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對東瀛的衝擊 |
送交者: 倭人倭心 2003年10月23日19:35:55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
神舟對東瀛的衝擊 中國載人飛船神舟五號的成功發射,震驚世界,對東瀛也起了不小的衝擊。日本的電視台都及時地作了報道,當天日本各大報刊的晚報都以首版新聞顯目詳細報道;頓時間整個日本似乎是發生了一次6-7級的地震。 神舟對東瀛的衝擊,歸納起來有如下幾個方面: 一、對中國刮目相待,重新評估“東方睡獅”。 日本人普遍上對中國的認識,可用八個字概括:“文化悠久,貧窮落後”。他們承認中國的歷史悠久,日本深受中國的影響,不過卻認為中國是個經濟及科技遠遠比不上日本的國家。如今,中國在蘇聯(俄羅斯)和美國之後,成為第三個宇宙大國,這對日本怎麼不帶來巨大的衝擊呢? 二、擔心中國成為軍事大國。 蘇聯於1961年4月第一次成功發射載人飛船,接着美國便急起直追,也成功地發射了載人飛船。因此此次神舟五號可說是比蘇聯遲了42年才發射成功。 中國的宇宙開發事業,還遠遠比不上蘇聯和美國。不過蘇聯已分崩離析,剩下主要的俄羅斯也缺少政治凝聚力和經濟實力;美國長年來累積宇宙開發最先進的技術,只是“雙生赤字”(財政赤字和貿易赤字)暴露了作為世界第一經濟大國(以國民生產總值計算)畢竟是外強中乾。同時,美國率先攻打阿富汗和伊拉克,又使美國國庫疲憊,實有顧此失彼的嫌疑。 今年2月美國發射的太空梭哥倫比亞號,在歸返途中空中分解,造成了太空人7人死亡,震撼了世界,同時,也說明了美國“宇宙事業”開發的嚴重倒退。
雖然中國要打破美國的宇宙事業壟斷,還需要幾十年,不過問題是日本和美國有日美安保條約和共同開發的導彈防衛系統,因此,只要戰爭爆發,即使是中美兩國之間的戰爭,日本也必然被卷進去。因此,日本非常擔心中國的宇宙開發事業應用在軍事用途上。日本希望中國的宇宙開發能用在和平用途和發展經濟上。 三、重新檢討或停止對中國的政府開發援助(Official Development Assistance. ODA)。 中國神舟五號一升空,一些政治家便提出必須檢討或停止對中國的經濟援助。這種想法或建議,不少日本市民都有同感。 中國過去25年來的經濟成長,除了依靠海外直接投資和先進技術之外,也受惠於日本及世界基金組織的經濟援助。日本的對華援助,當然也和30-40年代日本侵華賠償有關,也提供了不少先進的技術。不過通過經援,日本企業也得以有效地展開對華投資和開拓中國國內市場。日本不應該放棄對華經援。 不過,有不少日本人認為,中國已不窮了。尤其是宇宙開發事業,經費巨大,中國都能付得起,為何日本還需要對華提供ODA?再說,根據計算,神舟五號成功發射的總費用高達24億美元(2640億日元),還能說中國是個貧窮落後的國家嗎?他們說,日本每年的國防預算是5兆日元(國民生產總值的1%),神舟五號一上空,就用了日本的18.9%,同時也超越了日本宇宙開發預算的2040億日元(2002年)。 1991年至2001年期間,日本是OECD(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之DAC(Development Assistance Committee)國家中,ODA占首位的國家。進入2002年由於日本經濟更加萎縮而削減ODA經費,以及美元相對堅挺,美國超越日本而占居首位的國家。不過長年以來日本都是中國最大的經援國家,1979年以來,日本對華經援(ODA)共達3兆日元。單單去年的經援已比2000年度削減少了40%,不過其數目高達1300億日元。 四、政治不安和經濟發展不均而需製造凝結力或向心力。