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恥華爾街老油高盛怎樣賺走中國老百姓的錢
2011年5月的一個星期四,高盛國際資產管理公司董事長奧尼爾(Jim O'Neill)在香港與記者們相見,舉行了一個簡短的情況通報會,他肯定地認為:中國不存在房地產泡沫。
說話一向尖酸且酷愛給事物命名的奧尼爾,曾經擔任過高盛的首席經濟學家,因他把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這四個快速增長的新興經濟體命名為“金磚四國”——BRIC(這四個國家的英語首字母縮寫詞)而知名。眾所周知,股票的基本價值是從企業未來的贏利中獲得的,而住房的基本價值則源於未來出售或出租住房產生的收入。當一種資產的價格脫離了基本的價值,泡沫就形成了。
正值中國政府嚴厲調控房市之際(央行收緊銀根,商業銀行開始拒絕貸款給房產商,許多城市採取了限購措施,房產商因此只能支付高額利率到民間去融資),曾經的高盛首席經濟學家奧尼爾,為何在全球金融中心之一的香港召開記者會,宣布中國沒有房地產泡沫?答案只有一個——向來是唱空做多,高盛的,目的就是要開始拋售中國房地產資產了。因為中國房市的最後瘋狂已經來臨,他必須高調唱多中國房市,忽悠最後的“傻瓜”進場接棒,以便高盛來一個漂亮的“勝利大逃亡”。
在一般中國百姓的心裡,華爾街畢竟遙遠,和自己的生活沒什麼直接關係。其實不然,華爾街就在每一個中國百姓的周圍,時刻影響着我們的生活,它們對中國的房市走向跟普通百姓一樣,也是情有獨鐘的,而且時刻想着從中掠奪一筆。 記得1997年我第一次回國探親時,感受到國內最大的變化就是商品房多起來了,老百姓可以擁有自己的住房了,那時上海有幾棟香港開發商建造的高層公寓,大約人民幣100萬元一套,每年租金10萬元左右,十年租金便可買一套公寓。這樣的價格無論是買還是租,對於當時國內的普通百姓來說,都是“天文數字”。
沒想到,這些年國內的房價猶如火箭般飛漲,當年上海的公寓樓,相同的地段到了2008年,房價漲到500萬元,甚至上千萬。而一套上千萬的“豪華套房”,三房兩廳兩衛家具電器齊全,如果按十年前的行情,租金也該同步增長,上百萬一年也是合理的。可令人吃驚的是月租金居然只有7500元,長期租住還可以打折。房市是否存在泡沫,我不說你們也該算出來了。想想看,千萬級的豪宅,租金一年9萬元不到,不算利息按每年10萬元算,那可以租100年。如果按1000萬買下來才有70年產權,買的人豈不是傻子?足可證明這房價的泡沫是多麼嚴重! 大家心裡都明白,房市泡沫吹得越大,低價進場的投機商拋售後所得的利潤也越大。可是誰能抄到底,誰能保證在最高點拋售呢?請放心,低進高出的,絕不可能是廣大盲從的普通百姓。普通百姓往往只能看着人家撈錢,等自己一腳踏進去,不輸個體無完膚就算是客氣的。為什麼呢?因為你的資本沒有人家雄厚。 由於中國百姓對房子有特殊情結,無房的家庭想買房,似乎不擁有一套房子就無法做人;而已經擁有房子的呢,還想擁有更多,可以從中投機獲利。由此可見,中國房產價格虛高,純粹是炒作的,最終錢落入少數富人的口袋。那麼這些炒作大軍是誰呢?
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是溫州人,其實,中國的房產泡沫在更大程度上,是被華爾街炒出來的,溫州人頂多是為華爾街打工而已。華爾街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工具,忽而唱衰、忽而捧殺,其目的就一個——獲利。唱衰就是“進場”的信號,捧殺則是已經撈足一票之後要“離場”了。泡沫越大,它們搜刮的中國資產就越豐厚。
以高盛為例。高盛是最早挺進中國的華爾街投行之一,同樣在中國房市賺得缽滿盆滿,然後順利出逃。在2007年4月,高盛以1.9億美元(約合當時16億元人民幣)收購了位於虹橋的“上海花園廣場”,總建築面積為9.78萬平方米,包括用於租賃的53棟別墅,以及9棟酒店式公寓。2010年新年剛過,高盛以平均交易價2.5萬元人民幣一平方米,將“上海花園廣場”易手一家中資企業,成交價格高達24.45億元人民幣。高盛接手“上海花園廣場”三年不到,即使忽略其三年的租金收益不計(將人民幣升值的因素考慮在內,再兌換成美元來計算),高盛的賬面收益也相當可觀。 而在此之前,位於上海黃金地段的福州路“高騰大廈”,是高盛於2005年從新加坡凱德置地手中購得的。當時的收購價為1.076億美元,創收購金額的最高紀錄。高盛持有“高騰大廈”兩年後,以1.5億美元易手,獲取40%的“升值”回報。大家可能不記得了,華爾街全面“唱衰”中國房市正是2005年,只有在“唱衰”了之後低價“進場”,才可以在樓價高位“離場”獲利。
現在華爾街等金融機構又開始利用各種輿論,聲稱中國房地產沒有泡沫,竭力唱高中國房市。目的很清楚,它們撈足一票之後就要集體出逃了,不製造無泡沫的輿論誰來接它們的盤?又怎麼出逃呢?這是華爾街慣用的伎倆,這才有了奧尼爾在香港的高調亮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