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槍桿子裡面出主權
送交者: 張文木 2003年07月17日16:56:48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台灣在美國戰略中的作用,並不取決於台灣自身,而是取決於中國的發展。中國要贏得發展的自主權,必須懂得,今天世界的現實是槍桿子裡面出主權,槍桿子裡面出大國。

世紀之交,台灣海峽又籠罩危機。美國會利用這個“打台灣牌”對付中國嗎?台灣、南沙、西藏和新疆,到底對中國的安全和發展意味着什麼?面對複雜的現實環境,中國從內政外交上該如何迎接新世紀的挑戰,才能實現百年的強國夢?本刊記者張小廉就有關問題採訪了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所的張文木博士。

台灣在美戰略中的作用取決於中國的發展

記者:目前李登輝“兩國論”的拋出,對中美關係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

張文木:李登輝在此時拋出“兩國論”,是在逼着中、美雙方明確表態,這使得中美關係在科索沃事件及中國駐南使館被炸之後,雪上加霜。對中國來講,他是在我們本來就想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的前提下,企圖逼着中國作另一種選擇。對於美國,則促使了美國右翼反華勢力的上升。

記者:從美國的全球戰略來看,台灣問題對於美國意味着什麼?台灣真的是美國對付中國的一張“王牌”嗎?

張文木:台灣是美國手中的一張牌,但還不能說是一張王牌。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從歷史的發展我們可以看出:美國的外交政策是隨其全球戰略而變化的。美國的大國戰略一旦發生變化,它往往犧牲的是台灣,而非大陸。

在1949年時,美國首先想到的就是扔掉台灣。因為當時中美建立合作關係的機會是非常多的,當時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在臨走時還在想方設法與中國共產黨政權聯繫。美國當時對台灣採取的是拋棄態度。此後朝鮮戰爭爆發,中美處於對抗狀態,台灣的地位有所上升。然而隨着蘇聯的力量上升,美國又開始有限拋棄台灣。如果歷史再往前推,在二戰中的開羅會議上,為了拉住中國抗日,美國就承諾,一旦戰爭結束,就將台灣歸還中國(當時台灣尚處於日本占領之下)。所以,從歷史的過程來看,美國對台灣的態度是:只要對其全球戰略有利,需要保就保;一旦大國戰略發生變化,該犧牲就犧牲。所以台灣只是美國手中的一張牌而非王牌,是美國全球戰略局部中的一顆棋子。

台灣在美戰略中的作用,並不取決於台灣自身而取決於中國的發展。中國的前景在未來的歷史上有兩種可能性:一種是崛起;而另一種是往後退。

如果中國崛起,我們的軍事與國防力量非常強大,我們發展得非常之好,在美國戰略中,台灣作用就可能下降。

東急西重是當今中國戰略安全環境的特點

記者:這樣看來,發展是中國的當務之急,那麼,如果目前台灣問題導致戰爭,會不會影響中國的發展呢?

張文木:中國要崛起,就必須爭取到自身的發展權,而一國的發展權是以強大的國防及軍事力量來保證的。中國現在與過去不一樣了。過去中國是自然經濟的國家,而自然經濟的國家最首要、最基本的原則是生存,只要不影響到自己的生存,只要不占有我們的農耕地,都可視為安全。但是現在已經不同了。目前外貿對國民經濟的貢獻已經占相當大的比重,也就是說,我們的經濟已有相當一部分跨向海外。如果失去這部分,我們的發展就會受到阻礙。當前大國對世界的控制主要是對發展權的壟斷。壟斷髮展權就是對世界資源與世界市場的控制。而控制世界資源與市場的前提是對海上貿易線的控制。

因此,對於中國來說,發展是當務之急,但美國的“與台灣關係法”,美日“新防衛合作指計”,以及美菲“部隊往來協議”就像一道鎖鏈把中國封鎖在內陸。因此,關繫到制海權的台灣以及南沙地區,已成為當代中國發展和安全的關鍵地區。中國的發展需要海洋,需要海上貿易線,需要對世界最起碼貿易範圍的控制。一旦貿易線被砍斷,中國就會出現一系列國內問題,發展的條件也會越來越惡化。所以,保護貿易線,保證發展權,就必須加強國防與軍事力量。因此貿易從來都不是單純貿易,而是在軍事的保護下發展的。貿易走向哪裡,國家安全就走向哪裡,軍事就應走向哪裡。

記者:再往遠說一點,除台灣外,西藏乃至新疆也被認為將是外國干涉的重點,為什麼?台灣、西藏和新疆是一種什麼樣的戰略關係?

