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登陸台灣,要有三路大軍
送交者: 佚名 2003年11月20日18:04:21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兩岸真的開戰,先從哪裡開始,如何打,現在還很難預料。為了切入"解放軍幹什麼"之題,說明解放軍為對台作戰所作的準備,就沿常規思路走,將戰爭分外島和本島兩個戰場,說說大勢和東南部隊的現況。

外島戰場,解放軍要登陸並占領大小金門、馬祖(是不是還有南沙的太平島?);渡海攻打台灣本島,應該有北、中、南三路大軍;攻占澎湖,可作為登陸本島的前進支撐點,將其歸入本島作戰的組成部分。

如按常規思路看現在的布防態勢:

攻打外島,不管先打後打,自然有"老冤家"第三十一集團軍"承包";"北路"登陸基隆,兵臨台北,占領台灣北部,主要用南京軍區的部隊,第一集團軍當然是先鋒;"南路"志在高雄,敲掉"台獨"的老巢,當有廣州軍區負責,第四十二集團軍似乎應該當仁不讓;"中路"最為吃重,一要奪取澎湖,為攻台部隊提供前進支撐點,二要登陸台中,切斷南北"國軍"的聯繫,第五十四軍的一二七機械化師理應打頭陣,因為要分兵澎湖,戰鬥力最強的海軍陸戰第一旅也應擺在中路,中路基本交給濟南軍區。每一路,當然還要有一個特種兵大隊打頭陣,深入敵後偵察、破壞交通電訊設施、為導彈指引目標,甚至像"奇襲白虎團"那樣直搗敵酋司令部,說不定還能活捉陳水扁呢。

空中風景線--第十五空降軍用在哪一路?也是中路!中路登陸部隊最危險,萬一南北兩翼哪怕有一翼登陸受挫(極有可能),弄不好因南北兩路台軍向里擠壓形成夾擊包圍,第一二七師就面臨被"包餃子"的危險。好鋼用在刀刃上,空降兵誕生至今已"五十多歲"(第一支空降兵部隊一九五○年七月成立)了,還沒傘降下來打過仗,俗話說"養兵千日",都養了一萬八千日了,應該建功立業了。

"一個好漢三個幫",四路主力要有幫手。即使第一批部隊登陸站住腳跟,還要有第二批次渡海增援部隊,登陸台灣"首戰即決戰","前重後重"要用新章法作戰。第二波誰來擔當,現在還說不準,不過,從各部隊訓練情況看,誰的訓練與"水"有關,大致就能有個模糊概念。第十二軍、第二十軍、第二十六軍、第二十七軍、第四十一軍不用說,甚至北京軍區的第六十三軍、瀋陽軍區的第四十軍這些遠在長城內外部隊都在訓練"搶灘登陸",可調用的登陸部隊還是富富有餘。

登陸作戰涉及渡海載具,象"九○"式坦克那樣的履帶式重型裝備,不適宜海渡(即使裝船也裝不多),而且渡過去用處也不大。台灣東部、中部是山地,機械化部隊並不適宜;靠大陸一面的西部是狹長的河網地帶,重裝甲部隊既難以展開,又發揮不了機動優勢。台灣的主要公路交通,也就是那條環島高速公路,一旦這條路被破壞,履帶式機械化裝備("九○"式坦克有五十多噸重)在河湖地帶將只有挨打的份。所以,登陸需輕型部隊,彌補壓制火力的不足,最好有空中火力支援,每個師和獨立作戰的旅都有高(殲轟-7/強-5,有蘇-30則更好)低(直升機)搭配的空中火力支援,當然這需要有制空權。就此看來,象第三十八軍、第三十九軍那樣的履帶式機械化部隊,並不適宜登陸作戰,至少在徹底取得制海制空權之前,用不上。

金門馬祖最好歸順,否則第三十一軍就要上島

金門、馬祖都屬於福建省。馬祖小島屬於縣治設大陸的連江縣,因兩岸分離,現各有一個縣長。"一縣兩治"的"小關係"絕妙的反映了兩岸的"大關係"。在台北也設有一個"福建省政府"和"福建省高等法院",這是老蔣時代"一個中國"的標誌性機構,李登輝"廢省"時沒有被廢掉。外島人大多都是"統派",所以,攻金門、馬祖可以動動"攻心"的腦筋,以民壓軍,爭取"金防部"、"馬防部"的官兵起義,這也不是完全沒有可能的。

