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代表擦了擦眼鏡繼續說:“最後,我只想提醒各位,在討論這一地區國界走向時,能充分考慮一個民族的感情,我們不能把一位母親的遺骨安葬在異國的土地上,讓那個留下來的孩子到別人的國家裡去給自己的母親掃墓祭奠吧……”
中哈邊界界碑設立完成後的2003年7月29日,中哈兩國共同簽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哈薩克斯坦共和國政府關於中哈國界勘定協議書》正式生效;2003年9月11日,我外交部和總參謀部聯合下發了《關於對中哈邊界按新勘定的國界線行使主權和管轄通知》;2003年10月中旬,我某邊防團守防官兵按照計劃首次進入新劃定的中哈邊界線執行巡邏任務。負責中哈勘界任務和劃界工作的我老隊長,和參與野外作業的新疆軍區測繪大隊官兵們,從電視畫面上望着邊防官兵在那條熟悉的國界線上執勤巡邏的身影,禁不住淚眼矇矓。
從皚皚雪山、莽莽叢林,到沙漠、戈壁、沼澤,測繪官兵們身背儀器輾轉於1780多公里的中哈邊境線,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嶄新界碑,滲透着官兵們的汗水和心血不由分說,為了不丟失腳下的每一寸土地,重要的是容不得絲毫的誤差。
中哈六組某界標處有四個界碑都要立在沼澤地中,由於沼澤地測量定點和施工豎碑的難度大,外方一名勘界人員建議將界碑按邊界的走向向後延伸。測繪官兵們當場毫不猶豫地否定了對方工作人員的提議。為攻克這一難題,六組全體官兵全策全力,終在土質鬆軟、潮濕的沼澤地里挖出了一個4米深、7米寬的大坑,底部用沙石鋪墊後打上一層混凝土平台,然後全部用混合沙石填到地面,再用鋼筋混凝土澆灌出一個平台,最後打上基座栽上界樁,確保了界樁不會下沉和傾斜。三天后,沼澤地上的第一塊界碑終於穩穩地豎了起來。
306號界碑是中哈邊界上海拔最高的界標點,實測高度為海拔3649.8米,四周都是刀削般的絕壁,人和牲畜都難以翻越。為了不讓光滑平整的花崗岩界碑“脫皮掉肉”,勘界組的同志脫下身上的皮大衣,將200多公斤重的界碑包裹得嚴嚴實實,輪換抬着深一腳淺一腳地走向豎碑點……
對於爭議區的邊界劃分,尤其是1969年孫龍珍犧牲地方和813戰鬥我幾近全部陣亡的無名高地陣地,儘管那裡一直是前蘇聯和後來哈國的實際控制區,我們烈士的血不能白流,必須爭過來。然而幾次談判,誰都不願放棄自己的領土主張。
在一次私下的交談中,我方代表關於孫龍珍烈士一番陳述,徹底動搖了對方的主張。代表說:“在座的各位都知道這片土地的歷史,也都知道她應該歸屬哪個國家,可我今天要說的不是歷史,也不是邊界,而是1969年前蘇聯邊防部隊在這片土地上,製造的一起流血事件。在這次事件中,我們有一位叫孫龍珍的女士慘死在蘇軍的槍口之下。我在這裡要告訴各位的是,前蘇聯政府曾經說她是武裝軍人,其實她根本就不是軍人,她只是一位靠這片土地來維持生計的普通牧羊女人。她當時是一位四歲孩子的母親,在她慘遭槍擊的時候,她的腹中還懷着一個六個月大孩子。她死後,當地的群眾將她的遺體安葬在了烏格斯河畔,又在裕民為這位普通的中國母親修建了一座紀念碑。如今她的丈夫還帶着她留下的那個孩子,放牧在這片草地上……”
代表擦了擦眼鏡繼續說:“最後,我只想提醒各位,在討論這一地區國界走向時,能充分考慮一個民族的感情,我們不能把一位母親的遺骨安葬在異國的土地上,讓那個留下來的孩子到別人的國家裡去給自己的母親掃墓祭奠吧……”
第二天的談判桌上,哈方代表首先替前蘇聯駐烏格斯河邊防部隊,向中方代表表示道歉,並說:“我們在今後的談判中,會充分體諒中方的民族感情,願意放棄前蘇聯在今天的中哈邊境地區,單方面宣布的所有爭議地區的領土要求和主張。”
孫龍珍犧牲的地方,終於同意劃為我國。
隨後在有關813戰鬥的無名高地談判中,哈方很理解我們的感情,畢竟當年和我們打仗的是前蘇聯的俄羅斯族,當時的哈薩克族即現在哈國人均遷離到後方,和我們並沒有血光隔閡。於是哈方提出那裡的邊界線距他們的鐵路線太近,要求進行領土調整。為了照顧他們的利益和中哈的友誼,中國同意他們的要求,將那裡的土地與其他地區的土地進行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