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究竟誰是韓戰越戰的最後勝者?
送交者: 韓戰 2003年08月08日17:36:57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1950年6月,南北朝鮮爆發戰爭,以美國為首的西方數國參與進來,開戰四個月後中國也被迫參戰。1953年7月,停戰協議簽訂,這才結束了戰爭。

戰後,美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布萊德雷總結說:“這是錯誤的地點,錯誤的時間,同錯誤的敵人打的一場錯誤的戰爭。”

從目前可以看到的資料和種種跡象分析,朝鮮戰爭很有可能是前蘇聯統治者斯大林的計謀,其目的就是為了削弱美國在歐洲的軍事實力,讓美國深陷在朝鮮戰爭中無法自拔,同時通過慫恿中國出兵,讓中美兩國在無限擴大的戰爭中兩敗俱傷。

美國政府最初期望先由美,蘇,英,中對朝鮮託管一段時間,待局勢平穩後,通過組建包括各方力量的聯合政府,讓朝鮮重新恢復獨立地位。但由於南北雙方政治領袖從本質上水火不能相容,最後在三八線南北各自成立了自己的政府,導致南北朝鮮長期分裂局面。

1948年底開始,美蘇開始從南北雙方撤軍。美國繼續拋出一個方案,要求聯合國組成一個委員會,負責在朝鮮全境進行選舉,由選舉產生的合法政府控制整個朝鮮。可惜這個計劃並沒有得到實現,不可挽回地使得朝鮮陷入一個悲慘境地。

1950年6月,美軍剛剛完成從南朝鮮全部撤軍的行動,朝鮮戰爭爆發。北朝鮮入民軍越過三八線,勢如破竹,多路步兵縱隊在坦克掩護下,沿兩條主要公路直撲漢城。南朝鮮草草組建的軍隊不堪一擊,迅速潰敗。

朝鮮戰爭爆發後,美國立即要求聯合國安理會舉行特別會議,通過聯合國安理會討論解決問題。蘇聯駐安理會代表馬立克由於台灣國民黨政府仍然占據聯合國席位問題,一直拒絕出席安理會。甚至當聯合國秘書長特里格夫 • 賴伊明確告訴馬立克關於安理會要馬上討論表決朝鮮問題的消息時,馬里克仍然拒絕出席安理會。

實際上蘇聯代表如果出席安理會並一旦使用否決權,那麼美國根本就無法組建聯合國軍出兵朝鮮,最起碼在道義上也會陷入尷尬境地。蘇聯的這些舉動一直令人不可思議,後來一些學者認為,蘇聯故意不出席安理會,就是意圖讓美國深深捲入遠東事務,迫使美國抽調其歐洲作戰部隊,同時讓華盛頓跟北京糾纏不清,以便擴大自己在歐洲的勢力範圍。

美國政府最初非常謹慎,嚴格控制戰爭規模,只是決定動用海空打擊力量對進入三八線以南的北朝鮮人民軍進行打擊,不允許己方戰機飛越三八線以北,目的只是要求北朝鮮軍隊退回到三八線以北即可。但是由於天氣原因,空中打擊並未奏效,南韓軍隊兵敗如山倒,朝鮮人民軍的坦克卻迅速挺進。美國如不馬上採取緊急措施,整個朝鮮半島必將陷落。

本來美國戰略重點已經確定優先考慮歐洲,對遠東朝鮮半島並不是很在乎。然而隨着朝鮮半島局勢日益危急,面臨重大抉擇的關鍵時刻,美國決策人物之間開始發生分歧,對遠東重要戰略地位重新進行了評估。


1950年7月7日,聯合國安理會授權美國組建聯合國部隊,指派各部隊司令官,並授權美國指揮下的統一司令部使用聯合國旗幟。這樣一來,美國便獲得了合法出兵朝鮮的道義上的支持。


緊接着,1951年7月,雙方開始談判以求儘早結束戰爭。談判期間,雙方仍然在戰場上打打停停,1951年11月28日雙方達成停火協議,然而小規模戰鬥一直不斷。

杜魯門曾向蘇聯官方表示:“現在,你們是願意結束在朝鮮的行動,還是準備讓中國和西伯利亞被摧毀?兩者隨你們選擇,要麼你們接受我們公正合理的建議。”

