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240億建造113艘戰艦引領亞太海軍 |
送交者: 三把刀 2012年02月05日21:26:59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
據俄羅斯《國防》雜誌2011年9月刊電子版報道,美國AMI國際海軍研究中心副總裁紐根特在新加坡“2011亞洲國際海事防務展”上指出,亞太國家在採購新型海軍武器裝備方面已經處在僅次於美國的世界領先地位。而在發展壯大海軍實力方面,首當其衝的是中國和印度,之後是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印尼和其他國家。 美國專家認為,在可以預見的未來,美國仍將是世界頭號海軍大國,但是亞太地區新成員將會進入海軍大國俱樂部,明顯排擠歐洲國家和俄羅斯。全球海軍活動中心最終將由大西洋轉到太平洋。自2007年以來,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實力60年來首次超越大西洋艦隊就是一個有力證明。促成類似變化的因素主要是:第一,亞洲國家經濟長期穩定增長,從而能在不損害經濟發展的情況下大力發展本國軍力;第二,亞太地區集中了對全球經濟體系來說最為重要的貿易通道、海峽、港口、貿易區,以及充足的人力、財力、生物和礦產資源;第三,無論是其他國家,還是非國際關係因素(海盜、恐怖主義、極端主義、毒品走私、非法移民),對亞太國家經濟繁榮和國家安全利益的威脅不斷增加,從而決定了海軍在解決類似軍事和非軍事任務時必須發揮更大的作用。而且,海軍還在越來越頻繁地參與消災減災救援行動;第四,亞太國家對歷史上形成的地區安全體系的信任度有所降低。這種體系由美國及其與夥伴國家締結的雙邊軍事政治條約保障。但是在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和世界經濟危機之後,美國企圖擺脫部分義務。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倫曾經公開聲稱,現在許多事務都能在美國海軍不參與的情況下得以解決,美方對此非常滿意。 中國引領亞太海軍強盛之路 俄媒稱,一些專家認為中國作為東亞大國,必將成為地區和世界強國,成為美國新的主要對手。中國經濟將近30年史無前例的高速增長使北京能夠推行更加積極的對外政策。中國擁有十多億人口,內部問題和矛盾眾多,經濟增長實際上就是生存問題。要想保證經濟穩定增長,必然要求更多的資源和貿易通道保障,這正是中國領導人日益重視海洋政策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在東太平洋地區,存在大量懸而未決的海上邊界劃分和經濟資源開發問題。在東海,中國與日本、韓國存在一系列分歧。東海能源儲量豐富,預計為7萬億立方米天然氣和1000億桶石油,最大爭端是釣魚島的主權歸屬。2010年秋,中國漁民和日本海上保安廳巡邏艇曾在釣魚島附近再次發生衝突。在南海,中國同樣面臨領土問題,與馬來西亞、菲律賓、越南、文萊在專屬經濟區劃分,以及南沙和西沙群島歸屬上存在矛盾。但是,中國謀求資源和貿易通道的戰略利益遠遠超越了東太平洋地區,中國一直在努力鞏固自己在極其關鍵的非洲、亞洲、南美地區的存在,同時積極發展與緬甸、巴基斯坦、伊朗等傳統友國之間的長期經濟、軍事和政治合作。 