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牛虎”之爭:美國的策略與中國的對策(中) |
送交者: 索額圖) 2002年01月30日18:07:48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
中美“牛虎”之爭:美國的策略與中國的對策(中) 索額圖 本文是《世界資源之戰與中美“牛虎”之爭》的續篇。前文請參閱二零零二年一月十六日“軍事論壇”文庫。 本文分三部分,一,中美“牛虎”之爭不可避免;二,美國的策略;三,中國的對策。如感興趣個別討論,請通過EMAIL聯繫:SUOETU@YAHOO.COM 二。美國對付中國的策略 美國不論與任何國家競爭都具有一其它國家不可比擬的優勢,那就是國家內部比較穩定,或國內的任何變化不會直接影響美國長期的世界戰略和政策。美國戰後治理國家最成功的一個方面,與其說是經濟空前繁榮,民生極大改善,不如說是民心歸附,政權穩定。沒有後兩條,任何一國都難以施展國家意願,實施世界戰略。就業的壓力與生存的艱難使得美國人民幾乎全部的心思和精力都投在了工作,公司及與維護他們自身收入或利益相關的活動上。經濟繁榮給小民帶來極大的滿足,也使他們格外珍惜已有的一切,這種心理,加上美國政府和社會高超的愛國主義教育策略,很容易上升演變成強烈的愛國心理和舉動。不同意政府的時候是有的,但讓他們推翻政府,摧毀經濟及他們已經受益了的社會體制,卻是很難想象的。美國政府因此獲得鼓勵和信心,再無後顧之憂,這正是美國政府執行擴張性的世界戰略的必不可少的條件之一,換言之,美國政府不怕堡壘從內部被攻破。而歷史上的大國大多是從內部開始坍塌的。 每當美國與別國發生衝突,在世界事務中陷得太深的時候,比如越南戰爭,美國人民甚至政府中強調首先維護國內利益的論調和政治力量就會出來影響牽制政府,迫使對外政策轉向保守。這是民主社會民主機製作用的結果,也是美國對外政策的一條戰略底線或警戒線,或者是商業社會普遍存在的成本控制行為原則在政府行為中的體現。他們的任何一個領導人,包括小布什,心裡都十分清楚。而明白了這一點,對我們估計美國對外政策和戰略極為重要。與美國形成鮮明對照的是,許多國家的政府得不到人民足夠的認同和支持,卻常常利用對外擴張或誘發國際事件,轉移國人注意力,進而迫使國人在愛國的號召下情願或不情願地支持政府,或放棄反對政府。事件中政府,或僅僅是少數掌權人物的意志,左右了國家的命運,即使國家已經接近危險的邊緣,因為沒有制衡的力量和機制,也無法得到控制或糾正,常常導致事態失控。一旦失敗,政府也將威信掃地,或國內發生革命政府倒台,或乾脆國家滅亡。兩次大戰中許多國家都是這樣。從戰後直到今天,這種個例舉不勝舉。如果這樣的政府或國家力量薄弱,又膽敢與美國作對,美國憑藉自身強大的經濟政治乃至軍事優勢可以輕易獲勝。但如果雙方旗鼓相當,或對方具有相當實力,美國是最無勝算的。並不是美國打下去贏不了,而是美國人民和國內政治力量不允許政府這樣做。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正是這條戰略底線起了決定作用。換句話說,美國政府理智的時候居多,即使打起仗來它仍然在算帳,而它的對手瘋狂或打賭的時候居多,賭得正是美國這條戰略底線。 美國戰後的世界戰略和對外政策顯著不同於老式帝國主義或殖民主義,而自蘇聯解體以後的政策和戰略又不同於以前。有的學者稱戰後美帝國主義奉行的是現代殖民主義,筆者抖膽,套用一時髦詞兒,定義當前的美國對外政策策略為後現代殖民主義。