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中國陸軍航空兵規模竟在亞洲排名10位左右
送交者: ALH 2003年07月03日19:42:04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中國的陸軍航空兵自上世紀80年代中葉成立以來,成為陸軍優先發展的兵種,但由於各種原因,目前陸航還不是很理想,主要是缺乏裝備及人才。以前,有幾百架直-5直升機,所以數量上還可以,但隨着直-5的逐漸退役,目前的數量連基本作戰訓練保障都不能保證。

  國產的直-9海豚機體小,作用有限,價錢可不低,每架人民幣4000萬元以上,比黑鷹(1984年進口的,那時的美元幣值)都貴。真是受不了,他們的是怎麼想的。法國佬是結結實實的涮了中國一把。到目前直-9還沒有實現完全國產化,在國外這種飛機基本是民用,美國也只是海岸警衛隊用來海岸巡邏救助。中國應當在80年代初,引進海豚時不要仿製海豚,而是直接引進美洲豹,意向引進發展型的超美洲豹才是較為正確的決策。

  70年代,中國研製十幾年的直-6因為單發安全性低,載重量小等原因被軍方放棄。中國最需要8噸級別的通用直升機來換裝換代,國產的直-5於1979年停產(一共生產各種型號545架,80年代中期中國空軍保有數量在350架以上,大約90年代初都退出現役)。當時(1980年)美洲豹直升機的技術等級,新工藝,新材料的應用要比海豚低(要低一代),但總重量是海豚的2倍還多,載重量也多一倍,正是軍隊急需的換代幾種。如果當時引進後,在基礎上加強新工藝,新材料的研發,再引進超美洲豹型,在這個基礎上研發6-8噸級武裝(通用)直升機以及反坦克專用直升機實在是水到渠成,而且當時昌河正在研發直-8直升機(其實是仿製),兩機可以使用同一種發動機(渦軸-6),對縮短直-8的研製時間,降低成本,以及加強部件通用化都有很好的效果。

  如果那時是引進美洲豹,目前中國的直升機工業決不會是這個樣子,陸航,海航,空軍,民用等方面會更完善。80年代中美蜜月時期中國還想引進西科斯基的黑鷹(美國陸海空三軍都用的通用直升機,日本也大量使用),併購買了24架。準備在購買100架後引進專利權,但最後計劃又泡湯。8噸通用直升機計劃又是十幾年沒能實現,專武計劃可能也無限期延長,到後來也只能是購買俄國的米-28或卡-52等。

  航空工業中的直升機工業永遠成為中國的短腿。九十年代初,航空工業曾有個直升機15-20年的計劃,但目前好像只是完成了2噸級的直-11,直-11技術落後(60-70年代的技術工藝),而且仿製的時間比人家法國初始研製的時間還長,也只能訓練飛行員,技術水準比法國、中國、新加坡合作的EC-120差遠了(至少2代以上)。直-8計劃(1975年)到目前先後20多年,一共生產了沒幾架,也沒達到主要部件的國產化,而且成本高昂,法國的原型-超黃蜂也停產20多年了。直-8的陸軍高原型試飛了幾次,只是去掉了浮桶,也沒有多少改進,可能軍方對其不太感興趣,估計是放棄了。

  最近幾十年,航空工業只是弄了一個海豚還整天吹(特許生產),看看那輕薄的機體,不到2噸的載重量,實在不算什麽。目前國際局勢變換多端,周邊局勢惡化,邊境地區的反暴亂力量需要加強。但陸軍航空兵卻無機可用,只是在90年代進口了幾批米-17/171,最近在演習中頻頻亮相。最近(2002年)發現中國又進口了米-171的最新型號用於西藏高原的運送補給。80年代初時,如果繼續生產渦軸-5並用它給全部直-5換發,保持生產改進,一直擁有2200馬力以上渦軸發動機的生產研發能力。現在也就不一樣了。中國並不缺人才,只是制度的缺陷使人們覺得決策很耽誤事情。

