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小心印度IT革命和人才戰略
送交者: 獨孤求鳳 2003年04月26日19:30:51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因特網的出現,使印度人的智慧獲得了無限的發揮空間,一場IT革命正在印度興起。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將印度譽為“發展中國家發展高科技的榜樣”。比爾·蓋茨說,未來的世界軟件超級大國,不是美國,不是日本,而是印度。印度在IT領域創造的一切輝煌,皆緣於一點:成功的人才戰略。

“計算機總理”和基礎教育

  以IT為核心的高科技在印度的興起和發展,與印度國家政策的引導密不可分。印度剛擺脫大英帝國的殖民統治時,面對滿目瘡痍、百廢待興的局面,頗具遠見卓識的首任總理尼赫魯就指出,一個民族要獲得真正的獨立和振興,就必須依託高科技的發展。為此,從50年代開始,印度就投入巨資,仿照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模式,在全國陸續建起了6個“印度理工學院”。這些學院的畢業生,逐漸成為締造印度IT產業大廈的精英。

  1984年,拉吉夫·甘地開始執政,印度政府更將計算機的開發當成頭等大事,甘地因而被印度國民親切地稱為“計算機總理”。90年代,拉奧就任總理,政府對IT產業的發展又推出了許多扶持政策:免除高科技園區公司進出口軟件的雙重賦稅;允許外商控股100%;免徵出口軟件商的所得稅等等。1998年,印度政府組建了“國家信息技術特別工作組”,由總理親自出任組長,制訂了“印度信息技術行動計劃”,在稅收、貸款、投資等方面採取優惠措施,全方位推動IT產業的發展。

  1999年,印度政府成立IT產業部,成為世界上少有的專門設立IT部門的國家之一。現任總理瓦傑帕伊同樣是一個網絡迷,他甚至能使用IT通話技術。印度政府對IT產業的政策和資金投入也更趨廣泛:在6個國家級“印度理工學院”的基礎上,在各邦也開始設立“印度信息技術學院”,大力鼓勵民間和外資辦學,英特爾公司最近已決定出資幫助印度在兩年內培養20萬名信息技術教師,以普及信息教育。

  當前,印度在IT領域的教育已做到了從小抓起。全國2500多所中學均開設了電腦課,400所大專院校開設了計算機及電腦軟件專業。這使得印度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多媒體教育設施體系,截至今年3月31日,印度軟件業的專業技術人員達到了34萬人,而三年前僅有16萬,其軟件科技人才以每年6萬人的速度急劇增長。此外,印度每年還對25萬人提供信息技術培訓。龐大的教育體系,為印度創造了無數從尖端的科技研發到基礎的實際應用的梯隊形人才。

  人才外流與“硅谷”奇蹟

  印度早期IT業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在以計算機硬件為主導的時代,印度的軟件科技沒有多大的發展空間,只限於為西方電腦公司編寫軟件程序,產業多體現出勞動集約型的特色。人們回顧這段歷史時,稱印度是一個受縛於自製的輪椅上的巨人,只能仰人鼻息。當時,印度的IT科技人才都傾向於到政府的相關部門、國防部門和民用企業工作,以獲得一份穩定的收入,苦於機會有限,許多一流的科技人才被迫遠走他鄉謀求前程。

  進入90年代,國際IT產業結構進行了戰略調整,由以硬件為主導向以軟件為主導過渡,軟件對IT業整體發展的重要性日益顯著。這為印度軟件業的興起提供了良好的契機,印度“硅谷”逐漸顯出誘人的魅力,並開始創造舉世稱奇的神話。

  印度“硅谷”班加羅爾於80年代開始興建。80年代後期,國際衛星通訊的普及,使得西方公司普遍青睞印度龐大而廉價的人才市場,紛紛採用異地雇用印度人才開發應用軟件的生產模式,因特網的出現加速了這一進程,外資更如潮水般湧入。僅1998年,班加羅爾就吸引外資11.4億美元。迄今,在印度“硅谷”創立的高科技企業達到4500家,其中1000多家有外資參與。班加羅爾已成為全球第五大信息科技中心,被IT業內人士認為已經具備了向美國硅谷挑戰的實力。

  除班加羅爾之外,南印度的海得拉巴同樣是一個發展IT業的寶地。這裡興建的高新科技園區,吸引了當今全球頂尖IT業巨頭的目光:美國微軟公司在本土以外的第一個軟件開發中心就設在這裡,IBM、愛立信、摩托羅拉、通用電氣等大公司也都將海得拉巴視為海外發展的橋頭堡,歐洲的巴安公司已決定將全公司80%的全球研究工作轉移至海得拉巴。目前,海德拉巴集中了全球40家著名的IT公司,正集中開發目前世界三大熱門軟件:網絡通信、服務器和加密軟件。

  與此同時,早年至美國“硅谷”淘金的印度IT人才的事業走向成功,他們大多將資金投入到以班加羅爾為中心的印度高科技園區,投資速度為年均每人20萬美元。在雄厚的資金基礎上,印度不僅成功地將“硅谷”用作振興國民經濟的一塊跳板,而且使發展多年的軟件開發達到了一個新的層次。印度今年的軟件出口預計將達到63億美元,在美國的卡耐基·梅隆大學對全球32家軟件公司頒發的“頂級質量”認證中,印度企業便獨占了17家。

