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台灣IDF戰機VS中國大陸殲八B戰機
送交者: 淘氣男孩 2003年07月17日16:56:49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最近,台灣正式宣布對IDF進行中期延壽升級。並強調其將提升到F-16C/D的水平。而年初俄羅斯費爾佐克公司亦宣布將為大陸殲八B戰力升級提供雷達。頗有與大陸針鋒相對的味道。隨着主動中距彈的普及也標誌着兩岸空軍新時代的來臨。

  許多人都將殲八B和F-16相比,實際上從研發概念來說,其更多的類似於IDF,兩者都是在“自主防衛”概念下研製的以防空、空優為主要目的,兼顧對地等任務的多用途戰機。實際上IDF的預定作戰對象就是殲八B。受限於兩岸的航空工業的水平,其性能亦存在較多的缺陷:如發動機的水平偏低。配套武器系統均在服役多年以後才裝備齊全。

  殲八B的研發並沒有明確的目的和作戰對象。其只是為部隊80年代後期部隊裝備更新而研製的。否則說其只是具備了“現代殲擊機的某些特徵“,按照當時的形勢其應該以前蘇聯的米格-29為作戰對象,但當時中國航空工業在先進氣動布局、發動機、航電系統及材料方面的技術基礎薄弱。不具備實際運用的能力。這就造成了殲八B飛機沒出來就落後的尷尬局面。其80年開始研製。84年試飛。89年裝備部隊,但由於航電系統及配套武器系統的問題,真正形成作戰能力還是到95年以後。

  IDF是以“大陸殲八B為作戰對象,並考慮90年代可能採購F-16、M-2000的威力”而研製的。其由於在美國的大力支持下研製的所以其設計基本上是第三代水平。不過美國出於維持兩岸不戰不和的需要,對IDF的性能給予一定的限制。IDF80年開始規劃,89年試飛。92年開始裝備部隊。96年以後形成完全作戰能力,尤其其96年公開試射TC-2主動中距彈成功。給予大陸方面以較大的震撼。

  氣動布局:

  殲八B的整體設計不值一提,李明先生亦承認其只為二代設計。其採用帶下反角的懸臂式中單三角翼 、大後掠角斜軸下平尾、大展弦比垂尾、大單腹鰭、兩側進氣的常規布局,後期型號採用了自適應變彎度機翼和雙翼刀等改進措施以提升戰機的機動性能。但限於原始設計,其提升程度仍較為有限。

  IDF的整體設計可以說F-16、F/A-18的混合體,其採用了翼身融合體、邊條翼等先進技術,其採用翼下兩側橢圓形固定進氣口、中等展弦比中等後掠角中單翼、單垂尾、翼身副合體布局。機翼前緣融有全翼展前緣襟翼,後緣為全翼展襟翼(外側為襟副翼)。有力的提升了戰機的機動性能。


發動機

  殲八B早期採用的是WP-13A-2發動機,中間推力約為4200公斤,加力推力為6200-6600公斤。推重比約為5.28。後期型採用WP-14發動機,其中間推力大約為中間推力5500公斤,加力推力約為7800公斤。推重比約為7。

  IDF採用美國研製的TFE-1042I渦扇發動機,中間推力為2700公斤,加力推力為約為4208公斤,推重比約為6.8,其中後期型可能提升至ITF-1042-70的水平,加力推力提升到5420公斤,推重比超過7。

  座艙

  殲八B由於以攔截為主要作戰目的,所以其座艙比較低矮,加之採用了曲形風檔所以飛行員的視野被嚴重限制。另外早期型號採用舊式機電儀表。飛行員在作戰時依賴地面指揮作戰。後期型號採用玻璃化座艙。提升飛行員的戰場態勢感知能力。其操縱系統為單軸雙余度電傳操縱系統。

  IDF的座艙設計基本沿襲F-16的氣泡座艙設計,飛行員座於機身的最高點,可以提升飛行員較佳的全向視野,可以提升其對環境的警覺能力。其座艙採用玻璃化設計。有效的提升飛行員的戰場態勢感知能力。其操縱系統為三餘度電傳操縱操縱系統。

