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日本人怎樣看中國
送交者: 石澤毅 2003年08月18日17:49:42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日本人十分重視中國人對他們的看法。8月10日,翻開《朝日新聞》,在頭版和第3版中,日本內閣官房長官福田康夫訪華的有關內容幾乎占了整個版面。再看看當天其它的日本報紙,幾乎也都是如此。實際上,記者在日本常駐3年,每天翻開報紙、打開電視,想要不看到有關中國的新聞報導都難。日本新聞媒體對中國的關注,由此可見一斑。這些報導不僅涉及中國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方方面面,而且十分重視中國人對日本的看法,如8月10日的《朝日新聞》就對8日《環球時報》頭版有關小泉首相的報導大加評論。

日本人如何看待中國,這是一個很難定性的問題。記者學日語10年,與日本人打交道14年,至今仍不敢妄下評論。實際上,對這個問題應該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國內有關這個問題的報導很多,但就問題本身來說,站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結論自然也就不同。不過,無論怎樣有一點很明確,那就是日本人十分重視中國。

可以說,中國發生的任何大事,包括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日本人都會通過一切方式了解。無論是歷史上的中國、近代中國還是現代中國,“中國”一詞在日本始終是一個使用頻率相當高的詞彙,僅在日文Google中關於“中國”的辭目就多達298萬條;比較而言,同樣十分關注日本的中國,中文Google中有關“日本”的辭目卻只有179萬條。

中國是日本外交的兩大重點之一(另一個是美國),同時也是第二大貿易夥伴。兩國既是鄰國,又都是亞洲大國,既有歷史遺留問題,又有現實存在的問題,在政治、經濟上既合作互利,又有分歧摩擦,在文化、生活習慣上既相互影響,又各有不同。

在世界上像中日兩國這樣關係既密切又疏遠,既友好又在很多問題上長期存在分歧的國家大概絕無僅有。這一切,都使日本人更加需要了解中國,更加重視中國。

一般日本人都很喜歡中國歷史和文化。中國文化對日本產生了巨大影響。今天的日本,無論是文字、思想還是生活習慣、建築風格等,從各個方面都能找到中國的影子。很多從北京來日本的朋友下了飛機之後第一句話就是,“怎麼感覺像到了中國南方。”由於中國文化的長期影響,文化素養較高而又眷戀傳統文化的日本人大都對中國有一種敬佩和自然而然的親近感。

一般的日本人不分男女老幼,都很喜歡中國的歷史和文化。中國菜也很流行,中國餐館的數量僅在東京就占餐飲業總數的40%以上,中國的食品和調味品等在超級市場更為普遍。以少林寺為代表的功夫也很受歡迎,電影《少林足球》曾在日本引起轟動,DVD銷售量長期高居榜首。《三國演義》、《西遊記》和《水滸傳》等中國的歷史文學書相當受歡迎,在大學第二外語中,中文是最受歡迎的。為普通大眾開辦的電視或廣播的中文會話教室,觀眾或聽眾都非常多。目前在日本,中文教育僅次於英文。

這種感情還體現在學校教育中。在日本中小學的教科書中,都有中國古典文學。記者高中在日本留學時,因為能用中文背誦課本的“漢詩”,被同班日本學生視為偶像,着實得意了一陣子。其實那只不過是任何一個中國學生都能背誦的普通唐詩。

近一段時間,在東京有兩件和中國有關的事情,一是NHK(日本廣播協會電視台)回放中日合拍的反映中國人民撫養日本“殘留孤兒”的電視劇《大地之子》,另一個是日本最着名的音樂劇劇團───四季劇團在東京再次上演原創音樂劇《李香蘭》。這兩部作品在日本都曾引起強烈反響,應觀眾要求再次上映。

在大多數日本人看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中國人以德報怨的做法讓他們感激。普通的中國老百姓撫養敵國子女的高尚行為在日本幾乎家喻戶曉。此外,日本戰敗投降後從中國撤回了30多萬軍民。中國政府既往不咎寬大為懷的態度,使成千上萬的參戰官兵得以不受法律懲處而重返家園,儘管這為日本對侵華戰爭的歷史認識問題埋下了後患。

日本民間對中國友好並樂於幫助中國留學生的人也非常多。客觀一點講,如果沒有許多對中國、中國人抱有親近感的熱心日本人的幫助,大部分中國留學生的生活恐怕要比《我們的留學生活》艱辛不知多少倍。

日本主要流傳“中國經濟威脅論”。近年來,中國在日本人心目中的分量日漸突出,許多日本人對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十分驚訝,同時對中國也變得敬重起來。東京秋葉原電器街的貨架上物美價廉的電器用品幾乎全部都是中國的。在日本人眼中,中國已不再是貧窮的代名詞了。

然而,事情總有正反兩方面。日本在對中國表示敬意的同時,報章上的“中國威脅論”也不時出現。冠以“中國是霸權,還是崩潰”、“軍國主義的中國”以及“膨脹的中國,被吞沒的日本”等聳人聽聞的標題的文章隨處可見。

一些敵視中國的文人政客不時挑動對中國的不信任情緒,干擾中日關係的健康發展。

除了所謂的中國“軍事威脅”或“政治威脅”論外,日本流傳的“中國威脅論”主要還是“經濟威脅論”。“中國經濟威脅論”是伴隨擔心日本產業空洞化而流傳的。少數日本右翼分子認為,中國的經濟發展使大量低價格產品進入日本,日本一些企業在“價格攻勢”下受到很大損害,典型的事例是中國大蔥等農產品進入日本。還有人說,一些企業關閉了在日本國內的工廠,擴大了對華投資,“致使日本產業基礎崩潰”。

這幾年在日本還出現了中國“軍事威脅論”,其依據是所謂的中國“不斷增加軍費”。一些日本媒體的報導,也起到了誤導作用。例如,只說中國軍費每年以兩位數字的速度增長,卻從來不說明中國的軍費是多少,與日本相比究竟如何。人口比日本多10倍、面積多26倍,其軍費還不及日本一半的中國,為什麼日本不是威脅,反而是中國威脅日本呢?中國有些人對日本情況的了解也不能說很客觀。當代日本的形象在一些中國人的心目中扭曲了,有人把某些右翼的行為當成是多數日本國民的行為。這說明,兩國都需要在各個層面上深化交流,增強互信。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2: 台海和平與戰爭
2002: 什麼是台獨的原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