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拍着桌子要中國的原子彈下馬?——《五星紅旗迎風飄揚》觀後感之三
黎陽
2011.3.9.
看了《五星紅旗迎風飄揚》關於1961年夏“北戴河國防工委會議”那一段,忍不住問一聲:當年是誰拍着桌子要中國的原子彈下馬?
電視劇是如此記敘當年那一幕的前前後後的:
——1961年夏天,在北戴河召開的國防工委會議上,關於兩彈是下馬還是繼續干的爭論達到高潮。
——范濟生:“各種意見都有。有的意見還很尖銳、對立。說到激烈的時候還拍起了桌子。”
——聶榮臻:“是啊,現在有很多意見是指着我來的。壓力很大啊!但是,國防建設,兩彈為主、導彈第一的方針是去年二月中央軍委擴大會議確定的,後來得到中共中央的批准。三五年內這個尖端武器要力爭突破,是歷史任務,不能動搖。”
——范濟生:“聶總,你身體不好,事情又這麼多,還有那麼多非議,你還是辭了這付擔子吧!”
——聶榮臻:“你說什麼?辭掉?讓我不搞原子彈導彈?”
——范濟生:“這個問題以前我也提過。兩彈研製困難重重,又有許多矛盾,現在很多人提出下馬。”
——聶榮臻:“范濟生啊,你真糊塗!”
——范濟生:“聶總,你別發火。我是擔心你的身體。”
——聶榮臻:“遇到這麼點困難,聽到這麼點議論就想退縮?要干點事,歷來就沒有這麼容易的!”
——范濟生:“聶總,我是擔心你……”
——聶榮臻:“你在我身邊多年,還不知道我的脾氣嗎?導彈、原子彈是主席總理交代的大事。我向主席和總理保證過,就是搭上我的性命也絕不退縮!”
——爭論越來越激烈,中央召開會議統一思想。葉劍英、陳毅這些老帥挺身而出。
——葉劍英:“我們只有儘快擁有原子彈和導彈,才能早日確定我國在國際上的大國地位,中國人說話才能有分量。我們才能從根本上衝破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中國實行的封鎖制裁,以及核威懾。所以,我建議:即使我們卡脖子、少吃幾口,也要繼續把這個項目拿下來。”
——陳毅:“劍英同志說得好嘛!我陳毅啊舉雙手贊成。說過的話大家都曉得了,在今天吶我還是要重複一遍:赫魯曉夫讓我們窮得沒褲子穿,好啊,那我們就干,就是當了褲子也要把這個原子彈氫彈導彈搞出來。有了這個東西啊,我陳毅這個外交部長的腰杆才能硬得起來。”
——聶榮臻:“現在有人提出,先搞常規武器,尖端武器暫緩。那麼不搞尖端武器,在新型原材料、精密儀器儀表和技術力量分散的情況下,常規武器也是上不去的。那麼我們只能搞步槍、輕機槍。如果連這個也搞不出來,那就只有靠梭鏢了。”
——周恩來:“這就是常規武器和尖端武器的辯證關係啊。”
——聶榮臻:“我們的近程地對地導彈,也就是東風一號已經仿製成功。自行設計的中近程導彈東風二號正在研製當中。原子彈也開始了基本理論和關鍵技術的攻關。所以我主張常規武器要配套,尖端武器吶要研製,不能退縮下來。一退就會落後,一落後就是幾十年哪!那將來我們的子孫都會罵我們的。原子彈、導彈下不下馬,我只說一句話:不搞出兩彈來,我聶榮臻死不瞑目。”
——在決定兩彈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聶榮臻親自簽發了導彈、原子彈應堅持攻關的報告,直接上報毛澤東。這個報告簡直就是軍令狀:導彈方面,爭取三年突破中程導彈,五年突破遠程導彈;原子能方面,爭取四年建成一套核燃料生產基地,設計試製出初級的原子彈,五年設計試製出能裝在導彈上的原子彈。
——毛澤東:“這個決心下得不容易啊。中國是大國。一個大國要有發言權,這個決心就必須下。”