在福建當面,我軍目前部署的陸軍部隊,主要是第三十一集團軍和福建省軍區的海防師,據傳已有南下部隊入閩駐防。我軍在福建部署的重兵,主要是牽制台軍的四萬離島部隊(金門兩萬,馬祖一萬,澎湖一萬),使台灣"分兵兩路",同時也可讓台灣軍方不時向當局傳遞"壓力"信號,免得政客們不知深淺頭腦發昏,亂說亂動。

幾十年來,無論外界形勢如何變化,第三十一集團軍的訓練始終是針對着對岸,朝練暮練練了幾十年,該軍有我軍最大、設施最完備的"模擬登陸訓練場",登陸基礎訓練在營區即可實施。集團軍的海上訓練,在成建制開展基礎訓練和多兵種應用訓練的同時,圍繞登陸作戰的重點難點課題全面展開研究試驗。從裝載、航渡、破障到搶灘上陸和攻打前沿支撐點,一個課目一個課目地練;從指揮、作戰編成到協同、火力運用和保障,一個問題一個問題地研究解決,並逐步由單項向綜合突破發展。

今年的重點訓練項目,變換了點花樣,重點是輕裝備渡海突防。在步兵,要求汽車駕駛員人人能操作汽艇、衝鋒舟和百噸以下輪船;在炮兵,是練船載火炮,打擊水際灘頭目標,現在在六級風浪情況下,命中率是百分之八十七;裝甲旅的水陸兩用坦克,好像還是老的63式,不過練搶灘突擊和海上行進間火力突擊,是該旅的老項目。從訓練內容和所用裝備看,第三十一軍不會是攻打台灣本島的主力部隊。但第三十一軍要攻打金門馬祖,壓制火炮不夠,軍屬炮兵部隊只有一個炮兵旅(八五年由師縮編),應該將炮一師和炮九師(假設先打外島)拉過來助陣,到時可對兩島實施炮火覆蓋,這兩個師下屬的部分炮兵團,今年已將駐地前移到新建的高速公路和鐵路附近,公路鐵路機動用不了一個晚上就可以開進前沿發射陣地。

"福建前線"的前沿部署十多年來也沒多少變化,算不得秘密。即兩個海防師分布在金門、馬祖當面,平時擔負警戒戰時負責反登陸和防止台特種部隊的破壞搗亂;靠後還有三個二炮地地導彈陣地(台灣報道今年又增設了兩個);在寧德和汕頭,東海和南海艦隊各部署了一個快艇大隊,導彈艇、布雷艇、偵察艇一應俱全,割斷兩島與外界的海上聯繫還是有點把握的;空軍主要有空八軍負責空中巡航和警戒(都是國產機);負責解決金門的主力是第九十一師(防空團參加過五十年國慶閱兵),登陸馬祖的則是駐連江的第八十六師,第九十二旅則是軍預備隊。

第三十一集團軍的五萬人打兩個島上近三萬人,兵力嫌不足,我軍打攻堅戰的作戰原則是"集中優勢兵力"。要取得優勢,就需增兵;再說讓沒有太多驕人戰績的三十一軍打頭陣,也令人不放心。

二攻金門:九十一師打頭陣,胡耀邦老部下千里來助攻

在金門當面,應增加兩個師(旅),以三師四萬之眾,登陸金門,兵力對比就有三比一,加上炮一師、炮三旅的炮火支援,兵力、火炮都有壓倒性優勢,硬打擊沒大問題。與金門隔海相望的摩托化步兵第九十一師、第九十二旅,再加一個搭檔,"金門三劍客"就有了。

