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人民幣降息--一個愚蠢而又荒唐的政策
送交者: 遠方的狼 2002年02月28日17:05:02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政治與經濟之四十七]人民幣降息--一個愚蠢而又荒唐的政策文章來源: 草庵居士 於 2002-2-28 0:56:00:

政治與經濟之四十七

人民幣降息----一個愚蠢而又荒唐的政策

數月前,我到前中共台灣省委常務委員,原香港文匯報總編輯金堯如先生家中小敘,金先生大病初癒,但精神狀況良好。一同前往的還有一位旅美的中國問題專家,,中國事務雜誌總編輯伍凡先生,另一位則是曾在1947擔任美國派遣到中共楊成武將軍處的軍事小組首席翻譯官,後來在中共公安部擔任多年高級職務的旅美人士於浩成先生。

在談話中,金先生談到了人民幣政策問題。金先生詢問我對於大陸人民幣政策的看法,我說:“在以前,大陸人民幣不貶值,但可以用出口補貼和退稅的方式來進行調整,暗中變相進行貶值,阻擋外幣貶值的壓力。中國加入WTO後,這個貨幣政策就出現了問題,面臨着WTO簽約國的約束,政府採取的常規貨幣政策就只有貶、升值和調整利率等幾種手段。中共考慮到政治面子和短期穩定,一直強調貨幣不貶值,那麼手段就只有調整利率這個辦法,而且在目前,大陸經濟學家對美國的經濟政策比較推崇,美國利率政策調整又很有效,估計大陸會使用調整利率這個手段來解決經濟問題。相對而言,降息的手段溫和但解決不了問題,大陸的問題不是產業結構,而是社會結構的深層問題,降息只會掩蓋眼前的問題,但更可能的是會將中國商業銀行推向絕路,造成更大的社會動盪。這是一個下下策的選擇,最好的辦法是痛下決心,進行貨幣貶值,同時配合相應的體制改革,一次將中國的問題解決,否則問題越拖越大,錯失大陸借加入WTO進行改革的最後良機。”

中國加入WTO,中共的財經會議一拖再拖,本想解決問題,但據目前看到的資料和得出的結論並不樂觀,數年前要解決的問題還是沒有解決,當務之急的財經政策也沒有制定出來,這個會議開成了一個空談的會議,對中國加入WTO後的財經政策走向和問題的解決與應對沒有本質上的改變。而會後發出的聲音也與以往的聲音沒有任何變化。更遺憾的是,在這次會議之後,我聽到了數月前我在金堯如先生家中講過的、我最不願意看到的下下策:人民幣降息。這次人民幣降息的政策反映了中共遲鈍的經濟政策,從某種意義上講,很可能是催化大陸商業銀行的崩潰,引發未來社會動盪的一大失策。

據中國人民銀行有關負責人介紹,本次降息是央行針對經濟增長速度和消費物價連續數月下降而採取的一項措施。制定存貸款利率下調方案,綜合考慮了居民、企業、銀行等各方面的利益,並重點考慮到減輕企業借貸的利息支出。這次貸款平均利率比存款平均利率多下調0.25個百分點,有利於企業降低成本,促進生產經營發展。存款利率下調幅度小於貸款利率,適當縮小銀行存貸款利率的差額,有利於促進商業銀行改進經營管理,增強競爭能力。當前,中國一年期存款利率是2.25%,扣除利息稅後為1.8%,而去年的消費物價指數增長0.7%~0.8%,降息有一定的空間。

既然中國政府有如上的看法和打算,那麼就讓我們來分析一下中國大陸的現狀,看看中國政府是否能達到他們的目的。

首先,我們看看大陸的貸款都是誰在使用。在中國大陸,銀行貸款的90%是貸給了國有企業,占有中國全部資源70%的國有企業創造的財富卻只有30%。相反,只使用30%資源的私人企業卻創造了整個社會70%的財富。大陸政府宣稱的對企業的利益相對於國有企業可能會發生作用,但對整個社會財富的增長只能是阻礙,因為這個政策仍然是扶持衰敗的國有企業,讓它們苟延殘喘,相反繼續壓制創造了70%社會財富的私人企業。最表面的功績就是讓國有企業的帳面更好看一些,虧損數量減少了。但實質上很難從根本上促進經濟的改觀。

