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再說缺乏以弱勝強能力的元帥林彪:比較劉伯誠,粟裕,林彪
送交者: 香椿樹 2010年04月08日12:18:51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再說缺乏以弱勝強能力的元帥林彪:比較劉伯誠,粟裕,林彪
剛剛看了點井岡山第四次反圍剿的介紹。林彪在第四次反圍剿時地位幾乎與彭德懷接近,戰績不俗。 但是,不管兩次伏擊戰的勝利有多精彩,但是用這樣兩次伏擊戰來證明林彪元帥有大兵團作戰以弱勝強的本領還是不能令人信服。

共產黨的元帥中林彪是唯一一個在井岡山上就揣着本子記戰功的將軍。有人竟然炒作什麼林彪把阻擊戰的命令改成伏擊戰,give me a break。 戰場上的阻擊就不能把積極藏起來, 非要站在當街明挑? 林彪當副統帥的日子裡底下的馬屁精拍的優點肆無忌憚。 但是,井岡山上地域狹小真正的戰役謀劃都是在統帥部進行的,為了一場伏擊戰把彭德懷的軍隊劃歸林彪指揮也是可能的,對統帥部的戰鬥部署提出修改意見也是一線指揮的職責,但是這不是戰役籌劃, 當時統帥部的主心骨應該是劉伯承。 彭德懷也好,林彪也好, 在井岡山上的作用都基本上是戰場指揮。共產黨在整體戰場上從來都是以弱勝強, 但是在局部戰場上從來都是以強欺弱, 特別是武器不好的時候更是數倍於敵人的兵力。

這同後來抗日戰場上統帥部與前線分離,統帥部只能給一個大致的方略,前線指揮, 比如代替林彪指揮129 的陳光,稍一不慎,差點全軍盡沒是完全不同。這樣, 每一個指揮員都必須具備獨自以弱勝強的能力, 局部的絕對優勢只能自己製造而不是靠統帥部幫你製造。 唯一的例外恐怕就是林彪的平型關了。林彪平型關的決策風險同陳賡指揮的規模相同的伏擊戰,其風險是完全不同的。陳賡的伏擊戰如果輸了自己就會被包圍而失去性命, 而林彪的平型關實際上風險並不是很大,如果不是閻錫山保存實力, 平型關上中國軍隊不會僅僅不足千人的戰果。同後來解放戰爭戰場上手握數十萬上百萬軍隊決戰是完全不一樣的。


所以雖讓很多人不舒服,我還是要說林彪是共產黨中唯一不具備“以弱勝強”能力的元帥。

正因為這一點,黨林彪獨當一面的時候,國民黨中什麼阿貓阿狗遇到林彪都是可以走上幾圈,然後回家炫耀我雖然當了俘虜,但是曾經打敗過共產黨中的戰神林彪。 這種阿貓阿狗可以列出來一大串陳明仁,廖耀湘, 陳誠,鄭棟國。。。。。。, 特別是那個杜聿銘,典型的武大郎棉花店中的活計,竟然也不把林彪放在眼裡。