五十一年前,"一攻"金門失利,雖然主要原因在作戰指揮,粟裕、葉飛一世英名就這一戰,毀譽去半,尤其粟裕,怎麼也排不上一流戰將,五五年沒當元帥居大將,也事由此因;但是,金門失利與派上去的不是一流部隊也有關係,連個潮位都完全算顛倒,師團指揮員也是犯了不應有的疏忽。這一次應調一支精兵悍將做主力,力求一戰成功,一雪解放軍"古寧頭戰役"恥辱,動搖本島守軍的意志。

從哪兒再調一個師呢?觀察各路部隊的訓練內容,最有可能的是第六十三集團軍(六十三軍前身晉察冀三縱,首任政委胡耀邦)第一八八摩托步兵師,與有"濟南第二團"的第九十一師搭檔,夠把對岸大小金門島上的"國軍"四個旅(三個聯兵旅一個裝甲旅)近兩萬人(據說還要裁軍)吃掉。

第六十三軍抗美援朝的"鐵原阻擊戰"打得非常漂亮,去年國慶閱兵式的徒步第七方隊就是由該軍的第一八八師為主組成的。解放軍最正宗的"始祖"--中國工農紅軍第一師第一團第一連,即"井岡山上第一連"就在一八八師。這個師雖身處太行山,本來是"旱鴨子",但擔負"應急"機動任務後,就立馬把部隊拉到黃河邊,猛練破障搶灘、武裝泅渡,還開發出江河湖泊橋梁兵要地誌、戰術標圖等各種軟件系統上百套,採用網上對抗等多種方法,研究探索機動中跨越河海天險、空中及鐵路輸送、登艦裝載、抗敵打擊等戰法,在黃河兩岸渡過來游過去,水上機動居然累計達到一千多公里。

為提高機動中的指揮效能,一八八師與軍內外十多家科研單位聯手攻關,對現有裝備進行革新改造,以適應聯合作戰和渡海作戰的戰情,還研製成功師團兩級野戰指揮自動化系統,成倍提高了動中指揮效能。為了使訓練更貼近實戰,五月份還派了一個團(五六六團)到金門對岸的圍頭灣基地輪訓,"知己知彼"熟悉兩邊地理特點,了解跨海作戰中可能預見的困難,"旱鴨子"看來正在變為"水中龍"。

平馬祖:八十六師責無旁貸,二十八軍後人也不能袖手旁觀

第三十一軍摩托化步兵第八十六師與馬祖相望幾十年,對馬祖的軍情也最熟悉,打頭陣責無旁貸,壓制火力由炮九師擔當,但以一師之力登陸還嫌單薄。第八十六師的幫手,最應該找的是"已過門"--當年同赴難的情同手足兄弟--第八十二摩步旅(原屬二十八軍現歸第三十一軍)。一九四九年十月,我軍登陸金門的部隊就是二十八軍(八十二師、八十四師)和二十九軍(八十五師)。第八十六師原屬第二十九軍,現在的第八十二旅更是金門登陸戰覆滅後重建的部隊,也是第二十八軍留下的獨苗,應該給它一個雪恨的機會,以告慰第二十八軍先烈的在天之靈和壯志未酬就各奔東西的二十八軍退役官兵。

但第二十八軍自七十年代從福建北上後,元氣就沒有恢復過來,前幾年開煤礦賺錢忙得不亦樂乎,軍務廢弛,最後落得個散夥下場。第八十二旅在集團軍撤編後改換門庭,同時由師縮編為旅,在這一些列變故中,軍務還沒有理出頭緒,無論是訓練、管理都還沒有步入正軌。一支軍隊失敗了倒不要緊,就怕沒了那股不服輸的勁兒,如果今天的第八十二旅官兵真的已忘掉了五十多年前的恥辱,沒有了臥薪嘗膽的那份"氣(兒)",這支部隊就真的沒有救了。但願八十二旅官兵"不忘昔日恥,牢記未竟志"。