俄媒稱,儘管對中國來說,經濟利益較為關鍵,但是軍事政治因素同樣重要。中國之所以積極壯大海軍實力,還是因為台灣問題和美國在東亞的強大軍事優勢對中國國家利益構成了較為現實的威脅。中國海軍戰略極為重視美軍提出的島鏈封鎖理論,其實質是指美國海軍在東太平洋構築旨在遏制中國的防禦工事體系。其中第一島鏈包括日本、韓國、中國台灣和菲律賓;第二島鏈北起日本群島,南起小笠原諸島和馬紹爾群島;第三島鏈在夏威夷群島周圍,是美國的戰略後方。三個島鏈都是美國遏制中國、限制中國戰略機動空間的工具。最近20年來,中國海軍的發展壯大也主要是出於非對稱對抗美軍、防止台獨、阻止美軍介入台海事務的戰略需要。 美國專家曾經認為,中國海軍潛艇部隊和岸基反艦導彈對美軍的危險日益增加,但是中國海軍也存在缺乏有戰鬥力的航母和兩棲登陸力量的戰略軟肋。不過,從上世紀末開始,這種局面開始變化。而在2010-2020年間,中國就有可能會對美軍在東太平洋的兵力構成現實威脅。2006年中國宣布自己已經成為海上大國,必須建設強大的遠洋艦隊,這一聲明隨後在2008年美國國防白皮書中得到反應。2006年中國2萬噸級071型船塢登陸艦首艦下水,成為中國首艘真正意義上的直升機船塢登陸艦。2010年首艘量產型071船塢登陸艦下水。中國共計劃建造6艘同類戰艦。中國海軍中裝備有1.4萬噸級920型醫療船。另有傳言稱,中國計劃建造6艘使用整體起飛甲板的通用登陸艦。當然,對中國海軍來說,更複雜也更重要的任務是建造真正意義上的航母。自1985年以來,中國得到了澳大利亞“墨爾本”號、前蘇聯“基輔”號、“明斯克”號和“瓦良格”號4艘二手航母,其中“瓦良格”號在大連造船廠改裝後已經開始試航,極有可能在2015年前服役。中國計劃在2020年前自主建造2艘5-6萬噸級新型非核動力國產航母,之後開始建造國產核動力航母。中國海軍艦載航空兵裝備的研製同樣值得特別關注。未來中國航母配備的艦載殲擊機最初計劃為俄羅斯蘇-33殲擊機,但是中俄在蘇-33供應問題上的談判破裂,中國隨即自主研製國產艦載殲擊機殲-15。它實際上是蘇-33,更準確的說,是從烏克蘭採購的蘇-33的驗證機T-10K-7的仿製品。儘管中國軍事領導人聲稱殲-15能與其他現代化艦載殲擊機同等競爭,但是蘇霍伊公司總裁波戈相2010年表示,殲-15在許多指標上都遜於蘇-33,兩者無法相提並論。另外,中國還在俄羅斯卡-31的基礎上研製國產直-8艦載預警直升機,同時也在積極研製在許多方面與美國E-2“鷹眼”類似的國產艦載預警飛機。它是中國航母編隊形成穩定戰鬥力的重要條件,一旦獲得成功,將能使航母戰鬥群的視野擴展數百公里。 俄媒稱,除了發展航母和兩棲登陸力量之外,中國還在繼續完善潛艇部隊、水面部隊和岸防導彈部隊,作為有效應對美國海軍太平洋兵力的方案。不算輔助船隻和小型艦艇,中國海軍現在約有200艘主力戰艦,但是這些主力戰艦大部分已經老舊,戰鬥力有限。但是中國海軍擁有非常現代化的水面戰艦和潛艇,既有從俄羅斯引進的,也有國產的。美國國防部一度認為,中國海軍現代化裝備水平較低,在水面戰艦方面的比例為25%,在潛艇方面為55%。實際情況並非如此,中國海軍現代化艦艇並不少。在6艘“商”級核潛艇中至少有2艘較新;在54艘常規潛艇中有29艘較為先進,包括俄羅斯“基洛”級和中國“宋”級、“元”級潛艇;在25艘驅逐艦中有13艘,包括俄羅斯“現代”級和中國國產“旅滬”級、“旅海”級、“旅洋I”級、“旅洋II”級、“旅洲”級。另外還有60多艘(有數據稱大約80艘)022型“侯北”級導彈艇,2艘071型直升機船塢登陸艦。