後現代殖民主義就是將美國對號入座,以上述戰略底線為基本點,成本控制是其基本原則,充分利用馬克思主義理論精髓,發掘中國古代優秀文化遺產,結合美國實際,制定出的一整套具有美國特色的世界戰略和對外政策。這套理論不主張占領別國領土,而代之以建立軍事基地和海外駐軍;不向外派出或任命總督,代之以培植反對派勢力或影響執政黨,使之政策發生“美傾”;不進行強取豪奪,而以和平交易為主,旨在建立和維持長期的貿易關係;不爭辯信仰什麼主義,而只強調人性和人權;不欺壓任何弱小民族,只要它不侵略,不擴張,不干危害世界和平與百姓安寧的事。一句話,不把你怎麼着,只要聽話守法就行。 (一)建立世界貿易規則,利用窮國貧窮落後,尋求發展的特點,通過經濟援助,資源採購,分工生產,開發協作等手段,將其納入自由經濟或世界經濟體系,使之依賴於世界市場和美國經濟;利用其它工業國降低成本,擴大就業,尋求市場與合作等經濟內在需求,大力推進各國間專業化分工和貿易,增進相互間的依賴性,使各國經濟甚至國家利益緊緊與美國經濟連在一起;利用美國經濟,技術,市場,人才及綜合國力優勢,吸引國際資金及各種有利經濟要素,促進和保持美國經濟繁榮,推動世界經濟趨向美國中心化;基於既成優勢或現實,利用美國經濟社會強大的購買力和投資能力,以及在全球範圍內調動常規和戰略資源的能力,影響和控制各國經濟,使之最終服務於繁榮美國經濟,增加美國財富的目標。 (二)解放人性,宣揚民主自由,尊重捍衛人權。 (三)政治侵略加文化大戰, 奪人之國,兵不血刃。 除此之外,網羅世界智慧和人才,堅守技術高端等,都是美國建立和維持自身優勢,實現對他國終身操控的有力手段。 對付中國這樣的大國,以上的招數仍然奏效,卻是不夠的。廿十多年前,中國打開國門,對外開放,對美國來說,簡直是喜從天降。因為與一個獨立封閉的大國作對,如同與一個龐大的軍事集團對陣,美國永遠摸不透它的下一步出什麼招,狼吃刺蝟,無從下口,不知與它靠近好,還是遠離好,採取攻勢好,還是守勢好,也就無法實施有效的世界戰略,對對峙的雙方都是一種折磨。而如今,中國心急火燎,迫不急待地加入世貿組織,美國的感覺應當是一塊石頭落地,“天下英雄盡入吾觳中矣!”。美國建立世貿組織,推行自由貿易的真正意圖是讓世界各國與美國挨個較量,各個擊破。是不分量級的拳擊比賽,一國給一副手套背心,與美國對打,結果可想而知。 我們總擔心中美必有一戰,設想了各種戰爭的方式,設計了許多奇招怪招,估計了種種結果,不管是樂觀的還是悲觀的結論,都讓中國人捏把汗。我以為,預測未來戰事,必須結合二戰及戰後世界戰事進行分析。 小國間發生了戰爭,有許多種因素制約他們,大國可以讓戰爭擴大,也可以讓戰爭停下來。兩伊打仗,好象沒人管了,其實是美國喜歡他們兩敗俱傷,蘇聯不想讓伊拉克停手,中國想發戰爭財,所以直打到兩國人民都快沒褲子穿的地步。但是大國打起來,誰來制約他們?戰爭潛力或資源。大國間戰爭既起,就很難停下來。如果弱勢的一方有原子彈,他會等到國力耗盡才扔嗎?二戰中如果德國先有了原子彈,美軍的飛機大炮坦克再多又能怎麼樣?這就是二戰給人類最大的啟示。 自從有了核武器這一項全新的戰爭資源,大國間開戰的可能性變得越來越小。核威懾將防止大國間開戰,而且起決定性作用的制約因素僅此一條。核戰一開,就沒有贏家。美國如果不能保證徹底消滅對手的回擊能力,美國是絕不敢率先挑起核戰的。 核戰爆發,就將意味着美國苦心經營的全球戰略徹底失敗,美國數世紀積聚的財富也將毀於一旦,人類生存就將受到威脅,即使對手臣服,美國勝利,一個破爛不堪的世界對任何一國都沒有意義了。