  世紀交替之際,印度的IT業正如日中天。在全球軟件開發市場中,印度占據了16.7%的份額,其軟件出口占了美國市場的60%以上。

人才獵頭和百萬富翁

  隨着IT業的蓬勃發展,印度IT人才市場也隨之發生了根本的變化,由供過於求轉為供不應求。據印度全國軟件服務公司協會調查,按印度軟件業目前的發展勢頭,今後兩年印度軟件業將需要14萬專業技術人才,至2008年將需要220萬名軟件技術人員和160萬名硬件技術人員。此外,在因特網超越地域界限功能的推動下,美國及歐洲一些國家大力推行就地吸納印度IT科技人才的戰略,使印度的IT業出現了求才若渴的空前景觀。

  當前,“硅谷”班加羅爾出現了一個時尚群體―――受IT公司高薪聘請的人才獵頭,他們的工作是為印度IT業發掘新一代的精英。獵頭們拉攏人才的手段各式各樣,包括高薪、股票期權、尖端科技研發及良好的工作環境等。專營人才獵頭行當的馬富管理諮詢公司發展甚為迅猛,正爭取上市經營。該公司目前已擁有一萬名執行人員,並以“探訪卡”的方式建起了IT科技人才數據庫,其挖掘對象不僅限於已投身IT業的人才,還包括大量未走出校門的人才。人才獵頭及其他人才中介機構的成功運行,使印度龐大的IT科技人才隊伍形成了合理有序的流動,每年畢業的12萬名IT科技人才都能在電腦或軟件公司找到用武之地。

  而許多印度IT公司為留住寶貴的人才,更是不惜血本,不斷創造百萬富翁是他們最具吸引力的一個手段。在印度,一對初入IT業的年輕夫婦,年薪便達17000美元,年增長率為50%。1981年創立的INFOSYS公司歷經20年的經營,公司資本達到了100億美元,總裁摩思不斷將公司股份優惠轉讓給員工持有。由此,該公司已有200多名員工成為百萬美元富翁,近2000名員工成為百萬盧比大戶。

  國際合作與人才回流

  IT時代的科技日新月異,對人才的需求也日益苛刻。印度人對此深有認識:一方面,印度在科技人才的培養上推出了“複合型”的發展戰略,重視計算機學科與其他學科的交叉培養。他們培養的軟件工程師,不僅懂得軟件程序設計,而且深諳哲學、歷史、藝術。這些綜合型人才的思維空間得到極大拓展,更具創新能力。由此,能確保印度在人才素質上始終站在世界IT業前列。另一方面,印度大力開展國際合作,以鞏固人才優勢。不久前,微軟總裁比爾·蓋茨對印度進行了訪問,與印度INFOSYS公司總裁摩思簽定了一項宏偉的計劃:合作創立“微軟.NET”公司。微軟的目的是利用印度的IT科技人才為自己出力,而印方也會從中獲益。INFOSYS公司的1200名技術人員將在微軟平台上接受培訓,從而獲得微軟最尖端的網絡科技。此事被印度IT業內人士稱為“戰略結盟”。

  方興未艾的IT革命,逐漸感染了早年出走海外的印度IT尖端科技人才,許多人克服了“X+2”綜合症,回到祖國參與IT革命。在以往,置身海外的印度IT精英獲得了事業成功,總要信誓旦旦地說:“過兩年就回去。”而他們又懷疑印度IT業的發展機遇和前景,始終難下歸國之念,兩年之期也就無數次地掛在嘴邊。首先衝破這一心理障礙的是28歲的拉吉和31歲的達萬,兩人同為美國哈佛商學院出身,他們毅然捨棄了在美國的發展機會回到印度,融資650萬美元在孟買開創了“網絡風險資本公司”。現在,已有越來越多的科技人才從海外回國創業。人才的逐漸回流使印度的IT業獲得了更強大的生命力。

  當然,印度IT業的發展還存在一些局限,如整體經濟不發達、基礎設施落後,IT業的市場管理和風險防範機制也不完善。這使得今年4月全球高科技股票急劇下挫時,印度全國的電腦和網絡公司都遭受了重創。此外,印度人均微機擁有量不足0.5%,電信普及率不足3%,全國甚至沒有建成確保24小時不間斷的供電系統,這些都是制約印度IT業發展的因素。印度政府對此引起了高度重視,正着力開始加強電信、電力、交通等基礎設施的建設。

  儘管如此,擁有一支如此龐大的科技人才隊伍,印度科技產業無疑有着廣闊的發展空間。印度首任IT產業部部長帕拉莫德說,我們不敢妄稱將成為“IT超級大國”,但我們有信心在三至四年後,使每一個走在大街上的印度人都能深切感受到IT給他們的生活帶來的變化。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2: 看胡錦濤如何打好“形象牌”
2002: 中南海間諜部門大揭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