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神秘之死--從凱利到戴安娜
送交者: 佚名 2003年07月26日16:08:43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這是一個秘密而又真實的世界,一個充斥着陰謀和謊言的世界,隨着凱利的死,它在我們面前又一次悄悄掀起了神秘的面紗。

  今年5月29日,英國廣播公司記者吉利根援引一位匿名的英國情報官員的話說,英國政府可能授意對去年9月發表的伊拉克武器報告“添油加醋”,加入了“薩達姆45分鐘內即可部署生化武器”的說法。這一報道拉開了英國廣播公司與英國國防部的情報大戰。被指認為 吉利根報道信息來源的曾數十次深入伊拉克進行武器核查的英生化武器專家凱利突然神秘死亡,使整個“情報門”事件更加撲朔迷離。

  凱利之死疑點重重

  17日那天下午,所有在牛津郡凱利家對面鄉村酒館中喝酒玩牌的人,沒有一個人看到凱利在下午3點鐘從自己家中走出,儘管他們一眼就可以認出凱利。偶爾凱利會到這個小酒館裡喝兩杯,不過他最常去的還是附近的另一家名叫“後腦”的小酒館,在那裡他參加了一個橋牌俱樂部,而且常常和妻子賈尼絲一起在那裡共進晚餐。凱利平常很少喝酒,即使在酒館裡他也常常只要一杯礦泉水。當地的一個農民鮑爾—韋沃爾(Paul Weaver)確實見過凱利,當凱利大步朝他家北面的一片空地走去時,韋沃爾和凱利打了一個招呼,但是韋沃爾事後接受採訪時稱並沒有發現凱利當天有任何異常,“他朝我笑了笑並和我打了個招呼。”凱利當天出門的的路線是多年來這位嗜好散步者常走的一條,抄近路走過鄉間起伏的道路和地壟。當天下着細雨,按凱利正常的速度,至少需要一個小時才能穿過已經被雨浸過的鄉間田地。但是在這長達一個小時的步行中,他竟然靜靜地穿過坐落在山腳下這個美麗的朗沃斯村而無人察覺。凱利穿過一片濃密的灌木叢和橡樹林,繼續朝着朗沃斯村邊的哈羅恩山頂峰走去。他與居住在橡樹林邊上的農夫很熟。他熟悉並熱愛這片土地。正是在這片橡樹林中英國警方發現了凱利的屍體。

  在英國廣播公司和英國國防部之間的情報大戰愈演愈烈之時,作為伊拉克核查關鍵人物的凱利突然死亡事件仿佛使偵探電影中常常浮現的場面突然變成了現實中的真實而另人震驚。凱利之死本身的疑點重重,使人懷疑背後隱藏着更大的黑幕。

  疑點之一:到目前為止對相關人員的調查結果都表明,凱利當天沒有表現出任何自殺跡象。在隨後公布的凱利臨死前發出的最後一封給朋友的電子郵件中,他還表示要挺過這次事件。在信中他寫到:“我決定挺過這次的醜聞事件並以滿懷的熱情投入到今後的伊拉克核查中。”僅僅發完這封信後一個小時凱利就出門了。如果根據這封信判斷,凱利當時並沒有自殺的想法,但是為什麼突然在三個小時後決定自殺呢?難道他在散步的路上遇到什麼人或者受到了某種威脅?凱利的妻子賈尼絲在隨後回憶凱利當天離家時的情景時說到:“17日下午3點鐘,他神情平靜,象往常一樣跟我道別,說要出去散散步,他沒有說任何特殊的言語,我沒有感到任何異常的情況。”而唯一一位在凱利出外散步後聲稱見過他的農夫也表示:“凱利完全看不出心事重重的樣子,他象平常一樣面帶微笑的和我打了聲招呼。”

  疑點之二:凱利沒有留下任何遺囑,而他所信仰的宗教更是與自殺相悖。警方對凱利家進行了徹底的搜查,結果沒有發現凱利留下任何遺書遺言,對凱利屍體進行地仔細搜查同樣沒有發現遺書。凱利在四年前在前往美國的一次工作訪問中接觸了巴以斯特教派,並皈依了該教派。巴以斯特教派信仰和平,認為人不應該選擇自殺都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這會妨礙他進入天堂,而應該自然死亡。該教派的牧師在接受美國《洛杉磯時報》的採訪時表示:“凱利用自殺結束自己的生命這太另人震驚了。我們認為自殺會妨礙信徒進入天堂,因此我們正在組織教徒為他祈禱。”

