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日本經濟近十年回顧、國家走向和中日關係的未來
送交者: 大漢霍去病 2003年06月30日20:36:00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在世界格局中,中日是東亞甚至亞洲最重要的兩顆棋子。兩國地理上鄰近,人文上卻有着截然不同的價值觀和民族精神;過去有着長達千年的宿怨歷史,未來則有可能有完全相反的命運。本文試圖從回顧日本的經濟出發,分析日本國家機器的過去錯過的發展良機和未來的走向趨勢。對中日關係的發展做出了危機四伏的結論,並提出了應對之策。目的是讓大家了解更多有關日本的真相,並希望在口號式的習慣性思維之外,能夠有更寬廣、更深刻的分析視野。

或許已沒有或許@世界軍事論壇

     

近十年日本經濟的衰退及原因

以泡沫經濟崩潰的1991年為起點,日本經濟已在低迷中走過了整整12年。在這12年中,日本一直在努力恢復經濟增長。中央銀行的再貼現率降了又降,已經降至0.1%,到了無法再降的地步。十多次實施財政刺激政策,卻只見國債包袱如滾雪球般越滾越大,就是不見經濟有多大起色。一個需求不足、產業結構不合理、股市疲軟、不良債權增多、國家債務龐大、積極財政政策招數用盡、社會保障壓力日趨增大的攤子,對任何日本政治家而言都是噩夢。日本的衰退源自泡沫經濟的破滅,而後者的始作俑者是1985年的《普拉札協議》。美國藉口縮小日本的貿易順差,要求日元大幅度升值。強勢日元的第一個後果導致日本勞動力成本急劇升高,發展中國家更買不起日本的工業設備,日本出口更加依賴美國。強勢日元的第二個後果是日資的過度擴張。與此同時,美國人限制了日本對發展中國家的基礎建設投資,並迫使日本降低銀行利率。火上澆油的結果是,日本將其巨額海外投資轉向美國國債和房地產,順利地接受了美國的經濟泡沫(這一時期正是美國房地產泡沫的頂峰時期,房地產價格過度膨脹,美國的投機家紛紛拋售)。在國內,銀行利率的降低使房地產公司利用低息貸款投機,搶購有限的城市房地產,使日本的房地產價格瘋狂上漲,惡化了製造業的發展環境。日本銀行將大量資金投入國內的房地產市場和房地產金融公司,投向生產領域的銀行貸款急劇衰退,貸款投向的比重發生逆轉。到1990年,生產領域的貸款比重下降為25%,而非生產領域的貸款比重上升為37%,形成了泡沫經濟。1990年也是走向崩潰的轉折點。以日本股市兩次跌入谷底為特徵,泡沫開始破滅,日本房地產市場失去了資金支持,陷入長期蕭條,房地產公司紛紛倒閉。日本銀行壞債越積越多,最後銀行也開始倒閉,日本經濟陷入不可救藥的衰退。

日本經濟衰退的原因很多。從內部而言,日本在經濟規模已經擴張為世界第二之後,仍然延續過去的政策思想和發展模式,沒有注意培育自主開拓發展的能力與機制;產業結構不合理導致在高技術領域和技術集約型產品方面競爭不過美國;在傳統工業和勞動密集型產品方面競爭不過新興工業國家和地區;自主創新的能力不足導致新科技領域被美國獨占;銀行對資金流向控制不力等等。但最重要的原因,乃是泡沫經濟幕後操作者——美國。美國利用對日本的控制權,左右日本的金融命脈,最終成功地轉嫁了自身70-80年代的經濟危機,並打垮了自己眼中這個戰略性經濟對手。

     

事後諸葛亮:由於政治上的短視,日本已錯過自身發展的最佳時機1. 不肯承認和面對歷史,日本錯過進一步發展良機導致被美國打倒。

日本恐怕是世界上與周邊關係最緊張、敵意最深的國家。而且這完全是日本自身的問題造成的。自恃已經“脫亞入歐”,倚美國為後台,在對亞戰略上不肯多走出一步。日本在亞洲的孤立導致了戰略上的被動。

