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老照片:毛澤東視察南泥灣上衣口袋有半隻燒雞》
——皆評《陳雲解釋在延安毛主席為何每天吃一隻雞》
識丁老頭
2010年01月18日 09:42 北京青年報
http://www.chinanews.com.cn/cul/news/2010/01-18/2076918.shtml
掛出了《老照片:毛澤東視察南泥灣上衣口袋有半隻燒雞》(以下簡稱《燒雞》),文後署(朱玲)。
《燒雞》第一句話:“一張拍攝於1943年的毛澤東‘老照片’,拍攝者為江青……這些幕後故事,首次在《軍中老照片——老照片背後的故事》中披露。”
評:其中省略號前的文字是要讓讀者相信“這是真的”,因為“拍攝者為江青”,而且還有時間段“1943年”,從而淡化緊接後文的“故事”一詞。“首次”與“披露”又使“故事”起到這並非“故事”而是“史實”的作用。
《燒雞》第二自然段中有雙引號的是:“照片並非第一次披露,但幕後故事卻是第一次公開披露。這是毛澤東視察南泥灣五天行程中在炮兵團留下的唯一一張照片。毛主席上衣右邊的口袋裡,竟有半隻吃剩下的燒雞。”
評:這應是《軍中老照片——老照片背後的故事》的原文:原文作者用“並非第一次披露”“唯一一張照片”“幕後故事卻是第一次公開披露。”強化了“上衣口袋有半隻燒雞”非“故事”而是“史實”。但是無論怎樣用文字引誘,從“老照片”上找不“燒雞”痕跡。此,可以直接從“老照片”中得到結論。
《燒雞》第三自然段:“據該書責任編輯郭米克該書責任編輯郭米克介紹,1943年10月26日,毛澤東在周恩來、劉少奇、朱德、任弼時、彭德懷、鄧發、張聞天、彭真等陪同下,到南泥灣視察。10月30日,毛澤東在視察359旅返回延安的途中,又專程來到位於陶寶峪的八路軍炮兵團視察,聽取匯報並吃了頓午餐。炮兵團拿自己餵的雞、養的豬、種的菜,招待毛澤東一行。時任炮兵團教導營營長、出生於1917年12月的宋承志,臨時被分配負責視察時的保衛工作,陪同領導檢閱部隊。吃完晚飯,還剩下半隻燒雞,宋承志念及燒雞是稀罕物,便塞進了毛澤東的衣服口袋。”
評:這段文字原文沒有雙引號因此可以認為是朱玲寫作。
1,1943年10月26日,毛澤東有8人“陪同”;可是到了“10月30日,毛澤東在視察359旅返回延安的途中,……。”就沒有了“陪同”8人的名字;只是在“吃了頓午餐。”後的句號的後邊有“招待毛澤東一行。”據常理“一行”應是複數,即其中可能還有那8人在“陪同”毛澤東。
2,“宋承志,……,陪同領導檢閱部隊。”這裡用詞是“領導”而不是毛澤東,而且“領導”還要“檢閱部隊”即也可以認為10月26日至10月30日“吃完晚飯”前,毛澤東都“在周恩來、劉少奇、朱德、任弼時、彭德懷、鄧發、張聞天、彭真等陪同下”
3, 如果10月30日“吃完晚飯”時,毛澤東沒有“在周恩來、劉少奇、朱德、任弼時、彭德懷、鄧發、張聞天、彭真等陪同”,那麼朱玲或者郭米克必須證明“領導檢閱部隊”不是10月30日;還要說明是一個人“檢閱部隊”還是集體“檢閱部隊”;如果是一人“檢閱部隊”,那麼其餘領導到哪裡去了?但是《燒雞》中沒有證明也沒有說明。
綜上1,2,3所述:
⑴,“毛澤東視察南泥灣上衣口袋有半隻燒雞”這個故事,“周恩來、劉少奇、朱德、任弼時、彭德懷、鄧發、張聞天、彭真等”應該是現場見證人。
⑵,“周恩來、劉少奇、朱德、任弼時、彭德懷、鄧發、張聞天、彭真等”也是吃“燒雞”的參與人。
問題也由此而生:那“燒雞”有多大?如果讓宋承志和江青在側邊站着,不參與吃雞,那麼吃雞的就有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任弼時、彭德懷、鄧發、張聞天、彭真等,共9人,以此9人當年的年齡和工作繁忙程度居然只吃了半隻雞!此,天方夜譚乎?
《燒雞》:“吃完晚飯,還剩下半隻燒雞,宋承志念及燒雞是稀罕物,便塞進了毛澤東的衣服口袋。”
評:這是《燒雞》的核:“宋承志念及燒雞是稀罕物”——因為“燒雞是稀罕物”所以宋承志才塞進了毛澤東的衣服口袋;因為“是稀罕物”所以毛澤東才不放心,必須用燒雞把自已的口袋凸起;因為“是稀罕物”所以毛澤東才沒把它交給警衛人員,警衛人員也沒敢在宋承志手中接過這“是稀罕物”。不過《燒雞》的作者們忽略了,毛澤東在之前交了多少大事給人辦!交了多少物資給人管!毛澤東及其家人為革命為國付出了多少!真是欲污其人,何患下流。
《燒雞》“當時,只有隨行的江青手裡有照相機,她記錄了毛澤東的這一形象。宋老迄今90多歲了,去年我們編撰這本書時,他才第一次對外人講起這些細節。”
評:請注意“當時”。《燒雞》第一句話“一張拍攝於1943年的毛澤東‘老照片’”即“老照片”的拍攝時間:
1,可能拍攝於1943年10月26日之前;
2,可能拍攝於1943年10月26日至10月30日“吃完晚飯”之間;
3,可能拍攝於1943年10月30日“吃完晚飯”的時候;
4,可能拍攝於1943年10月30日“吃完晚飯”以後。
然而就是這樣一張沒有確定拍攝日期的照片被“故事”到了“半隻燒雞”身上,並實圖通過“故事”成為史實!
