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東方周刊:中美日印軍力比較 |
送交者: wsp 2004年01月12日20:19:22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
如果允許日本出口軍火,日本將控制世界艦艇市場的60%,軍用電子市場的40%,航天市場的25%-30% 亞洲國家在忐忑不安中進入2004年。在2003年年底,日本一天內決定向伊派兵、建 在冷戰後紛飛的戰火中,世界的軍事實力到底發生了什麼變化呢?根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2003年的年度研究報告,2002年全球軍費猛增6%,總額為7940億美元,占全球國內生產總值的2.5%。其中美國軍費增長居全球之冠,漲幅達10%。 驀然回首,中國人發現一些重要國家,如美國、日本和印度,其軍力大大增長,給中國的“和平崛起”籠上一層陰影。 國防資本:美國獨領風騷,日本印度上升 一般而言,國防實力由國防物質資本(簡稱國防資本)和國防人力資本兩部分構成。它反映了一個國家國防武器裝備技術等方面的資源總量。借鑑美國蘭德報告,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胡鞍鋼等人的研究顯示,美國包括軍費在內的國防資本無可爭議地坐上了頭把交椅,中國、日本和印度不分伯仲。 在對四國1960—2000年的比較中,美國的國防資本總體上是增長的態勢, 1960年是9698億美元,2000年是13540億美元。美國國防資本的高峰期出現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隨着冷戰的結束,美國對軍事投入進行削減。“9·11”後,這項投入又開始強勁反彈。 日本在二戰後的軍事力量幾乎為零,但20世紀後期投入增長很快。其國防總資本從1960年的83.6億美元增長到1995年的1181.8億美元。後來由於經濟低迷,略降到2000年的1059.3億美元。 印度在20世紀80年代前軍事開支不多,但80年代後突飛猛進。國防資本由1980年的163.3億美元迅速增長到1995年的1064億美元。 中國的國防投入在20世紀80年代之前增長較快,從1960年的352.2億美元增長到1980年的991.9億美元。在80年代以後,中國的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國防資本增長緩慢,到2000年才是1446.8億美元。這個數字略高於日本。 由此可見,美國始終處於絕對優勢地位。1960年,美國是中日印三國的20倍, 2000年是三國總和的4倍。20世紀80年代後期,印度、日本和中國的差距不斷縮小,而在90年代後期,三國基本上處於同一水平線上。如今,印度與日本與幾十年前不可同日而語,一躍成為了軍事大國。中國國防資本增長速度在四國中最慢。在1980-2000年間,中國國防資本增長速度僅為日本的三分之一,印度的六分之一。印度國防資本增速達到10.4%。 軍費規模:中國是美國的二十分之一 根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的報告,近兩年來世界軍費增長的主要部分是來自美國。美國軍費在全球軍費中所占的比重從2001年的36%,上升到2002年的43%。2003年,美國軍費預算為3156億美元,後來增加到3980億美元,比上一年度增加500億美元,增幅達15%。這是21年來美國軍費預算增幅最大的一次,也是美國自朝鮮戰爭後軍費增加最多的一年。另據美國國防部估計,2004年美國的軍費為3900億美元,2005年將進一步增長到4000億美元,占全球軍費的一半。 目前,日本的軍費開支總數居世界第二。2000年度達到484億美元,高於英、法、德、俄和中國。2003年版的防衛白皮書顯示,日本年度軍費為410億美元。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劉建飛與林曉光的研究表明,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日本防衛費每年以10%-15%的速度增長;80年代,防衛費總增幅度達87.14%。1993年,日本的軍費超過英、法、德,在世界上排第二。2000年,日本的軍費達484億美元,遠遠超過英國(363億美元),法國(303億美元),德國(227億美元)和中國(146億美元),僅次於美國(2911億美元)。另外,根據《日本2000-2005年度中期防衛力量整備計劃》,在這5年中,日本的軍費總額還會增長。儘管日本防衛費僅占國民生產總值的不到 1%,但其絕對金額卻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位。 《2000年中國的國防白皮書》顯示,中國軍費占GDP的比例,不僅低於美國、英國和法國這些發達國家,還低於韓國和印度這些發展中國家。2000年中國的國防費為1212億人民幣,合146億美元。2001年3月,中國宣布軍費開支增加17.7%,至172億美元。新增部分主要用於增加官兵的工資和待遇。2003年中央財政安排國防支出1853億元,比上年增長9.6%。