美國是這個世界主要的,最大的既得利益者,中美雙方任何爭奪中的利益總是小於占有的既得利益,如果美國把中國逼到非扔核彈的地步,前述的戰略底線就將發揮作用,美國人民及國內政治力量會阻止美國政府,避免激化矛盾,寧願放棄部分利益,也要保全現有利益。所以,美國絕不會是核戰的發起者。換句話說,這個世界誰都敢扔原子彈,唯獨美國不敢。相反地,美國將是今後及未來世界制止核戰爭爆發的主要力量,如果在中美之間發生了你死我活的戰爭,妥協的仍將是美國。 隨着中美資源爭奪的漸趨激烈,衝突或爆發戰爭的可能性就會越來越大。如果美國不應戰,中國吞噬的利益就會越來越多,使美國無法忍受;如果應戰,兩個大國對陣的結果可想而知,即使不打核戰,美國贏了,歐元國俄國乘機壯大起來了,美國再也無力控制戰後的世界了,得不償失。從這一點上又可以推出,美國將極力避免中美雙方直接交戰,或者將衝突限制在一定程度,不致引發全面戰爭。美國可選擇的取勝戰略只有一條,就是當年對付蘇聯的戰略,對抗和扼制。 中美之對抗,本質上絕非你死我活的決鬥,不同於一戰二戰,也不同於美蘇對抗,因為中美雙方的利益是緊緊揉合在一起的,雙方都不能置既得利益於不顧,任何一方都無意滅亡對方。局部戰爭也許會有,但主要的形式將是“對抗”,國力對抗,智力較量,武備競賽,技術爭先,經濟拔河,政府對壘,心理較勁,文化衝突。。。。。。因此,這將是人類有史以來最文明的一次大國爭奪戰。 美國對付中國的經濟戰略是基於這樣的考慮:中國貧窮不符合美國利益。貧窮的中國沒有多少購買力,美國產品就打不開市場。富裕的中國也不符合美國的利益。十多億人會在世界範圍內與美國爭奪資源。美國希望中國發展而不發達,希望中國人能夠解決了自己的溫飽問題,但不要向全面工業化和技術高精尖方向發展。希望中國維持一定的生產力,繼續為美國提供廉價的產品和資源,象其它發展中國家一樣成為美國為中心的世界經濟體系中的一個環節,而不是相對獨立,自成體系,擁有技術發展能力,工業集成能力,獨立競爭能力,明確發展目標的工業國家。美國願意幫助中國發展經濟,但當中國的經濟發展給美國帶來的負效應,超出了美國所能容忍的範圍,美國就會採取扼制措施。中國巨大的貿易順差早已提醒美國該對中國下手了。經濟上扼制中國,是美國今後對華長期戰略中的基本原則。美國已經實踐了很多,有成功的經驗。為了不致讓中國這頭牛長得過快過大,美國的辦法是控制它的草料,節制它的飲食,牽住它的鼻子,給它吃藥,使它變傻。 美國將利用中國已是世貿組織成員的這一條件,開始向中國大舉投資,儘量多的控制中國的產業和企業,滲透政府控制較強的金融和經濟基礎部門,使中國的經濟增長或經濟運行越來越多地依賴外來資金和技術,利用外資經濟的強勢實現影響政府經濟決策,控制經濟走勢,進而影響其國家整體的對內對外的戰略走向,目的是打斷中國經濟的脊梁骨,讓中國經濟永遠趴着,坐着,但別站起來。雖然這不可能象在其它發展中國家做的那樣容易和成功,但牽制中國政府作出任何過激的,或對美國非常不利的政策是可能的。美國並不擔心某一天中國政府以美在中國的投資要挾,或乾脆沒收美國資本和財產。因為那會引起中美全面衝突,爆發戰爭。即使不開戰,外資撤走,留下大片工廠,缺資金,缺原料,不能開動,中國仍然一無所獲,而且這將斷絕中國與外部世界的經濟聯繫,中國再無發展前途可言。中國絕不會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美國為了取得絕對的戰略主動,需要為中國製造若幹個“戰略底線”,就是中國政府不論在任何情況下也不能不顧,無法迴避的基本問題。