其最鋼鞭的證據則是:“當時,只有隨行的江青手裡有照相機,她記錄了毛澤東的這一形象。”殊不知,最大的漏洞也在這裡。請特別注意:“當時,只有隨行的江青手裡有照相機,她記錄了毛澤東的這一形象。”這句話是緊貼在“宋承志念及燒雞是稀罕物,便塞進了毛澤東的衣服口袋。”這句話的後邊。
原文式樣是“……宋承志念及燒雞是稀罕物,便塞進了毛澤東的衣服口袋。‘當時,只有隨行的江青手裡有照相機,她記錄了毛澤東的這一形象。……’”
即其意思表達是:宋承志把燒雞“塞進了毛澤東的衣服口袋”時,被江青拍到了照片。可惜的是這張“老照片”中沒有宋承志把燒雞“塞進了毛澤東的衣服口袋”時的任何細節!——沒有吃“燒雞”地點處所特徵,沒有宋承志,沒有宋承志拿着燒雞的手,沒有燒雞,也沒有燒雞“塞進了毛澤東的衣服口袋”的瞬間特寫。
支撐這種意思的只有34個中文字符——“宋老迄今90多歲了,去年我們編撰這本書時,他才第一次對外人講起這些細節。”
這裡沒有沒有淡及“我們編撰這本書”為什麼他會“對外人講起這些細節”;沒“採訪”二字,即便有“採訪”也沒有“採訪的具體時問”,沒有“採訪的具體地點”,且不說編撰這本書的人對90多歲的被採訪者的問話技巧與引導;把這段話作為一隻口袋有些凸就可以證明裡邊有半隻燒雞的證據,其證明力也是不足的;並且是孤證。
任何人都很容易有下面文字:“宋老迄今90多歲了,去年我們編撰這本書時,他才第一次對外人講起毛澤東那上衣口袋裡是一枚原子彈。”當然作為“背後的故事”你願意往那口袋裡裝什麼都是可以的。比如:“宋老迄今90多歲了,去年我們編撰這本書時,他才第一次對外人講起毛澤東那上衣口袋裡包燒雞的紙是華盛頓剝笫安人人皮製作長筒皮靴的工藝流程。”
《燒雞》:“另據介紹,戰爭年代的日常生活也是本書的一個亮點。很少有人見過中原野戰軍首長與部隊一起站着吃飯的情景,劉伯承、鄧小平、張際春、李達等高級將領站立院內,桌上的飯菜簡單實惠,會餐饅頭管夠,氣氛融洽和諧,官兵如同父母家人。(朱玲)”
評:這應該是朱玲寫作,為了突出毛澤東吃了半隻雞還拿了半隻雞,就有了這段描寫。圖窮匕見,《燒雞》的用心也就直白了——醜化毛澤東。不過這段描寫也太粗糙,時間,地點,“中原野戰軍首長與部隊一起站着吃飯的情景”的“老照片”統統都不存在於《燒雞》,全憑“背後的故事”進行講述,不謂不卑鄙!
前文已述《燒雞》的核是“宋承志念及燒雞是稀罕物”,這使人想起網上流傳很廣的帖
《陳雲解釋在延安毛主席為何每天吃一隻雞》
作者 司馬璐
http://bbs.feirds.cn/thread-35303-1-2.html
http://club.kdnet.net/newbbs/dispbbs.asp?BoardID=64&id=3219643
於是這裡了產生邏輯疑問:
如果《…在延安毛主席…每天吃一隻雞》那麼“每天吃一隻雞”雞的作法一定不是一種,一定包括“燒雞”於是《老照片:毛澤東視察南泥灣上衣口袋有半隻燒雞》中“宋承志念及燒雞是稀罕物”就是假話,是故事,是出於醜類之口的污穢。
如果《老照片:毛澤東視察南泥灣上衣口袋有半隻燒雞》中“宋承志念及燒雞是稀罕物”是真的;那麼《…在延安毛主席…每天吃一隻雞》就是是假話,是故事,是出於醜類之口的污穢。
如果《陳雲解釋在延安毛主席為何每天吃一隻雞》是真的那麼請所有的反毛醜類出來試你們有哪一個能夠“每天吃一隻雞”?!
反毛醜類地下流與卑鄙就是編造自相矛盾的謊言來打自已的臉。
關鍵字 雞∣老照片|毛澤東∣陳雲
ArticleContent.innerHTML = ArticleContent.innerHTML.replace(/alt=((['""])[^'""]*2|S+)(?=[^>]*>)/ig,""); ArticleContent.innerHTML = ArticleContent.innerHTML.replace(/title=((['""])[^'""]*2|S+)(?=[^>]*>)/ig,""); var hwk="("; var hw=""; var keywords="雞,老照片,毛澤東,陳雲"; var keys=keywords.split(","); var keylength=keys.length; var keywordscode="
關鍵字: "; if(keys!=""){ for(var ks=0;ks
"+keys[ks]+" "; } var regex = new RegExp(hwk,"gi"); ArticleContent.innerHTML = ArticleContent.innerHTML.replace(regex,hw); document.write(keywordscode); } 關鍵字: 雞 老照片 毛澤東 陳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