1952年艾森豪威爾當選美國總統後曾暗示,他可能使用國民黨部隊和部署在沖繩可攜帶核武器的飛機擴大戰爭。同年五月,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討論,如果共產黨中國不接受合情合理的和平條件,決定針對中國東北採取海上和空中行動,包括戰略上和戰術上廣泛使用原子彈,對中國造成重大心理壓力,以完全結束戰爭。

真正對徹底結束戰爭起到決定性意義的是,1953年3月斯大林逝世,使得蘇聯領導人開始忙於內部勾心鬥角,無暇顧及國際事務。1953年7月23日,終於給長達三年之久的朝鮮戰爭劃上了句號。

從各國利益上分析,斯大林計謀差點得逞。朝鮮人民軍的組建訓練以及武器裝備無疑都是由蘇聯提供的。斯大林的主要目的就是唆使北朝鮮挑動戰爭,迫使中國出兵把戰火燒到中國大陸,吸引美國從歐洲抽調主力到遠東地區,已達其擴大在歐洲勢力範圍的目的。然而由於美國及時調整了其世界戰略,儘快結束了朝鮮戰爭,沒有讓蘇聯完全達成自己的戰略目標。蘇聯除了向中國賣軍火讓中國背上一個沉重債務包袱外,基本上是一無所獲。

中國出兵朝鮮,實際上差點造成深重的民族災難。因為萬一美國高層決意擴大戰爭規模,將戰火燒到中國大陸,必將給中國的國計民生造成極大危害。戰爭結果,除了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外,中國還背上了一個沉重的債務包袱,並在國際上失去了提高地位的機會。同時朝鮮戰爭還妨礙了中國及早解決台灣問題的最佳時機。實際上美國本來已經決定放棄對國民黨的全面支持,朝鮮戰爭的結果卻加強了美台的軍事同盟關係。

雖然朝鮮戰爭是錯誤地點錯誤時間與錯誤敵人打的一場錯誤戰爭,然而真正的獲利者卻是美國。通過這場戰爭,美國利用東亞國家害怕共產主義軍事擴張的恐懼心理,強化了自己在遠東地區的軍事存在,穩定了遠東地區的軍事同盟關係,使得日本,韓國,台灣乖乖處於其軍事保護傘下,客觀上為日韓台的經濟繁榮發展提供了可靠和安全的環境。在日韓台經濟發展過程中,美國無疑是最大的受益者。

很多中國人都樂觀地認為,在朝鮮戰場上,中國軍隊徹底打敗了美國軍隊,因此美國的軍事力量並不是不可戰勝的。現在很多年輕人不熟悉朝鮮戰爭歷史,普遍感覺朝鮮戰爭使得中國人終於可以揚眉吐氣。這種情緒助長了中國普遍存在的民族主義向偏激方向發展,很多年輕人甚至主張向美國宣戰,以便再次證實中國人應有的民族氣概。

這種思潮非常有害,因為這些人不明白,戰爭絕不是靠什麼民族氣概等精神作用就可以戰勝對方的。戰爭沒有充足的國力做支撐,根本就沒有取勝的希望。


中國實際上投入了強大的人力物力支持北越政權,而蘇聯也在暗中不斷強化北越的戰爭實力。蘇聯是美國的對抗主要目標,中國是美國的對抗次要目標。蘇聯與美國在全世界範圍內展開爭奪,中國只是在地區範圍內與美國對抗。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蘇聯陷入內外交困境地,終於發生總崩潰而解體,東歐國家也在這種國際大氣候條件下相繼巨變。

中國雖然積極抗美,援朝援越,然而最終不僅一無所獲,甚至被援助的小兄弟還回頭反咬一口。七十年代中期北越剛剛獲得全國統治權,便馬上跟中國翻臉,積極向蘇聯靠攏,甚至向中國提出領土領海要求,以至於七十年代末期,中國不得不向越南開戰,狠狠教訓了那個忘恩負義的傢伙。由此中國也充分意識到,盲目搞對抗於己不利,便一改國策,開始進一步改革開放發展經濟以積蓄國力。


美國才是韓戰越戰最後的勝出者。

本文只是想通過實際利益的獲得結果來論證韓戰越戰的實際效果問題,並不考慮戰爭的正義性或者民族情.

我發現一個現象,越是具有強烈偏激民族情緒的國家,越容易自我毀滅。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2: 台海局勢
2002: 中國陸、海軍地面壓制火力發展跨海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