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兩岸關係:現在與未來的反思
送交者: 章念馳 2004年04月16日16:21:57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編按:汪道涵智囊、上海東亞研究所所長章念馳的這篇文章載於今年三月號的「中國評論」雜誌,甫一刊出,就得到各方響應,被解讀為大陸方面呼籲對台戰略新思維的扛鼎之作。在文中章念馳表示,大陸對台處理問題要有新思維,在台灣問題上儘量用和平的方式。他指出,兩岸關係日益惡化,台獨可出的牌已用盡,而和平統一方針已經死亡,雙方應制訂對兩岸人民都有號召力的統一綱領及統一法。

不過,三二零大選後,陳水扁詭異連任讓大陸對台言路一時沉寂,兩岸關係何去何從,是戰是和,恐非這篇《現在與未來的反思》能言盡......

脆弱的兩岸關係,多年來一定程度依賴着台灣法統--「一中憲法」而勉強存在,現在陳水扁終於向「一中憲法」開刀了。他說,「台灣是一個事實獨立的國家,但還不是一個完全獨立的國家,這就是現有憲法中還有一中成分,因此需要修憲」。而台灣修憲門襤甚高,於是他欲用「公投」來完成直接修憲,並提出了台獨時間表;他說這是民進黨的黨魂,這把大陸逼到了死角。因此有些人認為兩岸和平統一已無希望,只有一戰定乾坤;至於戰爭的巨大損失也只有在所不計了,這真是二十一世紀初中國人遇到的最大不幸。

台灣從「變天」到「變臉」,來得是如此迅猛,讓大陸痛嘗了甚麼叫「台獨」執政的滋味,也飽嘗了陳水扁尖刻無義的味道。長期來混沌不清的兩岸關係,瞬而變得清晰無遺。統獨對決來得如此之快,人們不約而同地問:「台灣到底怎麼了」?「我們應該怎麼辦」?

我認為不管今後是「和」是「戰」,我們都必須正視這兩個問題、必須清晰回答這兩個問題。瀰漫在兩岸關係中的「戰略模糊」或「是是非非」關係,是終究要消失的,而誰能首先回答兩岸民眾高度關心的一切敏感問題,誰就能取得主動權;誰能從理論上率先高舉起希望的大旗和解決兩岸關係的理想大旗,誰就能贏得人心。在此我想試論一下這兩個問題,以激發大家來共同探討的興趣。

台灣怎麼了

變味的選舉變質的民主

今日台灣,是唯選舉為大,權力與利益部需要通過選票獲得,選舉成了壓倒一叨的大事。正如英國諺語所說:「從樹上掉下的猴子仍是猴子?從樹上掉下來的議員就不再是議員了」 。因此為了獲勝,政客們甚麼事部敢做甚麼話部敢講,任何一樁事成了他們炒作選票的伎倆;他們以選舉為己任,想盡辦法騙選票。尤其民進黨在嘗到了執政滋味後,是再也不願下台了;陳水扁天天夢想連任,他太渴望——繼續過「總統」癮了。而在野的國親兩黨,飽嘗了下野的痛苦,也急於奪回權力、終於聯合起來奪權了,使台灣選情異常火爆。陳水扁執政的三年多,創下台灣諸多第一-失業超過五十萬以上;首度經濟負增長;國民所得倒退七年;貧富差距拉大六十一倍;一千兩百萬人列入新貧者;自殺案高達三干件;刑事案由三十八萬件激增至五十萬件……。民進黨迅速與財團勾結,比國民黨更加黑金化、吃相更難看,且無誠信。他選前無數承諾選後一概食言自肥:對兩岸關係也加此,如許諾「兩岸直航」等等今天也概不認賬。這樣一個政客要連選連任,在任何正常的民主社會都是沒有機會的,因為人民給了你四年,你沒有政績與業績,意味着你的政治生命就結束了,但是台灣卻是例外。陳水扁操縱的選舉不是以民生和經濟、社會、福利為主軸,卻是利用省籍與族群的矛盾,以統獨為主題,以愛台與賣台為唯一選擇,並將選舉與統獨公投捆綁起來讓選民去作選擇。這樣做在當前之台灣對他是有利的,因為人們太不了解統一是甚麼,於是他不顧一切地刺激統獨對決,不計後果地將祖國大陸逼到了死角,達到「置中國於死地而後扁生」,為一人當選而讓千萬人衝突,甚至將美中推向對抗與戰爭之中,這是極其自私而不道德的。民進黨在執政後,變得毫無理想可言,扁呂一夥把持大權,民進黨創黨人物均紛紛離開民進黨。最近連李遠哲、王永慶、林懷民這些黨外名人,也聯合發表聲明,指出台灣選舉完全變味,充滿惡鬥,人為製造統獨對決,錯用了民主。這也反映了台灣民主化的不成熟,人們錯將選舉當民主。