使中國對外來投資和外資經濟產生依賴性,就是美國今天正在給將來的中國製造的一條戰略底線或“緊箍咒”。美國認為這是牽制中國的“牛鼻子”。我認為這是決定中美對抗中美國能否勝利的決定性因素。 政治上,美國將會比中國人更急迫地希望中國民主化。民主化的國家理智的時候較多,國家行為是可以預見的。民主產生的中國領導人必然是親美親西方的。即便不如此,美國有辦法讓他親美,或讓親美的人上台。從這一角度看,與其說中共害怕人民擁有民主權利會推翻自己,不如說害怕美國扶持代理篡改政權。建立一個政權不容易,打碎一個政權卻很容易,無能的人的長處是干破壞的勾當最在行。戈爾巴喬夫式的人物不難找,因為戈爾巴喬夫式的人物一生只需干那麼一件大事,一件破壞的勾當。美國並不會以行動在政治上傾力壓迫中國政府。因為對擁有中共這樣一個政體統治的國家,外來的壓力只會被政權利用轉化為國民的向心力和仇外情緒,幫助統治者鞏固政權,而不是削弱其政權對國民的控制力。萬不得已,這樣的政權會挺而走險,挑起國際爭端或戰爭,將國民的積怨和憤怒向外排泄,變成所謂“流氓”國家也未可知。美國對中國的政治將出的滿不在乎的樣子是假的,心中急不可耐但又無從下手是真的。前些日子有報稱美國“試探”性地向胡錦濤發出訪美邀請。 其實,有試探的必要嗎?美國是在向未來的中國總統套近乎嗎?美國對中國長期以來實招虛招都有,可哪招是廢招?美國大概使得是離間計,讓高層幾位猜疑,讓核心感覺不放心,不得不另擇人選,或再摻點兒沙子,。。。。。。我猜美國人喜歡現任核心領導人。誰和吾打賭? 吸納中國的人才精華是美國挫敗中國的絕頂高招。在那個人慾橫流,知識和人才得不到應有尊重的社會中,很少人能意識到它的嚴重性。任何一個時代和社會,都是一小撮高智商的聰明人操縱着,大部分普通人跟着往前走,所謂英雄創造歷史。在我們各位工作的美國公司里,還不是幾個聰明的人搞起個系統,一幫二流人物在那兒修修補補,混飯吃。“安榮”事件,高層幾個人物設下圈套,讓自認為是做了聰明選擇的人們往裡鑽。也許中國以為我們培養出來的碩士博士千千萬,走了的不到百分之一,不愁沒有人才。可是頂尖的人走了,留下一幫等着混飯吃的,能搞出什麼真正高精尖的東西嗎?網上各位爆出的那些軍研內幕,雖然有些片面,但也八九不離十,要不然,八九十年代以來,為什麼中國軍工一些關鍵技術遲遲突破不了呢?難道現在的科研條件比鄧稼先,王淦昌們那會兒還差?挖走了人才精華,等於給中國做了絕育手術!難道中國要等着歸國人物們帶回美國的高精尖技術武裝自己,或指望這邦人回去攻克技術難關,使國防技術現代化? 美國向中國輸出的不只是資本,還有搭載的商業文化或消費文化。那絕不是幾隻蒼蠅,--當年的膚淺到可怕的“革命樂觀主義”的論調。那是美國給中國人下的慢藥,有毒沒毒不好說,但它和鴉片一樣容易使人上癮。美國的目的是要中國出現一代人或一代人中的精華接受美國的思想和文化,讓他們去做美國人做不到的事,那就是改變中國,改變中國人對美國的情緒,感覺和看法,改變中國人對中國傳統和歷史的固執依戀,淡化他們的大國情結,改變中國人為了明天刻苦忍耐而幾乎放棄今天生活享受的習慣,淡化他們對理想的執着,強化他們要求改變現狀的心理,總之,改變中國人心中一切固有的東西,使中國人群從文化,生活,精神上溶入西方社會。西化了的中國,難道還會與美國對抗嗎?有一天我們中某位回國做了大官,美國的母校會冷不丁邀您回來訪問,還會授您一名譽博士學位,鬼才知道你的母校怎麼會記得你這個上課一言不發,畢業後一影兒沒見,工作了仍然一毛不撥的小子。