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別忘了諾曼底戰役的另一面
送交者: 林治波 2004年06月08日16:33:49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今年是諾曼底登陸戰役60周年。來自16個國家的政要和14個國家的老兵雲集法國諾曼底,舉行隆重的紀念活動。通過電視媒體的實時轉播,我們得以目睹紀念儀式的空前盛況。

  諾曼底戰役的確是值得紀念的。這次戰役是世界戰爭史上規模最大的兩棲登陸戰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具有戰略意義的事件之一。它的成功實施,標誌着西歐第二戰場的正式開闢。第二戰場的開闢,拖住了法西斯德軍的大批兵力,有力地支援了蘇軍的反攻作戰,也消除了德軍跨海攻擊英國的直接威脅。從此以後,德國法西斯就陷入了東西夾擊、兩面受敵的困境之中,失敗已成定局。對於這場登陸戰役的重大意義,連斯大林也不否認,他在接受《真理報》記者採訪時說:“不能不承認,這次行動按其計劃的周密,規模的宏大和行動的巧妙來說,在戰爭史上還從未有過類似的先例……這件事將作為頭等業績載入史冊。”

  不過,諾曼底戰役卻是姍姍來遲的一次作戰,被人為地拖延了兩三年之久。早在蘇德戰爭爆發後的1941年7月,蘇聯方面為減輕自己的壓力,就向英美提出了開闢第二戰場的要求。當時,75%的德軍及其附庸國軍隊被拖在蘇德戰場上,直接配置在法國、比利時、荷蘭沿海的部隊只有19個師,這為開闢第二戰場創造了良好條件。但蘇方的建議卻被英國首相丘吉爾尖刻地指責為“奇談怪論”和“愚蠢行為”。他說:“實施重兵登陸,勢必意味着流血與失敗。”

  在德軍的強大攻擊下,斯大林於兩個月後的9月3日又一次急切地要求英軍開闢第二戰場,丘吉爾再一次回信拒絕。

  10天后,蘇方以蘇聯政府的名義致函英國政府,強烈要求英國軍隊立即開闢第二戰場,信中話說得很重:“不開闢第二戰場,將會助長我們共同敵人的氣焰。”丘吉爾非但沒有因此同意蘇方的要求,反而惱羞成怒地說,提出這一要求是“可悲的和可恥的”,提出這種要求的人是“笨蛋和騙子”。

  當時,美國軍隊有210多萬人,年產作戰飛機2.3萬架、坦克1.2萬輛;英國軍隊則達450多萬人,年產作戰飛機2萬多架、坦克1.5萬輛。英美不急於開闢第二戰場,並非條件不夠,而是另有意圖。對此,戴高樂說:“他們的秘密計劃中並不想趁敵人的力量在俄國戰場上日益削弱的時候去冒險。”蘇聯人說得更加直白:“丘吉爾在削弱敵人——納粹分子的同時,還想削弱自己的盟國——蘇聯。”

  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發後,美國開始比較積極地參與反法西斯戰爭,但英國仍然比較消極。此後,美英軍隊分別在太平洋戰場、北非戰場和西西里進行了一些戰役,但開闢第二戰場的計劃一直被擱置着。

  1942年,蘇聯紅軍在斯大林格勒會戰中一舉殲滅德國及其附庸國軍隊150多萬人,使戰爭形勢開始發生根本性轉折。緊接着,蘇軍又於1943年取得庫爾斯克戰役的勝利,開始轉入戰略反攻。由於害怕“俄國人不停地向西推進”,擔心俄國人首先進入柏林,英美政治家不得不認真考慮開闢第二戰場的問題,並制定了一項代號為"霸王"的戰略計劃。當時,還有一個突然出現的因素迫使英國儘快開闢第二戰場:1942年10月,德國成功研製出一種新型大規模殺傷性武器V-1、V-2導彈,隨後開始裝備部隊。這些導彈的發射場都配置在法國北海岸。如果英國在1944年夏季不向歐洲北部進攻,那麼倫敦勢必要遭到V-1、V-2導彈的大規模襲擊。

  諾曼底登陸戰役就是這樣“千呼萬喚始出來”,於1944年6月6日凌晨終於發起。由於拖延過久,戰局已經發生轉折,諾曼底戰役的實際作用並沒有西方國家宣傳得那樣重要。

  這些歷史事實提醒我們,在謳歌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的時候,不要忘記往往還有其另一面。以諾曼底戰役為例,在其輝煌的戰績背後,還隱藏着政治家自私的計算。

  令全世界矚目的空前隆重的紀念還告訴我們一個事實,強者壟斷着話語權。美英法三大強國共同參與紀念,牽動着全世界的神經,使之成為國際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而意義遠在諾曼底戰役之上的斯大林格勒戰役反而有點黯然失色了。想當年,蘇聯在位居兩霸之一的時候,嘴巴張得很大,似乎東西方整個反法西斯戰爭都讓蘇聯包圓了。現如今,俄羅斯變成了二流國家,其歷史也跟着貶值。真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弱者當然也想發出聲音,可惜因為實力弱、力量小、手段少,發出的聲音就小,即使大聲吼叫,也沒幾個人願意搭理。國家也一樣。就沖這一點,我們也要使自己強大起來。

  明年是中國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長期以來,中國人民為抗擊日本侵略付出的巨大民族犧牲和做出的決定性貢獻,一直被國際社會所忽視或貶低。在紀念抗戰勝利60周年之際,在中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日益提高之際,我們一定要響亮地把中國的巨大貢獻告訴全世界,讓全世界的人民知道,是中國人民在全世界率先打起反法西斯旗幟的,中國戰場才是世界東方反法西斯戰爭的主戰場,中國人民才是打敗日本軍國主義的決定性力量。沒有中國對日本的長期打擊與消耗,無論蘇軍出兵中國東北,還是美國向日本投擲原子彈,都不能打敗日本。中國人民的犧牲與貢獻理應銘刻於世界現代史冊。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2: 對日本的戰略轟炸(A)
2002: 對日本的戰略轟炸(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