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質疑對日關係“新思維”
送交者: XIANGREN 2003年07月15日17:15:47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質疑對日關係“新思維”

作者:XIANGREN,於 2003年7月15日。


目前,中日關係呈現着“政經分馳”的局面:政治關係趨於冷淡,而經貿關係則日
益緊密。

針對中日政治關係停滯不前的問題,近來中國大陸某些學者陸續提出了一些發展中
日關係的新主張,此處一以對日關係“新思維”冠之。

“新思維”要義大抵有三:1.中國應超越歷史問題;2.不能簡單地把日本重新武
裝等同於其復活軍國主義;3.中國應接受成為“正常”國家的日本。“新思維”是
否應成為中國對日外交新的政策取向,引起了很大的爭議。

筆者認為:中國推行對日“新思維”外交,將並不能獲得相應的戰略收益,其結果
將明顯陷中國於不利和被動。

中國接受成為“正常”國家的日本,意味着支持日本較快地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
理事國;對日本重新武裝不持異議的結果,則是主動幫助日本放下政治包袱,任其
大力發展軍備,成為遠東的軍事強國。

然而,日本決不會以犧牲日美關係來報答中國的“新思維”。在可預見的未來,
“日美安保條約”仍將是維繫日美關係的重要紐帶。而軍事強國日本的存在,不僅
將直接妨礙台海兩岸的統一,而且將嚴重影響中國日後對釣魚島主權的爭奪。

“新思維”一論者主張:“中國應以‘一視同仁’的原則對待日本要求成為聯合國
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訴求,不對日本成為常任理事國提出中國未對其他同類要求者
(如印度、埃及)提出的特殊條件”。顯然,在這裡,論者連基本的利益準則都置
之不理了。中日關係與中印關係有質的區別,在於那個“日美安保條約”。

“新思維”又一論者稱:“國際格局和現實政治不再(會)允許日本重新侵略(他國)”。
而現實的情況即已恰恰相反。既然日本現在可以跟隨美國出兵伊拉克,為什麼今後
不可以跟隨美國出兵亞洲其他地區?

“新思維”論者提出,中國應加強中日經貿的比重,“...爭取較大幅度地增加
日本對華進口和對華投資...適當地相對減少美國和歐盟國家在中國對外貿易和
外國在華投資中所占的比例”,此一主張恰恰與中國目前的戰略目標是背道而馳的。
中國大力促進和加強中美經貿聯繫,從而擴大中美雙方的共同利益,使雙方的利益
交叉,是應對美國對中國崛起所採取的遏制和挑戰政策以及借台灣問題擾滯中國發
展進程策略的主要可取途徑。

至於“新思維”論者所稱“中國應超越歷史問題”,無異於要求中國主動放棄手中
的籌碼,默認日本的快速重新武裝和較快地成為“正常”國家。

“超越歷史”決不是可取的立國之道。如今,在中日互動關係中,日本藉助於與美
國的盟國地位,處於攻勢,中國處於外交守勢,中國更應強調和重視歷史。如果日
本侵略中國這樣記憶猶新刻骨銘心的歷史還要被公開倡導去“超越”,以致果真被
中國所“超越”,那麼中國未來將深受其害。

中國要達成主導亞洲事務的目標,有必要握住亞洲許多國家都共有的“歷史武器”。
“超越歷史問題”,就是自縛手腳。圖“利”而輕“義”,可能導致“利”“義”
雙失。中國意欲成為強國,彰顯“公理”和“道義”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中日關係是中國重要的對外關係之一,中日雙方和平相處,對中國改善外部國際環
境自然不無裨益。但若本末倒置,不顧中美關係和日美關係的基本框架來不切實際
地尋求改善中日關係,試圖在小空間裡做出大文章,是為下策。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2: 解決台灣問題的三個方面
2002: 如何評估中國大陸有多大戰爭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