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台灣民眾應寬宏、大度——從取消張惠妹演唱會談起
最近在杭州發生的取消張惠妹演唱會一事在台灣島內引起強烈反響,台灣不少網友發起抵制大陸和香港藝人赴台演出的活動。在台海局勢詭異、反獨鬥爭尚未取得進展的情況下,兩岸部分民眾卻升高對立情緒,對大陸的反獨促統工作決非幸事。
雖說這次事件國台辦定性為“個別事件”,但它反映出大陸對台灣社會仍缺乏了解,處理問題簡單生硬;也反映出相關部門平時疏於對國內人民宣導,如認識台灣問題的複雜性及正確對待台灣民眾,以致少數民眾錯把民粹當成愛國。真正推動台獨者畢竟只是一小部分,對廣大台灣民眾則應愛護和關懷,不應動輒就扣上“綠色”帽子。
四年前張惠妹演唱的是“中華民國國歌”,不是台獨的什麼歌,她因此受到懲罰,在大陸被封殺了幾年。這就牽涉到如何對待“中華民國”這個稱號的問題。由於台灣絕大多數民眾至今仍認同“中華民國”,北京要爭取台灣民心必須妥善處理這一敏感而複雜的問題。
從法理上說,1949年中國國土上發生了政權更迭,1971年聯合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唯一合法代表。“中華民國”從此已不是一個具有國家資格的主權國家,把“中華民國”說成是主權獨立國家是缺乏法理依據的。但從現實上來說,居住在台灣這部分中國領土上的絕大多數民眾都認同“中華民國”,畢竟這也是台灣對中國認同的唯一政治符號,否定了“中華民國”, 台灣同胞只能認同台灣了。
解決這一問題的出路在於,在國際上仍應堅決反對“中華民國”名稱的出現,反對製造“兩個中國”的圖謀。但在兩岸關繫上,應當容許和尊重台灣民眾對“中華民國”的認同,對這些問題應當有模糊的空間。既然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將來都要走向統一,不必斤斤計較有你無我。畢竟“中華民國”也是中國。等到台灣民眾都拋棄“中華民國”轉而認同“台灣共和國”,那才是真正的麻煩來了。在處理兩岸關係中應摒除二元對抗思維,非彼既此,要麼絕對一直,要麼就是敵人,沒有中間狀況和模糊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