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對我國國際環境和美國戰略走向的幾點估計
送交者: 王緝思 2003年08月16日17:40:55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對我國國家安全可能造成嚴重威脅的因素,是那些能夠讓“外憂”轉換為“內患”的問題。這些問題可以分為四類。第一類涉及經濟安全,特別是金融安全。我國加入WTO以後,外資更大規模地進入投資領域,包括金融市場,外貿進出口占我國GDP的份額很高(僅中美貿易即占GDP的8-10%),對外部能源的依賴增加。因此,世界經濟不景氣,特別是美國經濟衰退,或者外部出現金融危機、能源危機,都可能衝擊我國的經濟安全。

第二類是外部世界的政治變化對我國政治穩定的衝擊。80年代末、90年代初社會主義國家的衰亡,伴隨着西方意識形態的強勢擴張,對我國內部穩定帶來了不小的挑戰。今天,西方國家的意識形態和政治滲透依然造成一定的威脅,但形形色色的民族宗教問題,以及發展不平衡帶來的社會危機和精神失落,在全球範圍蔓延,也可能演化為我們的心頭大患。在一定條件下,民族宗教問題所引發的極端主義、分裂主義和恐怖主義,可能比“西化”的威脅更為直接。值得注意的是,這類威脅常常不表現為國家間、政府間的衝突,而是以宗教組織、反政府或非政府組織跨國活動的形式呈現,不一定由外國政府來策劃或主導,因此鬥爭的內容和方式更為複雜。“法輪功”得到境外某些勢力的縱容和支持,即是一例。

第三類是邊境安全問題。建國以後的朝鮮戰爭、越南戰爭,以及我國同印度、蘇聯、越南等國發生的邊境衝突,曾經引起我們對“外憂”的焦慮。但近一二十年以來,我國的邊境安全環境大大改善,因同周邊國家的邊界糾紛而爆發大規模軍事衝突的隱患不多。相對而言,鄰國之間軍事衝突(如印度同巴基斯坦之間或在朝鮮半島)殃及我國的情況更值得防範,而毒品走私、傳染病、海盜行為、跨境犯罪、難民等非傳統安全問題的嚴重性上升。

第四類是國家統一問題,主要是台灣問題。近年來“台獨”傾向日趨嚴重,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和防範。台灣分離勢力一旦得逞,對我國內穩定團結的衝擊非同小可。但在未來幾年,大陸同台灣的經濟融合和社會交往之勢難以阻擋,而大陸對“台獨“的威懾仍然會十分有效。美國對台政策還會以“不統不獨”為底線。所以,只要國際大局和國內大局沒有攪動起來,實現“台獨”突破的可能性不大。另一方面,無論是使用和平手段還是強制手段,近期內實現統一的難度都很大。

對上述四類問題造成最大影響的外部力量是美國。下面分析一下美國未來戰略走向的三種可能前景,以及在每種前景下我國受到的影響。

美國的第一種可能走向,是一意孤行,犯嚴重的戰略錯誤,即“帝國的過分擴張”。現在美國人還處在“9·11綜合症”的心理變態時期,國內民族主義和基督教“原教旨主義”膨脹。2002年的中期選舉結果,顯示以共和黨強硬派為代表的保守勢力似乎如日中天。這時,借窮兵黷武來維護國內安全和凝聚力,壓制自由派和少數族群,就是美國領導集團的一個可能選擇。如果貿然對伊拉克發動戰爭,引起中東局勢動盪,油價飆升,西方盟國離心力下降,伊斯蘭極端勢力激烈反擊,美國在世界上的日子就開始不好過。這種局面如果還伴隨着國內經濟衰退,或本土受到恐怖主義的再一次襲擊,其霸權衰落的跡象在幾年之內就會顯現。歷史上霸權國家往往是走到頂點後就犯嚴重的戰略錯誤,突然坍塌。美國霸權是否氣數將盡,殊難預料。

這種前景對我國的影響有正負兩個方面。一方面,美國內外交困,信心下降,特別是同伊斯蘭激進勢力鬥爭激烈,可能帶來中美矛盾的緩和,美國對我國在戰略上的需求增加,世界政治多極化更接近於現實,西方對我們的政治和意識形態壓力減輕,“台獨“勢力未必敢輕舉妄動。但另一方面,美國經濟下滑將帶來一系列負面後果,造成我國經濟形勢趨於嚴峻。被美國捂住的伊斯蘭極端勢力的潘多拉盒子一旦揭開,美國自顧不暇,許多國家搭不上美國的便車,地區安全失控、武器擴散將造成世界更加無序。這時,我國周邊國家局勢不穩,邊境安全複雜因素增加,國內民族宗教問題和各種非傳統安全威脅可能更加突出。總起來看,這種前景對我國可能是弊大於利。