——張愛萍、劉西堯、劉傑經過兩個多月的調查得出結論:兩三年內,即最遲在1964年我國爆炸第一顆原子彈是可能的。
——聶榮臻和張愛萍關於原子彈可以在1964年炸響的報告送到鄧小平這兒。鄧小平考慮到毛澤東事務繁忙,特意提醒看前一頁半最重要的部分即可。這份報告在毛澤東手上一直存放到1962年底,沒有人知道在這一年多的時間裡他究竟看了多少遍,紅鉛筆劃下的槓槓又何止在前一頁半。
——毛澤東:“在科學研究中,對於尖端武器的研究試製工作,仍應抓緊進行,不能放鬆或下馬。”
——毛澤東和中央的決心,不但及時平息了兩彈是否下馬的爭論,而且使兩彈試製在最艱難的條件下得以繼續攻關。
看來當年要中國原子彈下馬的勢力可真不小:一是聲勢浩大氣勢洶洶——“爭論越來越激烈”、“爭論達到高潮”、“那麼多非議”、“很多人提出下馬”、“很尖銳、對立”、“說到激烈的時候還拍起了桌子”;二是大有來頭,連聶榮臻這個元帥級都感到吃不消——“現在有很多意見是指着我來的。壓力很大啊!”——壓力有多大?大得跟隨聶帥多年、最知道他脾氣的秘書都挺不住了,斗膽建言:“你還是辭了這付擔子吧!”
能讓聶榮臻這個元帥級都感到壓力巨大、說出“搭上我的性命也絕不退縮”這種悲壯話,可見這“拍着桌子要中國原子彈下馬”的英雄好漢至少得比聶榮臻這個元帥大。當時主管軍委的人即聶榮臻的頂頭上司是林彪,而林彪當時說:“就是用柴火燒,也要把原子彈燒響”。軍委其他參與兩彈討論的元帥——陳毅、賀龍、葉劍英都堅決反對兩彈下馬。這就證明“拍着桌子要中國原子彈下馬”的英雄好漢是比軍委成員更高的主,是政治局、書記處的級別。
那麼究竟何許人也?本人在紀念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四十五周年時已有分析。(見附錄:“此時無聲勝有聲—主張中國原子彈下馬的是誰?”)
有人對我的追根刨底非常惱火,劈頭蓋臉摔過來一堆大帽子:“極左派們就是這樣,不能包容不同的意見,連沒有明確表態都不行。嘿嘿!還特會捕風捉影陷害栽贓”、“在會議上主張中國原子彈下馬就是不光彩的歷史?什麼思維?”“主張原子彈下馬的人難道就是不愛國嗎?每個從自己的主管領域看都有自己的理由,只要是正當的都應允許說出來討論,否則何來民主。還談什麼討論?”“就算是當時想讓兩彈一星暫停就說明他怎麼着了嗎?”“誰先誰後的問題而己,絕不是某些人嘴裡的什麼革命反動一樣的區別”、“人也沒說下馬,是休整再上馬”、“對這個問題持反對意見也無損於此人的偉大貢獻!”“沒有誰主張徹底放棄啊!只是先搞還是後搞的爭論嗎”……
僅僅是“不同意見”嗎?僅僅是“先搞還是後搞的爭論”嗎?如果光從字面上看問題,似乎確是如此。但把《五星紅旗迎風飄揚》裡記敘的一些歷史事實聯繫起來一分析,立刻可以知道實際上根本就不是那麼回事——把中國的兩彈一星搞下馬並非僅僅是會議上的爭論,也並非僅僅就1961年那一次。
不信?請看《五星紅旗迎風飄揚》記敘的如下事實:
1.導彈發射基地部隊存糧僅十幾天,面臨絕糧,幾十公里內的野菜挖光,幾百里內的黃羊打光,只好打沙棗葉磨成粉混在糧食里吃,卻立刻被告狀通了天。
2.周總理得悉導彈發射基地的情況,立刻親自部署緊急調撥一批糧食副食,卻中途被劫。
3.周總理要求導彈發射基地堅持,而有人不但疏散撤走了正在施工的工兵團、汽車團和警衛團的官兵,而且開始遣散技術人員,“把直接從事導彈火箭工作的知識分子也打發走了”。聶榮臻得悉,立即下令:“你現在就打電話,不要等回去才辦。減員,減誰都可以,就是不能把知識分子給減了。已經弄走的,你要負責,把他們請回來。還有,以後凡是離開基地的大學生以上的科技幹部,都要經過我批准!”
