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中國海軍第15批護航編隊從湛江啟航,“井岡山”號兩棲艦、“衡水”號護衛艦、“太湖”號綜合補給艦均為首次赴亞丁灣執行護航任務。“井岡山”號兩棲艦首次奔赴護航一線,是媒體最為關注的焦點。然而事實上,“太湖”號補給艦的首次上陣,實際戰略意義更大。
“太湖”號綜合補給艦,今年6月18日剛剛加入北海艦隊正式服役,剛入役不到兩個月就被拉上陣。“井岡山”號、“衡水”號雖然也都是相當新銳的戰艦,但均服役一年以上。可見,中國海軍護航行動對“太湖”號的期待十分迫切。
目前,已投入亞丁灣的中國補給艦隻有三艘,分別是“千島湖”號、“微山湖”號和“青海湖”號。實際上,最初真正投入遠洋護航的只有前兩艘,“青海湖”號的航速慢(16節),不及其它兩艘(均為19節)。由於補給艦缺乏加上護航補給的不可缺,“千島湖”號和“微山湖”號都需要連續幾次執行護航補給任務,才能回國休整,艦上人員的工作壓力非常大。因此,儘管“青海湖”號航速較慢,但仍在後續幾次護航任務中被派上了陣。
“太湖”號實際上是“千島湖”號、“微山湖”號的三號艦,前兩艘分別在2004-2005年服役,而“太湖”號在2013年才服役,很大程度上就是針對護航而做出的補充措施。該艦長178.5米,寬24.8米,滿載排水量23000噸,將成為中國海軍遠洋作戰的關鍵性力量。
“太湖”號的加入,大大充實了中國海軍遠洋補給力量,減輕了其它補給艦的壓力。此外,不僅是亞丁灣護航,中國航母編隊或兩棲艦編隊的遠洋作戰,也必須有新型補給艦的伴隨。如果中國遠洋補給艦都被護航任務所占用,航母編隊的遠航是談不上的。可見,中國增添新型補給艦的意義是戰略性的,而且未來還有必要繼續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