陳水扁是一個「百變金剛」 ,他曾表示民進黨必須轉型,必須爭取中間選民,必須建立跨黨派聯盟,必須建立全民政府。但今天他只有刺激統獨一途了,只有徹底倒向極獨懷抱了。而極獨分子自知時日無多,中國日益強大,尤其在二零零八年與二零一零年中國舉辦「奧運」與「世博」之後,要從一個全世界均認可的強盛的中國版圖中分裂出去,是幾無可能的。所以唯有抓緊這四至六年完成獨立建國,於是一場台獨大合唱公然借選舉登場了,而廣大的兩岸同胞乃至美國與日本民眾便都成了他們這場政治豪賭的人質。

台獨上台意味兩岸關係永無寧日

長期以來,兩岸關係存在個「灰色地帶」,許多東西允許不清不楚,台獨也只可做不可說,有人稱之為「戰略模糊」地帶。而今天這地帶消失了,台獨是又說又做,人們吃到了陳水扁狠狠踢來的一腳,於是大家驚呼:台灣怎麼了?其實這是一個早該明白的事實--台獨上台意味着兩岸關係將永無寧日。

歷史告訴我們,偌大的中國,統一是至關重要的;分裂與分裂分子是一個國家穩定與發展的最大隱患,分裂分子後面又總有外國顛覆勢力的插手,分裂活動猶如一根政治拉鏈,牽動着國家的心肺,讓你難以安定發展。因此反分裂與維護統一大業,是全黨和全國的大事。應面對現實,吸收各方智能與積極性來共同治理。

「公投法」出台更意味着國無寧日

台灣依目前憲法及《國統綱領》明確載明台灣與大陸同屬一個中國,因此,台灣沒有單方面改變現狀的權力,尤其無權用「公投」這種「大民主」的形式來決定自己的治權與前途。若「公投法」出台,併入憲,不管公投甚麼內容,是不是進行統獨公投,台灣實質上已擁有了單獨決定自己治權與命運的法律依據,這樣,兩岸關係將不復存在,我們必須明白地向國際社會和台灣民眾講明這是不可逾越的底線。

公投的危險性連美國、日本、澳大利亞、俄羅斯、歐盟皆知,故連他們都表示反對。因為公投一旦握在小撮瘋子手中,全世界部必須為它付出沉重的代價,而陳水扁與台獨的基本教義派為了私利和台獨夢囈,甚麼事都敢干;而泛藍為選票竟敢與陳水扁比「獨」比「爛」,也一時喪失理智,鑄成大錯;台灣廣大民眾一味求爽,完全不知「公投」的危險性,因而使整個兩岸關係陷於高度危險之中。

如今「公投法」已入憲,並明文允許「防衛性公投」。從今往後,民進黨不管在野在朝,一定會依此法提出種種公投要求;並會先從一般問題公投,進而進行統獨公投,直至用公投修憲。如此則台灣公投中南海地震,國無寧日矣。且公投修憲一旦成功,台灣通往聯合國大門即通行無阻矣,屆時即便使用武力也於事無補矣;我們寶貴的戰略機遇期及和平崛起的機遇,中華民族偉大的復興美夢都將受阻於台灣問題,這是何等的不幸。對此我們要有足夠的認識,為此我們對兩岸關係要有足夠的重視。

不可忽略本土化民主化多元化效應

在亂象險情叢生的兩岸關係後面,也許我們長期忽略了危象後面的成因,習慣地以自己的觀念去審視台灣,忽視了在解除戒嚴後本土化民主化多元化對台灣社會產生的影響,只重視「一國」的完整性,而忽略了「兩制」並存的巨大差異。