  知情者凱利牽涉利益重重

  處在政治旋渦中的凱利掌握着伊拉克生化武器的關鍵信息而凱利事件牽涉到的各方利益交迭複雜,這更加給凱利的死蒙上了一層神秘色彩。對於伊拉克生化武器問題,沒有人掌握得比凱利更多。凱利曾先後36次進入伊拉克核查生化武器情況,這一工作一直持續到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末。他曾任英國國防部首席科技顧問、大規模殺傷性武控秘書處的資深顧問、英國外交部防武器擴散機構的高級官員、1994年至1999年聯合國生化武器核查小組的高級顧問等職。因此最近西方一些媒體分析認為也許凱利知道更多的幕後真相。

  作為曾數十次深入伊拉克進行核查的生化專家,凱利對於倒薩戰爭前薩達姆-侯塞因的威脅的看法與英國政府官方的發表的聲明有很多矛盾,尤其對於布什和布萊爾均宣稱已經發現了伊拉克的移動生化武器實驗室一事,讓凱利感到非常震驚。凱利在接受英國《衛報》的採訪時表示曾親自檢查過這些被懷疑為伊拉克移動生化武器實驗室的設備,並沒有發現任何可疑之處。“那根本不是什麼移動生物武器實驗室,完全和伊拉克人敘述的一樣”凱利說到。隨着伊拉克戰爭逐步進入尾聲,凱利似乎越來越多對於媒體報道的有關伊拉克大規模殺傷武器問題的報道感到懷疑。凱利認為薩達姆雖然一直在尋求重新恢復其生化武器項目,但是實際已經生產的生化武器可能很有限。凱利對於伊拉克生化武器的想法無疑使一直在為發動伊拉克戰爭極力粉飾的英國國防部感到威脅。就在5月29日當英國廣播公司記者吉利根引發情報大戰的報道播出後,英國首相布萊爾的信息總管坎貝爾毫不掩飾自己的憤怒。當時他正在跟隨布萊爾出訪伊拉克,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坎貝爾表示他迫切希望迅速找到到底是哪個“內奸”竟然敢和他做對。

  凱利不僅是英國著名的生化武器專家,而且他在專業領域的聲望也得到了國際認可。在一個情報與科學並舉同時還要兼具外交手腕的圈子裡,凱利是一個非同尋常的角色。凱利生於1944年5月14日生於英國南威爾士。父親服役於皇家空軍,而母親則是一名教師。凱利自幼對農作物有很大的興趣,因此他報考了英國利茲大學和伯明翰大學的農業殺蟲劑專業(通常很多製造生化武器的方法與製造殺蟲劑的方法相同)。畢業後,凱利前往英國牛津大學微生物系繼續深造。不久凱利即成為牛津大學微生物學院的知名生物殺蟲劑專家。1984年,凱利任英國自然環境研究委員會的首席科學家。不久凱利接到了英國國防部防生化武器研究所的邀請。凱利馬上作了答覆接受了這項工作,隨後他曾回憶到:“這是我一生中作出的最好的決定。”1989年時,凱利已經成為英國國防部防生化武器研究所微生物研究的負責人。這之後,凱利的才能不僅在研究界獲得了廣泛認同,而且由於一次偶然的經歷使英國軍情六處對凱利收集情報的才能大為賞識。1989年秋天,凱利曾奉命與英國軍情六處特工一起審問了一個叛逃到英國的前蘇聯頭號生化學家弗拉基米爾-皮森尼克。正是這次經歷使軍情六處認為凱利是少數幾個能夠從國外那些叛變的科學家口中套出有價值情報的科學家之一。18個月後,帶着弗拉基米爾招供的證據,凱利率美英聯合代表團對蘇聯進行了武器核查,結果發現蘇聯西伯利亞一實驗室正在進行生化武器實驗。自此,凱利第一次進入了一個與他所熟悉和熱愛的科學研究事業完全不同的領域,一個不可預知的充滿了各種猜測和推度的世界。這裡的一切都充滿不確定性,而也正是這一切在如今看來把一位正直的紳士推向了深淵,導致了他悲慘的結局。從此他開始參與聯合國對伊拉克大規模殺傷武器的調查工作,擔任英國國防部防生化武器研究所微生物研究所副所長以及英國國防部防生化武器問題的高級顧問等職務。