4.最關鍵的時刻,二機部部長宋任窮被調走。他請求聶榮臻允許他留下繼續抓原子彈,聶榮臻同意,兩人一起去找鄧小平申請。得到的回答是:“不要再提了。我們不能提,你也不要再提了。”
5.聶榮臻為改善兩彈的科技人員的生活待遇找周總理求援,周總理也為難,決定讓聶榮臻以個人名義向軍隊求援。在聶榮臻的呼籲下,北京、廣州、濟南、瀋陽等軍區以及海軍慷慨解囊,撥給了一批豬肉、黃豆、魚、海帶、雞蛋、水果等物品。從二機部調任東北局第一書記的宋任窮得知這個消息後主動要求支援五萬噸大豆。這些募捐到的東西比想象得要多得多。聶榮臻又專門交代這些東西以中央和軍委的名義分配給專家和技術人員,領導和行政人員一律不分。
6.1961年夏天在北戴河召開的國防工委會議上,關於兩彈是下馬還是繼續干的爭論達到高潮,矛頭直指聶榮臻,以至於聶榮臻的秘書范濟生建議聶榮臻辭職。
7.在決定兩彈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聶榮臻立下軍令狀,簽發了導彈、原子彈應堅持攻關的報告,直接上報毛澤東。毛澤東說:“這個決心下得不容易啊。中國是大國。一個大國要有發言權,這個決心就必須下。”
8.聶榮臻向毛澤東直接立軍令狀之舉終於使兩彈攻關獲得轉機。劉少奇決定:“先把情況摸清楚,再作決定。”(《揭秘: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中的十件大事》)
9.張愛萍、劉西堯、劉傑經過兩個多月的調查得出結論:兩三年內,即最遲在1964年我國爆炸第一顆原子彈是可能的。
10.聶榮臻和張愛萍關於原子彈可以在1964年炸響的報告送到鄧小平這兒,鄧小平特意提醒毛澤東:看前一頁半最重要的部分即可。這份報告在毛澤東手上一直存放到1962年底,沒有人知道在這一年多的時間裡他究竟看了多少遍,紅鉛筆劃下的槓槓又何止在前一頁半。毛澤東批示:“在科學研究中,對於尖端武器的研究試製工作,仍應抓緊進行,不能放鬆或下馬。” 至此,兩彈是否下馬的爭論結束,中央專委成立,兩彈工程快馬加鞭。
11.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已經完成、即將爆炸前夕,獲悉美國國務卿臘斯克1964年9月15日親自去拜見蘇聯駐美國大使多勃雷寧,就對中國核基地動外科手術進行極其秘密的探討,有人立即主張暫緩試驗,等“等三線建設完成後等一兩年、甚至兩三年後再試”。
12.周恩來、劉傑、賀龍、羅瑞卿、聶榮臻主張立即試驗。毛澤東一捶定音:“既然是嚇人的,那就早響。”
把所有這些事串起來,就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故事:
有人對導彈發射基地部隊即將絕糧無動於衷,而對人家打沙棗葉子吃卻立刻抓住不放告狀通了天。周總理緊急調撥了糧食,卻被人中途劫持走——情報居然如此準確,配合居然如此默契。有人沒等中央決策就自行開始下馬,不但逼得導彈發射基地施工部隊和警衛被撤走,而且迫使基地開始遣散科技人員,實際上已經下馬了。這邊聶榮臻好不容易頂住壓力留住了導彈發射基地的科技人員制止了“自行下馬”,那邊馬上來了個釜底抽薪——調走了你搞原子彈的得力幹部宋任窮,而且還不准向毛澤東申訴。聶榮臻為兩彈科技人員生活供應找周總理,但這回連周總理也調不來物資了,結果是聶榮臻以個人名義向軍隊系統募捐求援才得以度過難關。這裡聶榮臻好不容易頂住壓力解決了各種問題,那裡立刻在1961年北戴河會議上把矛頭對準了聶榮臻:“現在有很多意見是指着我來的。壓力很大啊!”——大得聶榮臻秘書勸他辭職不干。聶榮臻破釜沉舟直接向毛澤東立軍令狀要求兩彈繼續並獲得毛澤東的批准,才總算爭取到一線轉機:“先把情況摸清楚,再作決定”。但是這份“把情況摸清楚”、對“再作決定”至關重要的調查報告卻被巧妙地做了手腳:“特意提醒”毛澤東“看前一頁半最重要的部分即可”——不明白這裡的陷阱?第一,不想讓毛澤東知道此報告事關重大——至關重要的報告豈有建議不看完之理?第二,不想讓毛澤東對報告作出批示——沒讀完的報告如何批示?只要“看都懶得看完”,自然很容易“批都懶得批”。只要毛澤東不批,這個允諾出去的“再作決定”就永遠作不成,此事就不了了之,兩彈工程不下馬也下馬了。當年只要毛澤東犯點官僚主義偷點懶、沒有抓住不放、一抓到底,這事就這麼滑過去了。即便將來追查,責任還得算到毛澤東頭上。但毛澤東沒中招,不但從頭到尾讀了報告,而且反覆讀了多遍,並批示:“對於尖端武器的研究試製工作,仍應抓緊進行,不能放鬆或下馬。”至此,兩彈是否下馬的爭論結束,中央專委會成立,兩彈工程得以全力以赴。但等到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完成、只待爆炸時又有人節外生枝,藉口美蘇正密謀對付中國核試驗,主張將核試驗一舉推遲好幾年(實際是變相下馬)。如果不是毛澤東一言九鼎:“既然是嚇人的,那就早響”,中國的兩彈說不定真會歷經反覆較量、重重磨難之後卻功虧一簣,胎死腹中。
所有這些事難道僅僅是“不同意見”嗎?僅僅是“先搞還是後搞的爭論”嗎?不是,早超出了“言論自由”、“正常爭論”的範圍,不但有言論,而且有行動,而且還淨是見不得人的損招小動作——不聲不響就斷了導彈發射基地的糧食,逼着部隊撤走工程兵、遣散科技人員。如果不是聶榮臻攔住,兩彈工程的下馬早就成了既成事實,根本用不着再爭論下馬不下馬了。這是“言論”還是“行動”?
“困難時期”“無糧可供”不是真正的理由——沒糧食保證兩彈工程,卻有糧食保證“提前還債”的“個人政績”,這不是瞎編吧?宋任窮主動支援兩彈工程五萬噸大豆,也沒見當時東北的日子比四川、河南、安徽更困難。當時四川人的日子那麼慘,卻並非因為兩彈工程,而是因為“提前還債”的“個人政績”——這也“只是先搞還是後搞的爭論”嗎?
設想一下:你敢不敢對你的頂頭上司動不動就指手畫腳“特意提醒”說:這份文件你“可以”不看,那份文件你“可以”只看前一頁半,這個會議你“可以”出席,那個會議你“可以”不出席?如果敢,那倒要問一句:你們倆究竟誰是上級誰是下級?如果不敢,那更要問一句:連普通人都不敢幹的事,卻有人敢對毛澤東如此“特意提醒”,這是正常還是反常?看不看文件、怎麼看文件、出席不出席會議等等難道上級自己不知道,需要你這個下級來處處規定、“特意提醒”?