美國並不寄希望這一戰略會達到目的,但其稍許的成功就能帶來巨大的收穫。孫立人是一個例子,麥當勞和可口可樂也是成功的例子,在外企上班一簇令多少進不去的青年羨慕不已,他們對北京消費潮流的影響大的了得,據說北京為這個階層蓋的房子原汁原味叫TOWNHOUSE。明明應該把ENRON翻譯成“安榮”才更接近本來發音,卻偏要譯成“安龍”,“安然”,可能嫌“榮”太土。美國許多土嘰吧啦的名稱,到了中國,全用上好的中國字加工,立意之奇絕,構思之精微,一掃原名之土俗,聽來震聾發聵。再看看那些給國貨國企起的名稱,怎麼難聽怎麼刺耳怎麼叫,一看就是士鱉當廠長造的孽,氣得我常對着電視罵他們家親屬。聽聽國人現在操的是什麼腔,說的是什麼話,看看電視報紙倡導的消費和生活追求,樣樣學西方,步步跟美國。好象這時代的人們沒有掙過十八塊半或種過地的父母,好象中國壓根兒就沒有過二十年前和十億農民,我們衣錦還鄉,人家還嫌我們土。 難保有一天中國人不會說中國話,名字倒着寫,找不着自己的老祖宗。面對這一切,不禁使人想起杜勒斯。陰毒的傢伙,可你不得不佩服他的戰略眼光,事情全讓他給算中了。 軍事上,正象網友們說的,美國搞TMD,發展尖端武器,逼着中國與美國搞軍備競賽,迫使中國把本來可以用來多搞幾個重點項目的資金,不得不扔在幾十年也用不着一回的武器裝備上,浪費中國的資源和資金,象拖垮前蘇聯一樣拖垮中國。美國精心構建圍堵中國的態勢,使中國失去安全感,被迫分散精力和軍力,無法實施戰略重點計劃。美國雖然在戰略上力求避免與中國發生正面衝突,但並不等於美國不與中國進行軍事交鋒。美國利用中國周邊國家與中國的各種矛盾,通過利益誘惑,提供先進武器,慫恿他們乘中國累弱之時藉機挑釁,強占利益區域,奪取戰略制高點,逼迫中國與之交戰,並在戰事中大造中國欺凌弱小的輿論,在國際上孤立中國,背後以各種方式支持“弱小”,消耗中國國力,從面達到牽制中國的目的。 台灣島,釣魚島,南海諸島,是美國利用自身海空優勢,抓住中國海空弱項,長期不斷地向中國發起挑釁,誘發爭端和衝突的絕佳戰略要地。美國在這一區域有兩個戰略計劃,實施何種計劃,取決於中國能否成功解決台灣問題。如果中國武力解決台灣時間拖得過長,投入大量軍力仍未能迅速結束行動,雙方陷入膠着狀態,美國就會加大干涉台灣問題的力度,實質性支援台灣軍隊的行動,幫助台灣向爭取勝利的方向努力。美國在台灣問題上的策略就會由原來的不統不獨,升級為扶持台灣獨立,徹底破壞中國統一台灣的計劃。其戰略目標變為,在台灣建立軍事基地,強化和鞏固美國及美軍在台灣的政治,經濟和軍事地位,與日本及東南亞盟國協同行動,唆使南海諸國瓜分中國南海諸島,日本據有釣魚島,形成堵截中國軍力進入太平洋的海上防線,把中國的軍事影響力封鎖在中國近海,永絕中美西太平洋之爭。這是計劃A,是美國追求的最理想的,最高的戰略目標。因為一旦中國在衝出島鏈的第一次也是關鍵性的決戰中失敗,就意味着中國挑戰美國霸權的第一回合的徹底失敗,中國就有可能從此失去發展成為世界級強國,三足鼎立之一足的機會,很難想象中國還會不屈不撓,或這個世界會再次給中國以機會重整旗鼓,收拾舊山河。所以美國必然會在這一回合中前所未有的認真對付中國,只要不利於中國的形勢出現,即使他們原本未曾計劃的招數都會使出來。 如果中國非常順利地統一了台灣,不管是通過武力還是和平談判,美國沒有抓到有利時機介入其中,美國的計劃A就落空,美國會立刻啟動計劃B。美國戰略高層在台灣問題上最陰黑一面是,美國不惜把台灣毀掉,也絕不願意看到一個經濟強大,技術先進,社會富足的台灣歸入中國治下,使大陸經濟實力陡增,對外經濟擴張和軍事干涉的能力驟強,使美國對抗圍堵中國的戰略行動更加困難。