  雷達;
  
  殲八B早期用的是208/SL-5單脈衝雷達,不值一提,BLOCK02採用1471/BM/KJL-1PD雷達,性能大約相當於AN/APG-66,對RCM=5的目標搜索距離為70公里左右。後期據說換裝BM/JL-10A,其對RCM=5的目標平面搜索距離為104公里,上/下視為80/60公里。跟蹤:上/下為60/36公里。可以同時跟蹤15個目標並具備同時與6個目標的交戰的能力,實際上考慮到殲八B的載彈量其同時交戰目標數量2個就行了,太多沒有太大的用處。

  IDF採用的GD-53PD雷達,其基本上台灣生產AN/APG-67,其對RCM=5的目標的上視搜索距離約為70公里,平面搜索距離為90公里。可以同時跟蹤10個目標,並具備同時攻擊2個目標的能力。

  武器

  殲八B的固定武器為一門23-3型23毫米雙管炮,備彈220發。機載主要武器為PL-8近距格鬥空空導彈和PL-11半主動雷達制導空空導彈。其中PL-8導彈仿製以色列的怪蛇-3。其性能指標為:最大射程15km,最小射程 500m,最大速度 M3,使用高度20000m,最大過載40g,彈重120kg,(“怪蛇”3)彈長2.99m(彈徑160mm翼展860mm。PL-11的性能指標為:最大射程60公里。最大速度M4,彈重220公斤。其中戰鬥部重33公斤。長為3.69M,直徑0.33mm.。後期型採用PL12/SD-10主動中距彈,其有效射程70公里。重量為180公斤。

  IDF採用的天劍一近距彈和天劍二主動中距彈,前者的性能指標為:最大射程5公里。彈重90公斤。彈長為2.87米。性能相當於美國的AIM-9P4。天劍二的性能指標為:有效射程60公里。彈長為3.60米,重量180公斤。

  對地攻擊

  殲八B早期型的只能掛載普通炸彈及航空火箭,後期型號及經過MFU提升後可以投放激光制導炸彈、YJ-7戰術空地導彈以及發射YJ-91反輻射導彈的能力。其載彈量大約為4噸左右。擁有7個外掛點,基本上說其多用途潛力可以說沒有。估計在這方面亦不會有太大的發展的。

  IDF擁有8個外掛點,但對地攻擊只能運用7個,其載彈量亦在4噸左右,可以投放普通炸彈、航空火箭、激光制導炸彈和小牛導彈。亦可發射TC-2A反輻射導彈。由於台灣擁有大量的F-16並且採購配套的全天候精確導航/攻擊吊艙,所以其多用途能力的擴展程度亦不會太大。

  反艦

  殲八B可以掛載國產YJ-83雙速反艦導彈。其射程在150-200公里左右。採用主/被動複合末制導方式。不過暫時好象我國對其還沒有這方面的要求。

  IDF的反艦武器為雄風-2反艦導彈,射程80-150公里,(據說其Mark4射程達到200公里),採用雷達/紅外成像雙模導引系統。各項性能指標還是非常不錯的。

  對戰機之間的比較是個非常複雜的問題,不僅包括戰機本身的比較還包括其配套的指揮、支援等系統及飛行員的訓練水平、士氣鬥志等。單單兩者飛行包線的比較就可以作很多文章,而這些除了技術派大佬級人物如方方等其他人說不出個所以然,當然包括男孩這個愛胡說八道的小菜鳥。

  不過戰機的性能的基礎其所採用的技術的水平,如果一個戰機的氣動布局、發動機水平、航電系統、機載武器均優於對方的話肯定會占據主動,從這個角度說90年代的殲八B在與IDF的交手中基本上沒有太多的勝算。或者說不會有太理想的交換比。只有採用新的航電系統和經過MFU的殲八B具備和IDF同場競技的能力。