現在看來,當年毛澤東沒少遭人暗算:正常的信息渠道被嚴密封鎖,以至於不得不讓身邊的警衛員直接下基層了解情況以此獲得真正的信息、了解實際情況;連看個文件、參加個會都會被“特意提醒”:這個文件你“可以”不看,那個文件你“可以”只看前一頁半,這個會議你“可以”不參加……不讓人家獲得正確信息、處處掣肘還要人家負責,出了問題還全往毛澤東身上推——“你是一把手”。而且我敢猜想毛澤東當年沒少吃這種暗虧——也難怪,一邊是指揮千軍萬馬打仗、從建黨建軍建立根據地一步一個腳印實幹出身,一邊是“白區地下工作”悄悄幹活、宮廷權謀、機關油子、宣傳鼓動耍筆桿子賣嘴皮子出身。指揮千軍萬馬打仗的大環境是必須說實話,“白區地下工作”悄悄幹活的大環境是必須說假話。習慣說假話的對付習慣說真話的當然遊刃有餘,習慣說真話的察覺習慣說假話的那一套、發覺並定性來自“自己人”的暗算卻需要時間和過程。在此期間被人潑了贓水一點都不奇怪——就憑這我也能理解毛澤東為什麼要發動文化大革命。
現在看來,幸虧毛澤東在世時鎮住了大局,使中國及時搞成了兩彈一星,否則天曉得中國的命運會是什麼狀況——就看看這些事實:運十下馬,核潛艇一拖二十多年,耗盡無數人力物力建成的絕密的山洞核工廠居然徹底暴露變成旅遊點、停止核武器生產線、“軍隊要忍耐”、“市場換技術”、強制推廣轉基因主糧……聯想到“造穿不如買船、買船不如租船”,真是一脈相承、本性難移。
當初拍桌子打板凳千方百計逼中國原子彈下馬的英雄豪傑如今都爭當縮頭烏龜,當年那份豪情不知哪裡去了,顯然惟恐別人知道自己的那一段“輝煌”。看來這些人倒沒有忘記聶榮臻當年的警告:“一退就會落後,一落後就是幾十年哪!那將來我們的子孫都會罵我們的。”如今拼命迴避,不就是怕挨子孫罵嗎?可惜“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無面見關中之父老,何顏入相府之廳堂!史官秉筆而記錄,百姓眾口而傳揚”:爾等當年劣行,早已牢刻在歷史恥辱柱上。無論如何花言巧語,也休想遮蓋隱藏!
=======================================
黎陽聲明:本人放棄對此文的版權。只要不違背本文主旨,任何人均可轉貼,可散發,可抄襲,可複製,可被冒名頂替,可被任何媒體拿去用,可被任何人引用到任何文章中且不寫出引文出處,本人分文不取。
此時無聲勝有聲——主張中國原子彈下馬的是誰?
黎 陽
錢學森說:“曾經一段時間有那麼一些誤解,認為搞兩彈是個錯誤,花那麼多錢,沒有用來發展生產。這還不是個別人的意見。”(《追憶航天崢嶸歲月》,《瞭望》新聞周刊2009年第25期 http://lw.xinhuanet.com/htm/content_4824.htm)
其實情況遠遠不僅僅是“誤解”那麼簡單,而是差點讓原子彈下馬。“在此嚴峻的經濟困難時期,對是否繼續研製原子彈,中央領導層出現了不同的意見,一種是繼續研製下去,另一種是暫時下馬,等經濟好轉以後再研製。”(《揭秘: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中的十件大事》 http://space.tv.cctv.com/act/article.jsp?articleId=ARTI1249781951899823&nowpage=3)
在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45周年之際,人們除了紀念還不免有幾分好奇:當年中央領導層里主張原子彈下馬,還不是個別人的人究竟是誰?
