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以色列遊說集團:左右美國中東政策的幕後推手
送交者: hebeiman 2011年09月20日09:00:57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以色列遊說集團:左右美國中東政策的幕後推手


導語: 巴勒斯坦將於9月23號向聯合國安理會提交成為聯合國正式會員國的申請。對此,美國政府表示了異常堅決的反對,甚至威脅將動用否決權阻止其入聯。一些觀察家認為,這與美國國內強大的以色列遊說力量有關。事實上,這種力量自以色列建國以來就已存在,已影響美國對外政策數十年。


在以色列建國初期,只有少量美國猶太人移居以色列,現代以色列“國父”本·古里安曾對此作出批評。


受迫害的恐懼和“使沙漠發展繁盛”使以色列獲得猶太人認同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600萬猶太人被納粹德國屠殺,占歐洲猶太人的2/3。這使得猶太人處於對迫害的空前恐懼。出於這種對於未來自身命運的擔憂,使美國猶太人把整個民族的命運同自身的命運聯繫在一起,促使他們把二次大戰後建立的以色列國視為猶太民族“千年復國夢”的現實,當做自己的“祖國”,當做下一次發生“大屠殺”時的“最後一個避難所。這就是早期猶太人對以色列國家認同的來源。

更深層次的研究還認為,復國主義不能簡單解釋現實中這些組織對以色列的長期認同和支持。以色列長期穩定的發展是維持這種支持的重要因素。歷次中東戰爭的壓倒性勝利以及 “讓沙漠發展繁盛”,都使猶太人的自豪感獲得了持久的來源。

由於反猶主義影響,1967年以後以色列遊說才真正盛行起來

在以色列國成立初期,美國猶太人支持以色列的主要表現形式是為以色列募集資金。但當時,以色列遊說活動大多在幕後悄悄進行,例如1948年前後對杜魯門總統的遊說,主要是來自他的猶太朋友和顧問。在猶太復國主義公共事務委員會內部的“凱南規則”中說:“隱身立法之後,而非之前……即要保持低調”。這種低調主要是由於對當時反猶主義傾向的忌憚以及對面臨雙重忠誠指控的擔心。

在1967年“六日戰爭”以後,這種狀況大為改觀,以色列遊說集團的規模、財富、影響力都有了實質性增加。在這場戰爭中,以軍在6天時間內取得了對阿拉伯國家的決定性勝利。這對美國猶太公眾的刺激超過了以往,給予了他們很大的自豪感,成功反擊了反猶主義。此後,以色列遊說集團的政治訴求更多地被公開表達。在那之後,美國對以色列的外援才超過了私人捐贈。


5月23日,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在美國華盛頓舉行的美國以色列公共事務委員會年度政策會議上發表講話。


遊說集團只是一個鬆散聯盟的統稱,主體由美國猶太人組成


雖然外界常常把以色列遊說集團當作一個整體來描述,但實際上,並不存在這樣一個單一中心的組織。“以色列遊說集團”只是對一系列通過積極活動促進美國親以外交政策的組織和個人的鬆散聯盟的統稱。其中的每一個組織或個人的運作方式,與其他的遊說組織並無二致。同樣類似的遊說集團還有“槍支遊說集團”、“農場遊說集團”等等。以色列遊說集團中較有影響力的組織有美國以色列公共事務委員會(AIPAC)、美國猶太復國主義組織等等,它們主要由猶太人組成。但這個集團並沒有明確的界限或規定的成員,除了上述核心組成者,也包括一些半邊緣的團體和個人,它們也致力於以色列事務,要求美國政府支持以色列。但它們不像那些核心團體一樣積極和持久。例如“基督徒支持以色列聯合會”等等。

以色列遊說集團不等於美國猶太人,1/3的美國猶太人不重視以色列事務

雖然以色列遊說集團中大部分組織都由猶太人構成,但以色列遊說集團並不等於美國猶太人組織或美國猶太人的代表。例如,基督教猶太復國主義者組織,就是遊說集團中重要的非猶太力量。它是基督教右翼的一個分支,起源於19世紀對《聖經》的 一種闡釋,在這種闡釋中,猶太人回歸巴勒斯坦是基督重新歸來的關鍵。雖然對以色列的支持不是他們唯一關心的問題,但他們對以色列事務的參與正在增加。另一方面,並非所有美國猶太人都熱心於以色列事務。1/3的美國猶太人不把以色列當作一個特別突出的問題。2004年的一項調查表明,36%的猶太裔美國人“不是非常”或“不是全部”在感情上與以色列聯繫在一起。同時,很多關心以色列事務的猶太人也不會贊成以色列遊說集團的所有主張。


奧巴馬在美國以色列公共事務委員會發表關於中東政策的演說。

通過政治捐獻,扶持親以色列議員,推動親以政策

美國的選舉特點是費用高昂,競選捐贈約束小。以色列遊說集團也主要這種方法進入到政策領域對政策產生影響。《華盛頓郵報》報道,2000年到2004年,美國以色列公共事務委員會董事會每人給競選活動和政治行動委員會捐款7.9萬美元。同時該委員會也幫助候選人與捐贈人取得聯繫。他們會嚴格篩選合適的支持以色列的候選人,安排他們與可能的捐款人或資金募集者見面。根據跟蹤競選資金捐贈的非黨派團體“政治反應中心”的說法,如果候選人得到了美國以色列公共事務委員會貼的親以色列標籤,金錢就會從美國各地被捐贈過來。