其次,降息是否會對房地產業產生促進作用。在中國大陸,目前的狀況是貧富分化嚴重,為了將民眾手中的儲蓄釋放出來,刺激內需,大陸在數年前就開始了政府工程及“假日經濟”等手段。但實際效果如何呢?對經濟的刺激有作用嗎?短期看,效果有;從長遠看,其效果微乎其微,並未拉動中國內需。為什麼會這樣?在美國,控制經濟的主要手段是調整利率,近年來,美國政府充分運用了利率槓桿,使經濟得以順利發展。但利率調整功能離不開美國的社會基礎和背景,美國是個公平法制的社會,無論在稅收和制度上都有一個良好的體系。美國的社會保證體系雖然不完美,但它確是健全有效率的。美國的百姓不會因為失業而為生存困惑,美國民眾沒有儲蓄習慣正是因為他們有良好的社會保證體系,不會因為生病而擔心無錢治療,也不會因為退休而擔心老年無錢養老。反觀中國則是整個社會保障機制沒有建立,普通百姓因醫療,教育,退休等社會保障系統問題而擔驚受怕。中國民眾選擇儲蓄不是因為他們要賺取0.25%的利息,而是因為他們對自己的未來沒有信心,是為自己的生存而擔憂。而這個最基本的不同,更造成了中美社會的截然不同。美國實行利率調整的一個基礎是,美國社會無論人力還是資本都是自由流動的。在中國,無論人員還是資本都不可以自由流動,技術人員可能因為戶口而無法流動,資本也會因為銀行和政府管制而無法流動。中共無視自己與美國社會的根本不同而照搬美國的利率政策怎麼能行得通?

另一方面,中國的房地產與美國房地產的價格又截然不同,美國房地產中間價格是13.87萬美元。但美國平均家庭收入是3.1萬美元,購買一棟房屋只需要五年的工資收入。但中國的情況是這樣嗎?在中國的城市,購買一套三室一廳的住房,平均價格是40萬元人民幣,但家庭平均收入卻只有1.9萬人民幣。也就是說,大陸百姓購買一套普通住房需要二十年的工資收入。阻礙大陸房地產業發展的根本原因難道僅僅是因為貸款利息嗎?難道降息之後大陸的百姓就有能力購買房地產了嗎?事實上在中國大陸購買房屋的主要方式還是現金,貸款購買住房的只占全部房屋出售數量的7%。難道降息就能改變大陸房地產的蕭條嗎?

其三,有大陸官員說,降息可以促進股票市場的回升,將大眾的游資投入到企業發展中。我很奇怪這種言論,這是一種無視大陸現狀的荒唐言論。中國大陸的股票市場的市贏率遠高於其他國際股票市場,但上市企業的業績又遠遜於國際上其他國家的上市公司。數月前的國有股減持計劃是個好計劃,但行使的手段又很拙劣,結果造成了股市的衰落,當然這不是後退,而是恢復正常。而大量股票市場黑幕的揭露將大陸股票市場的腐敗和不規範現象展示給大家,使民眾對股票市場失去信任。政府不從根本完善投資市場,而想依靠降息來挽救黑暗的股市,這無異於對不法集團的一種鼓勵和縱容。難道還要將已經泡沫化很嚴重的中國股票市場推向更高潮嗎?事實上,這樣的降息政策根本就無助於改善百姓對股票市場結構性和司法性的信用及信心的喪失,也無法改變股票市場短期的衰落。

其四。日本與中國有着相似的民族性,在企業和金融界更有着很多共同點。日本經濟停滯已十年之久,日本政府採取降息手段早已經使日本的銀行利率降至最低水平,幾乎為零,但日本經濟仍然沒有起色。日本的經濟結構和社會結構遠好於中國,難道日本十年的實踐不是我們的經驗嗎?作為未來的新經濟體,中國有着極為重要的地位。目前日本被迫壯士斷腕,利用911事件之機,採取果斷措施,對日元大幅貶值,從半年前的96日元/美元,貶到目前的140日元/美元。其幅度之大舉世罕見。更有可能的是日本政府還會將日元貶值到160日元/1美元的水平。這樣的壓力,中國僅憑藉尚屬虛弱的國力就可以抵擋遠強於自己的日本嗎?難道降息可以阻擋日本企業的進攻嗎?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資本輸出國,難道日本不知道日元貶值對日本資產的損失嗎?既然如此,為什麼還要進行強力的日元貶值?這裡面隱藏的經濟利益和長期戰略目標中國政府為什麼看不到?難道中國真強大到了可以無視日本的地步了嗎?