張文木:台灣和西藏,涉及中國整體戰略安全問題。東,在乎發展;西,在乎在存 張文木:東急西重,是當今中國安全環境的特點。為什麼這樣說呢?中國目前已不是自然經濟的國家,市場經濟已使發展權成為中國安全的優先考慮。保障快速發展的前提是有穩定的世界市場和資源。西藏和新疆對於中國來說,有着重大的意義,西藏和新疆是進入中亞中東及印度洋的前沿地區之一。因此,在下世紀,西藏在西方戰略中已從上世紀所起的間隔英俄的作用,轉變為隔離中國力量接近世界地緣能源中心的作用。對中國而言,西藏如果分裂,將會使位於中國腹地的高科技重工業暴露於前沿地帶,並使中國失去政治經濟縱深發展的空間;更為危險的是,在東部地區水資源日益枯竭的情況下,失去中國兩江之源的西藏(及青海)地區,天疑將對中國的未來產生災難性的影響。

美國目前的戰略重心在歐洲但不排除優先考慮台海衝突

記者:科索沃戰事發生時,即有人說台灣、北朝鮮將會是下一個科索沃。現在,朝鮮半島、台灣海峽同時出現危機。那麼,從目前局勢來看,美國是否會覺得利用台灣問題對付中國,即“出牌“的時機到了? 張文木:目前美國全球戰略的重點仍在歐洲,如果波羅的海三國加入北約,那麼美國就從北到南即從波羅的海到引巴爾幹拉起一條完整的防線,我將之稱為“新鐵幕”,歐洲就可以在“鐵幕”後很好地被保護起來,美國也就沒有後顧之憂了。 下一步美國將挺進中亞。在西方地緣戰略理論中,誰占有了歐亞版塊,誰就占有了世界。那麼對世界的控制首先表現為對歐亞大陸中心即中東中亞的控制,而對中東中亞的控制首先是對其兩翼即巴爾幹和南亞的控制。目前美國在東部的戰略尚未完全弄好,所以理論上講它應先穩住亞洲後,再解決歐洲問題,包括台灣問題。   但是理論的邏輯與現實的邏輯是不一樣的。現實邏輯是隨具體的事件走的。那兒出了事,就先去把那事解決好。政治的考慮是很現實的。目前,美日防衛合作新指針,美菲的“部隊往來協議”以及美台關係的加強,使得美國對中國東翼包抄合圍勢態的戰略布局基本成形,下一步就是鞏固的問題。美國在東部需要鞏固,西部同樣需要,並有可能通過事件來帶動鞏固。所以一旦台灣問題鬧大,甚至戰火燒起來,美國就可能在全球部署中優先考慮台海衝突。

誰是“下一個科索沃”呢?目前來看,如果李登輝進一步鬧下去,那麼有可能台灣就會成為科索沃。比較而言,朝鮮成為科索沃的可能性小一些。朝鮮的導彈還未上天就落了地,而日本隨便什麼導彈都比它強,所以所謂“朝鮮問題”是美日的故意炒作,朝鮮是美日有意懸在亞太上空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記者:日本人又會利用台灣問題達到什麼目的?

張文木:李登輝拋出“兩國論”,逼使中美雙方明確表態。便他還有更為險惡的下一步,就是要促使台日軸心成型。而目前日本的右翼勢力也在上升,唯恐中國不亂。20年代,中國內亂,日本亂中獲利;30年代,當國共兩黨正要合作之時,日本就發動了“蘆溝橋事變”,今天,我們也要警惕歷史的重演。目前李登輝的行為是不僅僅是要肢解中國,而是在毀滅中華民族,李登輝的觀念中只有台灣人、廣州人、浙江人等,根本沒有中華民族。所以我們一定不能讓其妄想得逞,絕不能讓所謂“日台軸心”出現。

記者:如果中美真正發生了軍事衝突,那麼誰會是獲得者呢?比如日本?俄羅斯?......

