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該向印度學什麼 |
送交者: 丁剛 2003年10月23日19:35:55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
10月13日至19日,由印度工業聯合會主辦的首屆“中國印度周”系列活動在上海和北京兩地舉行。筆者一位朋友在參加活動後感嘆,以前只知道印度的軟件業是全球領先的,現在發現印度在製藥業、銀行與金融服務業、汽車零部件製造業等領域也具備相當的實力,“有些東西我們確實該向印度學”。
作為相鄰的兩個亞洲大國,中國和印度面臨着諸多相同的問題,中印兩國不同的發展模式和經濟前景一直是全球經濟學家共同關注的話題。在今年6月印度總理瓦傑帕伊成功訪華之後,中印比較的文章更是層出不窮。在比較的天平上,更多人將砝碼放在了中國一邊:從綜合國力來看,印度與中國還有較大差距;世界各國都感受到“中國製造”的實力;中國在人均收入、外商直接投資、成人識字率、嬰兒死亡率等指標上也表現得比印度更為出色。但美國《外交政策》發表的一篇文章則傳出不同的聲音,並引起廣泛關注。 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的兩名教授認為,印度的經濟增長前景優於中國,印度將在未來迎頭趕上,甚至可能超過中國。這篇文章稱,中國缺乏能夠在全球市場獲勝的企業,但印度在信息技術和生物製藥領域卻有能同歐美大企業競爭的公司;中國在現代經濟的“硬件”方面出色,印度則擁有完善的金融制度等現代經濟的“軟件”。作者認為,中國經濟的成功和全球聲譽依賴於外商在工廠、建築和機器上的巨大投資,但在資金利用率方面,印度則做得更好。儘管文章的推理和結論值得推敲,但資金利用率確實是一個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比較中印經濟近年來的發展,最突出的差距是在引進外資方面。近年來,中國每年大約要吸引400多億美元的外商直接投資,而印度還不到30億美元。但是,如果我們對外資投入的領域做仔細的分析,就會發現外資對印度的投入雖少,但絕大部分都在服務業,特別是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服務業。 如果一個美國客戶打電話或發電子郵件給瑞士航空公司,處理這個電話或電子郵件的十有八九是印度人,而且他可能就在新德里;美國通用電氣集團的資本服務公司在印度雇用了1萬多人,為遍布全球的80多個分部提供多種服務;漢莎航空公司甚至把包括會計、顧客支持、常客服務、票務等許多服務項目全部轉移到印度。目前,印度已有200多家外資企業建立的電話信息中心,服務的公司包括花旗、滙豐、德意志銀行、戴爾、英國航空公司、瑞士航空公司等國際知名企業。據統計,全球500強中有一半公司已經把“辦公室”轉移到了印度,大多辦公應用軟件和財務軟件也是在印度研製開發的。 外資帶動了印度信息技術產品的出口,使此類產品出口的年均增長幅度達到了30%,目前每年已有60多億美元。按照印度政府提出的目標,2007年將達到500億美元。目前印度的信息技術服務業正在出現新的就業高峰:3年來已增招了30多萬員工,估計未來3年還會再增加40萬人。 如果說中國是製造業的加工基地,印度則已經成為服務業的基地。中國勞動力的優勢是價格低廉,而印度勞動力的優勢則在於掌握英語。印度的技術人才已是美國大公司引進的重點對象。華爾街的許多金融公司都直接從印度招募雇員,印度員工不僅工資要比美國人低,更重要的就是他們受過良好的技術教育,完全可以勝任工作。在過去5年裡,還有大約100多家跨國公司在印度建立了研究開發中心,而在美國《商業周刊》排名前1000位的公司中只有33家在中國建立了這樣的中心。 信息技術產業的發展與金融市場的支持也是分不開的。標準普爾的專家穆克傑說,許多印度的高技術公司都十分注重企業上市,而印度的金融市場相對來說又比較開放。印度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資也許不多,但外國投資者擁有的印度股票金額已經達到總金額的40%,不少印度公司還在美國的紐約證交所和納斯達克市場上市,這不僅有利於股市的管理,也有助於提高公司的素質。近兩年來,高科技股泡沫破滅打擊了全球股市,印度股市也因此受到了影響,但從長遠看,金融市場開放程度高將有利於拉動印度經濟。印度孟買證券交易所的敏感指數今年的升幅已達27%,從2800多點的低谷漲到了4900多點。印度股市正成為吸引全球投資人的一個亮點。今年以來,外國投資者對印度股市的投資就達到了30多億美元。 金融市場的開放程度還決定着資金的利用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研究表明,經濟增長與金融體制的發展水平之間有密切的關係。據美國經濟和政策改革研究中心的專家分析,印度近年來的經濟增長率為5%-6%,但投資額只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4%,中國的增長率雖然要比印度高一兩個百分點,但投資額卻達到了國內生產總值的40%,這說明印度資金利用得更好。有專家打比方說,中國是每年投入40美元掙7美元,而印度則是每年投入24美元掙6美元。這個比較揭示了中國可持續發展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中國很多錢都浪費了,尤其是國內資本的利用率太低,中國人存在銀行里的錢並沒有充分發揮作用。印度銀行的壞賬比中國低一半,注重投資的質量、減少銀行的呆壞賬已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當務之急。 穆克傑在分析報告中指出,雖然中國目前仍能吸引較多外資,儲蓄率也居全球前列,但歷史的經驗表明,這種狀況不可能持久,效率問題將會成為影響中國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中國只有提高資金的利用率,才能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儲蓄率下降、外資投入減少,才能保持較高的經濟增長速度。 自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改革以來,印度在許多領域取得了進展,特別是在服務業和金融體制改革等方面有值得中國借鑑的地方。對中國來說,重要的不是已經跑在印度前面多遠,而是能否保持現在的速度。經濟發展的過程也是不斷學習和調整的過程,應該建立更多的參照體系,特別是在我們總愛把目光投向歐美的時候,回頭看看我們的鄰國,或許會有不少新鮮的啟示。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