台灣在歷史上曾長期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被視為蠻夷和邊陲,以至被荷蘭作為無主的土地統治三十八年,鄭成功占領二十二年作為反清復明基地,割讓給日本五十年,又被蔣介石作為反共復國基地近五十年,反覆被統治占領,形成了他們的特殊性格和追求獨立的個性。因此當「戒嚴」取消、實行民主化、推行多黨制、貫徹本土化,對飽受欺壓的台灣同胞來講,是多麼高興。這種「出頭天」情是我們無法給予的,他們的這種興奮是我們不易體會的。由此而衍生的社會多元化政治生態,使他們對統一產生懷疑與排斥。他們怕統一會降低生活水平,也會讓他們失去好不容易獲得的自主權。他們不知統一為何物,他們原諒李登輝、陳水扁的一切過錯,說「寧願口袋扁扁,也要阿扁」。他們偏愛一個土生土長的貧農後代;他們對大陸、有許多偏見與成見,不管大陸說甚麼,他們都視為是大陸的「打壓」……。他們當家作主後興奮的情緒還在不適當地發酵,而陳水扁正是利用了這樣的民意大搞分裂,而興奮的民眾對可能招來的危險,渾然不知,這實在是可悲的。

李登輝執政的十二年,加上陳水扁執政的四年,他們利用這種民意大搞去中國化、又將台灣作為一個國家加以塑造。台灣的國家化,即「一邊一國」已成主流民意,普遍承認台灣是個主權獨立國家,她的名字叫中華民國,與我們將台灣定位為「一個省」或「中國的一部分」,越來越背道而馳。

面對迷失的兩岸關係,針對台灣的激變,我很贊同陳於帛先生的觀點,他認為「我們必須面對的嚴峻事實是:不可能一廂情願地冀望於美國的配合與支持,不可能一廂情願冀希望於台灣主流民意的覺悟,不可能冀希望於台灣內部政治力量對台獨勢力的牽制,不可能一廂情願地迴避『和平台獨』的趨勢」、「大陸的對台政策需要作適應台灣內部政局新變化的大幅度盤整和檢視,大陸的反應是關鍵」(二零零四年一月二日《信報》陳子帛文章)。我也同意喬治華盛頓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哈里.哈丁院長的觀點,他說,不管台灣怎麼變化和選舉結果如何、大陸「如果你真的要一個你可以稱之為統一的解決方式,你對台灣就要更有彈性,方法也要修正」(二零零四年一月二十日《聯合報》文章)。確實,要真正找到問題所在,與其指責別人,不如嚴格要求自己。這才是成敗的關鍵。

要全面冷靜分析不要自亂方寸

面對當前日益惡化的兩岸關係,我們要對亂象有清晰冷靜的分析和判斷,理清思路,統一認識,統一行動。既不可盲目悲觀,認為和平統一方針已經死亡,只能讓戰爭來解決問題了;也不能盲目樂觀,認為只要依仗我們的實力在國際上守住一中原則,台獨永遠是「茶壺裡的風暴」-翻不了天。我們既要認識形勢的嚴峻性,又要找到發生問題的根源,對症下藥,切實把工作做好,爭取對台工作有個新思路、創造一個新局面,

我們冷靜分析一下,對今日中國來講,甚麼為大,甚麼為先,甚麼為重?我認為,無論如何仍是中國前途為大,發展自己為先,民族振興輿加速現代化為重,而台灣為小,統一為次,兩岸關係為輕,若這關係被顛倒了,我們將要付出重大代價。

在兩岸力量對比上,我們也應冷靜分析一下,究竟誰比誰強,誰比誰急,誰更怕誰?我認為,無論如何是我們比台灣強,而且會更強,是台灣比我們急,是台獨更怕我們,而不該是我們怕台灣;台獨可出的牌已用盡,面我們可出的牌遠遠沒有用完。如果沒有這樣的基本判斷,就不是清醒的唯物論者。

但我們也應清醒看到當前的四至六年是兩岸關係的危機高峰期,這期間我們在對台問題上的主動權正在流失,一個中國的社會支持基礎正在台灣喪失,台灣對中國的離心力正在加大,而我們促統的努力遠不及台獨的分裂速度,我們在很多問題上還存在教條主義的條條框框……。我們既要看到問題的嚴重性,又要保持信心,不亂方寸,迎頭趕上,使和平崛起的戰略機遇期不致喪失,這應該是做得到的。要妥善處理好幾個關係

(一)要處理好和平崛起與台灣問題挑戰的關係

中國自改革開放後,有了二十多年的發展,但對經濟基礎極差的中國來講,距離小康目標還很遙遠、因此爭取和平環境,繼續有二十年的發展期:是中國最最頭等的任務,也是中華民族各族人民實行民族振興的最大願望。至於這種發展是不是意味「中國崛起」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種「發展」與「崛起」應以和平的方式進行,以不威脅與影響我們的鄰國與整個世界為基礎,不能搞窮兵贖武,不能走霸權道路。即使在解決台灣問題這樣的內政問題上,也要儘量用和平方式,體現出一個負責任的政府與大國的風範,這是非常重要和首要的問題。