"台獨"陳水扁嚷嚷着要"境外決戰",外島上有"青蜂"地地戰術導彈、"天弓"(也可能是"奈基"或"霍克")地空導彈,最近還調來四艘裝備有"雄風"反艦導彈的"海鷗"級導彈快艇。金門、馬祖就在大陸邊上,它搗亂起來很是麻煩,打起它來卻也便當。戰爭一起,金門、馬祖首當其衝,根據"首戰即決戰",用地面精確制導炮彈和強-5或轟-6、"飛豹"的空中火炮先把它導彈基地給廢了,如不行也可用導彈攻擊(總覺得用導彈打外島浪費了點),廢了它的"境外功夫"後,地面部隊進攻就可以開始了。

打金門、馬祖,是小試牛刀,應該有百分之一百的把握。如果還象五十多年前那樣,連個近在咫尺的小島都攻不下來,登陸台灣就歇歇吧,別提了。

"北路"登陸能否先占釣魚島,用蛙跳戰術進軍台北

"北路"的部隊登陸基隆,直指台北。主力首選解放軍序列中"No1"的第一機械化師以及同集團軍的第十裝甲師,這兩個師都換裝了63A水陸兩用坦克和其他兩棲裝備,再加上防空旅、海軍陸戰旅、炮兵旅。作為第一批次登陸部隊占領並鞏固灘頭陣地後,占領縱深十五公里範圍(基隆至汐止一線)的兵力已夠,東海艦隊現有的登陸艦加徵用民船,開始幾批次最多也就能裝這麼些人和相應的裝備、彈藥渡海。一師和十師現在登灘攻擊訓練,已練出些章法,但對破障的重視不夠,台灣適宜登陸岸灘附近的水域,都打有鋼樁、木樁等水中障礙物,雖然63A坦克對破一般水面障礙有專門的設計,但也不能萬事大吉,不作周全考慮。

北路登陸,如果決策層膽大的話,可以先由特種部隊或海軍陸戰隊占領釣魚島,採取蛙跳戰術,再占彭佳嶼、棉花嶼。以島嶼作為登陸支撐點,如果運WS-1B遠程火箭炮上去,還能為登陸部隊提供壓制火力。最有價值的當是由行動而不是聲明表示中國對釣魚島的主權。這一行動的風險,是台灣還沒解決,把日本扯進去,打擊面大了,不知政治家們有沒有足以應對的自信。

第二波跟上的後續部隊應該是一軍的近鄰--擁有"百將團"的第十二集團軍。該軍這幾年創了個全軍唯一的"後勤先進單位",軍事訓練卻沒見露出什麼"絕活",現任軍長政委對長期以來十五軍"獨占"上甘嶺功勞很是不滿,聯袂寫了《從第五次戰役到鏖兵上甘嶺》,刊登在北京的"千龍新聞網"上。第十二軍的主力是第三十六摩步師和"臨汾旅"--第一七九摩步旅,裝甲二師也是重點部隊,剛有一個團換了88C,台灣北部的道路條件稍好些,可以上去一兩個重裝坦克團。

第十二軍以往的那種"狹路相逢勇者勝"的英雄氣概和"刀劈三關"的大膽戰法,打台灣首府--台北還真用得上。三十六師的鮮明的特點是動作非常幹練,在今年的戰區演習中,該師從接到上級命令進入一級戰備到部隊快速機動集結,從進攻戰鬥打響到完成作戰任務,指揮和組織得簡便、快捷、靈敏、高效,鄧小平當年的"寵師",的確有與眾不同的性格。"臨汾旅"因攻堅成名,攻台北用在當口,今年冬夏兩季都在蘇北一帶淺海灘(與台灣西部海灘相似)用民船作登陸訓練,自製了很多破障器材,裝備雖稍差了點,但換裝也就一年內的事。十二軍的第三十四旅嘛,這幾年與蘇皖的幾所軍隊院校搞得火熱,自己沒東東,想借院校的研究項目上報"科技練兵"成果充數,就把它作為預備隊吧。

"濟南第一團"有希望成為"台北第一團"

台北是台灣省首府,是"國軍"的防禦重心所在,擺在那裡的是"國軍"精銳第六軍團,旗下有兩支機械化師,一支空降旅,裝備和快反能力都屬"國軍"中的一流。要攻陷台北,第二波次或第三波次還要有幾支硬功夫的部隊。有這樣硬功的部隊,軍中多得是,但最有可能的就是近年被軍委有意"雪藏"的第二十七集團軍。