張文木:萬一發生衝突,日本是肯定會獲利的。日本會提供後勤保障,從而趁機發軍火財。在越南戰爭中、朝鮮戰爭中,日本就發過軍火財。日本的經濟也是靠為美國生產軍火發家的。

俄羅斯可能會走中間路線,但它會希望中國贏,因為中國贏了對它的好處會多些,俄羅斯所感到的美國的壓力實在太大了。所以此次在台灣問題上,俄羅斯“一個中國”的態度非常明朗,因為它需要中國的力量,如果中國力量很強大,就能牽制美國,緩解其壓力。至於印度,則具有兩面性:一方面它過去是殖民地國家,與中國走的是同一條道路,所以渴望崛起,這與中國在一程度上發生矛盾;另一方面,如果中國將力量拖在東部,它會感覺北方壓力緩和一些。

槍桿子裡面出大國 中國已到不進則退時刻

記者:從種種來看,中國現在面臨的形勢非常嚴峻,中國應該為進入下世紀做好什麼準備?

張文木:中國目前要作的首先應該是軍事上的準備。正如馬漢曾引用的一句西方諺語:“天鵝絨手套要有鐵掌”,任何對話和談判都是以實力為後盾的。而實力首先是軍事實力。我們絕不能等到有了“敵人大規模入侵時”再作軍事準備。因為從近代中國經歷的戰爭看,中國政府被迫失去主權的戰爭,都不是敵人全面和大規模入侵的戰爭。國家的綜合國力只有在無限和全面的總體戰爭中,才能發揮作用。而經驗表明:往往正是局部戰爭的失敗才導致國家的失敗。打贏局部戰爭的關鍵並不是綜合國力而是軍事技術及由軍事技術決定的軍事指揮藝術。在未來戰爭中,物與物的衝突已代替傳統地位的人與人的衝突;在遠距離空中和海上打擊後,並在對手已絕無反擊能力的條件下,入侵者才會發動地面戰役。對目前的中國而言,如果沒有海權,其對台灣和南沙充其量只能有名義而非事實的主權;但若因軍力不濟而導致戰爭失敗,則很可能徹底失去與這些地區的主權聯繫。因此,中國現在必須迅速加大國防與軍事力量的建設。

我覺得,目前中國的歷史進步已從“槍桿子裡出政權”階段進入“槍桿子裡面出主權”階段。

因為,中國現在已經到了不進則退的關鍵時刻。中國的前景正面臨着兩種選擇:一是崛起,成為下世紀的世界強國;二是倒退,其結果中國又回到20世紀初的起點。我們當然希望的是前一種前景。

中國現在還不夠強大,但完全有條件成為大國。而要成為大國,就必須有打大仗的能力與準備。現在的所謂“七國集團“大多數都是經由戰爭的道路打到一起的。19世紀英國的資本擴張給法國帶來了一系列問題,結果造成法國在與英國的對抗中崛起,成為資本全球化和國際力量多極化進程中的第一極。緊接着德國、美國、日本這幾極都出來了,並且都是打出來的。目前的中國也面臨着這種形勢,因為中國需要爭取發展權。依我看,未來中國既可能出現拿破化式的正劇,也可能出現曾國藩式的悲劇。

我們也應該確定“周邊事態“的概念。當周邊事態有可能威脅我們時,我們也應確定”主動出擊“的觀念。絕不應把未來的戰爭引入我們的領土,而應該直接引入敢於跟我們敵對的國家境內。30年代的日本就是堅持這種戰略思想。由於其地緣狹小,因而大力發展海軍,將戰爭直接逼到敵對國本土,使自己國內成為一個大的生產基地,為戰爭提供後備力量。

我們要充分作好戰爭的準備。現在有兩種思想:一種是不能打;一種是要打只打有限戰爭。我覺得都不對。要打就要做好有限戰爭與大規模戰爭的兩種準備。

有人說中國跟着美國走就是了。然而,中國跟着美國走,順從它的底線又在哪兒呢?美國的底線不僅是讓中國事實上放棄台灣、南沙,而且還有西藏,甚至還不止這些。這樣的底線誰能接受,這樣的合作能行嗎?對中國來說,要麼就成為一個崛起的有聲有色的大國,要麼就只有在強權面前倒下,即把海權交給美國,發展權交給美國,西藏、台灣、南沙的控制權交給美國。這種情況中國人能接受嗎?這種情況中國能發展嗎?如果這樣,未來的中國充其量也只能成為一個任人宰割的中等國家。

既然如此,我們就要作好充分的戰爭準備。有限戰爭贏了,更好;沒贏,就打大規模戰爭,一定要為中國贏得發展權。從歷史和現狀來看,國際社會並沒有給中國留下其他選擇的餘地,而只留下了通過強力崛起為大國這樣一種選擇。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2: 特稿:兩岸和平統一有利美國
2002: 北斗∶東風15在未來台海戰爭中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