我們可以回過頭看看中國的現狀,分析一下中國的問題並預測一下未來。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前,中共一直強調“摸着石頭過河”以替代深層的體制改革,結果錯過了大陸全面改革的最好時機。當時的狀況是大陸的國有企業尚好,勞工階層穩定。在中國全面施行資本主義化,在農村實行土地私有,在城市實行企業私有。並利用當時的國際環境和國內的經濟環境以快速的方式進行大幅度改革,無論農民還是城市工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利益所得,可以平衡各階層利益,並使用資本原則全面調整經濟及社會結構。可惜的是這種設想在八十年代末期被絞殺。而俄國則成功地利用十年時間完成了整體的社會改革,度過了這種改革帶來的巨大陣痛(中共當政者和學界曾嘲笑俄國的改革陣痛,並慶幸以穩定繁榮取代了變革危機),為今日的發展創造了必要的基礎和條件。當中國進入了新的世紀,中國農村一片蕭條,工農業差距拉大,國有企業因經濟改革的深入而多數陷入困境,尤其代表社會主義計劃經濟的大陸東北經濟重鎮的企業全面破產,這令中共的社會體制改革陷入了另一種更深的困境。目前的農村狀況是因為土地的輪換分配和非永久性私有,結果造成了沒有人考慮未來,短期利益決定了土地資源的浪費,而一旦政府想實行土地私有化,就又面臨着廣大產業工人的利益流失,社會階層的無法平衡。當農民擁有了土地可以變化成資本的時候,政府又如何釋出相應的企業和資本給產業工人,大量破產的企業又怎麼能給城市產業工人帶來利益和回報,這樣一來,在未來的深層次社會改革中,中共所面臨的是更危險的境地。私有化進程所要面臨的困難更大,利益集團更難以擺平。城市與農村的衝突會更加嚴重,甚至會影響整個社會的安定。

按照中國政府已公布的資料分析,政府財政收入中有1/3來自關稅,在政府的開支中,以往的國債利息又占去了政府總開支的40%。根據傳統的分析,商業銀行的收入主要來源於兩個方面,一是息差,另一個是中間業務費。對於商業銀行並不十分發達的中國而言,息差是商業銀行的主要收入。可是,國企改革在短短數年中將大量的企業壞帳轉到了商業銀行,致使大陸商業銀行的壞帳高達28%。刷新了世界商業銀行史的紀錄。在內部,大陸商業銀行面臨着WTO在中國全面實施的緊迫時間壓力;在外部,大陸已經轉型為外向型經濟的工業製造業又面臨着工業製造國日本的強力貨幣貶值的威脅。在這種情況下,大陸政府因為政治原因而不顧未來,竟然採取了降低利率的辦法來調整大陸的經濟,並企圖緩解日元貶值的壓力,真是愚蠢而又天真到了極點。

也許有人會質問我,為什麼說大陸政府決策愚蠢而天真?你上面的闡述並未講清未來的局勢以及這些數據與降息的具體關係?

前面我已經說過,促進經濟發展就是要促進企業的發展,而促進企業發展的手段主要是降低利率,減少稅收,降低社會成本。從表面上看,大陸降低利率是促進經濟的一個手段,但我們不能忽視的是,利用銀行貸款的主要是國有企業,而這些企業占有全中國70%的資源卻只創造了30%的社會財富,相對於效率更高的私人企業並沒有得到實際利益,降低利率所形成的促進作用並不明顯。這種結果只能是讓本已奄奄一息的國有企業多活幾日,與已經失敗的“國有企業三年解困”沒有根本性的區別,國有企業帳面虧損減少,實際上經濟得不到真正的解決。而私人經濟仍然得不到根本的利益。

