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懸念的戰爭充滿懸念的後果 |
送交者: WangFan 2003年04月15日23:32:47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
戰前世經形勢欠佳 戰後懸念依然很多 徐建國認為,隨着戰爭形勢的日益明朗,最近世界各大經濟組織預測,今年世界經濟增長率將保持在3%以上,受戰爭影響最大的是美國經濟。伊拉克戰爭之前,消費者信心指數受到很大影響,這對經濟復甦不利。近日,形勢趨於明朗,國際油價下跌,美國股市開始反彈,美元匯率走強。美國消費者信心指數回升,有利於經濟增長。 陳德照認為,伊拉克戰爭持續時間不長,對今年的世界經濟有利。但也應該看到,戰後,不同地區、不同國家的發展將會更加不平衡。戰爭對美國經濟的正面作用最大:與戰爭相關的軍火工業等部門受益,伊拉克的戰後重建將為美國公司帶來大批訂單,美國國內投資和消費信心會相應增強。積極參與戰爭的英國也會有較大收益。而俄羅斯、法國和德國的“戰爭紅利”收益會比較少。因此,戰爭將會導致這些國家經濟增長的不平衡。但是,戰爭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美國經濟的內在矛盾,也不會改變各大國的經濟實力對比。 裘元倫認為,美國能夠贏得戰爭,卻不一定贏得經濟增長。因為,美國經濟面臨的諸多問題不會因為伊拉克戰爭而得到解決: 首先,戰爭沒有解決新經濟生產能力過剩問題。美國近幾年的經濟衰退源於以IT業為代表的新經濟生產能力過剩。戰爭會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消化新經濟生產能力,但作用有限。 其次,房地產業高峰正在過去。在股市泡沫破滅之後,美國人損失了約7萬億美元,最近幾年紅火的房地產業成為推動美國經濟的主力。通過房地產的增值,美國人在股市的損失得到了3—4萬億美元的補償。但是,最近一個時期,美國的房屋空置率已高達10—20%。戰爭勝利並不能擴大人們對房產的需求。 第三,除軍火工業之外的製造業出口不景氣。由於歐洲和日本經濟不景氣,美國的製造業出口受到較大影響。戰爭並沒有給歐、日經濟的復甦帶來太多“利好”因素,因此,美國的製造業出口短期內也看不到曙光。 第四,“戰爭景氣”持續不了多久,“雙赤字”的增加將影響經濟增長。戰爭刺激了美一些工業部門,但這種“戰爭景氣”能維持多久還是未知數。由於戰爭開支巨大,美國的財政赤字和國際經常項目赤字明顯增加,“雙赤字”對美經濟的負面影響不可低估。 第五,美國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受到戰爭的負面影響。據統計,美國勞動生產率的增長有1/3來自引進外國人才、資本和廉價產品的貢獻。“9·11”以來,特別是此次伊拉克戰爭之後,反恐力度的加大,將會影響國際交流,影響美國對外部人才、資本和商品的引進,影響美國自身勞動生產率的提高。 第六,美元的走勢是否還會保持強勁?油價回落的幅度有多大?(歐佩克)是否會限產保價?這些都是未知數。因此,很難得出戰後美國經濟一定看好的結論。 歐洲經濟不景氣主要原因是社會經濟改革滯後。伊拉克戰爭對歐洲的影響是多方面的。戰爭對歐洲一體化的負面與正面影響同時存在,一方面英國加入歐元區的時間表可能會推遲,另一方面法國與德國也會更加努力推動歐洲一體化。伊拉克戰後重建將耗資上千億美元。歐洲國家可能從中得到少量訂單,但這對拉動其經濟增長有多大作用還難以估計。此外,法國與德國的財政指標,都已經超過了《馬斯特里赫特條約》規定的限度,其經濟政策的活動餘地已經很小。在這種情況下,歐洲經濟的不確定性還很多。 能源安全:有人歡喜有人愁 戰前,伊拉克的石油出口對世界油價影響有限,油價波動主要是國際資本炒作和民眾心理恐慌所致。但是,伊拉克的戰後重建需要大量出口石油來“買單”,出口量與當初執行聯合國“石油換食品”計劃時相比,不可同日而語。戰爭的結束,加上伊拉克增加石油出口的因素,世界油價回落已成必然,這將有利於世界經濟增長。但是,對每個具體的國家來說,情況又大相徑庭。 裘元倫指出,美英兩國的石油公司控制着阿拉伯國家70%的石油資源,伊拉克戰爭的勝利,將使他們的地位進一步鞏固,兩國的石油來源將更有保障。而對於法國、德國、日本和廣大發展中國家來說,石油來源有可能會越來越受制於美英。能源安全問題有可能成為一個新的不安全因素。 俄羅斯經濟正處在復甦過程中,國際油價上漲是俄經濟復甦的重要推動力量。伊拉克戰爭結束以後,油價下跌將對俄經濟產生重大影響。