日本在泡沫經濟破滅之前,曾殷切希望能夠組成一個以日本和日元為中心的體系,也就是所謂的“雁行理論”與“日元區理論”。但是,因為日本無法取信於東亞其他國家,這種日本自居雁首,中國及東協為雁身,亞洲四小龍為雁翅的構思和企圖也只能胎死腹中。

2. 與中聯手應該是日本的最優選擇。

(這是一個無奈又諷刺的話題。我查閱的資料越多,就越發現中日合作的利益豐厚,無論經濟還是政治還是軍事戰略;但同時,也越發覺得中日合作的可能性小。之所以用下面的篇幅來介紹一個可能性很小的事件,目的是對當前的中日局勢看得更清楚。)

日美經濟類型類似,技術密集為主,勞動力成本高,兩者屬於競爭關係而非互補關係,對美國的依賴將使日本永遠不可能取得和美國真正對等的地位。近期來看,日本進一步發展的道路已經被美國堵死。跟着美國只有經濟上半死不活,政治上毫無地位,如此下去,日本的利益必會窮盡。

當前局勢下,日本迫切需要一個能消化其技術形成巨大產力的廉價高檔勞動力市場盤活其資金和經濟。中國和東南亞都滿足這個要求,但東南亞國家政局不穩,金融結構脆弱,城市發展的潛力已經飽和。與此同時,中國目前缺乏高技術精密設計能力,同時需要多多益善的資金和技術吸收龐大數量的剩餘勞動力,儘快實現工業化。如果兩國充分合作,可以建立以中日為核心的東亞自由貿易區,加上現有中日與東盟的關係,可以造就一個符合中日兩國利益的、規模超過北美自由貿易區或者歐盟的東亞、東南亞大實體。與統一的亞洲貨幣體系一起,正式確立三極世界體系。

以上是容易理解和接受的經濟合作。如果探討一個更加不符合現實的、可能性近乎為零的概念——中日軍事合作,儘管只是假想,我們也很容易發現,軍事上,中日合作益處更多。技術上,中國可以利用日本精密加工技術增強自己武器性能和軍工水平。日本在基礎研究方面不再受美國限制,反而可以從中國吸收營養;戰略上,中國可以藉助日本群島和硫球,外加將來收回的台灣,建立軍事基地,輕易突破美國設立的西太平洋島鏈封鎖;讓自己的核潛艇悄然出入太平洋更加容易。日本本土缺乏戰略縱深,對外依賴嚴重,一個強大而鄰接的中國本來可以成為日本的有力後盾。中國也可以確保日本石油補給線——包括海運和陸運——的安全。從合作的利益來看,中日軍事聯手,進而控制東南亞、澳洲,可以輕易將美國的勢力趕出西太平洋,重新劃分全球勢力範圍。補充說明的是,日本的軍力可以對中國造成毀滅性影響,而中國的戰略力量可以保證自身遭受毀滅性影響後仍然滅亡日本,這樣的潛台詞可以確保假想中的中日聯盟的穩固性。

從更深刻的原因來說,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中國和日本同屬世界“未得利益國家”,即在當前國際政治體系中處於與自身實力或潛在實力不相稱的弱勢局面。中日可以作為“未得利益國家”的代表,而且兩國國情恰巧處於互補的地位。而美國是既得利益國家的代表。從純博弈論的角度來看,中日合作顛覆當前格局,從既得利益國家手中奪取各自“應得利益”方是雙方最佳的博弈選擇。而美國可以實施的和正在實施的方針,就是“分而破之”和簡單的“連橫”技巧。

諷刺性的是,這一切的可能性近乎為零。

需要指出,從中日邦交“正常化”以來的三十餘年中,中國本未放棄過與日本合作的計劃。中國主動放棄戰爭賠款,提倡中日友好,提出撂置釣魚島主權,合作開發,這一廂情願的一切在日本民族的眼裡成了軟弱和無原則讓步的象徵,結果是沒有得到日本任何正面響應。反而變本加厲。從日本的表現可知:日本過去沒有誠意合作的任何動機、目前看不到此趨勢、將來也不大可能。日本已經面臨未來永遠失敗的風險。