作為依靠息差生存的商業銀行,本來大量壞帳就已經讓中國的商業銀行頭痛不已,大幅度減少息差收入,就無異於雪上加霜。中國政府聲稱降低利息可以促進銀行改革,可在銀行自身的壞帳難以解決的困境中,再讓商業銀行利潤減少,商業銀行如何減少壞帳?如何面對數年後的外資商業銀行的入侵?更嚴重的是,作為商業銀行主要收入的利息的減少帶來的利潤損失更可能是曲線性的大幅度下滑,而非直線性的減少,這樣的減幅更可能引發商業銀行的全面虧損。商業銀行不僅無法改善和彌補原來的壞帳損失,更有可能會產生新的壞帳損失。銀行的信用關繫到一個國家的社會穩定,不久前發生的阿根廷事件就是因為國家金融風暴所引發的政治動盪。中國商業銀行利潤的減少必然會降低銀行本身的抗風險能力,至少政府在目前不敢要求商業銀行提存呆壞帳準備金,就是因為商業銀行一旦提取呆壞帳準備金就要面臨破產的境地。中國政府這一降息決策,是擠兌銀行利潤而挽救國有經濟,勢必從根本上損傷銀行的穩定,即使是在短期內銀行尚可維持,國有企業表面虧損減少;但數年後,銀行難以維持的時候,就必然要損害更多的企業,在中國企業自有資金短缺的情況下,商業銀行的任何風吹草動都會對中國的經濟產生不可估量的損失。中國加入WTO,外資銀行在數年中將大舉進入中國,也一定會奪取更多的原中國商業銀行的良好客戶,而把“爛客戶”留給中國的商業銀行。世界上沒有傻瓜,中國百姓也不是傻瓜,難道你願意將自己一生的儲蓄存放到一個不安全的銀行中嗎?難道你願意看到自己的血汗錢付之東流嗎?

我曾一再呼籲中共進行大幅度貨幣貶值,同時伴隨深度的體制改革。在時間上,中國的降息政策已經錯過了最好的時機。我曾在美國發生911事件的數日後,呼籲中共對金融政策採取適當的措施,如果在當時採取降息政策,其效果遠高於現在。在日幣大幅貶值的今日,中國的降息還有作用嗎?儘管中國有八萬億人民幣的儲蓄,但平均在每個國民手中還有多少?按照目前的大陸財富分配比例,占絕對多數的弱勢階層的普通百姓家庭的儲蓄不過數千元而已,這些錢不過是他們看幾次病的費用,難道他們會因為利息下降而消費,帶動中國的內需嗎?

任何改革都需要一個時機,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等諸多條件。十年前,我在大陸鼓動國有企業上市,希望中國政府大力出售國有企業,但卻遭到了拒絕。當時大陸的國有企業狀況尚好,至少還有利潤,有自己的市場,即使是到了海外上市,募集資本改造企業也不是十分困難。但過了十年,大陸企業沒有大筆的資本注入,企業經營狀況江河日下,全面破產。數日前,中國政府公布的數據顯示,在香港出售的數百億的國有資產只能以十分之一的價格求售,但還不知道是否可以出售得出去。這個局面就是因為錯失良機,將一個本可以高價賣出的搶手貨變成了一個無人問津的爛蘋果。

金融改革和大陸體制改革同樣面臨着這樣的問題。中國加入WTO,更多的國際規則將在中國全面實施。全面開放金融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條。中國的穩定不僅僅是在政治上的穩定,經濟上的穩定同樣重要。在某種程度上講,經濟上的穩定決定着政治上的穩定,也決定着未來中國社會的發展。目前政府採取降息這個在商業銀行軟肋上插刀的辦法,實際上就是將中國的未來推向動亂的絕路。商業銀行的內部困境必然會在降息之後全面顯現出來。中國加入WTO全面降低關稅,中央財政收入也大幅度降低,解決的辦法無非是提高稅收,增發國債,減少政府開支等幾種手段。其中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增加稅收,也就是對工商業增加稅收。銀行業在降低利息利潤減少的情況下,對商業貸款就會出現緊縮政策,貸款發放更趨謹慎。在這樣的情況下,企業所面臨的外部環境也就更加惡劣。同樣,銀行內部虧損也將不斷暴露出來,政府也無能力對銀行內部壞帳進行補貼。銀行自己更無能力去減少壞帳。數年過後,商業銀行就會風雨飄搖,面臨着更大的風暴。任何一個小的危機都會捅破中國金融這個爛瘡,而那時候,中國全面開放金融,大量的儲蓄就會轉向外幣,銀行擠兌就會發生,資金外逃也就不可避免,中國就會陷入一場有史以來最大的動盪之中。這就是未來數年可能在中國出現的情況。危言聳聽嗎?我相信在中國的百姓都會有自己的分析和認識,也同樣會認識到這不是危言聳聽,阿根廷就是中國的前車之鑑。

也許有人會問:怎麼才能預防這種現象?