因此做好對台工作必須引起全黨全民重視,而且要想盡辦法來做。這方面我們的空間是很大的。同時要相信台獨已是走到了盡頭,台灣的「文革」總會有結束的一天,台灣民眾終會覺醒,會回到一個健康的兩岸關係的,台獨的死路是走不通的,我們必須有此信念。

(二)要處理好反獨與促統的關係

反獨只是兩岸關係中的一部分,決不是兩岸關係的全部。兩岸關係若只有反獨,將使統一失去光澤;統一若沒有了光輝,會讓人民失去追求統一的熱情,使兩岸關係變成一場沒完沒了的口水戰,徒讓人們產生厭惡,統一也會變得蒼白面遙遠,人們也不會為統一去奮鬥,更不會為之獻身。

因此我們應該加大對統一內涵的研究,應該不斷發展統一理理論,不斷對統一理論賦予新生命力,去制訂一部「統一綱領」,催生一部《統一法》,將涉及統一後及每個階段的目標、任務、方法都加以合理規範,讓所有人都了解統一的好處及統一的步驟;要實事求是地去解決統一過程中衍生的相關問題,最大程度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性,讓廣大民眾都有知情權和參與權,形成一個熱火朝天的反獨促統情勢。

最近,在兩岸關係十分低迷的情況下,大陸方面依然發表《以民為本,為民謀利,積極務實推進兩岸三通》的政策白皮書,這是十分明智的。胡錦濤主席又專門會見了台商協會會長,他沒有說一句重話狠話,只是苦心婆口勸台灣同認清世界大局,體認家和萬事興,兩岸同屬一個國家和一個民族,我們要把我們共同家園維護好、建設好、發展好,維護共同利益,堅持共同發展,做到三個有利於……。這充分顯示了祖國的仁厚。最近胡錦濤主席又再次奔波於國際社會,陳述我們反分裂的理由,這一切都顯示了新一屆政府的新思維新作風。與陳水扁為了自己連任聲嘶力竭地上竄下跳,形成了鮮明對照。

事實證明,兩岸關係如果僅僅只有鬥爭與對抗,只有反獨而忽略了促統,就不可能健康發展。儘管台獨在台灣還處於上升期,台灣民眾情緒還未回歸理智,但我們不可以忽略統一「這一崇高目標的建設」,應知道一些人不擁抱統一,正是對統一的意義與好處缺乏了解。

(三)處理好戰略清晰後的雨岸關係

長期以來中美台關係中的兩岸關係,一直存在一塊「灰色地帶」或稱作「戰略模糊地帶」,這種模糊避免了兩岸關係的直接衝突,使各自政策有一定彈性,形成了似是似非的關係,讓各方可以迴避統一的實質問題,避免攤牌。但是,隨着台灣打出一邊一國,以及「公投制憲」出籠,令「灰色地帶」煙消霧散,使三方關係均處於轉直接對抗之中,再無模糊可言。故美國直言反公投,反破壞現狀;泛綠堅持公投,堅走台獨之路;泛藍倡穩定,走兩岸協調之途,也不怕戴賣台帽子。接着要看大陸怎麼辦,怎麼回答台灣民眾關心的問題,這迫使我們要有一個清清楚楚的對台政策。三者之間,誰清晰誰就有主導權,形勢已發生了這樣的變化。

清晰後的兩岸關係對追求兩岸穩定的泛藍是有利的,他們不必擔心緩和兩岸關係之路是「投降」或「賣台」,我們也不需要任何人投降或賣台。統一是兩岸民眾共建一個美好家園的過程,是彼此平等、互利、互尊的,是共創的民族的振興輿繁榮,是使兩岸關係變成中國人自己的關係。

清晰後的兩岸關係必然對泛綠是不利的,使台獨更加沒有空間。台獨是沒有任何正義性可言的,這只是一小撮極端分子的夢囈,它不會給台灣帶來任何利益;它是世界和平的死敵,人們也不願為李登輝、陳水扁這樣沒有政治操守缺乏誠信的人去殉葬。

(四)處理好中、美、台三大因素的關係

兩岸關係是由大陸因素、國際因素、島內因素三大因素構成的,真正決定兩岸關係命運的是在於兩岸民眾,其關鍵因素在於大陸。兩岸的統一不僅僅是統獨議題,我們追求的也不僅僅是「一國兩制」,兩岸關係的本質是制度與實力的競爭,若我們的民主、法制、文明、物質、精神諸方面的建設都能優於對方,統一就有磁鐵一般的吸引力,仇華的國際勢力也不敢染指代價極高的台海問題,台獨也不會有吸引力。因為人們崇拜的是「一國良制」,即一個強大而文明的國家,一個良好而公平合理的制度;若我們自己的事情做不好,一切口號都將黯然無光。