第二十七集團軍的攻堅作戰能力,在解放軍中還是數得着的,"濟南第一團"的稱號,可是攻入濟南城活捉王耀武后軍委給的,續寫歷史一直是二十七軍的夙願。二十七軍的第七十九旅在"臨汾旅"夏季的那次大豐(屬江蘇鹽城)外海灘登陸演習中,就已悄悄加入,《揚子晚報》曾刊登了一篇報道,披露當年九縱許世友手下的一個水陸兩棲團(旅以下還有團?)如何刻苦訓練的情況。該軍的第八十旅、軍屬工兵團等部隊也曾水陸兩路機動開進,住在空十師整編後空出的營房裡,整天在長江、武昌湖、泊湖裡,作泅渡、船渡訓練。大別山邊緣地帶起起伏伏似如丘陵的山地,與台北周圍的地形相似(大台北地區是個盆地),使陸上作戰科目的訓練也很有針對性。第二十七軍這兩年在軍中地位下降,全集團軍正憋着一股勁,希望有個機會,"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比試比試。再說,二十七軍本來就是"三野"陳粟的手下,七十年代前,也屬於南京軍區,現在老部隊有任務,幫一把也是理所應當。

現在第二十七軍在石家莊的軍部,常常只有一個副軍長領銜管着留守部隊,主力經常南下訓練。今年南下時,一路至徐州插向京九線阜陽,另一路在蘇北訓練完以後,南京戰區本想安排用船運沿長江西進到基地,一路還能做些航渡訓練。但軍區船運大隊沒幾條大船,調用東海艦隊的登陸艦,又沒有多少江海兩用的船可用,而且停止經商後登陸艦幾乎不進長江,走江河水道不能保證航行安全。真是要命,國民黨時代還有個江防艦隊,那些被繳獲的美國造登陸艦,九十年代以前還在江上跑,三線建設時還運過大型機器設備,逢春運時塗上一個"人民xx"號(與長航"東方紅xx號"有別),充臨時客船,送那些回家過年的上山下鄉知青、參加大三線建設"西部開發者"。

長江可是應該好好利用的交通運輸線,部隊乘船跨區機動,保密性強,費用低,對民用干擾少,戰時這條交通線還炸不斷。雖然船運慢,但攻打台灣時間由我選擇,慢進快進,可以從容安排。現在三峽以下一路到南京,長江南北通鐵路的碼頭有上百個,沿江或跨江的高等級公路也不少,可降波音-767等大型飛機的4D級機場說十個只會少算。想快可隨時上岸坐飛機或走陸路,不想快可以用江海兩用船把部隊直接送到出發集結地,甚至開到台灣附近那個海域,兩棲裝甲乘風破浪直登基隆或者新竹。而且東出沿江而下,也不慢多少,到時徵用長江航運公司的江海兩用貨運船,美國衛星就是看了,鬼知道運的是什麼!所以,可以在沿江的河網或丘陵地區多建幾個訓練基地,既便於部隊就近練"水性",在相似環境下熟悉台灣地理特點,又能雪藏部隊,哈哈,好處太多。

跨區機動應與跨區訓練結合起來,建設一支人不多的精兵,就要求這支部隊有"一專多能"的功夫。象二十七軍這樣的跨區機動並跨區訓練要多搞,而跨區不僅要跨防區,更要跨戰區。空軍甲種飛行師的"全疆域升空,全領空到達,全天候作戰"作戰目標,陸軍也可以借鑑(不是完全照搬)。一個部隊不經常拉出去捶打,就會象"大棚蔬菜"好看不好吃。而且,軍隊經常性的跨區機動實現戰區間交叉換防訓練,不僅可以提高部隊的機動性和適應能力,還能迷惑敵人,平時動戰時動,一旦為"開戰"動時,別人那還分得清你"動"的目的?我主張,軍費千增加萬增加,第一要增加和保證的就是訓練費用,光有好武器不會"動"中用,打不了勝仗。台灣就是地域狹小,軍隊沒有"動"的空間,裝甲旅的坦克一動大炮杆子就戳進人家民房,F-16還要拉到美國訓練才能達標;那個窮兵黷武的新加坡,買了武器還要去國外租賃訓練場地。小地方的軍隊練出的兵最好也就是象特警,平時"過家家"還能氣壯兩下,真的解放軍登陸進行大兵團作戰,除了投降還能折騰什麼?