如果歷史證明當年搞原子彈錯了,那這些人的名字今天肯定不會藏着掖着,而會大肆宣揚:看我多麼英明。但歷史已經證明中國當年勒緊褲腰帶搞原子彈無比正確——如今中國人一提起“兩彈一星”無不為之自豪,一提起當年堅持搞原子彈的人無不滿懷感激。這種現實使當年中央領導層里主張原子彈下馬的人的名字如今成了國家機密。
不過這個國家機密恐怕保不住,因為用簡單的邏輯推理就能分析判斷個八九不離十。
這樣的人必定同時符合四條:1.當年已經屬於中央領導層。2.現在政治上仍然走紅吃香有勢力、所以要隱瞞這段不光彩的歷史,所以名字要保密。(如果政治上不吃香、需要搞臭,那隻消公開其反對搞原子彈的歷史就夠了,何需為之保密。)3.當年參與了原子彈“上馬還是下馬”的決策。4.拿不出當年主張原子彈上馬的言行供今天宣揚。(既然主張原子彈下馬,當然拿不出主張原子彈上馬的言行。)
而當年主張原子彈上馬的人的名字、言行等等如今當然無需保密,早已公開,眾所周知。
這樣一來問題就簡單多了:先把當年參加了原子彈上馬還是下馬的決策的要員名單列出來,再把主張原子彈上馬的人的言行列出來,然後看看當年參與其事又拿不出支持原子彈上馬的言行的人有誰,再看看其中誰如今政治上仍然還走紅吃香有勢力——用排除法這麼一處理,“主張原子彈下馬的人是誰”這國家機密便成了公開的機密——此時無聲勝有聲。
《揭秘: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中的十件大事》一文在描述至為關鍵的歷史時刻決策中國原子彈“上馬還是下馬”的那一段中一共提到了12個要員的名字: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鄧小平、陳毅、賀龍、聶榮臻、葉劍英、林彪、張愛萍、劉西堯、劉傑。
在這12人中,有明確主張繼續搞原子彈的言行的有10人。
1.毛澤東:自始至終一貫主張中國要搞原子彈。
“我們還要有原子彈。在今天的世界上,我們要不受人欺負,就不能沒有這個東西。”(1956年4月25日)
“原子彈就是這麼大的東西,沒有那個東西,人家說你不算數,那麼好吧,搞一點原子彈、氫彈,我看有十年工夫完全可能。”(1958年)
毛澤東親自批准,最後決定,研製原子彈還是繼續進行。(1961年)
2.周恩來、陳毅、賀龍、聶榮臻、葉劍英:堅決主張繼續。(1961年)
3.陳毅:就是當了褲子也要把原子彈搞出來。(1961年)
4.林彪:就是用柴火燒,也要把原子彈燒響。(1961年)
5.張愛萍副總長、國家科委副主任劉西堯、核工業部部長劉傑:1961年11月14日向中央送上《關於原子能工業建設基本情況和亟待解決的問題》的報告。此報告的中心內容是,根據原子能工業目前的建設情況,1962年是關鍵一年,只要中央領導同志親自領導、親自負責,其他各項保障跟上去,採取保重點的辦法,1964年研製成核武器,並進行核試驗是有可能實現的。
參與決策、未見有明確主張原子彈上馬言行的有兩人。
劉少奇:先把情況摸清楚,再作決定。(1961年)
劉少奇:主持中央政治局會議討論核工業部爆炸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的“兩年規劃”。(1962年)
鄧小平:主持書記處會議,對張愛萍的報告進行深入細緻的討論。(1961年)
聯想到“運十下馬”和“造船不如買船,買船不如租船”之類一貫傳統,當年主張中國原子彈下馬的人是誰不言而喻,再也不成其為國家機密——所以說“此時無聲勝有聲”。
