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之戰, 看來是無可避免了. 然而這一戰還有很多變數. 很多人拿韓戰, 越戰, 伊戰為參照, 從事各種對比和預測. 也有人以武器裝備做比評. 相信中國的最高決策者恐怕早已對此類推演爛熟於心. 然而, 更廣泛的考慮及謀劃也許還有待深入探討.
1. 戰略考慮
台海之戰的本質是什麼? 它是中國這一新興勢力是否可以為美國接受的問題. 從根本上說, 答案是: 絕對不可以! 這樣一來, 戰爭的規模自然可以想象. 這一問題其實有更廣泛的意義, 中國今日的發展, 難道僅只是為了本國的安居樂業? 根本沒有擴大勢力範圍的要求嗎? 以中國現行的國策: “和為貴, 不稱霸”, 其實是一個完全落伍的思維, 更有甚者, 不能為美國主流文明所接受, 反而招致惡意的猜測. 反之, 明確自己的勢力範圍, 充分展現維護自己勢力的決心, 並確實承認他人的勢力範圍. 顯示無意超出自己的應有範圍, 這才有可能控制戰爭的規模, 或避免戰爭. 這一方面, 印度的做法值得借鑑. 關於戰略勢力範圍的劃分, 可能需要幾年的磨和, 即使最終磨和失敗, 走向戰爭, 彼此也了解仗是為何而開. 從而, 有所為, 也有所不為.
如果, 美國是以台海之戰做為徹底遏制中國的攤牌戰爭, 那麼戰爭的規模將有可能超出韓戰, 越戰. 中國的戰爭準備, 應避免攤牌戰爭, 着眼於使美國有所不為. 歷史上, 韓戰, 越戰, 都不是威脅美國根本的戰爭, 所以, 不能與台海之戰簡單比較. 而二戰, 美國是傾舉國之力, 其戰爭能量有目共睹. 台海之戰介於二戰與韓戰, 越戰之間, 戰略上應讓美國了解, 這只是中國捍衛自身勢力的戰爭, 美國全球霸主的根本利益並沒有動搖. 同時與美國討論將戰爭限於台灣本地的條件, 及彼此毀滅的能力. 如果談判不順利, 中國將不得不增加軍費, 提高國家毀滅能力直至美國接受談判條件.
在台灣方面, 中國應考慮放棄”一國兩制”, 改為籌建”影子政府”,為占領台灣做準備. 建議擬定台灣地區法規, 及領導核心選舉法. 可以邀請美籍華裔專家,北美對中友好人士參與,確尤其是具有台灣公民權, 可以自由出入台灣的統派人士. 原則上, 保留”一國兩制”的基本精神. 此外, 中國應為戰爭的正義性而開展對美國南北戰爭, 兩德統一等歷史的研究, 以明示世界民族融合的普適性. 在這方面, 提高本國國民地位, 福利,待遇和榮譽感是政府的責任, 民族向心力的根本. 特權, 和尊敬應該留給本國國民, 而不是台商或外商.
台海之戰不是一場一般的戰爭, 中國的近代史上的大戰都是為防止國家向下沉淪的戰爭, 台海之戰卻是一場保衛中國向上發展權利的戰爭, 自然考慮得要更仔細. 有一個問題很令人費解: 中國是否可能贏得了台海之戰, 但反而失掉了上發展的權利? 因為這正是美國所要借台海之戰達到的目的, 也是中國下決心台海一戰的關鍵所在, 中方自應從各方面研究戰略失利的可能性, 及應對方法. 在這方面, 適當的拖延時間不失為一有利的選擇. 因為, 無論是比戰爭的意志力, 比現代戰爭的技術條件, 比高科技戰爭的經驗, 比極端手段, 中國都還不及美國, 可是美國有一個最大的弱點: 它是一個最沒有耐性的超級大國.
2. 戰術考慮
現在中國軍方備戰的口號是: “首戰既決戰”. 言外之意是只次一役, 准勝, 不准敗. 其實台海之戰反而是以中方”初戰失利” 開局更為有利. 美國南北戰爭是以北方初戰失利開局, 二戰美國也是以初戰失利開局, 但這兩戰結果都為美國贏得了很大的發展機會. 既然台海之戰的根本是保衛中國向上發展權利的戰爭, 中國應該向美國證明, 這種發展的力量不是一兩場戰役的得失可以阻擋得了的. 反之如果一兩次戰役失利, 既兵敗如山到, 那即使是占領了台灣全島, 也是一場失敗的戰爭.
武器是不是決定戰爭勝負的的因素? 至少是不負的前提吧. 當今的高科技武器概括起來有兩大方面: 高精度即時戰況信息的獲取, 快速及時精準的火力投射力. 美軍在伊戰中的勝利, 主要出自這兩方面. 伊軍既無這兩方面的軍事技術能力, 也無阻止美軍這方面力量的武器, 焉有不敗之理? 圍繞這兩方面, 中國軍隊的戰術能力如何呢? 這還是基於武器的因素, 而不是人的因素. 目前, 網上多有關於新式火力投射武器裝備的報道, 如各類新驅逐艦等. 其實戰況信息的獲取能力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