總之,中國海軍現代化水面戰艦的比例要比五角大樓估計的數據高得多。 與此同時,中國還在積極發展民用造船業。到2015年前,中國必將徹底超越韓國,成為世界頭號造船大國。中國在軍事造船領域對外國產品的依賴也在穩步降低。而且,中國已成為海軍武器裝備出口大國,馬來西亞海軍就對引進中國071型船塢登陸艦非常感興趣。今後20年中國計劃斥資240億美元建造113艘戰艦。 中國台灣不甘示弱 俄媒稱,中國台灣領導人對中國大陸軍力,特別是海軍實力的壯大非常不安。自1996年台海危機以來,兩岸兵力對比明顯向大陸傾斜,現在即便不算中國海軍北海艦隊、空軍、陸軍和二炮在內,僅中國海軍南海艦隊和東海艦隊就已擁有對台海軍的決定性優勢。台灣海軍僅有不到30艘水面戰艦、4艘潛艇、50多艘登陸艦、掃雷艦,以及大約100艘巡邏艦。在驅逐艦和護衛艦方面,台軍實力不足大陸南海艦隊和東海艦隊的1/2;在登陸艦方面,不足1/3;在常規潛艇方面,僅為1/8。台灣當局試圖在今後20年內斥資160億美元發展造船項目,以縮小與大陸的實力差距。台灣計劃在2020年前建造9艘新型潛艇,替換2艘服役年齡已經超過50年的老舊的“海獅”級潛艇。為替換“諾克斯”級護衛艦,台灣計劃建造8艘2000噸級“光華VII”型護衛艦。 俄媒稱,中國大陸的目的是建設一支能夠迅速部署、遠程打擊的高效的現代化海軍,在網絡中心戰框架內行動,確保制海權、制空權、制信息權,確保地面兵力優勢。在美國不干涉的情況下,一旦與中國大陸發生軍事衝突,台灣海軍生存的實際幾率可能非常小。台灣海軍的防空和反潛實力甚至不足以保證岸防需求。為對抗大陸,台灣把希望寄托在與美國的軍事技術合作上,特別是在採購潛艇、航空裝備和導彈武器上。但是類似合作必然引起中國大陸方面的激烈反應。在近期前景內,為了避免中美關係激化,美國可能不會擴大對台軍售。 印度力求成為海軍大國 俄媒稱,長期以來印度一直是地區軍事大國,對海軍實力的發展不是特別重視。但是這種局面在21世紀初發生急劇變化。今後不久印度就有可能成為世界海軍大國之一,其影響力也將擴散到印度沿海以外。這是因為:第一,和中國一樣,印度海軍實力的發展是本國經濟長期穩定增長的結果。印度對資源和貿易通道的需求日益增加。印度和中國一樣,擁有十多億人口,面臨經濟快速發展難以為繼和一系列國內社會經濟威脅,同時受到地理位置的限制。與中國、美國和歐洲相比,對印度來說,馬六甲海峽、霍爾木茲海峽等主要貿易通道的自由和安全對印度更為重要;第二,印度受到中國經濟、社會、政治和海上拓展的影響,企圖對抗中國實力的日益增長,開始與美國接近,以確保自己在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利益;第三,對印度來說,非經濟和非軍事性質的問題具有更為關鍵的意義,特別是21世紀初出現的一些問題。比如,2004年的印度洋大海嘯導致22萬多人死亡,各國海軍迅速而堅決的行動挽救了許多人的生命,多少降低了災難的後果;2008年恐怖分子利用快艇在印度孟買實施一系列恐怖襲擊,造成將近1000人死亡;索馬里沿岸和馬六甲海峽海盜猖獗,同樣令印度擔憂。俄媒稱,印度現在和中國一樣,積極發展與其他國家在海洋和海軍活動領域的夥伴關係。印度首先加強與美國和東南亞國家的合作;另外,印度的影響力還在向從馬達加斯加、南非共和國到巴西等地區擴散。印度海軍制訂了野心勃勃的發展計劃,準備在今後20年斥資近500億美元,建造上百艘艦艇。