還有一個“此時無聲勝有聲”。
據毛澤東衛士長李銀橋的回憶,在經濟困難的時期,毛澤東不但不吃肉,而且往往一天就吃一盤野菜(馬齒莧)或一盤炒菠菜,以至於全身浮腫。“周恩來一次又一次來勸說:‘主席,吃口豬肉吧,為全黨全國人民吃一口吧!’毛澤東搖頭:‘你不是也不吃嗎?大家都不吃。’”(註:艱苦時期毛澤東不吃肉,周恩來不吃肉。其他人呢?顯然沒包括在內,尤其是今天仍然走紅的——否則豈有不大肆宣揚之理!)然而即便如此艱苦,毛澤東依然沒有放鬆放慢中國的原子彈工程建設——全中國從上到下同甘共苦,就這樣硬是勒緊褲腰帶搞出了原子彈。
如今只見中國文人精英們大肆歌頌封建帝王臥薪嘗膽(如《吳王金鈎越王劍》),大肆歌頌日本明治天皇為擴軍侵華每天只吃一頓飯,日本舉國響應節衣縮食甚至賣身捐款購買“吉野”軍艦的“壯舉”(如《走向共和》),唯獨不見他們對毛澤東在最艱苦的時候一天只吃一頓野菜,全中國人民從領袖到平民舉國一致勒緊褲腰帶也要搞成原子彈的奇蹟有任何歌頌——這也是“此時無聲勝有聲”。
日本明治天皇每天只吃一頓飯,日本舉國響應節衣縮食捐款,為的是向英國買“吉野”軍艦——從技術上看沒什麼創新;從政治上看是要侵略中國;從歷史效果上看是甲午戰爭、馬關條約、中國割讓台灣、賠償巨款、旅順大屠殺、九一八事變、偽滿洲國、七七事變、南京大屠殺……
毛澤東在最艱苦的條件下每天只吃一頓野菜、中國舉國上下萬眾一心艱苦奮鬥搞出了原子彈——從技術上看是創新,是奇蹟;從政治上看是保家衛國;從歷史效果上看是使中國從肥大變為強大、從此再無人敢計劃打進中國搞南京大屠殺……
中國文人號稱精英,卻只看得見外國人旨在侵略的臥薪嘗膽,看不見中國人旨在反侵略的臥薪嘗膽;對外國人旨在侵略的臥薪嘗膽津津樂道,讚揚備至,對中國人旨在反侵略的臥薪嘗膽(而且是中國有史以來最了不起、最徹底的臥薪嘗膽)鄙夷不屑,百般詆毀——作為飽受日本侵略之苦的中國人的後代,享受着毛澤東在最艱苦的時期每天只吃一頓野菜的情況下領導中國人搞出的原子彈的保護,卻對侵略中國、屠殺中國人的日本天皇日本人的“艱苦奮鬥”滿腔熱忱,頌揚不已;而對致力於中國人永遠免受南京大屠殺的中國領袖毛澤東和中國老百姓的艱苦奮鬥卻連篇累牘冷嘲熱諷,開口閉口當年如何如何窮,如今如何如何闊——怎麼不見他們用“特別是”去嘲諷日本明治天皇每天只吃一頓飯的時期是“吃不飽肚子”的時期?怎麼不見他們用同樣的邏輯嘲諷日本明治維新如何如何貧窮?怎麼只見他們對外國人勒緊褲帶窮兵黷武歌頌備至(不管是明治天皇還是彼得大帝),不見他們對中國人的艱苦奮鬥自力更生保家衛國有任何肯定?這些文匪精英這些年不遺餘力的描述對象除了烏龜婊子王八蛋、貪官匪盜吸血鬼,就是侵略中國、屠殺中國人的洋大人的“先進文明”,何曾搞出過哪怕一部像點樣的描述歌頌毛澤東領導中國人艱苦奮鬥搞出原子彈的影視文藝作品?——老實講,真不知該如何形容這些文匪精英:揍他殺他欺負他的,他死乞百賴討好;救他養他保護他的,他無孔不入咒罵。一邊仰仗着別人臥薪嘗膽成果的保護,一邊恬不知恥冷嘲熱諷別人臥薪嘗膽的“貧窮”……真是見過賤的,沒見過這麼賤的;見過劣的,沒見過這麼劣的。不折不扣老和尚的木魚——活該挨揍的貨。
紀念中國首次核試驗45周年之際仍然用得着“此時無聲勝有聲”的邏輯判斷——無論是用來判斷當年是誰主張中國原子彈下馬,還是用來判斷今天是誰專門吃裡爬外,專門替敵人張目,專門長敵人志氣,滅中國人威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