國際因素也十分重要,如果世界各國不了解我們正常而善良的統一訴求,統一也難完成、但是我們決不能把台灣問題與任何國家作任何交易。在國際因素中,美國與日本最為重要,隨着中國國際地位提高,美中、日中之間互有需求,唯台灣問題是中國國家的最高利益,是必須尊重而不可交換的。美日反對台灣公投,是維護美國、日本及中國的共同利益和自身利益,防止公投作為陳水扁之流的政客冒險的賭注,防止台灣單方面政變現狀而造成大國間的衝突,非是對中國大陸的恩賜。過多依賴他國,也後患無窮;與其求他,不如求己;與其讓利他國,不如讓利同胞。兩岸總有一天會走向統一 ,現狀並不是不可改變,但改變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事實是不允許的,改變目前兩岸現狀而走統一則是應該鼓勵的,這一點務必及早講清楚。

對島內複雜的形勢,我們要從歷史、文化、政治、選舉諸方面去深入了解,要相信台灣同胞一定會走出泛意識形態化的統獨怪圈,會回歸一個健康的兩岸關係?會從善擇流。四年前,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相信偽善的李登輝,四年後的今天,只有百分之二十、百分之三十不到的人還相信他,這樣的覺醒是需要時間的,我們應有必要的耐心。但對來到大陸的百萬台商、台胞,我們是絕對有責任的,應善待他們,做好他們工作。

兩手一定都要硬

鄧小平教導我們,要有和戰兩手準備。和的努力要紮實,戰的準備也要紮實;沒有強大的國防實力,就沒有和平的基礎。因此我們一定要加快加大加強軍事現代化的準備、讓台獨分子和國際干預勢力不敢跟我們較量,也沒有實力較量,這是任何一個主權國家應有的權力,這也是我們被陳水扁一夥逼出來的。但我們決不輕易言戰,更不能以武力威脅台灣同胞、動輒言打,天天玩狼來了的遊戲,軍事準備是只能做而不能言的。我們還是要盡一切努力維護和平統一、在和平統一這一手上盡到所有責任。

結語

總之,兩岸關係走過了曲曲彎彎起起伏伏的二十年,它不僅僅沒有使統一變得明朗,雙方反而愈行愈遠而迷失了方向,我們似乎也越來越被動。這種被動首無來自雙方判斷的失誤,我們還不能正視變化了的台灣所衍生的自主意識、民主意識、本土意識、中華民國意識及追求國際空間的意識;而台灣也不能正視大陸的一中意識、中華民族復興意識、和平崛起意識、持續發展意識。也許雙方始終缺乏共同意識的基礎?各自內心有太多的冷戰意識和對抗意識,始終沒有理解「和平統一」的本意,不知道和平統一是一個雙方共同發展共同締造的過程,這過程不可能是短期的,而這一過程最大特點是雙方最大程度的相互包容,但目前雙方最缺乏的就是包容,這就會必然產生失敗。失敗是統一過程中應允許的挫折、低潮與反覆,就像整個改革開放會不斷出現挫折、低潮與反覆一樣,不應反應過度。中國人在走向未來的過程中、沒有現成的樣板與辦法,但我們又必須勇敢地向前走,跌倒-總結-糾錯-爬起-再走,我們就是這樣前進,但我們一定會走向成功的!

弔詭的兩岸關係,隨着台灣選舉的白熾化、使「灰色地帶」迅速消失了,讓每一方都需要重新調整方針,這也有助各方重新詮釋自己的政策,亮出兩岸關係的警戒線,有助於重構兩岸關係,使迷失的兩岸關係走出迷途。我深信這一切都給了兩岸民眾更多的思考,我相信兩岸都會更成熟起來。兩岸未來未必是必須刀刃相見,嚮往自主的台灣同胞,與嚮往和平統一、繁榮富強的大陸同胞,不應該有根本衝突,完全可以共建一個新的兩岸關係,進而共同發展、共創雙贏、共同繁榮,共建一個更加美好的家園。

*****************************************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衣;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3: 米國的邪惡:從“弱肉強食”談起
2003: 中國安全戰略:四種武器值得警惕
2002: 愛國與愛情之老幺方程式
2002: “毛澤東思想”與“台海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