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殖民地情節
我們每逢談及某地的文化,都不可避免的要牽扯到該地的歷史,畢竟文化首先就是一種歷史。台灣歷史上遭受日本侵略長達五十年之久,因此受到日本文化的影響實在無可避免。誠如呂秀蓮女士於1996年的講話所指出的,日本在燒殺掠劫之餘、在將數十萬台灣人拿刺刀挑死的同時,也為台灣留下了一份日本文化的“瑰寶”(原話為“感謝日本的統治,沒有日本的統治就沒有台灣的今天”)。其殖民化的思維模式對台灣影響巨大之程度,甚至很難用幾句話簡單的概括。這是歷史因素造成的,任何人在面對事實時都逃不開。日本文化本身並無什麼太大的罪過,但是置諸台灣就註定要大大的變了味道。變了什麼味道呢?變成了殖民地文化的味道。
何謂殖民地文化?殖民地文化簡單的說,就是叫你以單一的角度去評價“好”與“壞”。在日本最初侵占台灣的時候,它告訴台灣沒有日本之前台灣的一切都是最壞的,之後日本又改了章法,它告訴台灣有了日本之後一切都已變的最好,至於到底好在哪裡壞在哪裡,想來沒有任何一個殖民者會允許殖民地的人民去深入思考。演化到今日,台灣人雖然脫離了日本的統治,卻也依然保持着當初被迫害出來的習慣。
台灣近幾年一直在告訴自己:一切本土的都是最好的,一切外來的都是最壞的,至於事實如何,至於何謂好壞,或許是他們認為做那種事太麻煩,反正台灣人是壓根懶得睜開眼睛去看的,。有一次我和一位自認是“本土化”了的台灣人聊了幾句。只是順嘴提了一句台灣的幫派政治、立委老拳之類的事,此君便“慷慨激昂”的說起大陸的政治體制來。儼然如同大陸的政治體制直接迫害到了台灣的家門口一般。我不知此君為何如此“慷慨激昂”,想來是不明白一個最淺顯的道理,通過陳述別人惡劣是永遠無法證實自己優越的。每逢談到李登輝強占林洋港房宅一案時,台灣人可以很想當然的說“那怪林洋港沒後台”,而每每談及大陸的腐敗現象,台灣人則一定會上綱上線到體制與法制的層次。每逢談到大陸太子黨泛濫時,台灣人必定口口聲聲罵指摘大陸全體為“匪”,而別人告訴他賴國洲(李登輝的女婿)把百十億的鈔票都搬到了自己家去時,這個台灣人則又必定會特別“謙虛”的說那是個別現象。
台灣人的好與壞,從日本侵略時期的別人告訴你好就是好,到李登輝時代的自己說好就是好,乃至現在的即便不好也說成好,其實完全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大致上,這幾種想當然的好與壞實在沒什麼區別。我也不知道是台灣人太看不起自己呢還是別的什麼原因,何以如此的厚此薄彼。這種現象的普遍和“時髦”,絕非簡單的誠實與否的問題,起碼要涉及到一個民眾心理的層次、一個文化的層次。
談到民眾心理的層次、或是文化的層次,便要仔細的看清楚,到底是什麼使台灣人如此熱衷於口欲的滿足,如此熱衷於選擇性的失憶。這些行為的心理障礙到底在何處?又何以被人利用到如此地步?那就只好由誠實的台灣人來告訴大家了。
笨笨象
辛巳年十二月日定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