美國會在軍事統一戰爭中不利於台灣的形勢出現的時候,或在和平統一進程漸近完成的時候,給台灣背後插上一刀。美國首先會抽走資金,切斷貿易,從經濟上扼死台灣;美國甚至會以“保護美國軍事技術,以免落入大陸之手”為名要求台灣“歸還”,或派軍隊登陸,“取回”美國的先進軍事裝備。當然真的“取回”是不可能的,美軍會在亂中也向台灣發射導彈,對台灣重要的經濟軍事設施大加破壞。美國的目的是要把中國拿到的台灣,變成破爛不堪,百孔千瘡,經濟凋敝,民生困難的台灣,只會給中國帶來負擔而不會有先進技術和裝備,大筆外匯存底的台灣。這才符合美國的戰略利益。台灣不就是有幾個給美國生產蕊片,裝配計算機的工廠嗎,搬到其它地方照樣生產,沒什麼了不起!美國不會為這蠅頭小利所動!在中國拿回台灣之後,美國不會給中國以喘息之機。美國將慫恿日本在釣魚島挑起事端,把中國拉入與日本的軍事衝突,引發中日釣魚島之戰。戰爭既起,美國會全力支持日本,把中國拖住。這一戰,如果日本贏了,可以重挫中國稱霸西太平洋的戰略布署,遲滯中國武力南移,甚至打消中國進軍南海的軍事計劃,這等於美中對抗中美國贏了上半場;如果日本輸了,也會使中國軍力受到消耗,同樣起到扼制中國擴張的作用。這就是美國戰略計劃B的主要內容,中日釣魚島之戰是中日首次勢均力敵的決戰,也是中美之間的一次直接的戰略爭奪,是計劃B中美國必走的一步棋,是計劃的核心。 從美國目前對台灣統一問題的態度,即主張不統不獨,維持現狀,我們可以發現美國對台灣有以下幾點基本判斷:(1)台灣在美國的全球戰略中地位及意義是十分有限的,美國支持台灣主要的目的是扼制大陸,如果有其它戰略要地或措施可以發揮同樣的作用,美國就不會在台灣問題上冒太大風險,必要的時候,美國會徹底放棄台灣;(2)台灣對美軍的軍事意義也不大,如果美軍把軍事基地建在中國眼皮底下,與其說用來威脅中國,不如說是交給中國一個籌碼,處在中國的監視之下,任由中國威脅恫嚇, 就象金門島之於台灣,雞肋也!(3)台灣與美國的經濟關係是密切的,但並不是不可替代的,美國建立和發展以美國為中心的全球經濟網絡的目的是當其中的任何一環出了問題,美國仍然可以從網絡中迅速找到替代者而不致引起美國經濟大面積恐慌,所以,美國不會冒很大風險去保護台灣經濟,更何況,美國與中國大陸之間的經濟關係的重要性會日漸超過台灣;(4)台灣距離大陸太近,其對大陸的重要性可謂生死猶關。前些天一位網友著文稱朝鮮和越南的位置比台灣對中國更為重要,我以為不然。失去台灣,中國東南沿海的經濟中心城市就會全部暴露在有敵意方的攻擊或威脅之下。中國對於台灣是勢在必得。美國如果在台灣問題上與大陸發生直接對抗,必然大大激怒中國,招致中國做出過激行動,甚至動用核彈也有可能。美國不值得因而也不會為台灣冒如此大的風險。 所以美國的戰略重點不會放在計劃A上,或者說,美國在全盤戰略布署時並不準備執行計劃A。但是,如果中國在統一台灣的進程中問題出了大的問題,除了前述軍事進攻受阻外,(1) 大陸支援不濟,台軍轉入反攻,戰爭態勢有利於台軍;(2)大陸戰爭組織不力,暴露出軍隊作戰效能低下,外強中乾,遠低於美軍的估計,即使在此後較長時期內也無法成為美軍的對手;(3)大陸內部政治,經濟,社會問題嚴重,危及大陸政權的生存,大陸不得不利用戰爭轉移國內矛盾;等等。美國不會放過這樣的機會的。 中國實現統一目標之後,第二個目標很可能是釣魚島。也許中國並不情願在解決台灣問題後如此短的時間內與日本開戰,但為美日所迫,明知有暗鈎,也別無選擇。