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常德看孟良崮:張靈圃抗戰缺謀少勇,除了殺老婆之外 |
送交者: 香椿樹 2011年02月06日10:47:14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
佛家講究緣起, 孟良崮的張靈圃是不是常德的張靈圃之緣。 國民黨底層不缺勇敢的士兵, 雜牌軍閥不缺硬骨頭。 可是國民黨的中央軍。。。 下邊的故事已經不是日本鬼子占據絕對軍事優勢的抗戰初期了。 ———————————————————— “彈盡,援絕,人無,城已破。職率副師長,步兵指揮官,師附,政治部主任,參謀主任等固守中央銀行,各團長劃分區域,扼守一屋,作最後抵抗,誓死為止,並祝勝利。74軍萬歲,蔣委員長萬歲,中華民國萬歲。” 這是余程萬師長給上峰的最後電文。電文確實感人,守軍也確實盡到了責任.近9000人的守城部隊中5700多人陣亡,2000多人受傷,數百人被俘,除城落前撤退了的傷員外,最後一日突圍成功的僅幾十人。但電文中提及的這些師級軍官全部突圍成功。就因為余師長沒有戰死,蔣委員長心中極不爽,戰後把余師長抓了起來,要交軍事法庭審判槍斃。是不是最後的電文太像訣別文了?委員長心中是真火了.在一周前的開羅會議上他剛向羅斯福總統拍過胸脯保證,已成為中國戰區中外媒體內容中心的常德不會失守,而羅斯福也幫助委員長說服了邱吉爾一起開始實行打通中緬印運輸通道的戰役.剛回到國內,12月3日就傳來常德失守的消息;12月5日羅斯福告訴委員長邱吉爾毀約不馬上進行中緬印運輸通道的戰役了,要打中國自己打.委員長心中八成把這兩件事聯繫起來了.不殺一,兩個高級軍官出不了心中的惡氣 這就是委員長的荒唐之處了。就算是要處分指揮官,輪得到余師長嗎? 常德守城戰,現在常講的是守城國軍對攻城日軍是一比三的劣勢。但事實上常德周圍參加會戰的國軍對日軍是三比一的優勢!常德周圍共有8-9個軍的國軍,包括74軍的另兩個師。這些國軍或是作戰不力被日軍割斷,或是被日軍一擊就潰,或是不戰望風而逃,或是救援姍姍來遲。委員長不去處罰這些司令軍長師長們,反而要將會戰中表現最好的一個師的師長下獄槍斃,真是匪夷所思。 其他部隊不用提了,見死不救,打滑頭仗是國軍的老傳統.74軍該表現好一點吧?城中被圍的可是兄弟袍澤.事實上,74軍外圍作戰和其他國軍比還算積極的. 讓我們來看一下74軍自己的統計. 由於沒有殲滅戰,打死打傷日軍數往往不易統計,且74軍自己也沒有統計.俘虜數目倒是實實在在的,摻不了水分. 整個常德會戰中74軍共俘虜日軍35人. 其中守城的57師在守城戰中共四次俘敵11人,有時間,地點,番號,姓名; 外圍作戰的74軍51,58兩師共有五次戰鬥有俘敵記錄, 有時間,地點,番號,部分姓名;各次俘敵人數分別記錄為6人,4人,數人,6人,6人,其中最後一次是日軍占領常德後撤退追屁股時俘虜的.也就是說, 74軍在常德守城階段城外機動作戰的兩個師共18天的戰鬥中,共俘敵18人.平均一天一人! 王耀武軍長帶的是國軍主力軍還是八路的武工隊? 要知道43年11月的日軍早已不是37年的日軍.兵員素質和武士道精神已大大地下降.差不多同時期進行的車橋戰役中,新四軍一師沒有重武器的5個團,兩天一夜就俘日軍23人. 王耀武自然心中明白,也許他也覺得對單留余師長在孤城死守有愧,便在蔣面前竭力說情.委員長可能也考慮到把余殺了以後更沒人肯拼死打仗了.余師長方脫牢獄之災。 想必余師長從此心灰意冷.在74軍當了一陣子副軍長後,余就脫離野戰軍回廣東老家搞地方部隊去了,趁機在地方上也發了財.