2003年度俄羅斯聯邦預算的基礎之一就是原油價格維持在24-25美元/桶。如果油價跌破每桶20美元,俄本年度的預算計劃便會落空。 經濟全球化進程會有所放緩 專家們認為,伊拉克戰爭的一個直接影響是使經濟全球化進程放慢。在戰爭之前的幾年裡,全球範圍的反全球化浪潮就在迅猛發展。此次美國推行單邊主義,拋開聯合國發動對伊戰爭,招致了全球範圍的反戰浪潮,這種情緒必定會延續到戰後,成為推動反全球化的力量。 此次戰爭將導致地區化的努力進一步加強。雖然有人稱地區化是通往全球化的“台階”,但也不可否認,地區化是對全球化的分割。歐盟一直是封閉性很強的區域,雖然近年來一直在努力推動開放,但歐盟國家70%的國家間貿易仍是在區域內進行的。估計戰後歐盟會更加致力於內部一體化。美國一直看重與其戰略夥伴發展雙邊的自由貿易,戰後這種傾向也可能會更加明顯。 伊拉克戰爭將使世界範圍的反恐力度加大,各國將加強立法限制貨物、人員、資本的流動,或加強對國際交流的監控。國際交流不暢,將給經濟全球化帶來負面影響。 這場戰爭還可能使國家利益至上的現實主義思想成為全球範圍的主導思想,從而使各國在世界貿易組織框架內的談判更加困難,影響經濟全球化進程。 美亞關係升溫 美歐關係褪色 近20年來,隨着亞洲特別是東亞地區經濟的較快增長,美國與亞洲國家的經濟關係發展很快。到2002年,美國國際經常項目逆差為5000億美元,其中有2000多億美元在亞洲產生。而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統計,2002年底,全球共有外匯儲備23000億美元,其中約59%為亞洲國家所有,而亞洲國家外匯儲備的75%投資於美國的各類債券和股市。可以說,正是亞洲國家支撐着美元的強勢地位。與此同時,從中東地區、中亞到南亞、東亞的弧形地帶,最近幾年衝突不斷,局勢複雜,成為吸引美國注意力的“問題地區”。因此,在伊拉克戰爭之後,美國必將進一步在政治、軍事和經濟等諸方面加強與亞洲國家的聯繫。 近半個世紀以來,美國與歐洲的關係一直非同尋常。在經濟上,雙方各有20%的出口和60%的對外投資互為對象國。這充分說明雙方的相互依賴程度之深。然而,隨着實力的增強和內部一體化程度的加深,歐盟的“歐洲意志”在增強。在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前後,歐盟始終反對美國動武。這種政治分歧,加上雙方的經濟都處在不景氣狀態,可能導致雙方的經濟關係在戰後會有所“褪色”。 歐洲與亞洲的經濟關係由於缺乏強大的聯繫紐帶,一直以來都是相對平穩地發展,既沒有大的挫折,也不會有大的突破。伊拉克戰爭對歐亞關係的影響不大。但是,對於亞洲國家來說,歐盟市場、歐洲資本和歐元無疑提供了美國市場、美國資本和美元之外的另一種選擇、另一種力量和另一種硬通貨。 評估伊拉克戰爭對世界經濟影響的幾個視角 裘元倫提出分析伊拉克戰爭對世界經濟影響的四個觀察點:世界經濟的基本面、行情性指標、心理預期和世界經濟秩序。戰爭對世界經濟基本面的影響,是指世界經濟中的結構性問題是否會因為這場戰爭而得到解決,經濟周期是否會因此改變。專家們比較一致地認為,伊拉克戰爭對世界經濟基本面的影響不大。行情性指標主要是指戰爭所帶來的經濟景氣,如:經濟增長率、股市、匯市等。伊拉克戰爭對行情性指標的影響應該說是“利好”的。在心理預期方面,戰後消費者和投資者的心理將趨於穩定,不確定因素減少,從而使股市、油市、匯市和消費信心指數都趨於平穩。而伊拉克戰爭對世界經濟秩序的長遠影響卻是破壞性的,今後美國將會根據各國對其所發動戰爭的態度,而加以區別對待,各國可能更加力求自保,世界將變得更加分化、更難以實現合作。 徐建國認為,觀察伊拉克戰爭對世界經濟的影響,應該注意“經濟政治化”問題。因為,伊拉克戰爭既有直接影響經濟、進而影響政治的方面,也有先影響政治、進而影響經濟的方面。伊拉克戰爭是美國在政治軍事領域推行單邊主義的嘗試,這一嘗試的成功,有可能促使美國在經濟領域也採取單邊主義做法。 陳德照認為,伊拉克戰爭對世界經濟的影響遠遠超出了是否刺激經濟增長這個方面。雖然從刺激美國經濟增長的角度來看,這場戰爭帶來的軍費開支和伊拉克戰後重建是一種刺激。但是,這場戰爭是對伊拉克和中東地區的一次重大創傷,多少年創造的財富被摧毀;也是對人類財富的破壞,是對人類發展的一次毀損。從美國納稅人的角度來看,大量本可用於增加社會福利、推動民用科技發展的稅收,被用在不能被人們所消費的軍火上,這本身也是一種巨大的浪費。因此,不能僅僅以是否刺激經濟增長來評估伊拉克戰爭對經濟的影響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