僅從表面上看,中國國力的上升確實一直在壓縮日本在亞洲甚至全世界的影響力。但是,長遠來看,逐步掙脫美國鎖鏈、同時搭上中國這輛快車以實現自身經濟、政治地位的提高才是日本最佳的選擇。因為本世紀中國的崛起是不可逆轉的。然而,缺乏遠見的日本卻抓緊目前自己的保護國——美國不放,同時對中國仍實施敵視、排斥的態度。對此不少日本政治家、學者都有認識。日本經濟產業研究所高級研究員關志雄博士就曾一針見血地指出:“日本對華政策搖擺不定,缺乏戰略思考”。試看日本所為:戰略上,鼓吹中國威脅論,鼓譟台獨,充當美國在東亞遏制中國的緩衝區、馬前卒;經濟上,一直試圖走“低價將中國資源買進,高價將消費品賣出”的道路;多次挑起貿易摩擦,打壓中國對日出口,最近還企圖壓中國人民幣升值;技術上,反感對中國的技術轉讓,多年的技術保密政策、近年煽動國內民眾對日本“空心化”的憂慮、前不久聲稱不願支援中國建設京滬高速鐵路就是明證;領土主權上,在台灣問題上蠢蠢欲動、製造釣魚島事端、修改教科書;需要指出的是,所有上述的動作都已經或將要被證實是日本為自己下的羈絆,是搬起石頭砸自己腳的愚蠢行為。中國不會被“威脅論”鎖住手腳,也不會在與美國的對話中永遠軟弱下去;對中國的技術封鎖只會導致美歐類似技術進入中國擠占日本的市場、日本自身技術更加找不到消化的場所、國家經濟更難以復甦的後果;在台灣問題、釣魚島上的挑釁只會導致中國更大的敵意。容易看出,這些與“台獨”念念不忘對抗大陸的短視何其相似!

如中日發生全面戰爭,對兩國的後果都將是災難性的。此話題留到後面詳述。

     

日本國家的走向1.從二戰後的歷史來看,日本一直在謀求政治大國地位、暗中發展包括核力量在內的軍事力量。

多年來,為遏制中、俄,美國在東亞玩弄“均勢”遊戲,包括簽訂美日安保條約、積極幫助日本重振軍備、讓日本進入戰區導彈防禦體系。這當然正中日本政治家下懷。但更重要的是,日本的目標,決不是英國式的“跟班”角色。不管美國人是否樂意見到,以日本人儲備核原料的數量級來看,日本人謀求的是成為以強大的核力量為主導的軍事大國。

早在1998年,印度已經成功地開了以對付“中國威脅”為幌子突破核不擴散條約束縛的先例。近期的朝鮮核危機是日本人效仿“印度經驗”的機會。面對美國,日本可以找到發展核武的雙重理由,一是朝鮮的核威脅,二是中國的核威脅。

近些年來,兩次伊拉克戰爭,日本從出錢到出兵;企圖進入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嘗試。2003年6月,違反和平憲法的“有事法案”在日本國會通過,在擴大政治影響力的方面日本從來不遺餘力,將來也必然會走得更遠。

2.目前和將來,日本容易捲入戰火。

日本有意或無意充當了着單極世界裡的“打手”、“馬前卒”角色。一旦中美或朝美爆發衝突,由於地理位置等一系列原因作為緩衝區的日本日本必定首當其衝。此外,日本在東亞處於敵意的包圍之中。日本武裝壯大自己軍事政治力量 —> 被包括中國在內的周邊國家敵視和警惕 —> 處於自身利益安危考慮加快武裝的步伐 —> 被進一步敵視和警惕,並陷入更大地緣危機。此惡性循環決定日本極容易或主動或被動捲入戰火;