日本今天之所以在釣魚島主權問題上對中國如此強硬,是因為日本欺負中國海軍軍力不濟,無法與日海軍抗衡,即使中國武裝保衛得手,但缺乏前沿依託,無法長期維持大規模武力來據守,或者更可能的解釋是以攻為守。日本擔心等到中國展開全面進攻的時候,日本已無周旋餘地和籌碼。拿回了台灣,中國就有了以武力收回釣魚島的軍事前沿陣地。拿回釣魚島或贏得了這場戰爭,可以使中國在戰略上,經濟上扼制和反制日本,消除中國南進戰略的隱患,為和平或武力收回南海諸島造成得隴望蜀之勢。會打消日本長久以來的囂張氣焰,極大地調動中國人民的愛國情緒,使中國人民終於盼到了報仇血恨的一天。這將是中國在日本身上出百年惡氣的第一步。中國要成為世界大國,必先坐上東亞第一把交椅,釣魚島之戰,勢所難免。 在上述兩個計劃中,美國有一招可以一勞永逸在解決中美西太平洋爭奪,我稱它為“末日行動”,那就是,在台海戰爭或釣魚島戰爭中,美國海軍發動突然襲擊,將中國海軍的進攻性力量一舉殲滅,徹底打消中國收回台灣或收回釣魚島的任何企圖,並進一步將軍力推進到中國近海,封鎖中國海上通道,再次動用巴黎統籌委員會,聯合西方工業國對中國實施制裁,壓迫中國接受美國的條件,甚至提出改革中國政治體制,實行民主選舉,指控中國領導人為戰犯,鼓動海外流亡人仕起訴中國侵犯人權,等等。美國已經多次對塞爾維亞等國使用此招並取得成功。是否也將對中國如法炮製,取決於當時的中國國內的政治經濟環境及美國政府的決心或冒險精神。如果計劃A的前提條件具備,中國國內政治混亂,政府幾近失去對統治機構的控制力,民眾渙散,人心浮躁,經濟已為外國資本所控制,並出現滑坡,民生改善緩慢,步履艱難,軍隊不穩,騷亂頻頻,與此同時,美國的政府又由富於冒險的人主持,那麼美國很有可能採取上述行動,使中國社會再次倒退到上世紀六十年代。這一計劃的誘惑力是美國只要取勝,俄羅斯就會被空前孤立,可以達到一箭雙鵰的功效。但對美國不利的情況是,中國可能投射核彈,一舉消滅敵方海上力量。如果知道這個可能的結果仍然一意孤行,這個總統只能是小布什式的人物或一幫武夫參政。一旦中國首先投了核彈,美國悔之晚矣,只能應戰。世界的末日到了。如果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仍然沒有開投原子彈的意思,您猜猜會是什麼人類在那兒當政呢?! 海上戰爭的勝負主要由雙方的軍事技術和軍事後備資源條件,而非人力所決定。韓戰越戰之得勝,全因陸戰的緣故。如果海戰雙方的技術資源條件比較接近,則戰略戰術,軍事指揮就會起關鍵作用。如果可用戰爭資源或軍事技術中任何一項存在懸殊,強勢一方贏得的可能性更大。弱勢一方偶然或巧妙取勝是可能的,但輕易開戰卻是不可為而為之。我不認為台海戰爭會有此種擔憂,但中日釣魚島之戰卻勝負難料,因為即使日本軍力不濟,美軍會為之補足。中國軍力不濟,又不得不應戰,俄羅斯會施援手嗎? 從普京科索沃偷襲,九一一站隊,阿富汗還鄉等戰略舉動看,其人精明有餘,遠慮不足。俄羅斯國力不濟,使英雄無用武之地,但普京出招沒有回手,開山不留後路,讓他的國人和世人為他捏把汗。他沒能把美國的脾性摸透,又不懂得韜光養悔,就象拳擊台上的弱手,已露敗招,仍然要掙扎着爬起來,裝熊都不會。他與鄧小平相比,謀劃韜略,膽識勇氣,差遠了。鄧小平能把中國扶起來,普京可能嗎?而要真正使俄羅斯重整雄風,邁向世界大國,非鄧小平式的偉人不可!如果中日發生釣魚島之戰,如果俄羅斯正好是亞歷山大式的人物當政,中國不但能夠贏,還會贏得漂亮,贏得徹底!中國要成事,少不了與俄羅斯為盟。 