到絕境的迦太基這才起而反抗,但終被滅絕。早知必有殊死一戰,何必當初交出武器和人質?

  美國會不會重演歷史上羅馬人的故伎?鬼才知道!如果不解除武裝,戰爭即使打起來,薩達姆握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仍有討價還價的迴旋餘地。但交出了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屆時薩達姆就像歷史上的迦太基,只有任對方擺布了。兩方衝突,每一方總是在關鍵時刻選擇最保險方案,對薩達姆來說,最保險的選擇就是不能交出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這是薩達姆真正的護身符。但不交則美國必動武,一旦動武則前途難測,且不執行聯合國決議國際輿論上也不好交代,明擺着理虧,所以薩達姆的最佳選擇是"陽奉陰違",表面上順從,任你上天入地,但什麼也查不出,雖然蒙受屈辱,但表面文章做得漂亮,讓人無話可說,而實際上仍握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美國則看透了這一着,干着急!別人藏的東西怎可能查得出來?所以要薩達姆"自覺革命",自動解除武裝並拿出證據來。但這樣一來美國顯得蠻橫無理了,薩達姆則可敷衍說:不是查過了嗎?根本沒有啊?我拿什麼交啊?目前雙方的"遊戲"已經玩到了"死結"上。

  如果薩達姆真的握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那麼現在薩達姆的處境就像一個手握菜刀的人對付幾個手持利斧的壯漢,強弱之勢、勝負之勢分明,持斧者說,把刀給我們,保證不傷害你,不給叫你死無葬身之地。為何要交出菜刀?而不上前砍殺?因為持斧者們害怕砍死對手時自己也成了墊背的。於是,薩達姆又面臨兩種選擇,一是交出菜刀,生死聽天由命了,也許對方履行諾言,也許對方變卦,而自己身敗名裂;二是堅決不交,或許持斧者們都害怕被自己用來墊背而不敢動真格,或許他們真的一擁而上,自己雖能砍倒一個卻必死無疑。兩種選擇都有僥倖求生的可能,也有不幸結局的可能。但兩種選擇不幸結局的差別在於:後者臨死能抓個墊背的,前者連個墊背的都沒有。

  所以,"墊背"是薩達姆唯一可用來做文章的關鍵籌碼,因為美國人害怕"墊背"。面對薩達姆的"墊背"一着(絕望地使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美國也有兩種選擇,要麼永遠乾打雷不下雨,實際上是退縮;要麼下定決心,即使薩達姆兔急咬人絕望地使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自己動用核武器也要拿下這一戰,即不惜一切代價干到底。稍有理性的人都會發現,把事情做絕到這個份上,雙方已進入癲瘋狀態。於是拔出蘿蔔帶出泥,又引出一個麻煩的收益與成本代價失衡問題,難道為了解除將來子虛烏有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威脅",現在就自我引爆、並蒙受這種毀滅性傷害?美國當然不會這樣蠢,那就想想其它的辦法。因此,薩達姆的"墊背"問題是關鍵的制約因素,將始終制約美伊衝突的全過程,它造成目前是戰是和的舉棋不定,戰爭爆發後,它將繼續發揮着作用,把戰爭控制在有限範圍而不趨於極端。薩達姆雖然目前進退維艱,但即使戰爭爆發,薩達姆並非走投無路,仍有迴旋之地,前提是他實際上仍握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三、第三種演變圖示

  很明顯,美國害怕被薩達姆"墊背",美國期望改變薩達姆政權,因為不搞掉這個政權,即使解除武裝,日後保不准薩達姆在一定時機下重新握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所以,既要"倒薩"又要防止對方使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是美國需要解決的真正難題。 於是從美伊衝突兩個基本框架中很可能繁衍出第三種演變圖式:在保證薩達姆及其下屬人生安全的條件下迫使其流亡。

  如果美國選擇這樣一個折中的目標,使用的手段可能是和平也可能是戰爭,因為不經一戰薩達姆就放棄權位,這對他來說也較難接受。這種情形下,美國完全有可能使用有限的戰爭手段逼走薩達姆,戰爭即使爆發也是一場有限戰爭。因為美國必須考慮薩達姆破罐破摔--使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看來要達成這個目標美國必須把握好兩個原則,一、要讓薩達姆體面地下台;二、要讓薩達姆相信美國對他和他的親信下台後安全的保證。讓薩達姆體面下台美國想做還是做得到的,薩達姆崇尚英雄,決不會在虛聲恫嚇中放棄權位嚇跑,那麼小布什必需要配合好,以常規戰爭方式將其打敗,滿足"與強敵進行了英勇頑強的戰鬥後終因寡不敵眾而失敗,被迫流亡國外"的條件,因為根據美伊懸殊的實力,美國打贏了根本談不上榮耀,薩達姆失敗了也談不上恥辱,若不以成敗論英雄,失敗的薩達姆比勝利的小布什更能引起人們敬佩,歷史上有的是這種例子,經過抵抗後失敗的弱者名垂青史,勝利者往往落個恃強凌弱的壞名聲。小布什贏得常規戰爭的勝利後,腦子還不能發熱,不能改變原先保證薩達姆及其親信安全的條件,以防對方絕望地使出"墊背"的殺手鐧,戰場上要逼得緊,後路要留得寬。這種情勢下,薩達姆可能會考慮流亡。

  然而,僅僅滿足"體面"的條件還不夠,屆時還要滿足"保證今後安全"的條件,怎樣能使薩達姆相信這種保證?這個難度實在太大,比滿足"體面"的難度大多了。流亡的薩達姆處於令人擺布的境地,國內的新政府以後在壓力下萬一要追究法律責任、國際法院萬一要傳訊,對頭美國政府還會保護薩達姆不成?屆時不順水推舟?當年南聯盟的米羅什維奇、柬埔寨紅色高棉領導人不是有人信誓旦旦地保證過他們的安全和尊嚴麼?如今怎樣?面對他們的下場,薩達姆沒有"大丈夫一失足成千古恨"之感慨?目前看來這又是一個死結。

  目前種種跡象表明,美伊衝突的"死結"和不確定因素太多,包括本文因篇幅所限不及分析的諸如薩達姆的個性和衝突之外的朝鮮、伊朗等因素,而美國在三個目標之間猶豫未決,這也是當前形勢撲朔迷離、不能迅速明朗化的主要原因。看來打破僵持獲得明朗化最有效的途徑是戰爭先打起來再說,戰爭功能不在於徹底解決問題,而在於將眾多不確定因素明朗化,使得各別條件發生變化,讓雙方在明確的形勢下被迫作出最佳選擇。

  但這樣做要冒極大的風險,因為真正的災難性事件並非戰爭的爆發和常規層面的勝負,而是薩達姆絕望使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和美國隨之被迫使用核武器,是悲慘的兩敗俱傷結局。所以,戰爭爆發並非僅僅是伊拉克的危險在加劇,美國被"墊背"的危險也在同步加劇,伊拉克越是面臨軍事崩潰,美軍同樣也就越危險。這就象要把對手扔下懸崖,自己本身也接近懸崖一樣,很難說對方不會在絕望中突然採取相反的動作,抱住你一塊跳懸崖。在這種"危機同步"關係中,常規範圍的軍事衝突僅僅是一根被燃燒的逼近火藥桶的導火線,不僅薩達姆要汗流夾背,小布什也一樣滿頭大汗。如果美國能夠看清這一點,又不能詐取薩達姆,就不要輕易發動軍事打擊,否則很可能騎虎難下。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2: 南風窗:連殺14人只為“除貪官”? 山
2002: 反省911 向美國人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