中國國防費的適度增加,可以說是一種以補償性為主的增加。 有資料顯示,過去20多年來,中國曆年的國防費占當年GDP的平均水平約為 1.4%。自1986年的第七個五年計劃開始,中國的國防費投入逐年下降,由“七五”時期占GDP的1.73%,下降到“八五”時期的1.29%,“九五”時期則為1.19%。2001年以來,國防開支看似有較大幅度的增長,而實際上占GDP的比例還不到2%。這個比例的國防費,不僅低於發達國家3%的平均水平,還低於發展中國家2.6%的平均水平。中國的國防費在總體上依舊處於較低水平。目前,中國軍費規模是日本的三分之一,美國的二十分之一。 軍隊現代化:日本和印度潛力最大 在20年之內,中國軍事實力趕上美國是不可能的,差距也不會大幅度縮小。中日之間的差距會有所縮小。但按照美國政治學家、前國務卿基辛格的說法,日本的軍事實力在15年之內會保持對中國的優勢。印度經過20世紀90年代的超常規發展,事實上已成為軍隊現代化的大國。 冷戰後,美國進行了大幅度的裁軍。布什總統批准裁軍50萬人,克林頓又批准裁軍25 萬人,這使美國軍隊人數減少到145萬人。目前,美國擁有64顆偵察衛星,歐洲只有5顆;美國有80架大型戰略轟炸機,歐洲一架也沒有;在巡航導彈、海軍力量方面,美國的優勢更明顯;美國每年的軍事科研開支超過300億美元,歐洲則僅為120億美元。在研發投入上,中國更是望塵莫及。 二戰後,日本沒有軍隊,但有自衛隊。其兵力不多,但現代化程度非常高,具有世界一流水平。日本擁有發展核武器的巨大潛力。日本具有製造1000-2000枚原子彈的核材料和核技術,能夠在183天內造出原子彈。按照FSX計劃,到 2007年,日本將裝備超過俄羅斯SU-35和F-15的主力戰鬥機141架。日本從1982年開始配備美制E-2C早期預警機,從1985年引進愛國者導彈,配備可迎戰彈道導彈的PAC-2愛國者改良型。日本海上自衛隊在1995年3月已建成2艘排水量為7250噸的宙斯盾護衛艦,從1994年配備了 104架世界最高性能的防潛預警機P-3C,占美國向世界供應量的五分之一。國立澳大利亞大學戰略防禦研究中心主任保羅·迪布預測,日本到21世紀初將擁有亞洲最強大的海軍力量。 《日本2000-2005年度中期防衛力量整備計劃》提出日本軍事建設的方向:推進合理化、效率化、小型化。目前,日本的軍事技術在雷達、半導體及基礎材料上具有絕對優勢,其新型雷達可以探測360度的任何目標,連美國都要求轉讓。美國的洲際導彈甚至依賴於日本的半導體芯片。從戰鬥機到軍艦,美國尖端武器的電子裝置中所使用的陶瓷部件有95%是日本製造的。日本的一家研究機構預測,如果允許日本出口軍火,日本將控制世界艦艇市場的60%,軍用電子市場的40%,航天市場的25%-30%。 自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印度政府就努力增強軍事力量。目前,印度包括陸海空軍及其他部隊在內,總兵力達137萬人。陸軍實力雄厚,海軍位居世界十強之一,空軍位居世界第四。 值得注意的是,印度的武器進口連年增加。根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的研究成果, 2002年,印度進口武器增長率高達72%,堪稱世界第一。俄羅斯是印度武器貿易最大的賣家:雙方簽署了期限長達10年的310輛俄制T-90C坦克的買賣合同;印度買下50架蘇-30戰鬥機,同時購得自行生產150架蘇-30的權利;俄對此前出口到印度的877EKM常規潛艇進行了升級。另外,美國在 “9·11”事件後解除了對印度的貿易禁運。2002年,印度與美國簽署了1.46億美元的武器合同,得到8台AN/TPQ-37型“火力探測者”反炮兵雷達,以及一些高級通訊及後勤支持器械。美國政府還專門批准向印度出售20種軍事裝備,包括P-3海上偵察機、C-130“大力神”運輸機、GE-404 輕型戰鬥機引擎,以及部分直升機、雷達和海上救生設備等。2003年,以色列總理沙龍訪問印度,簽訂了預警飛機系統在內的大額軍售合同。 中國武裝力量現役部隊大約在250萬左右,由陸軍、海軍、空軍和第二炮兵組成。特別是二炮,具有近程、遠程和洲際導彈武器系統。在戰略打擊上,中國是世界公認的五個核大國之一。此外,中國還擁有製造中子彈的能力。不過,中國國防支出的總體水平很低,影響了軍隊的現代化建設。美國還設置種種障礙,阻止中國從以色列和歐盟購買先進國防技術。 在軍隊機械化方面,中國遠遠落後於美國、日本,甚至比印度還差。發達國家的軍隊機械化程度幾近100%,美國陸軍的信息化程度達53%,海空軍信息化達70%。而中國軍隊的機械化程度尚不高,某些領域甚至處於半機械化狀態。在受教育水平上,美國軍人平均年限最高,中國最低。 根據胡鞍鋼的研究,中國國防總實力在四國中位於第二位。美國遙遙領先,是其他三國總和的2倍。由於中國國防人力資本比較充足,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與美國的差距。印度第三,日本第四。中國軍人平均實力在四國中居於最後一位,不到美國的五分之一,日本的三分之一,甚至不及印度。中國軍隊明顯屬於數量型,現代化程度遠遠落後於日本,也不如印度。這意味着中國雖然擁有核武器,但整體現代化程度還很低。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