如果美日在釣魚島之戰中輸了,美國在西太平洋戰略爭奪戰中就輸掉了前半場,而且在後面的爭奪中已處劣勢,這是由日本的命運決定的。日本是美國西太平洋的戰略橋頭堡。如果日本在釣魚島之戰中失掉了大部分的進攻性海軍武器,在戰略上就從此受制於中國,成為中國的戰略俘虜,或乾脆就此臣服於中國。如果中國戰略得當,如一位網友前幾天首先提出的那樣,實現中日聯合,中台日產值加起來,非但中國如虎添翼,日本命運亦徹底挽救,中國三分天下的宏圖已露端倪,曙光就在前頭。這一點在美國的長期戰略中,應當是被估計到的。但事情果如此,美國可有回天之術?有, 但不可能。美國可憑藉自己仍然強大的軍力大打一場,決一勝負。但前述的戰略底線就會起作用,美國人民不允許政府這麼幹。美國可行的辦法,仍然是對中國扼制和堵截,爭取拉住日本,爭取讓周邊國家多搞些事出來,或祈禱中國的經濟被美國快快勒死。。。。。。。 中美對抗,驚心動魄是必然的,其中一方哪怕把腦子想炸了也想不出解脫的招是有可能的,但轟轟烈烈,英勇悲壯是不可能的。有人說當代世界和平是主流,不能用冷戰或老用戰爭的眼光來看問題,不能老想着打打殺殺,不為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生命財產着想。我以為,這話沒錯,但這是某種原因造成的一個結果,而不應是我們研究中美問題立論的前提。因為現代戰爭武器的破壞力太大,只要對方占領了戰略制高點,控制了自己的經濟命脈和資源生命線,擁有軍事技術優勢,就只有失敗的命運了,尋求決戰只是自殺式攻擊,死個明白而已。死到臨 頭,或要臨危發難,才會有人對你說這話。其實,這不就是勸那些小國弱國不要去爭了,爭也沒用,趕快投降吧! 世界人民當然愛好和平,美國人民也熱愛世界和平,但是當別國人民憑藉自己的勤勞和努力,發掘世界資源,改善自己的生活,而與強國發生衝突的時候,你說要愛好和平,我們就別爭了,回去吧?為什麼富國不分點兒資源給我們呢?解決了我們資源短缺,民生堅難的問題,我們就不必爭了,和平不就到來了嗎?你趕上了前幾年市場好的機會,拿了份兒高薪的活兒,活得悠哉游哉。現在市場不好了,你怕兩萬塊錢也敢接的同胞擠了你的位置,你就禱告,外面找工作的小子們,你們都回國去吧!缺德不缺德?公平!其實世界人民需要和追求的是公平,是公平生存和發展的權利,而不是先來的吃撐着,後來的全餓死的動物規則。 這世界是變了。但是,是世界資源爭奪的方式變了,策略變了,目標仍沒有變,就是資源。領土爭奪,軍事目標爭奪,貿易爭奪,宗教衝突,沒敵人需要找敵人,等等,這些都是資源爭奪的表現形式或奪取戰略制高點的前哨戰。世界讓這些事情搞得好複雜啊!其實本質上好簡單,好簡單!只要腦子不糊塗,沒什麼搞不明白的。 馬謖當年也是曾經占領了戰略制高點的,如果他有一門小鋼炮,司馬懿再圍三圈又有何妨?中國人光有孫子兵法是不夠用了。中國人需要學習新的戰法,學習世界生存術,向美國學習世界爭霸術。 從很久以前開始,美國就期待着有一天中國也象前蘇聯一樣坍塌。雖然美國有信心戰勝中國,但自身戰略底線的牽扯,美國武裝力量不能放開手腳大干,這就迫使政府和軍方多動腦筋,運用計謀取勝。我們能看到的很有限。我們必須用我們的智慧去分析推理,為未來的中美之爭畫出一個大致清晰的框架,在此基礎上設計攻防,做出更準確的結果預測。如果雙方智慧的人們看到了,自覺計謀已被揭穿,再戰已無必要,就象毛澤東當年公布傅作義偷襲延安的作戰計劃而使之被迫放棄作戰行動一樣,也算網友們打字的辛苦沒白費。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