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殲31試飛。
|
8月以來,中國國產第四代隱身戰機殲-31“鶻鷹”已經進行了三次以上試飛,試飛頻率明顯增加。分析認為,美國在四代機市場的份額已經出現了滑坡,殲-31的優異性能將使其成為四代機市場的有力競爭者。
性能可比肩F-35
雖然同為第四代隱身戰機,殲-31的整體氣動布局設計以及隱身外形同曝光度更高的殲-20卻不盡相同。軍事愛好者更願意將殲-20和殲-31的關係與美國空軍F-22與F-35的關係作比較。殲-31與F-35一樣採用DSI進氣道(無附面層隔道超音速進氣道)設計,不同的是,F-35使用單台發動機提供動力,而殲-31為雙發設計。此外,F-35的某些型號支持短距/垂直起降,殲-31目前暫不具備此功能。
此前有報道稱,殲-31搭載了兩台由俄羅斯提供的RD-93發動機,該消息得到了俄羅斯米格飛機股份公司的證實。採用該型發動機的還有中國與巴基斯坦聯合研製的“梟龍”輕型戰鬥機。以四代機的標準來判斷,RD-93發動機顯得有些老舊,但是在原型機試飛的過程中,使用一台性能穩定、技術成熟的發動機是最保險的做法。消息指出,殲-31定型後,有望搭載我國自行研製的WS-13型發動機,該發動機相比RD-93性能有顯着提升。
隱身技術方面,我國空軍試飛專家徐勇凌指出,殲-31的隱身氣動設計、隱身發動機設計、隱身塗層設計均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他同時指出,殲-31在具備隱身能力的同時又具備了相當的載彈量水平。分析指出,由於殲-31採用的是雙發設計,進氣道分布在機身兩側,因此,彈倉內部容量相較單發設計的F-35可能要寬裕一些。此外,徐勇凌表示,中國人在四代機的研製上還有自己的考慮,既照顧隱身方面的需求,也考慮作為軍用對地、對空作戰的空地武器掛載、空空武器掛載。這意味着,載彈量方面,殲-31相比F-35將占上風。
殲-31或不入役空軍
2012年10月31日,殲-31“鶻鷹”戰鬥機在萬眾矚目中首飛成功,瀋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終於在世人的關注下扔掉了“靠仿造俄羅斯蘇霍伊戰機而生存”的帽子。而隨着殲-15艦載戰鬥機在“遼寧”號航母上完成起降,人們再一次將溢美之詞獻給了沈飛。或許很多人會期待“鶻鷹”戰鬥機的早日服役,但讓人失望的是,也許“鶻鷹”戰鬥機永遠不會出現在我國空軍的裝備序列里,因為殲-31“鶻鷹”戰鬥機並沒有被國家立項。換言之,這是沈飛和中國航空工業集團的企業項目,類似於出口型的“梟龍”戰機,國家沒有立項和投資,因此也沒有採購的必然性,所有的市場風險將由沈飛和中航承擔。
根據601所(瀋陽飛機研究所)李天院士的個人傳記所述,“鶻鷹”戰鬥機的來歷被解釋得一清二楚。“2007年10月底,總裝備部正式發文宣布611所(成都飛機研究所)的方案勝出,並以611所為主,601所參加,共同組成國家隊進行新一代戰機(殲-20)的聯合研製”。
李天院士在傳記中稱,當時所領導考慮不能由此就停止對新機的研究工作。所里決定自籌資金開發一個新的項目(殲-31“鶻鷹”戰鬥機)。實際上,企業自籌資金研製戰鬥機正在成為中國航空工業的一個常見現象,除“鶻鷹”和“梟龍”外,L-15高級教練機也是企業自籌資金研製的。這些都說明,中國航空企業已經具備相當的資金和研發實力。
國產四代機瞄準出口市場
香港《星島日報》報道指出:“目前,日本、韓國、新加坡和澳大利亞等國基本都採購了美國的F-35戰鬥機,但F-35戰鬥機在試飛中接二連三地出現故障和技術問題已經讓這些採購國憂心忡忡,甚至不滿”。而F-35的單價從2001年之後暴漲了75%,這也令項目各開發國失去原有的熱情。
作為在世界軍事航空史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隱身戰機,不僅會對戰爭的樣式帶來巨大衝擊,同時也會對世界尤其是亞太地區的國際關係與地緣戰略形勢帶來巨大影響。隱身戰機已經超越了一種武器裝備平台的層面,它的身影背後蘊含着各國之間的博弈與戰略考量。可以說,以隱身戰機為代表的高科技武器正在成為中美戰略博弈的一個新變量。
一些軍事媒體曾經這樣總結美國的軍事行動:“沒有空軍,美國人就不會打仗了”。然而,中國隱身戰機的發展在未來將嚴重削弱美軍進行遠程打擊和空中支援能力。沒有制空權,美軍“打遍天下無敵手”的作戰優勢將蕩然無存。而一旦美軍在可能的戰爭或局部衝突中無法輕鬆取勝,美國的戰略利益將會受到嚴重挑戰,其在亞太地區的地緣政治戰略將會出現被動局面。
業內專家預計,殲-31未來必將走向國際市場,這無疑將搶走F-35的風頭。可以說,中國的四代機已經成為一些尚未決定採購F-35的國家一個新選項,而對於那些被美國排除在武器出口名單上的國家,中國的四代機無疑將是非常誘人的。
總之,以外貿出口為主要目的的殲-31讓本已焦頭爛額的美國軍火商們變得更加焦慮不安。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曾報道稱:“殲-20和殲-31在未來10年內成為中國主要攻擊戰鬥機的可能性定會影響該地區各方的防務計劃和戰術飛機出口市場。”
鏈接
殲-31具備上航母實力
今年初,殲-31總設計師孫聰曾經透露,希望殲-31的改進版能成為中國下一代艦載機。
分析認為,殲-31完全具備成為艦載機的能力,其中一個很重要的論據就是殲-31的前起落架設計採用了雙輪(比它重一倍的殲-20僅為單前輪設計),後起落架則採用了跪式結構,這兩種方案的支撐性和耐衝擊力較強,考慮到航母艦載機在起降時需承受比陸地起降時更大的衝擊力,殲-31的設計使其適合在航空母艦上起降。
此外,日前有報道稱,我國國產航母已經開工建造,未來將搭載何種艦載機成為人們關注的另一個熱點。目前正在“遼寧”艦上頻繁試飛的殲-15“飛鯊”艦載機脫胎於前蘇聯設計的三代機蘇-33。其性能水平或難以完全滿足我軍對未來戰爭的要求,二代艦載機研發勢在必行。從這個角度來說,如果殲-31部署航母,可以與先期服役的殲-15形成輕重搭配的戰鬥序列。假如在未來戰爭中遭遇美國航母艦載機F-18和F-35,亦不會處於下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