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超越“不是朋友就是敵人”的傳統思維
送交者: 龐中英 2002年03月01日17:17:44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布什訪華標誌着中美關係進一步正常化

  布什訪華前,美國當局的新對華政策就已基本成型,那就是布什出席完上
海亞太經濟合作組織領導人高峰會議後確定的對華實行“坦率的建設性合作”
(三C)。在這三個C中,第一個C當然是所謂“坦率的”,坦率不是為了表達
雙方的共識,因為共識用不着“坦率的”言辭,而是用來表達分歧,也就是
說,美國不掩飾自己與中國在一系列問題上的分歧(包括一些根本性的差異與
矛盾)。這次訪華,布什在言談舉止中確實做到了“坦率的”:在台灣問題
上,在不擴散問題上,在人權問題上,在宗教自由問題上,在向中國人民兜售
“美國夢”上等等,布什都十分坦率。在這些存在分歧的領域,中美領導人基
本上各說各話,但相互都在傾聽,雙方由此都對對方的真實立場有所了解。這
一點倒是比較符合美國人的風格,也接近改革開放後中國的現實,直來直去,
實事求是。一句話,中美各自坦率表達分歧,如果美國不是在這些分歧的領域
向中國施加壓力,而是真正地指出雙方在利益與價值上的差異,去除那些不必
要的外交辭令般的空話與廢話,對雙方今後實際關係的發展不無益處,中美關
系可能由此走向進一步正常化。

  君子之交往,彼此應該坦蕩蕩嘛!所以,中國應該歡迎美國的坦率。

  “中美關係需要進一步正常化”,這是筆者在兩年前的觀點。當時,中美
正在經歷着美國轟炸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後的危機,中美兩國貿易關係正常
化與在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問題上尚未達成一致,而且還存在着許多不確定
性因素,所以,當時筆者認為,雖然存在着外交關係,存在着愈來愈複雜與多
樣的經濟與社會關係,但中美關係卻很不正常,因為最基礎、最起碼的雙邊經
濟貿易關係居然得不到保障,美國國會年年要審議與中國的貿易關係,甚至在
一些情況下,兩國貿易關係被嚴重政治化。

  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中美經濟關係也終於實現了正常化,這
使得整體的中美關係也大步朝更加正常化的方向邁進。布什入主白宮,一開
始,共和黨行政當局似乎要在中美關係上開倒車,使中美關係不是更加正常
化,而是更加不正常化。布什那些對中國不友好甚至挑釁性的言論,如中美
“戰略競爭對手”,連同中美之間新的安全危機(海南撞機事件),一時間造
成中美關係烏雲密布。

  以反恐戰爭為標誌,中美關係開始獲得大幅度改善,布什在2001與2002
年交替之間的4個月中兩度訪問中國,中美兩國領導人兩度會晤,特別是這次
布什北京之行,使得中美關係重新步上更加正常化的道路。


  然而,布什訪華後的中美關係形勢依然嚴峻,通過高層互訪,兩國關係雖
然又一次走向正常化,但前面的挑戰依然巨大。美國仍然把分歧置於建設性合
作關係之首(三C中,首先是坦率地談論分歧),“建設性合作”到底能在多
大程度上抵消差異與分歧,抵消導致兩國關係衝突的其它因素,還需要拭目以
待。

  中國不是美國的盟國,中國在政治與文化上與美國不同,而且就是在三十
多年前,兩國還互為敵人,剛剛在一年前,布什當局還差點把中國定位為“新
冷戰”對手。這樣的一種國家關係居然發展到“今天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國家
關係”的規模與水平。從這種意義上說,中美之間存在分歧甚至衝突是幾乎是
正常的。面對分歧與差異,有關雙方坦率直言相對,開誠布公,即使是各說各
話,各自表述,對下一步雙方關係的發展仍不一定是壞事,反而可能是好事。
超越“不是朋友就是敵人”的傳統思維

  美國人坦承自己與中國的分歧,中國更是承認中美之間的差異。分歧也
好,差異也好,它們都是兩國關係中需要面對與解決的問題。如果我們克服、
超越了這些分歧與差異,中美關係就能取得發展。過去三十年,中美關係的發
展就是不斷克服一系列分歧與差異的結果。錢其琛副總理在2002年2月25日紀
念中美上海公報發表三十周年的大會上指出,中美兩國“應當尊重兩國之間的
差異,通過對話和交流以達到相互借鑑,和平共處。同樣,中美之間儘管有些
糾葛,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和分歧,但歸根到底,中美關係應當好起來。一時解
決不了的,可以求同存異,而不應故意突出、誇大這些分歧。中美之間的差異
過去沒有妨礙兩國建立和發展關係,現在和將來更不應當成為保持和發展中美
關係的障礙。”