余後來在內戰中也基本沒參與,49年後定居香港,後被綁匪殺死,一說死於黑道劫財,一說因其對蔣不滿而被台灣暗殺. 這是後話不提。但若是內斂,老實,能戰的余接了74軍軍長寶座,而不是張揚跋扈的張靈甫,孟良崮的歷史會不會不一樣? 回過頭來且說57師城中突圍。 按理說日軍圍城已經十多天了,並從四面攻城,而守軍最後連守的力氣都沒有了,又怎能突出重圍呢?查了諸多資料,覺得有兩個原因。 首先是常德的特殊地形。 常德三面陸地,南城牆下是寬闊的沅江。日軍圍城後曾經四面攻城,但南面最易守難攻,因為需要兩棲登陸作戰. 11月24日,日軍擺出一副兩棲作戰的架勢,用木船,汽艇渡過沅江來攻南城。沒想到守軍炮兵配備強大。57師本身師有炮兵營,團有炮兵連.特別是還配屬了74軍炮兵團的主力,除了24門俄式76.2口徑的山炮和一個戰防炮連外,居然還有一個高射炮排。對這些小汽艇小木船,守軍充分發揮了不接觸戰鬥特點,一頓炮火加機槍,打得鬼子船仰艇翻,還沒登岸就不得不退回去了。 第二天,日軍又搞了些船,趁黃昏配合其他方向進攻,再次強渡。這次不巧,守軍的炮彈一時打完了。幾百個鬼子從東南角登城。不知為何日軍沒有投入更多的兵力到突破口,是船打壞了?反正在守軍投入反衝擊兵力後,這股入城的日軍被趕下沅江喝水去了。 此後,日軍放棄了兩棲強攻的念頭,而轉向東,西,北三個方向攻擊。日軍肯定想,一條大江,我攻不過去,你沒船也突不出來啊。因此,南線的軍力相當部分就轉走了。 其次是援軍來了。 雖然薛岳判斷決策有誤,耽誤了寶貴的時間,但九戰區的援軍終於在12月的第一天趕到了常德南邊。援軍雖然沒有打進來,但加上原來六戰區的部隊,國軍圍在常德附近的部隊已有近九個軍的兵力。日軍在常德周圍的兵力實在不夠用呵,只能將沅江南岸的部隊的絕大部分去迎戰援軍了。 這樣,包圍圈的南邊就開口了。 事實上,在城落前,就陸續有傷員從南邊的水路撤出。57師一個班長李超在29日巷戰中受了重傷。在12月1日的晚上,他和幾十個傷員一起乘小船沿江撤往了後方醫院。 12月3日晨約兩點,城中只有南城邊上最後一塊陣地了。余師長召開了團長以上的軍官會議.雖然最後電文已發出,大家還是決定突圍。確實,從軍事上講再堅持下去,用一批中高級軍官的生命去換幾個小時的陣地毫無意義。突圍是完全正確的決定。但突圍的過程中發生了極為遺憾的事情。 74軍軍屬炮兵團長金定洲參加了當晚的會議。會議結束後,金團長本來欲回指揮所將人員帶出來,他的副官李鳳林告訴他就在開會的時候,回去通路上的陣地被敵人占領了。於是金團長帶着李副官翻過南城牆拼命奔到江邊。 余師長的船已走了。還有一個帶馬弁的高級軍官的船在岸邊。金團長剛跳上船,船就離岸了。李副官和十來個師部低級軍官紛紛下水游向木船,一邊報着自己的名字和職務,希望能上船一起走。當這些年輕的軍官拉住船幫想爬上船時,船搖晃起來了。 這時,李副官看見了他終生難忘的一幕。高級軍官的馬弁拔出指揮刀向抓住船幫的手一個個砍去。雖然水裡的軍官們哀求聲連片,但船上的人無動於衷,而軍官們一個個哭罵着沉下水去。幸運的是,當砍到李副官這邊時,金團長制止了他。可能金團長是軍的軍官,並不屬57師管,還要賣個面子,李副官被金團長拉上了船。木船一路上並無遭遇任何日軍,最後船上十餘人逃出生天。 李副官並不認識這個高級軍官。但可以推定他是師部的一位主官。因為57師的步兵團長們此時還在最後的陣地上充當連長的角色。其中169團團長柴意新(黃浦五期),就在小船離岸的一個多小時後,陣亡在陣地上。柴團長是57師會戰中陣亡的最高級別的軍官. 美國人拍了<拯救大兵瑞恩>,中國人拍了鋼八連的”不放棄,不拋棄”,頌揚的就是軍隊的靈魂。