通過這種手段,以色列遊說集團在美國國會達到了幾乎不可被挑戰的地位。在美國國會從未有過關於美國對以政策的大討論——因為無需討論。以色列在國會山幾乎是免受批評的,幾乎沒有批評者或辯論。1975年,福特總統曾考慮“重新評估”美以關係,他立刻收到了來自兩院部分議員的抗議信函,不僅如此,拒絕簽署這封抗議信函的議員則在之後一次議員選舉中落敗。2005年,《國民月刊》在華盛頓“力量排名”中將美國以色列公共事務委員會列為第二,僅次於美國退休人員協會,在全國步槍協會之前。

猶太選民常常是打破大選平衡的因素,總統候選人總願意討好猶太人


美國大選歷來投票率不高,雖然美國的600萬猶太人只占美國人口的百分之三,選民比例也不高,但是他們的投票率卻高達90%。而且,89%的猶太選民聚集在加利福尼亞、佛羅里達、新澤西、紐約、賓夕法尼亞等大選的關鍵選區。當兩位候選人勢均力敵時,猶太人的選擇就會成為打破平衡的關鍵性因素。2008年美國大選,猶太選民中78%的人投票支持奧巴馬,占了壓倒性多數,而投給麥凱恩的僅為21%。猶太選民對奧巴馬在一些關鍵州獲勝發揮了重要作用,如佛羅里達、俄亥俄、印第安納、北卡羅來那和賓夕法尼亞。另外,猶太人能夠為候選人提供較多的政治捐獻。總統候選人不得不作出親以色列的姿態,否則就要冒這部分選舉資金流向選舉對手的風險


喬治·索羅斯是成功猶太商人的典型代表


美國猶太人財力強大,2000年美國富豪榜四位猶太人進前五

猶太人自古就以聚集財富和經營見長。猶太人屬於美國最富有階層,2.3%的人口占美整個國民收入的5%。全美百萬富翁中約20%是猶太人。2000年,全美富豪榜前五有四名是猶太人。猶太人掌控着美國毛皮業的90%、糧食加工業的60%、電影業的40%和鋼鐵業的25%。猶太人在金融界的實力首屈一指,在美一直有“猶太人控制華爾街”、“美國人的錢在猶太人的口袋裡”等說法。而他們在捐款上毫不含糊。充足的資金為他們政治訴求的表達提供了保障。美國以色列公共事務委員會基於捐贈的年度預算高達4000-6000萬美元。

全美有80多個猶太捐款協調組織,而類似阿拉伯組織不到10個

猶太人大多受教育水平高,政治參與率也很高。因此,以色列遊說集團的主要猶太組織內部有着較多的資源和很高的技術專業水平。多數猶太團體的特點是會員人數龐大,專業訓練者訓練有素,有針對具體問題的專業化工作團隊,以及詳細的內部交流網絡。在全國範圍內大量組織的存在,使得遊說集團能夠在重要外交問題出現時有能力進行全國性協調的政治動員。

猶太人的政治捐款最初沒有組織,捐款對象不集中。在20世紀80年代成立專門協調捐款的“政治行動委員會”後情況大為改觀。目前全美有80多個政治行動委員會,而類似的阿拉伯政治行動委員會還不到10個。


所謂的“石油遊說集團”規模小目標分散,難成氣候


美國的選舉和捐獻是完全開放的,因此,並不是只有以色列遊說集團才能影響政策。例如在美國也有親阿拉伯和巴勒斯坦的遊說集團,但是他們無論從組織規模還是資金上都不能與美國以色列公共事務委員會相提並論,影響力更是遠遠不如。杜魯門曾經說:“在我的整個政治經歷中,我從來就想不起來阿拉伯人的投票曾經左右過一次要緊的選舉。”

阿拉伯國家也曾僱傭專業的公關公司和遊說者提高其在美國的形象,並進行具體的武器交易遊說。其中較著名的成果是1982年美國國會批准向沙特阿拉伯出售一架預警機。但由於國會和以色列遊說集團的反對,里根被迫取消了隨後的幾個對約旦和沙特阿拉伯的一攬子軍售案。另外,與以色列存在利益衝突的能源公司也有從事大量的遊說,但是他們的努力基本僅限於他們的商業利益,不涉及外交政策。總的來說,無論從資金、組織、還是目標的一致性,這些遊說集團都難以與以色列遊說集團相抗衡。


開放的美國政治中,有錢固然能影響國家政策的走向,但是光有錢也是不夠的。只有統一的目的和嚴密的組織,才能最大程度表達政治訴求,獲得巨大的影響力。美國的以色列遊說集團顯然是其中成功的範例。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0: 反擊很漂亮:中國推遲東海談判是個大手
2010: 全軍一級戰備 中國決心斬首日本擊潰"
2009: 劉亞洲將軍道破薩達姆失敗的真正原因
2009: 神舟七號航天員為什麼要配槍?
2008: 解放戰爭期間蘇聯向中共提供了多少援助
2008: 胡溫, 只要你們堅定地反腐敗, 我回國挺
2006: 從數字看日本軍事實力
2006: 嘆服之聲不斷 警惕有人“捧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