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中接近可牽制美國 |
送交者: 邱震海 2003年09月30日19:43:34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
幾個月前的美伊戰爭,給歐美關係造成極大的裂痕;雖然事後雙方都刻意修復其關係,但雙方心裡都明白:過去的親密盟友關係,至少在布什當政的年代已是一去不復返了。 在歐洲主要國家看來,歐美關係出現嚴重裂痕,關鍵在於布什政府的外交單邊主義傾向和策略,因此,歐美關係只要能回到民主黨執政年代的水平,就已是一件令人滿意的事情了。 基於這一分析,一段時間來,歐洲主要國家一直在對歐美關係進行極其縝密的內部評估;其中,明年的美國大選無疑成為一個重要的評估指針。 根據歐洲方面的評估,如果布什在明年的大選中獲得連任,那麼歐美關係今後幾年內將發生更為激烈的衝突。在這一框架下,其內閣班子的組建更是歐洲關心的問題,因為一旦布什連任,那麼其內閣班子中鷹鴿兩派的力量平衡將成為決定下一屆布什政府外交政策走向的極其關鍵的因素。
戰爭結束後,隨着美歐雙方在戰後重建、聯合國作用、取消對伊拉克制裁以及是否進攻敘利亞等一系列問題上爭執的展開,雖然上述評估在細節上有所修正,但主基調卻仍得以維持。 但在中長期戰略上,歐洲主要國家對美歐關係的評估卻要負面得多。有跡象顯示,戰後以五角大樓為首的美國新保守主義逐步取得美國對外政策的主導權,在相當程度上引起歐洲國家的憂慮,被認為是今後世界格局包括美歐關係動盪的根源。 在中期到長期戰略上,歐洲主要國家認為,歐洲只有加強政治和軍事的聯合,尤其是其獨立運作,才能在未來幾十年裡抗衡美國。歐盟委員會主席和法國總體希拉克最近一再發表公開講話,呼籲歐盟形成一個聲音抗衡美國。四月底,德法比盧四國在布魯塞爾舉行峰會,首次提出歐洲防務已經進入新階段,要求建立獨立於北約的歐洲快速反應部隊總參謀部、總部位於布魯塞爾的統一指揮歐盟軍事行動的司令部,以及歐洲軍事裝備局。
冷戰結束後,這一基石逐漸產生鬆動,再加上歐洲統一進程的完成,歐洲除了經濟和政治實體的實現,還開始追求其獨立外交和獨立防務。這一過程先是使美國感到其在歐洲的存在受到威脅,繼而又逐漸感到歐洲作為獨立的經濟和政治實體,正在獲得挑戰美國全球霸主地位的潛力。 從冷戰結束到今年美伊爆發前的十幾年裡,歐美關係的基本特徵是:一方面,歐美關係開始鬆動,另一方面雙方又都刻意掩蓋這種鬆動,企圖挽回漸遠還近的所謂跨大西洋關係。這其中又可分成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冷戰結束到克林頓政府執政期,這是歐美關係產生自然鬆動的時期,但雙方仍為挽回關係竭盡全力;第二階段,小布什上台到美伊戰爭爆發,這使美國的單邊主義傾向招致歐洲主要國家更多不滿,歐美在價值觀和國際事務準則上的分歧開始由深層浮上表層。 今年上半年的美伊戰爭,給了這個膠着狀態以致命一擊。如果說美伊戰爭前,歐洲主要國家對歐美分歧的走向尚不甚清晰,那麼美伊戰爭後歐洲逐漸認識到,歐美長久分歧難以彌合,而在處理國際糾紛的問題上,歐洲的立場其實與中國更為接近,歐中雙方在共同抗衡美國的問題上,有着更多的共同戰略利益和合作空間。 這就為中國的嵌入提供了合理的基礎和平台。從這個意義上說,中歐之間的戰略合作,首先取決於歐美關係的演變和走向,尤其是歐洲主要國家對其與美國關係的定位和評估。美伊戰爭後,無論是歐洲戰略研究者提出的“三足鼎立”理論,還是歐洲決策階層的評估都顯示出,美歐中三方互動可能朝着歐中更為接近,從而給美國以潛在牽制的方向發展。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短期而言,中歐戰略接近尚存在一些不確定的因素。這主要是如上所述,歐洲希望美國在明年大選後能返回民主黨時代的執政風格。因此,明年美國大選將是美歐中三方互動走向的一個分水嶺;一旦民主黨上台,歐洲希望藉與中國戰略接近而牽制美國的計劃,可能向中長期推延。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