3.日本可能主動挑起戰爭

日本的地緣位置存在先天的缺陷,目前國內經濟不振、各種矛盾突出。而歷史上來看,日本習慣於使用戰爭特別是偷襲式的戰爭解決自身矛盾。

明治維新後,日本不僅引進了西方機器和技術,還引進了侵略性思想,從而具有積極主動的侵略傾向。這種思想從日本福澤諭吉的《脫(離)亞(洲)論》中可知一二,他在書中寫道:“我國不可猶疑,與其坐等鄰邦之進步而與之共同復興東亞,不如脫離其隊伍,而與西洋文明國家共進退。對待、朝鮮之辦法,不必因為其鄰邦而稍有顧慮,只能按洋人對待此類國家的辦法對待之”(管敬緒P404)。事實證明,在這方面,日本把理論與實踐結合得極好。而所謂積極主動的侵略傾向體現為,日本對外掠奪並非都是在本國發生經濟危機後進行。只是當經濟危機真正來臨之時,這種擴張欲望會變得更為強烈,就象西方國家在十九世紀七十年代及其後所表現的那樣。

從地緣位置看,日本從原材料輸入到產成品輸出均嚴重依賴海運。尤其巴士海峽 -> 南海 -> 馬六甲 -> 印度洋 -> 中東為其命脈,日本對此顯然有不安全感。日本的政治家很容易認為,戰爭中若不先發制人,此命脈有被切斷的危險。

在可以預見的將來,當中國經濟全面超越日本以後,日本由於本身缺乏資源,出口又徹底敗給例如中國、歐洲的其他國家(前面說過日本在高技術領域和技術集約型產品方面競爭不過美國;在傳統工業和勞動密集型產品方面競爭不過新興工業國家和地區,因此日本產品無論高端還是中低端的優勢都在逐漸消失),日本經濟有可能崩潰。(日經指數近來創下二十年最低,豐田、SONY和NEC這三個代表日本製造業三大結構的代表企業都是跌幅最大的三個企業,日本原來可以維持和平發展的根基開始動搖了。)

日本如果走向戰爭會如何?恐怕會亡國滅種。聯想到日本崇尚櫻花,因為櫻花雖美但不能長久。這實際上是日本民族的深重的悲哀。

     

中日關係充滿變數和危機1.兩國已陷入“囚徒效應”

中日兩國合作可能性極小,雙方已存在的敵意會進一步增加。偏偏中國在大步崛起,日本是跟隨美國這個最強者獲得利益呢還是跟隨中國共同挑戰當今世界的秩序?很明顯,日本選擇了前者。再看日本每年龐大的軍費數額,這固然是軍國主義復甦、且希望掙脫美國軍事控制的嘗試,也是害怕亞洲國家軍事報復、缺乏安全感的結果。

2. 兩國對抗容易升級

由於日本的“馬前卒”、緩衝區身份,中美對抗時日本必然成為前線和夾心餅乾。中美對抗追加中日對抗無疑是火上澆油;哪怕日本不主動出兵偷襲,雙方的摩擦、衝突容易升級為局部戰爭。

此外,日本從原材料輸入到產成品輸出均嚴重依賴海運,海洋使它的生命線。同時,中國力量進軍南海以及馬六甲地區、謀求與自身實力等同的海權地位也是指日可待的事情。對日本和中國來說,擴大自己在亞太地區海洋上的勢力,確立自己國家對原料產地和運輸路線的控制,都是很重要的。而這條路線(經馬六甲到達中東和歐洲的路線)卻只有一條。這又多了一個對抗的砝碼。

3. 如果中日爆發全面戰爭,災難性後果。

由於地理上的鄰近,中日雙方一旦開戰,本土都將成為戰場。日本城市固然難逃劫難,中國沿海靠近日本的繁華城市也將受嚴重打擊。更嚴重的可能是,日本由於戰略縱深小,如遇到大失敗很可能孤注一擲使用“玉碎”式的瘋狂手段,例如核武器。

在此同時,美國無論是中立還是支持日本,利用販賣武器或戰略物資之類的辦法都將不費吹灰之力,坐收漁翁之利,達到儘量壓垮中國、同時遏制日本的目的。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2: 蔣價石心腹將領--湯恩伯
2002: 犯有錯誤的開國將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