北路三個集團軍的十多萬人(十二萬人左右吧)上岸,可以對"國軍"防守台北的第六軍團構成絕對優勢,基隆、台北、桃園、薪竹(這地方可有好飛機啊)應該可以拿下吧?"濟南第一團"沒準還能弄個"台北第一團"噹噹呢!

"武直-10"遲遲不出面,陸軍航空兵擴編受阻

現陸軍集團軍,第三十八、第三十九、第五十四三個集團軍編程內各有一個陸軍航空兵大隊(三十八軍陸航大隊剛改制為團),第三十一集團軍於九九年獲准組建軍屬陸航大隊,原定的進口"卡-50(噱頭)"武裝直升機,與俄談判出了故障,至今尚未完成組建。其他陸軍航空兵團在建制上屬於總參或軍區,目前,蘭州軍區陸軍航空兵團最多,有三個團,分別配屬北疆、南疆軍區和第二十一集團軍;成都軍區有一個陸航團,配屬第十三軍,也用於西藏的救援;南京軍區(配屬第十二軍)、廣州軍區(配屬第四十二軍)、北京軍區(配屬衛戍區和內蒙古軍區邊防部隊)、瀋陽軍區(配屬第二十三軍)各轄有一個陸軍航空兵團,總參陸航局直屬有兩個陸航團(一個訓練團,一個機動團)。滿打滿算,陸軍擁有的陸軍航空兵團(大隊)不超過十五個,平均一個集團軍都攤不到一個。

我軍的陸軍航空兵建設太落後,太落後!導致陸航建設落後的命門在哪裡?說一件哭笑不得的事,或許能解這個謎。今年珠海航展,三十八軍陸航團派出了九架直升機(直-9)參加,可能很多人沒注意到,那天三十八軍參加飛行表演的九架直升機,轉一圈飛回來時,少了一架!另一架哪兒去了?原來有一架趴窩了,緊急降落修理,回不來了。問題出在飛機,怪不得三十八軍陸航團。

說起直升飛機,航空人很慚愧。我國於一九八零年與法國簽約引進"海豚"直升機的生產技術專利,完成國產化後以此基礎開發出"直-9"系列機型,包括運輸型、武裝型、反潛型、偵察型等。但"直-9"的原型"海豚"是輕型普通直升機,充任專職武裝直升機實在勉為其難。為此在九二年,由哈爾濱飛機製造總公司牽頭,全國四十餘家相關科研院所、生產廠家合作開發"武直-10"專職中型武裝直升機,原計劃二○○○年量產。但"武直-10"直到今天還羞羞答答未見"出閣",肯定遇到了重大技術障礙。這一遲滯,導致了陸軍航空兵建設嚴重受阻。八十年代陸軍航空兵組建時,總參是為陸航局(軍級)提供好升格(副大軍區級)空間的,可是十多年來,陸航部隊因"無米下炊","飛行陸軍"的擴編計劃一拖再拖。而美國,在"阿帕奇"之後,新一代的"隱形殺手"--可超低空飛行的"科曼奇"武裝直升機已開始列裝。武裝直升機建造,應該成為陸軍裝備研製的頭等大事,要像搞坦克那樣花點力氣。

中國的航空工業,加油啊!