在常德守備戰中,57師在武器裝備的配置和運用,工事的構築,官兵的戰鬥意志,軍官指揮和士兵的訓練和經驗等方面, 都發揮出極高的水平,無愧國軍第一主力。可以毫不誇張地說,若沒有57師死守常德的表現,國軍在常德會戰中堪稱完敗。參加會戰的國軍如有30%有此等戰鬥表現,常德豈會陷落?全國國軍如有30%有此等戰鬥表現,日軍豈會打到湖南!? 但57師在軟實力上還缺點什麼? 想到了另外兩個同級別的中國軍官. 兩年前的11月28日,日軍南浦旅團3000多人在溧陽塘馬鎮合圍了中國軍隊的一個旅級指揮機關.包圍圈中除約一個團的戰鬥部隊外,還有千餘名政府機關,醫院,工廠等非作戰人員.在打開缺口後,為掩護非戰鬥人員先撤離,包圍圈中兩位最高級別軍官毅然做出了決定,他們分別各帶一支後衛部隊頂在掩護陣地上.戰鬥結束後,大部分非戰鬥人員安全脫離包圍圈,中國軍隊的兩位最高指揮軍官卻一個頭部中彈,一個腹部中彈,和數百名他們的士兵一起陣亡在阻擊陣地上. 這兩位軍官是: 新四軍6師參謀長兼16旅旅長羅忠毅,16旅政委兼蘇南軍政委員會主任廖海濤. 歷史往往有巧合.這兩支遠隔千里的部隊在幾年後的內戰中竟迎頭對上.16旅後來和一師二旅合編,成為蘇中赫赫有名的王老虎王必成的6師及後來的6縱的一部分.關於這兩支軍隊一戰漣水,二戰漣水,三戰孟良崮的跌宕起伏的較量過程,請大家看吳強的名著<紅日>就可以了. 只是有一點弄不明白:經歷過常德守衛戰後,聰明人張靈甫在孟良崮怎麼還敢相信國防部的”74軍堅守孟良崮作為磨心,中心開花,吸引共軍主力決戰”的作戰方案呢?唯一的解釋大概是常德會戰時張靈甫不在常德城內守城,沒有親身體驗吧? 文前,引用了余師長發的電文.本文結束時引用張靈甫師長寫給委員長的信函作為本文的結尾,以示公平.該信是對委員長向其徵求作戰建議的回函 “以國軍表現於戰場者,勇者任其自進,怯者聽其裹足,犧牲者犧牲而已,機巧者自為得志.賞難盡明,罰每欠當, 彼此多存觀望, 難得合作, 各自為謀, 同床異夢.” 前邊妄談張靈圃抗戰缺謀有勇,現知張將軍無謀也缺勇,除了殺老婆 - 衡陽會戰是抗戰時一場較大的會戰。國軍宣傳的是堅守衡陽47天,日軍斃傷病亡29000人。但最終結果還是國軍喪師失地,守軍舉白旗投降,援軍潰敗。抗戰已至1944年,我軍在空陸已占優勢的情況下打出這麼一個防守結果,不僅令人掩卷嘆息。關於整個戰役過程分析,本人將在以後文中詳談,在此就會戰中一個方向的戰鬥, 窺一斑而見全豹。 衡陽會戰實為長衡會戰的第二階段,日軍只用三日輕取長沙後(又是一件令人掩卷嘆息的事),以兩個師團一個旅團約四萬人南攻衡陽.。衡陽我守軍為精銳之十軍,並加強炮兵共兩萬人左右。守軍堪稱頑強,堅守47天,暫且不表。判定日軍攻擊目標後,外圍我軍三路馳援。 東路薛岳指揮6個軍和日軍2-3個師團拉鋸,以近三倍兵力不能前進,而日軍目標是掩護衡陽攻城,也未對薛大舉進攻。西南方向的是調來的廣東62軍(後加46軍)。62軍不愧為七戰區的總預備隊,戰力較強,戰意較旺盛,攻擊主動,一度攻入衡陽西站,和守軍相距咫尺,以致日軍攻城部隊不得不停止攻城,轉過身來迎戰,方遏制住62軍的攻勢。最後一路援軍是西面而來並由重慶直接指揮的24集團軍和其配合的部隊。 說起24集團軍各位可能不熟,但是它的部屬可是大名鼎鼎。集團司令:王耀武。所轄74軍,100軍, 均為國軍主力軍。張靈甫,時任74軍58師長也。此次王耀武除74,100兩軍,還配有73,79兩軍供其指揮,兵力至少在8萬以上。而日軍在西線原只有一個40師團,後來該師團竟也調去攻城。日軍一個師團滿編約為17000人。 在一個月的西路援軍戰鬥中,只查到了營團級的進攻。整個74軍,僅有張的58師有戰鬥行動。