其中一個最重要的項目是從俄羅斯引進“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為其配備強大的艦載機群。2010年印度與俄羅斯簽署合同,採購第二批29架米格-29K艦載殲擊機,使其總採購數量增至近50架。現在印度海軍仍在繼續使用從英國採購的服役時間已超過50年的“維拉特”號航母。為替代這艘老舊的航母,印度從2009年開始建造首艘國產航母“維克蘭特”號,排水量約4萬噸。最初計劃在2012年服役,因遭遇嚴重問題,列裝時間預計不會早於2013-2014年。印度計劃在21世紀20年代末再建造一艘排水量超過6萬噸的國產航母,使用彈射起飛裝置。預計印度海軍純粹象徵性的航母艦隊(僅有1艘老舊航母)很快就將變成世界上最為強大的艦隊之一,擁有3艘常規動力航母。但是與其他國家不同,印度不太重視兩棲登陸艦。印度海軍唯一的大型登陸艦仍是從美國進口的1.7萬噸級“佳拉希瓦”號兩棲登陸艦。由於印軍領導人不把大型登陸艦和直升機母艦的研製和建造作為優先發展方向,從而大幅降低了印度海軍的兵力投送和反潛防禦能力。 俄媒稱,印度還試圖進入核潛艇大國精英俱樂部。2012年初,印度將得到從俄羅斯租借的K-152“海豹”號核潛艇,並將更名為“查克拉”號,租期十年。1988-1991年印度海軍曾從蘇聯租賃過一艘670型核潛艇。利用租借蘇聯核潛艇的經驗,印度從1998年起開始研製國產核潛艇。最初計劃建造多用途核潛艇,後來最終決定建造彈道導彈核潛艇,以便打造三位一體核力量。首艇“殲敵者”號本應在2011年底服役,因故推遲到2012年初。印軍計劃在2015-2020年間再建造3艘國產核潛艇。印度政府認為本國海軍建設的一個重要條件是積極發展民族造船工業,拒絕大量進口海軍裝備。印度計劃在中期前景內自主建造大部分軍艦。但是這一計劃需要龐大的資金投入,而且與中、日、韓不同,印度造船工業不夠發達。計劃在當前和今後十年建造的艦艇可能無法完全滿足印度海軍的需求。 日本海軍在美國庇護下壯大 俄媒稱,儘管日本憲法第9章明確規定放棄戰爭權和建軍權,但是日本今天實際上已經在美國的庇護下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科技實力最發達的海軍大國之一。日本海上自衛隊擁有將近120艘戰艦,包括18艘常規潛艇和將近50艘驅逐艦,其中6艘配備美國“宙斯盾”反導系統的“愛宕”級和“金剛”級驅逐艦最為先進。日本海軍還計劃在2015年前裝備4艘新型“蒼龍”級AIP柴電潛艇和4艘“秋月級”級新一代驅逐艦。除了強大的驅逐艦和潛艇部隊之外,日本還有兩艘1.8萬噸級“日向”級直升機反潛航母和3艘1.4萬噸級“大隅”級兩棲登陸艦。還計劃建造滿載排水量超過2萬噸的22DDH型直升機驅逐艦。這些戰艦將會大幅提高日本的反潛和登陸作戰能力,而且還有可能配備F-35B艦載殲擊機。日本大部分軍艦相對較新,乘員訓練有素。總之,日本海上自衛隊的整體實力明顯超過了美國海軍第7艦隊,後者僅有60-70艘戰艦、200-300架飛行器,編制人員4萬人,其中20艘軍艦,包括“華盛頓”號核動力航母和“埃塞克斯”號兩棲攻擊艦常駐日本。 俄媒稱,日本海軍也存在一系列戰略缺陷,其中最為關鍵的是日軍艦艇類型繁多,大約有30種不同各類,而且輔助艦艇數量較少,人員補編困難。另外,日本、韓國和美國軍事同盟也有軟肋,主要是三國相互之間矛盾日益增多,而且日韓不願在中美一旦發生衝突時堅決站到美國身邊。 韓國的海軍強國夢 俄媒稱,韓國作為世界造船大國,同樣力求成為海軍強國。專家預計,韓國海軍在2020年後就將躋身世界海軍7強之列。