就那一點點陸航,顯示出的威力

去年國慶閱兵,陸航第一次飛進天安門廣場。但實際上,陸軍航空兵至建立以來,主要還是擔負運輸、偵察,或配合特種兵作機降訓練,第一代反坦克武裝直升機列裝後,開始用導彈和火箭進行反坦克訓練。應該說中國的陸航飛行員還是很優秀的,在直九機上成功完成世界公認的風險科目--大角度俯衝發射火箭,加速俯衝時最高時速接近音速,拉起時最低離地面點僅僅一百米左右,令人擊掌稱好!但陸航一直是"單兵"作戰,沒有進行過與地面部隊的合成演練。

隨着各陸航部隊分工協作的武裝直升機合成作戰訓練課目的完成,導彈墮動架技術、地面夜航設施以及機載電子設備的改進,陸航具備了與地面部隊合成演練的條件。

我軍的第一支陸航團--第三十八集團軍陸航團,於今年初春時節,與第一一二機械化師、第六坦克師扮演"紅軍",與北京軍區藍軍部隊--第七裝甲旅,在長城腳下古戰場進行實兵對抗演習。"藍軍"隱蔽的裝甲群從側面向"紅軍"行進部隊發起攻擊,在"紅軍"的坦克、裝甲車還未來得及對"藍軍"進行反擊時,"藍軍"裝甲集群的第一排火炮就鋪天蓋地打了過來。就在紅藍方裝甲集群短兵相接、"紅軍"挨打時,"紅軍"數架武裝直升機突然從山谷中出現,向"藍軍"裝甲群飛去,只見火光閃閃,導彈嗖嗖,一輛輛"藍軍"坦克、裝甲車被摧毀,"紅軍"坦克銳不可當地向縱深挺進。這次演練,是陸航第一次與地面部隊配合的聯合作戰,標誌着我陸軍作戰能力開始實現由"地面合成"向"立體合成"轉變。不過希望這個"轉變"快些,再快些!

駐紮在崑崙山、唐古拉山、岡底斯山之間的藏北阿里高原的新疆軍區某陸航團,是我軍陸航部隊中飛行地域環境最複雜、執行任務最艱巨、生活條件最艱苦的團隊,這裡地勢險要,氣候多變。為把這片神秘的"空中禁區"變成坦途,他們在缺少地面保障設施、航線地圖和氣象資料的情況下,強忍劇烈的高山反應,憑着過硬的本領連闖數關,打開了通往"飛行禁區"的空中門戶;為提高部隊在複雜生疏地域條件下遂行任務的能力,還先後探索出在不同地域、不同氣象條件下,開展飛行訓練的路子,積累了平原、丘陵、山區、沙漠和高原飛行的經驗。如今,該團已具備了在晝夜"四種"氣象條件下隨時飛赴指定空域的能力,完成了所有飛行員的夜間新課目訓練,提高了部隊整體戰鬥力。

說到陸航,不能不說陸軍航空兵的一支勁旅--成都軍區的陸軍航空兵第六團。我國自己搞的國產直升機"直-8"據說有一高原型,但至今未見蹤影,其他國產直升機不適宜在高原飛行,我國於八十年代從美國進口的S-70"黑鷹"直升機(現在連零配件都禁運,好在中國造飛機不行做零件的能工巧匠倒也有幾個),都配備給航6團和新疆軍區陸航,專門負責青藏高原的戰情任務(軍委九三年就批准在西藏軍區建設陸航團,但沒有飛機作罷)。

航六團在運送大峽谷科考隊員、救援墨脫災區等,都是一馬當先。今年四月九日,西藏波密縣發生山體滑坡,易南湖突然潰堤,墨脫、波密與外界公路聯繫全部中斷,上千名群眾被困。災難中,肆虐的洪水和泥石流將墨脫、波密等地的各處進山道全部沖毀。墨脫情況最緊急,洪水衝垮了橫跨雅魯藏布江南北兩岸、進出墨脫的惟一通道--解放大橋,山里近萬名軍民的主副食供應最多只能維持到八月份。物資進不去,當地群眾的生活就將受到嚴重影響。墨脫、波密成了"高原孤島"。航六團的三架"黑鷹"直升機加滿油、滿載災區急需物資的直升機,因多雄拉山天氣不行無法進去,居然從被禁止飛行的平均海拔五千米的雅魯藏布大峽谷飛了進去。一趟又一趟的運送救災物資,搶救生急病的門巴族老大爺,甚至是為即將開學的學生運送課本,看來只有航空兵才有條件在高原進行全天候作戰。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2: 福摩薩的麻煩
2002: 珠海航展上的中國三種空空導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