坦率地講,我不是政治家,也不是經濟學家,我也清楚中國面對的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局面。但我更認為執政者目前最需要的不是政治和面子,而是對未來的負責態度,一個敢於置死地而後生的勇氣,中國需要的是一個不畏艱險的勇敢者。只有在風險中求發展才能取得真正的穩定,而不是掩蓋事實,用損害未來利益的辦法換取眼前的短暫穩定。

當然,採取人民幣貶值是中國經濟政策中最具風險的一種手段,但它同樣也是改變中國未來的唯一出路。中國的未來沒有深層次的改變不可能有真正的希望,二十年的經濟改革已經將中國推向了不歸路,再進行任何政策上的修補對於已經轉型中的中國社會都已經無濟於事。貨幣貶值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但如果輔之以深層的體制改革,對於中國還是會有一個良好的轉機。

首先,人民幣貶值對於國內的普通民眾而言,並不會有什麼根本性的影響,相對於高收入階層和商人則影響較大。但更重要的是,大陸的商品在國際市場更廉價,占領的市場更廣泛,更有利於促進大陸製造業的發展,侵占日本,意大利,韓國等製造國家的市場份額,壓制墨西哥,越南,印度等未來的對手。其二,人民幣貶值,相對於美元的堅挺,海外資本更願意投資中國,虧損的國有企業更有價格優勢,更容易得到海外資本的青睞和購買,這樣一來,國有企業就可以通過海外資本和技術起死回生,政府也會收回相當數量的壞帳,就業也可以增加。其三,貨幣貶值,從某種程度上減少了龐大的國債利息支出,同時也減少了商業銀行的壞帳,無論對政府還是商業銀行都是利多,減少了政府和銀行的經營成本,對未來中國的發展極為有利。而且更降低了未來增稅的可能性,相對於企業和整體經濟發展更有促進作用,同時也減低了可能爆發的金融風暴和信用危機的危險。其四,目前進行貨幣貶值,可以利用中國尚未全面開放金融的好時機,使用政策手段全面阻止變革中的資本外流和金融風暴,相對於數年後大陸再進行金融改革,風險更小,可用的政策手段更多,伴隨的社會動盪可能更低。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在目前,大陸的官員和私人企業家們都因為政策的不穩定而千方百計的想將資本轉移到海外,如果在未來中國出現社會動盪或金融危機,難道他們會響應中共的號召而放棄自己的利益嗎?更何況數年之後,中國全面遵守WTO關於金融開放的協定,資本外逃更方便更容易,他們會眼看這自己的財富丟失嗎?其五,根據目前大陸的外匯儲備和支出,人民幣貶值的實際損失並不嚴重,人民幣貶值反而可以阻擋因為關稅減少所造成的“洋貨”進口傾銷,對正在發展和提升產品品質的大陸企業更有保護作用。而一旦錯過了這個有利時機,在大陸市場全部失陷之後,商業銀行陷入困境,製造業出口受阻,外匯支出增加並超過收入的時候再被迫貶值,中國所承受的經濟壓力和社會壓力將更加巨大,更危險,政治改革更遙遙無期。其六,目前進行人民幣貶值,可以減少大陸社會貧富分化,中共更可以順水推舟施行社會改革,進行相應的社會財富再分配,在一定幅度上縮小收入差距,為未來政治改革鋪平道路。當然,人民幣貶值也會有很多弊病,中共最擔心的也是信用問題和民眾的心理承受能力。但無論如何,在國際社會經濟發展緩慢,日元大幅度貶值的壓力和國內經濟發展面臨瓶頸的關頭,中共還有什麼更好的經濟手段來促進未來的發展嗎?還有什麼更好的辦法來解決目前的社會和經濟問題嗎?還有什麼更穩定的政策來推動中國經濟進步嗎?古人常說:“壯士斷腕”,中國目前的狀況正是需要壯士斷腕的時候,現在不痛下決心,就會錯過最後的時機,將中國人民引向深淵。

什麼是最好的政策?什麼是最好的管理者?能夠放棄眼前利益而考慮未來的才是真正的智者。也許我們並不能清晰地描繪未來,但我們不能眼看着是懸崖峭壁還要盲目地“一往無前”。當我們明知道“降息”政策將成為壓跨中國金融的最後一擊的時候,我們為什麼還要這樣愚蠢蠻幹?難道中國不是你們的中國嗎?難道中國的未來沒有你們的子孫嗎?想一想,是什麼原因讓我們又見到了人民幣降息──一個愚蠢而又荒唐的政策。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