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喚中國的俾斯麥 |
送交者: 佚名 2003年11月11日17:56:41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
新世紀的中國正面臨着許多重大挑戰,台灣問題即是其中之一。統一台灣是全體愛國同胞的共同心願,也是中國衝出島鏈封鎖、實現海洋強國之夢的關鍵一步。台灣問題關乎中國未來命運。現在台獨勢力日益猖獗,並且受到國際反華勢力的支持,聲勢越來越大,和平統一的難度也越來越大,武力統一已成為最切實有效而又迫不得已的選擇了。但我們武力統一會受到美、日等國的制約,因此,統一的步驟和技巧的選擇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我認為德國統一的事例可以給我們很大的借鑑,因此特撰此文和大家共同探討。 大家都知道在德國統一中,俾斯麥是一位極關鍵的人物,人稱“鐵血宰相”。他出生於普魯士勃蘭登堡世家,早年屬於頑固的保守派,認為德國統一是一種幻想。1851年任普魯士駐德意志聯邦議會的全權代表後,俾斯麥的政見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他認識到德意志統一遲早會發生,順應這一潮流的最好方式是由普魯士掌握統一運動的領導權。50年代末、60年代初,俾斯麥先後出任普魯士駐俄、法大使,積累了豐富的外交經驗,對國際事務有着深刻的洞察力。他知道德國的統一將徹底打破維也納會議後歐洲的均衡體系,這是它的東西強鄰所不願看到的,必然會百般阻擾。因此,普魯士要統一德國,舍武力外別無他途。就任宰相後他在致威廉一世的一封信里寫到:“普魯士必須積聚自己的力量並將它掌握在手裡以待有利時機,這種時機已被錯過好幾次了。維也納會議所規定的普魯士疆界是不利於健全的國家生活的。當代的重大問題不是通過演說與多數人的決議所能解決的——這正是1848年和1849年所犯的大錯誤——,而是要用鐵和血來解決。” 於是,“鐵血宰相”俾斯麥不顧議會的決議,強行兵制改革和開支軍費,以取締新聞自由的辦法排除輿論的干預。短短數年間,普魯士的軍備得到大力加強,湧現出洛恩、毛奇等一大批傑出的軍事將領。同時,俾斯麥施展起縱橫捭闔的外交手腕,極力拉攏因在克里米亞戰爭中失敗而感到失意的俄國,支持和幫助俄國鎮壓 1863年的波蘭起義,從而爭得了俄國的好感。他還專程去法國拜訪了拿破崙三世。他暗示說,如果法國在未來的普奧戰爭中保持中立,法國可以得到萊茵河左岸的土地作為補償。拿破崙三世似乎經不起這一誘惑,接受了俾斯麥的要求。這樣,經過一番精心的準備,俾斯麥開始了統一德國的戰爭行動。在他的帶領下,普魯士通過三次王朝戰爭統一了德國。第一次是1864年對丹麥的戰爭,通過這次戰爭普魯士奪取了施列斯維希。第二次是1866年對奧地利的戰爭,通過這次戰爭普魯士奪取了霍爾斯坦,進而統一了北部德意志。第三次是1870年對法國的戰爭,這場戰爭由法國首先發動,以1871年法國的戰敗而告結束。自此,德國完成了民族統一大業。 從德國的統一我們可以看到,俾斯麥並未單純的推行統一的強權政策——“鐵血政策”,而是利用了外交手段。因為除國內困難外,國際上也存在着重大障礙。奧地利一直維護它在德意志聯邦的權力;在歐洲中部出現一個德國不利於法俄兩國霸權;英國雖利用普魯士抑製法俄,但德國強大勢必衝擊英國的大陸均勢,因而俾斯麥必須通過外交活動,利用各種矛盾,避免歐洲出現任何反普魯士同盟。俾斯麥首先解決英、法、俄的疑慮,使其中立;利用奧地利,打敗丹麥;然後爭取普法聯盟和普意聯盟,極力使俄國對普保持善意,迅速徹底擊潰奧地利;最後利用英、法衝突,拉俄抑奧,孤立法國,打垮法國,從而利用民族主義和王朝戰爭自上而下完成了統一德國的使命。可以說,德國統一是武力和外交綜合運用的光輝範例。 結合我國的情況我們可以發現與普魯士的好些相似之處。我國周邊有日、俄、印等強鄰,統一後的中國勢必使亞洲乃至世界的大國力量對比發生新變化,因此,從本質上說這些強鄰是不希望中國統一的。日本是我國的夙敵,它巴不得中國早點分裂,因此不可能支持中國統一。印度更是近些年來迅速崛起的一個強權,印度謀求成為印度洋和南亞地區的霸主,近年來又把勢力逐漸伸向南海地區,和我國發生衝突幾乎是必然。一個統一的強大的中國是印度不希望看到的。俄羅斯由於近些年來國力衰落和受到美國為首的北約的遏制,需要與中國和平相處以免兩面受敵,並且其重振雄風需要相當長一段時間,再加上車臣獨立問題需要中國外交上的支持,因此俄國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阻擾中國統一的可能性幾乎為零。但從長遠來說,俄國是不希望中國統一的,它希望中國的分裂狀況維持的越長越好。用俄羅斯學者的話說就是將中國的注意力南引,讓中國關注於台海局勢和南沙問題,以免中國統一後對俄竊取的中國領土產生收復要求。美國雖然與中國不相鄰,但美國的強大的軍事力量卻天天與中國“為伴”,琉球群島及我國的一些周邊地區都有美國的大量駐軍時時威脅着我們,美國是中國統一的最大阻礙。美國既然要做世界霸主維護自己的既得利益,就絕不會容許任何可能動搖這一地位的強勢力量的出現,遏制中國是美國的必然選擇,而阻擾中國統一台灣是其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因此我們要統一台灣最主要的就是要突破美國的阻擾,就象普魯士統一德意志主要突破法國的阻擾一樣,所不同的是我們的難度更大,因為我們的對手是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 中國的統一是歷史的潮流,但中國的統一困難重重,一步走錯就有可能釀成嚴重的後果。因此,結合德國統一的成功範例,我認為我們統一台灣除了要擁有以雄厚經濟實力做支撐的強大武力外,還需要運用縱橫捭闔的外交手段,調諧利用國際局勢。而這些手段的運用需要一位象俾斯麥一樣“能一下子投出五個球並抓到五個球” 的外交高手,我們需要中國自己的俾斯麥!!!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