  到目前,我覺得還有一個拯救計劃。中國好像已經將米-171作為陸軍的通用直升機。該機是米-8的發展型,米-8生產了將近1萬多架,國內也有不少(青島就有,東北也有民間進口的,好像是2000萬瑞士法郎換了至少7架米-8T)。應該在昌河建立米-171改裝廠,如果可能從前蘇聯各國進口一批米-8,最好是最近10多年生產的。然後與俄國的廠商合作,按米-171的標準改裝。改裝時儘量使用國產的儀表,設備,與直-8的設備通用最好。發動機是關鍵,株洲發動機廠應該很快掌握髮動機技術,米-171的發動機不是最先進的,也就是80年代的技術水平,以株洲廠的技術狀況來看,不難掌握。而且要將技術成果轉移到渦軸-6(法國的原型發動機的技術水平應該是低於米-171的發動機的)上,為新國產8噸通用直升機作動力儲備。

  估計進口1500架米-8的費用大約30-60億人民幣,改裝費用大約100億人民幣,這樣用大約140億人民幣,給陸航增加1500架通用突擊直升機,原來直8的生產設備也不浪費,國產化比重可以逐漸增加。陸軍可以編8個空中突擊旅,每旅編米-8/171直升機80架,直-11直升機30架,直-9直升機30架。另編軍屬陸航團10個,每團米8/171直升機48架,直11直升機12架,直-9直升機12架。給重點陸軍師編制師屬陸航大隊10個,每大隊米-8/171直升機24架,直-11直升機12架。其餘的作為備份使用。

  陸軍可以再裁撤幾個軍,或者將目前的幾個軍縮編為師,以省出軍費來發展陸軍航空兵。在陸軍機械化的基礎上升級陸軍。直升機工業的主要目標是專用武裝直升機,新8噸通用機,重型運輸直升機(類似米-26),分3-8年研發生產。到2010年陸航可擁有2噸至60噸重的多種機種。陸軍編成半空中機械化,成為陸軍的骨幹。海軍,空軍也是一樣使用,同時民用,警用,準軍事組織使用,使中國的直升機工業與世界水平的差距縮小到5-10年。

  補充:

  是否可以利用直8的機體和部分設備

  國內仿製的超黃蜂--直8從1975年研製到1985年試飛,然後1994年定型,用了將近20年左右,人家法國60年代研製的時候還沒有用4-5年呢。國內的技術工藝的差勁落後決非口頭愛國者所能想象的。我在火車上認識一幫海軍航空兵的維修軍官(在青島的海軍航空兵二航校學習的),他們談到國產的直8一直沒有能夠解決關鍵的部件生產,還要靠從法國進口,數量很少,而且出廠價很高,只是裝備了南海艦隊航空兵的獨立某團。

  直升機的技術關鍵應該是螺旋槳輪轂,減速器,還有旋葉,發動機,搞不清楚是其中的那個造不了,還是都不行。我想機體和儀表這個應該是能夠生產的吧。國內好像是可以做米-171直升機的大修了,我想可能是除了發動機或者發動機也能大修(不太可能,能大修發動機,就距離製造不遠了),是不是可以利用現在直8的機體和可以利用的設備,給它更換米-171的發動機(加大功率型)和相應的減速器,輪轂等等,在按照陸軍的要求改進一下,成為一種高原運輸直升機(而不是海軍的艦載直升機)主要裝備新組建的西藏軍區陸軍航空兵團,按照需要,西藏軍區至少應該編制2-3個直升機團,青海也要部署,還有西康地區,青藏鐵路的建設,也需要大量的直升機(勘察,救援等等)。

  現在大陸的陸軍航空兵才10個團左右,大約250-300架各種直升機(估計一半以上是米-8/171),就是在亞洲的陸軍航空兵規模裡面,我想中國大陸的陸軍航空兵也只能排在第10位左右。如果按照的最低編制標準(以80年代的蘇聯陸軍編制為模仿對象)陸軍共需要編制陸航團30-40個左右,每個團至少應該有60-80架直升機不等,最好每團的直升機都是一種機型或兩種機型,這樣也有利於保養維修。直升機相對於噴氣式固定翼飛機不是很高級技術的東西,但是國內的水平卻特別的差勁。哈爾濱和昌河都有每年生產至少60架8噸通用直升機的生產能力,但是現在的每年的產量恐怕還不到生產能力的5% 。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2: 再論《愛國與偽愛國》一文
2002: 假如台灣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