韓國把朝鮮當作主要的安全威脅,天安艦沉沒、炮轟延平島事件,以及朝鮮核導項目,都迫使韓國認真考慮壯大本國海軍實力。對韓國海軍政策產生影響的還有地區反美情緒的增長,以及美國不願獨自承擔地區軍事安全保障負擔。韓國早在2001年就曾宣布計劃建設遠洋艦隊,不僅能遏制朝鮮,還能保護韓國在世界大洋的利益,參與全球維穩行動。 俄媒稱,強大的造船工業使韓國能夠自主發展壯大本國海軍。最大的項目是建造“獨島”號兩棲攻擊艦,首艦已於2007年服役,次艦在2011年服役。這種1.8萬噸級戰艦是韓國在打造真正的遠洋艦隊方面邁出的第一步。韓國計劃在2020-2025年前再建造另外兩艘3萬噸級通用兩棲攻擊艦,而未來的航母編隊則將會配備F-35艦載殲擊機。韓國第三艘,也是最後一艘1.1萬噸級KD-III“世宗大王”級驅逐艦艦應在2012年建成,它配備美國“宙斯盾”系統,是世界上最為強大的水面戰艦之一。韓國計劃建造6艘5600噸級K-IIA級驅逐艦,同樣配備“宙斯盾”系統,確保對本國海軍兵團,以及沿海地區提供可靠的防空保護。韓國還計劃建造最多24艘3200噸級FFX反潛護衛艦、6艘1800噸級KSS-II潛艇(德國214型)和9艘3000噸級國產KSS-III潛艇。一些專家認為,韓國還在研製國產核潛艇,可能會在2020年後開始建造。 小結 俄媒稱,在2010年世界軍費排行榜上,三個亞太國家躋身前十,其中中國位居第二,日本第六,印度第九。除了上述地區軍事大國特別重視壯大海軍實力之外,亞太地區其他國家,如澳大利亞、韓國、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越南同樣也在積極加強海軍建設,就連中國台灣也不例外。隨着中國經濟、軍事和海洋實力的迅猛增長,中國對外政治影響力可能會進一步擴大。2010-2011年間的地區事件表明,在美國的煽動下,中國和周邊國家的矛盾不斷激化,日俄和朝韓之間的矛盾也非常突出,這些都是現在和將來亞太地區的不穩定因素。2011年6月中國與菲律賓、越南之間的關係因南海問題而激化,美國煽動越、菲兩國與中國對抗。對中國領導人來說,中越關係激化,越美關係升溫,都是不能忽視的重要信號。中國的地區政策可能會適當緩和。 俄媒稱,亞太國家海軍實力持續壯大既有可能會對國際安全和穩定構成潛在的威脅,也是新的合作機遇。最為重要的決策將會在中美對話框架內做出。不過,隨着印度和俄羅斯的作用日益提升,亞太地區的未來將會取決於中、美、印、俄等大國深思熟慮的外交政策。(編譯:林海)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11: | 新華網:索馬裏海盜防不勝防 一艘中國商 | |
2011: | 如果沒有蔣介石出賣東北,就不會有日本 | |
2010: | 用《易經》看中美對台軍售博弈 -- 此時 | |
2010: | 美國的七寸就是債券。賣640億看美國害 | |
2009: | 世界史上最成功的12大王朝 中國占兩個 | |
2009: | 中國新潛飄然而去令日最先進驅逐艦目瞪 | |
2008: | “管他什麼國,管他什麼彈,我們一定要 | |
2008: | 中國軍隊的四大硬傷:我們並沒想象中的 | |
2007: | 冷眼看殲10—江湖上最後一型截擊機zt | |
2007: | 和平時期試探他國軍事實力的三件不敗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