劉伯誠,粟裕,林彪戰績

一、比較必須在同一質的基礎上。拿一個勇敢善戰的少尉和一個足智多謀的將軍來比較誰更高明,是沒有意義的,因為他們不在同一層次上。比如毛澤東,紅軍時期的不少戰役戰鬥是他親自指揮的,"三次反圍剿"六戰五勝,一戰打成消耗戰,或勝或敗,都和他有直接關係。而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雖然重大的戰役戰鬥他仍然要關心,但作為統帥,主要關心的是戰略決策問題。要進行比較,也應該是關於戰略決策方面的東西。有些戰區指揮官決定範圍內的事,比如原來的決定是堅守某地,戰區指揮官根據當面情況認為應該撤退,而又來不及請示,當機立斷地撤了,這樣的事,就不適合拿來作比較。又比如,紅軍時期粟裕的任職低於林彪,長征後林跟隨主力,而粟打游擊,拿打游擊的粟裕和隨主力行動的林彪來比高明,也是沒有什麼意義的。再比如,平型關戰鬥和廣陽戰鬥都是奉了八路軍總部命令的,說林彪高明也可以,說朱彭高明也行,如果拿林和朱彭作比較,就不合適了,因為他們不在一個級別上。如果是解放戰爭時期,林彪和彭德懷在某些戰役方面就可以比較了,因為彭雖然是解放軍副總司令,但他的主要精力在指揮西北野戰軍,這時彭和林一樣,是戰區範圍的指揮官。
二、比較是有條件的,無條件的比較是沒有意義的。世界上沒有常勝將軍,仗打的多,敗仗也多。拿一個一戰一勝,勝率百分之百的將軍和一個百戰九十勝,勝率只有白分之九十的將軍來比,誰高明?不那麼好說。同樣,我軍的實力、敵人的實力、打仗的方式和規模都和傷亡的大小有關,籠統地講傷亡小的一定高明,也未必。所以,如果單以黃崖底戰鬥和廣陽戰鬥來比,說劉伯承就比林彪高明,也沒有那麼簡單。以整個解放戰爭來說,東北的情況和其它解放區比較,要優越得多。到45 年底,共有冀熱遼、山東、華中的部隊約 11萬人到達東北,另外還有100個團架子的幹部共兩萬人,其中中共中央委員和候補中央委員20人,占總數的四分之一,政治局委員4人,占總數的三分之一。其它解放區均無此條件。蔣軍45年11月攻打山海關時,有13、52、94三個軍共約8萬人,而共產黨在錦州至山海關和承德一帶兵力達 10萬人(《中共黨史研究》90年增刊,楊奎松文)。雖然林彪的部隊有長途跋涉、缺乏訓練、"七無"等問題,但裝備有改善、兵力超過對手、且只一面受敵,這在國共內戰史上還是第一次有這樣的條件,也是其它解放區所無法比擬的。
至46年4月,國軍在東北的兵力達到7個軍25萬人(包括" 五大主力"之新1、新6軍),東北民主聯軍兵力則達40萬(《中共黨史研究》90年增刊,楊奎松文),至8月,國軍在東北仍然是7個軍 25萬人,加地方武裝共約40萬,東北民主聯軍經四平之戰以及整編,總兵力下降為36萬。經"三下江南,四保臨江 ",到47年5月,東北民主聯軍總兵力達46萬,與國軍48 萬的總兵力趨於平衡,在機動兵力上超過了蔣軍。

47年7月 10日,毛澤東在一年作戰總結及今後計劃中指出:"我軍山東有27個頭等旅;太行(不包括陳賡)有13個頭等旅, 14個二等旅;...東北(包括察北、冀東)有頭等、二等 32個旅。"(這時東北的軍力上升為各解放區之首。47年秋季攻勢後,東北民主聯軍全軍73萬人,野戰部隊42萬。 48年春,林彪的部隊就達到了空前的103萬,其中野戰軍 70多萬。東北的蔣軍則總數為50餘萬。(國防大學出版社,《第四野戰軍》、廣西出版社《毛澤東與林彪》)

再看其它野戰軍:西北,46年4月整編後兵力共2.8萬,當面之敵胡宗南集團25萬人(同年3月);47年7月底達4.5 萬人,同年3月至8月,胡宗南部增至34萬;47年10月,兵力達7.5萬餘人,年底達11萬,其中野戰軍7.55萬,敵總兵力下降為31萬;48年7 月,西北野戰軍共6.8萬,加地方武裝總計10萬餘,胡宗南部共40萬,直接參與作戰的人數為 28萬。(國防大學出版社,《第一野戰軍》)

晉冀魯豫和中原,45年8月改編時,約29萬人;46年10月增加到31萬;47年5月,42萬人;劉鄧6月30日以南征野戰軍 12萬渡黃河,轉入戰略進攻後,至49年2月整編後,二野共 28萬。(國防大學出版社,《第二野戰軍》)華東和山東:隨羅榮桓赴東北的有山東5個主力師9萬餘人,新四軍三師黃克誠部3.7萬餘人,45年11月,華中野戰軍約 11萬人,山東野戰軍7萬餘人,進攻華東的國民黨軍40萬;

46年6月,進攻華東的國民黨軍總兵力近50萬(包括山東);47年2月萊蕪戰役後,國民黨軍為實施重點進攻,集中了約45萬兵力,包括"五大主力"之五軍、整七十四師、整十一師,華東野戰軍主力27萬人。(國防大學出版社,《第三野戰軍》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9: 從朝鮮衛星發射成功看美國“反導”神話
2009: 養一個航母編隊需要多少錢?
2008: 中國人應清醒和理智地看待西藏問題和北
2008: 西藏、“大博弈”和中情局
2006: 在中國為官無法不貪,不能不貪!
2006: 中俄核武「不堪一擊」
2005: 春風化雨一刻間 四時聚雲數十年: 教宗
2005: 林保華專欄 -- 中國分裂不是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