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時刻的秘辛:蘇軍將領兩頭押寶 徹底葬送蘇聯
萬維讀者網 2011-08-24 23:54:34
萬維讀者網記者林孟編譯報道:蘇共黨、軍、克格勃強硬頭頭為挽救蘇聯發動的1991年8月19日流產政變,轉眼已經20周年。俄國軍事評論員戈爾茨(Alexander Golts)在8月23日的英文《莫斯科時報》發表文章,揭示當年關鍵時刻的秘辛。
戈爾茨的文章說,過去對蘇軍有一種說法:每當勝利之後,總是逃避責任者受獎,英雄受罰。這使人聯想到1991年的“8·19”流產政變。電視和廣播評論員談到這次事件時,眾口一詞稱讚公認的英雄——莫斯科市民,是他們站出來封鎖街道,和葉利欽一起面對坦克,對抗密謀拯救蘇聯帝國的蘇共強硬派。但幾乎沒有人稱讚蘇聯軍官——正是他們違抗政變集團的命令,沒有向聚集一起的莫斯科市民開槍。
然而,他們抗命並不一定基於道德原則,因為蘇聯軍官服從上級命令,向平民開火的事例很多。如1962年開槍鎮壓新切爾卡斯克(Novocherkassk)的和平示威;1988年至1990年鎮壓亞美尼亞、阿塞拜疆、格魯吉亞、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的民族主義運動等。但是,當蘇軍開槍鎮壓上述加盟國的平民時,蘇共和蘇軍的基本關係開始改變了。蘇共總書記和國防部長第一次害怕承認,蘇軍正在執行他們的命令。當蘇共領導企圖把平民死亡的責任推到軍方頭上時,他們失去了軍方這個最重要的盟友。
1989年,外高加索軍區司令拉迪奧諾夫將軍(Igor Radionov)執行蘇共中央的命令,鎮壓了格魯吉亞首都第比利斯的和平示威,但隨即成為為替罪羊。傘兵指揮官列別德將軍(Alexander Lebed)2001年回憶說,從1988年開始,他就沒有接到過一份派遣部隊鎮壓平民的書面命令,所有命令都是電話口頭下達的。
到1991年8月19日政變爆發時,蘇共政客和蘇軍的關係正處於歷史最低點。將領們不尊敬戈爾巴喬夫,責備他搞垮了一度是世界最強大的蘇軍。但當“8·19”政變頭頭下令動用軍隊對付非武裝的抗議者時,將領們開始劃清界線。軍方領袖拒絕執行命令,因為他們對政變頭目缺乏信心,擔心軍隊再次成為流血衝突的替罪羊。而政變領導者拒絕下達書面命令,顯然也害怕留下白紙黑字的罪證。
1991年8月19日,傘兵指揮官格拉喬夫(Pavel Grachyov)直接收到蘇聯克格勃主席克留奇科夫(Vladimir Kryuchkov)的命令,要他制定行動計劃,將政權從戈爾巴喬夫手中,轉交給新的總書記。但他假裝兩邊都支持。他派了一個傘兵營,由副手列別德指揮,到最高蘇維埃大廈。他告訴政變集團,部隊“牢牢控制”了大廈。與此同時,他又告訴葉利欽,已派遣傘兵部隊保護後者和其他俄羅斯領袖。
在8月19日夜的關鍵時刻,副國防部長阿恰洛夫(Vladislav Achalov)命令格拉喬夫逮捕葉利欽和親隨,格拉喬夫和所有副手都拒絕執行命令。雖然他們知道,如果政變者獲勝,他們將因違抗軍令罪被送上軍事法庭。格拉喬夫隨後還致電克格勃精銳的“阿爾法”特種部隊指揮官卡普欣(Viktor Karpukhin),後者也同意不執行逮捕葉利欽及其高級顧問的命令。
可以肯定,格拉喬夫決定抗命,並不是基於什麼民主信念。他的最大動機,顯然是要把寶押在勝利者一邊。當政變集團出現明顯頹勢,他立即把忠誠全部投向葉利欽一方。這正是蘇聯垮台後,他得以出任俄羅斯聯邦國防部長的原因。總之,蘇軍違抗蘇共專制政權的命令,為蘇聯死亡的棺材,釘上了最後一根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