  英國情報界的醜聞不斷

  從享譽全球的英國偵探推理小說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筆下的一個又一個神秘死亡的人物到被搬上全球銀幕的英國偵探小說作家伊恩-弗萊明創作的一個傑出的“英式間諜形象”——代號007的詹姆斯-邦德,在小說和電影的虛幻世界中,英國的情報、政治醜聞和神秘死亡事件在不斷上演着。60年代曾發生了震驚世界的“普魯默緋聞“,而在現實生活中,同樣有很多陰謀發生在人們身邊。

  1997年8月30日深夜,英國的戴安娜王妃與法國男友法耶茲在巴黎高速公路突然發生車禍,急救不治,於次日凌晨去世,當時世界上不知有多少人為戴安娜灑下了痛惜眼淚,撲朔迷離的車禍事件迄今仍然真相未明,人們耳中仍然不斷聽到圍繞着戴安娜遇難的各種各樣不同版本的“謀殺理論”。2002年5月,英國兩位資深記者喬-金和約翰-貝弗里奇在對戴安娜長達四年深入的調查和採訪基礎上推出了一本名叫《戴安娜:被掩蓋的真相——軍情六處和中情局如何參與謀殺戴安娜的?》的新書,在該書中,對戴安娜遇害事件進行了長期深入調查的兩位記者試圖揭露戴安娜遇害事件的真相,並要求英國政府對此事件進行公開調查,他們還專門設立了相關網站,呼籲民眾支持他們的行動。該書一經推出,便在英國社會引起軒然大波。

  該書的作者喬-金長期從事調查性新聞的報道,這個背景使他在各種領域建立了相當廣泛的聯繫網。十多年前,喬-金就參與調查了一個國防部涉嫌的醜聞。同時喬-金成長於英國軍情機構的培訓基地,與他一起長大的許多兒時夥伴最後大多進入了正式或秘密的英國特種部隊。其中一兩位成了軍情六處的雇員,奔赴安哥拉等地從事各種骯髒的秘密工作。當喬-金調查戴安娜在安哥拉推行的禁雷運動時,這些與情報機構的聯絡發揮了很大作用。就在戴安娜遇害前一周,喬-金正好在英國威爾特郡與這些情報來源中的一位碰面,正是這個人提供的驚人情報最終促使他與約翰-貝弗里奇一起展開了對戴安娜死因的調查。

  在接受英國《看間諜》雜誌記者獨家採訪時喬-金談到了該書的情報來源說到:“書中所有消息來源都通過各自不同途徑告訴我們同一件事,即戴安娜王妃是被中情局和軍情六處暗殺的。一些提供情報的人對我們說,他們在事發幾個月前就已得悉了情報機構準備暗殺戴安娜的陰謀。有人甚至在戴安娜被害前一周曾警告說一位名人被刺事件即將發生。從那時候起,我們就集中精力,尋找儘可能多的支持性證據來證明這個情報的真實性,正是這個證據成為我們新書的一條主線。”

  作者在書中採訪了包括英國前軍情六處官員理查德-湯姆林森在內的一些情報人員。湯姆林森向專門負責調查戴安娜巴黎車禍案件的法官作證說,戴安娜車禍事件中的幾乎所有細節都與軍情六處制訂的準備暗殺前南斯拉夫領導人米洛舍維奇的陰謀極為相似,這表明"車禍事故"無疑是軍情六處慣用的暗殺技術。而且湯姆林森認為,一旦公布那些已得到證實的軍情六處檔案,必定會證明當時的汽車司機亨利-鮑爾是軍情六處的成員,在戴安娜遇害那個晚上,鮑爾與其軍情六處上司曾有過接觸,這就是為何當把他從車禍現場拖出來時,人們發現他的錢包里的支票簿已花掉了大約2000英鎊的原因。

  身居要職的凱利突然死亡也許將和歷史上很多陰謀事件一樣,永遠沉積在一系列錯綜複雜事件的底層,不為人所知。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2: 21世紀中國的明治維新與憲政
2002: 特稿:波音公司軍售台灣亟須“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