美國的第二種走向,是右翼保守勢力在美國國內的優勢繼續,單邊主義輔之以大國合作戰略奏效,既得國際霸權地位得以鞏固。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1999年的科索沃戰爭、2001年的阿富汗戰爭之前和其間,不少分析家都預測美國會栽大跟頭,但結果都是美國得手,雖然也留下了一些後遺症。如果美國這次執意要推翻薩達姆,改造伊拉克,也未必不能成功。接下來美國會讓伊斯蘭國家相互制衡,分而治之,執行“世界警察”職能,暫時壓服伊斯蘭激進勢力。同時,北約轉變職能、擴大成員國進展順利,美國在東亞的軍事聯盟繼續鞏固。這種形勢如果伴隨着美國經濟復甦,其政治、經濟、軍事的全面優勢就更加突出。其他強國或是搭便車,或是敢怒不敢言,世界更接近於美國所嚮往的單極。

“美國治下的和平”可以帶來一段時期的穩定,但建立的是不公正的秩序,使世界政治更加失衡。這時,歐洲還沒有完成政治統合,不足以挑戰美國,日本、俄羅斯更難有這種實力;在美國眼中可能成為其霸權強有力競爭者的國家,惟有政治和意識形態上同美國對立而又正在迅速崛起的中國,形成“一山容不得二虎”的格局。我國面臨的世界經濟環境可能仍是寬鬆的,美國等西方資本不會放棄中國這樣一個巨大市場。對國外伊斯蘭激進勢力的壓制對我國也不全然是壞事。但是,美國製造“中國威脅論”、支持我國內敵對勢力以實現“民主化“的力度將會加大。更為危險的是,煽動和支持“台獨”並利用周邊國家來遏制中國,可能成為美國對華政策的主流。

美國的第三種可能走向,是戰略上有進有退,有得有失,國際地位基本維持現狀。導致這種前景的國內背景,是共和黨和民主黨平分秋色,行政當局和國會相互牽制,國內治安不出大災大難,但經常讓人提心弔膽。9·11事件造成的的心理變態逐漸克服,而對美國為何遭至世人怨恨的反思開始浮現,自由主義有所回潮。美國經濟略有起色,國內政治議程逐步恢復到傳統的經濟增長、稅收政策、社會福利、醫療保障、族裔關係、非法移民等問題上,而不是“反恐壓倒一切”。在國際上,美國單邊主義造成它同盟國間的裂痕加深之後,不得不有所收斂。在中東,美國在巴以衝突中的立場略微偏向平衡,伊拉克問題久拖不決,或者美國取得軍事勝利卻陷入政治泥淖而難以自拔。伊斯蘭極端勢力受到壓制,但美國也付出了一定代價,不得不放棄“改造伊斯蘭國家”的不切實際的計劃。南亞、東南亞、非洲、拉美等地動亂頻仍,但沒有燃起大的戰火,矛頭也主要不是針對美國,有些國家甚至希望美國出面調解干預。在某種程度上,美國戰略又回歸到克林頓後期那種注重國際機制建設的全球主義,而不是單純依靠軍事實力稱霸。

這種前景對我國國際環境造成的影響利大於弊。首先,美國等主要發達國家經濟平穩發展,中東地區和我國周邊不出大亂,對我國的對外經濟合作和能源供應能夠提供較好的環境。其次,美國獨霸世界受挫但心態不完全失衡,使之對我國有合作需求,不致狂妄到企圖在政治上搞跨中國的程度。再次,美國也不會有慫恿“台獨”的強大動力,對華政策的延續性大於變化。當然,當前我國的國際環境中的那些消極因素,包括美國對我國的戰略壓力和政治壓力,都依然存在並不容忽視。但在這種前景下,我國目前奉行的符合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需要的、穩妥的國際戰略,無須做出重大調整,只是在貫徹時可以採取更為積極進取的態度。

分析我國的國際環境,應當考慮到本文所設想的前兩種前景,並且有思想上的準備。不過,從美國歷史發展軌跡和國際關係的一般規律來看,第三種前景的可能性似乎更大一些。因此,我認為對我國未來一、二十年的國際環境可以抱謹慎樂觀的態度。“蒼蠅不叮無縫的蛋”,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居安思危,外憂就不會轉化為嚴重的內患。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2: 江主席答CBS記者問
2002: 特稿:日本“深刻反省”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