58師最有名的戰鬥是攻占雞窩山,該戰鬥是團指揮的營進攻。經三天激戰,主攻營亡一連長(黃浦十六期),士兵傷亡近半,攻占山頭。基層幹部和士兵夠英勇。 100軍的19師曾有積極的解圍行動,但後來又莫名其妙地受到命令撤退了。在衡陽陷落的前三周左右,19師參謀主任陸承裕上校得到王耀武的命令帶一個營,配部電台,向衡陽城郊前進,“主要任務是搜索敵情,和衡陽守軍聯絡,相機以槍聲支援衡陽守軍,鼓舞士氣。”(見之於陸的回憶文章) 該命令好有特點哇:1)不和日軍硬打,一個營的兵力能有什麼用?2)不是真衝進城中支援,讓城中聽得見援軍槍聲就行。陸上校心領神會,帶一加強營進入衡陽郊區。再派一個班,晚上打死日軍的哨兵。第二天,日軍30人(小隊級)來巡邏,陸用一個連將其擊退;第三天,日軍百餘人(中隊級)來掃蕩,陸用全部兵力將其擊退,然後自己撤退。19師至此完成了支援守軍的任務。 後來衡陽陷落後逃出城的士兵證明了陸上校完成了集團軍司令員交給的任務:他們聽到了城西的槍聲,他們的士氣受到了鼓舞,他們認為援軍就在眼前所以又拼死守了20天,城破後他們知道西邊有中國的軍隊,所以向西邊突圍並得到生還。可是,如果他們知道了命令的原文,他們是否還會再守20天? 所謂國軍的抗戰主力不過如此而已。王耀武這一招,別人學沒學會不知道,但100軍的軍長肯定學會了。 就在日軍長衡攻勢作戰的前三個月,另一支中國軍隊在東邊發動了對日軍的一場攻勢作戰。這支中國軍隊沒有空軍支援,基本沒有炮兵,攻擊的是日軍腹地的堅固設防的中心城鎮,抗擊的是日軍4-5路的援兵。然參戰的中國5個團的部隊在攻擊,打援上協同配合,積極主動,一舉破城殺援,收復失地二百里。是為車橋戰役。中國參戰軍隊為新四軍一師,正副師長粟裕,葉飛。 三年後,兩支中國軍隊在內戰中相遇了。國軍對山東的攻勢作戰中,王耀武雖已當上了山東省主席坐鎮濟南,他的子弟兵74軍和100軍依然並肩攻擊前進,為國軍攻擊主力,只不過番號已改為整編74師和整編83師。當年的58師師長張靈甫已升為整編74師師長,而張的老上級是整編後的83師師長,他的名字叫李天霞。 按作戰部署,83師應以一個旅保護74師右後側安全。但李師長早學會了王司令官當年的那一招,他派出一個戰力很弱的一個團,帶部電台,冒充旅的番號,在74師右後側活動。當李發覺華野開始攻擊後,仍下那個團,將主力一口氣撤退15公里。以致74師和83師被輕易割斷。 華野進攻部隊為5個縱隊(軍),其中三個來源於新四軍一師。 張靈甫在孟良崮上守了三天,他絕望時有沒有想過三年前衡陽守軍困守47天的心情? 很多後人為一支抗日勁旅最後葬身在山東的荒山上而惋惜。算了吧,所謂勁旅,首先是要有戰魂。那支失敗的軍隊,它的戰魂三年前就丟在衡陽城外了。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10: | 劉立志:如何有效處理和解決對台軍售問 | |
2010: | 十三年前的美國戰略構想 中國現在已經 | |
2009: | 朝鮮網站對朝鮮戰爭的描寫 沒中國的事 | |
2009: | “中國軍艦逼退某國潛艇”被曝造假(zt) | |
2008: | 謝謝台獨:你們不上躥下跳怎能換來我中 | |
2008: | 從戰略高度看台灣問題與兩岸統一 | |
2007: | 中國外交戰略芻議 | |
2007: | 東海角逐:釣魚島的戰略意義 | |
2006: | 中朝五次戰役後之嘆 | |
2006: | 日本為什麼沒有象中國一樣被蒙古軍征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