不少日本人認為,現在胡錦濤領導層還存在有“垂簾聽政”傾向,中央領導里有明顯的權力鬥爭跡象,況且經濟發展不均,沿海和內陸以及都市和農村發展不均,再加上失業問題和貪污腐敗問題日趨嚴重,中國需要綁緊褲帶大力發展宇宙事業、發揚國威、振奮民心、復興中華,以尋求國家和國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中國免不了還有不少經濟發展中所產生的政治、經濟以及社會問題,不過中國持續發展的前景是樂觀的。至少2008年的奧運會主辦及2010年世界博覽會主辦為止,即使還有突如其來的像沙斯那樣的天災人禍,中國也將順利發展。 如果沒有政治上的穩定,25年來經濟發展成果以及科技研究推上歷史的頂峰,神舟五號是不可能發射成功的。中國的成績,不僅在中國歷史寫下了新的詩篇,是中華民族復興的歷史轉折點,也是一件人類征服自然界的壯舉,可喜可慶。 據報道,中國可能在1-2年內發射神舟六號,宇宙開發事業將會持續下去,需要動用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尤其是為了打破美國在宇宙事業的壟斷,中國將會耗費巨資,長期開發宇宙事業。這一來,將給中國帶來越來越重的經濟負擔。 如果宇宙開發發展為中美軍事競賽,將是人類的一大悲劇。況且,不論是宇宙開發技術、經濟實力或政治軍事力,美國仍遙遙領先。雖然中國現在有了一個重要的突破,算是打破了美俄在宇宙事業的壟斷,不過,若要超越美俄,難免需要幾十年的光陰和努力。不這樣做,只好接受大國的“軍事壟斷和核勒索”,因此,對中國為何要努力發展宇宙事業是可以理解的。中國對以美國為中心,連同俄羅斯、歐洲所搞的國際宇宙站的建設,表示不參加,不過卻願意和歐盟合作,建造獨自的全球定位系統(GPS),目的也是為了牽制美國對於宇宙事業的壟斷。
要找出其具體原因不簡單,不過我個人認為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一、日本國民失去奮鬥的方向。日本自從泡沫經濟以來,經濟已萎縮了十二三年。當然,宇宙開發事業是長年累月的,不可能是過去10年有餘的經濟萎縮,阻礙了日本的發展。況且日本一直以來是經濟第二大國,其經濟實力不容忽視。然而人們也不能忽視,過去十幾年,經濟不能復甦使日本國民普遍對一切都失去了信心、積極性以及奮鬥的目標和方向。 二、缺少統一規劃。據悉,日本的宇宙開發事業,基本上由1.文部科學省宇宙科學研究所(The Institute of Space and Astronautical Science. ISAS),2.宇宙開發事業團(National Space Development Agency of Japan. NASDA)以及3.獨立行政法人航空宇宙技術研究所(National Aerospace Laboratory. NAC)三個政府部門負責。這在人力、物力、財力以及技術研究開發都非常分散,是一種極端的浪費。像此種宇宙開發,沒有動員全國一切力量,要成功是不可能的。別說是載人飛船的發射,即使是人造衛星的發射,也曾失敗了幾次。 三、美國核傘的保護底下所受到的約束。戰後日本是在美國核傘的保護底下,擁有了國防以及有效地發展了經濟,這也和和平憲法第九條有關,同時也被迫遵守“非核三原則”(不持有、不製造、不引進核子武器),因此日本不許擴軍備戰,不許做軍事用途的宇宙開發。結果是,日本在宇宙開發事業上無法取得突飛猛進的發展。相反的,正如戰敗國德國那樣,日本把重點放在鐵道交通的技術發展上,因此以新幹線為代表的運輸技術非常先進。 四、國民沒有取得發展宇宙事業的共識。國民飽受1930-40年代領土擴張和侵略戰爭的苦難,同時長崎和廣島的兩顆原子彈,使得日本人對戰爭有一種恐懼感。因此,假設政府計劃長年撥出巨資,發展可能導致戰爭的宇宙開發事業的話,相信很難得到他們的支持和擁護。如果政府一意孤行地推展下去的話,也不會成功。 神舟確實對東瀛衝擊很大,但日本一時也不能有很大的反應。日本輿論只希望中國的宇宙開發事業能作為和平用途,不要刺激美國而引起不必要的中美宇宙開發競賽,威脅世界和平。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