  男孩發現許多人認為在只要換裝新的航電系統和導彈,殲八B就可以壓制第三代戰機,這顯然過於理想,實際上戰機性能的發揮已經越來越依賴於指揮控制系統的信息支援。因為即使F/A-22,其雷達的探測範圍也是極其有限的。而這塊又恰恰是我們的軟肋。另外似乎許多人都將SA和BVR結合起來。殊不知SA能力不但決定BVR的勝負亦是近距格鬥的關鍵。海灣戰爭中美國F-15飛行員在伊拉克米格-25擺脫其雷達鎖定後,立刻假設被對方鎖定,連續側轉,在第二個動作中,發現同樣在機動的米格-25,而對方並沒有發現他,結果F-15立刻切入米格-25的後半球將其擊落。也就是說空戰中最危險的敵人是你沒有發現的敵人,這意味着你無法採取正確的戰術決策與動作。


  新殲八雖然航電系統及武器比殲八B有大幅度提升,但從公開的照片來看在座艙設計中卻並沒有任何的改進,甚至仍採用帶曲撐的風檔,飛行員的視野並沒有任何的改善。這顯然會嚴重影響飛行員對周圍的狀況掌握能力。實在空戰中即使E-3亦不能掌握全部的目標,即使F/A-22的雷達也可以被擺脫,所以飛行員對周圍狀況的掌握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實際上越高級的戰鬥機飛行員探出機體的就越高的。其掌握周圍狀況的能力就越強。與殲八B相比,IDF採用的是F-16的座艙設計,可提供飛行員全向的視野,其對周圍狀況掌握能力比殲八B實在要優越的多。

  殲八B的設計概念仍然沿襲了米格-21的高速攔截概念,其要求戰機在最短的時間內達到最大速度與高度,以攔截入侵目標,越戰時米格-21正是憑藉這種戰術得以衝擊美國機隊,給其較大的震動。殲八B的主要作戰目標是前蘇聯的圖-26之類的轟炸機,其主要戰術就是高速沖入戰區發射導彈,走人。由於要面對A-50/蘇-27這樣強大的戰術組合,加上當時技術儲備的不足,所以殲八B的概念與戰術在以北部邊境防空作戰為背景的條件下還是合情合理的。但這樣的戰機執行台灣上空的空優任務就不行了,顯然不能丟下地面部隊或者水面艦隊走人。再加上掛載能力的限制其又沒有太大的多用途發展潛力,所以不論殲八B還是新八用雞肋來形容實不為過。

  而IDF則採用美國第三代戰機的設計概念即不追求太高的速度與高度,而以改善戰機的機動性能為目標,根據台灣空軍的評估;以台島西部機場為基地,以海峽中線為交戰區,那麼戰機可能還沒有到達最高速度和高度就要交戰,所以其認為雙方交戰區域集中在5000-1000米,速度M0.8這樣的區域,超過這個區域的速度與高度並沒有太大的用場,例如在執行緊急起飛攔截任務中,IDF與目標的交合點幾乎與M-2000相同。IDF的最大的優勢是其可以利用防守地位,以較輕的載荷來換取較佳的推重比,如其可以在機腹半埋外掛兩枚TC-2,翼尖2枚TC-1,機內半油甚至更少。而對於殲八B就不行了,其必然保證來回有充足的油。這樣不但降低戰機的機動性能,說加重飛行員的心理負擔。

  粗略比較殲八B和IDF,可以看出後者更適應海峽之戰,實際上其本來就為此研製的,其優勢在於中低空及水平機動性能,加上飛行員狀況掌握能力勝出,所以在未來的空戰中,殲八B應該避免與對方進行近戰,利用自己速度、高度上的優勢,高速沖入戰區,發射導彈後立刻撤退。因此殲八B目前對中國空軍的作用應該是彌補BVR平台的不足。根本之計還是加快採購殲10/11戰機及加強C4ISR系統的建設。早日實現建立精幹、頂用空軍的目標。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2: 特稿:兩岸和平統一有利美國
2002: 北斗∶東風15在未來台海戰爭中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