  克服分歧、超越差異的最好辦法是擴大兩國合作。這次北京會晤,中美兩
國領導人再次承諾推動兩國在經貿、能源、科技、環保、艾滋病防治、執法等
領域的交流與合作。當合作領域順利擴大後,兩國更加突出共同利益,就將出
現戰勝分歧與差異的強大動力。三十多年前,中美之間不存在基本的經濟與社
會關係,美國對中國是敵視的,美國人民對中國是不了解的,中國是與世相對
隔絕的,經濟發展程度與人民生活水平低下;而如今,中國經濟繼續在高速道
上前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市場之一,美國成為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之一,中
美兩國人民交往越來越頻繁,兩國已經是經濟上密不可分的夥伴。中國的現代
化離不開美國的市場、投資、技術、教育、信息,而美國也離不開中國這個巨
大的市場。在政治與安全方面,中國對外政策的一個基本國家目標是維護世界
和平,這次反恐戰爭中,美國人感到了中國對世界和平的重要性,所以,布什
在北京就稱讚中國是“朝鮮半島、東南亞和南亞鄰國之間的和平力量”,而他
的國家安全顧問賴斯女士更進一步說:“兩位國家元首談到了由雙方建立建設
性關係的願望,以美國和中國在國際體系的重要性而言,的確有責任建立彼此
的建設性關係。”這應該不僅是外交辭令或者應付記者輿論之說,而是表達了
一個基本事實。


  用“朋友”或“敵人”、“夥伴”或“對手”這樣的言辭概括中美關係,
不僅都是不準確的,而且不可避免地要落入傳統政治現實主義的“安全困境”
中,這對中美關係並不有利。在全球化條件下,世界上兩個最大國家中美之間
的複雜相互依存已經遠遠超越了傳統現實主義的國際政治思維。事在人為,人
們可以在中美之間存在的巨大差異與分歧上不懷好意做文章,建構一種不那麼
樂觀的甚至是敵對的中美關係,但對抗的中美關係與一個全球化的、相互依存
的世界是背道而馳的,不僅不符合中國的利益,也不符合美國的利益;相反,
人們可以主動去建構一個良性互動的、雙向互利的、超越簡單的敵友“二分
法”,通過合作與共識克服分歧、戰勝困難的中美關係。

  讓中美關係成為當今世界的一種平常而最重要的一組國家關係吧!發展中
美關係“行勝於言”

  清華大學的校訓是“行勝於言”。正好這次布什在清華發表演講,所以用
“行勝於言”來表達一種看待中美關係的方法也許非常有用。

  以中國認為的兩國關係中最為重要的台灣問題為例,可以看出是實際的行
動而不是言辭對兩國關係更加重要。

  此次布什在多處提到美國的所謂《與台灣關係法》(布什這趟東亞之行
中,從出發前表示台灣為美國的朋友、在日本國會強調不忘對台灣承諾,到了
北京後一再重提支持《與台灣關係法》),台灣執政當局方面似乎很滿意,其
實,這是一種典型的自我解釋後的自我陶醉。人們知道,美國所謂《與台灣關
系法》是美國與台灣斷交、與中國建交後才有的一種所謂維護美國在台灣利益
的立法行為。儘管中國強烈反對美國這個干涉中國內政的行經,但是,《與台
灣關係法》並沒有給台灣當局以任何政治上的外交承認;儘管《與台灣關係
法》是美國國內法律,但它不高於中美外交關係。因此, 布什這次提到所謂
《與台灣關係法》,並沒有意味着美國在台灣島內政治變化的情況下改變其
“一個中國”政策。出於對美國在中國大陸重大戰略利益的考慮,只要中國堅
持“一個中國”的解決台灣問題的既定原則,美國不可能提升台灣問題的政治
高度。

  這次東亞之行,布什要求台灣海峽兩岸都不要有挑釁行為,當然,這是對
中國的所謂“坦率”言辭的一部分,但從更深的意義上,這是美國對台灣當局
的一個新警告,因為布什深知,在台灣海峽,未來的挑釁肯定來自台灣的獨立
趨勢而非中國一貫的“和平統一”政策。美國當然無意促進中國的統一,只是
要求海峽兩岸雙方去解決台灣問題,而非促進中國統一。美國人的意思有多種
可能,一種相對比較積極的解讀是,美國人樂於見到中國大陸與台灣“各讓一
步”,達成妥協方案,既非大陸現在堅持的統一,也非台灣當局要求的獨立;
另一種相對比較消極的解讀是,美國希望中國大陸承認台灣走向獨立的現實,
放台灣一馬。


  中美兩國領導人各自說了一些什麼,當然對兩國關係特別重要,一諾千金
嘛!但是,歸根到底,看中美關係的好壞,還不能以這些言論為最終依據,而
要看事實上的兩國關係的正常化程度,看兩國為發展這種關系所採取的行動。

  中國方面,自“9.11”事件以來,已經用實際行動支持了美國發動的國際
反恐戰爭。出於建設性合作關係的考慮,中國也在攸關美國利益與世界和平的
其它領域與美國開展建設性合作。如果美國也能以實際行動支持中國的改革與
發展,承認中國的在亞洲以及太平洋地區與在全球的利益,維持中美兩國的長
期和平共處,處理好差異、分歧與危機,中美關係的前途將不可限量。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