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布什訪華後的中美關係走向 |
送交者: 文匯報 2002年03月01日17:17:44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
●通過這次訪問,布什坦言他看到了一個和他在20多年前看到的中國完全不同的國家,感嘆中國在這20多年裡發生的重要變化。對他個人而言,這次訪問可能是一次重要的有益的學習之旅。這對中美關係的未來發展是個好的兆頭。 ——潘振強 ●對於利益上的衝突,可通過談判進行協調;至於價值觀的摩擦,可通過對話增信釋疑:即使是結構上難以調和的矛盾,也要設法建立危機處理機制。“與台灣關係法”是中美關係上空一片抹之不去的烏雲,我們必須防止其對中美關係的干擾。 ——蘇格 ●中美貿易發展迅速的原因是,中美兩個大國在經濟領域的互補性很強,雙方可以彼此分享巨大的市場,而且通過合作增強各自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周世儉 潘振強(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特約研究員): 布什訪華四大成果 美國總統布什這次訪華,取得了許多重要的成果。 首先,有助於中美雙方對對方戰略意圖的了解。他挑選30年前尼克松訪華和簽定上海公報的日子來進行工作訪問,不但說明了他對中美關係的重視,而且似乎也表明他像尼克松那樣有着改善中美關係的意願。在和江主席的會談和舉行的聯合記者招待會上以及在清華大學的講演中他都多次強調了這一點。從中國方面來看,江主席也再次明確地闡述了我對中美關係的重視和期待,提出了發展中美關係應遵循的原則。所有這些,對於增進中美雙方尤其是中美雙方高層的相互了解,增進信任,推動中美關係良性的發展有着重要的意義。 其次,強調今後要通過多層次的、多種方式的對話來進一步增進了解、推動合作和解決分歧。尤其是雙方似乎對建立中美高層進行戰略對話的機制達成了一致。中美未來政策的主要方向是加強接觸,通過接觸發展關係,尤其是處理分歧。換一句話說,中美今後將致力於建設性的合作關係。 第三,就中美雙方各自最為關切的安全問題交換了意見,有的達成了一致。當然,對於達成反恐和防擴散目標的具體途徑和原則中美還有着重大的分歧,相信這次交換意見對於加強雙方在這方面了解是有利的。 第四,促進布什個人對中國的更全面的了解。通過這次訪問,布什坦言他看到了一個和他在20多年前看到的中國完全不同的國家,感嘆中國在這20多年裡發生的重要變化,驚嘆中國的發展潛力和它的強大魅力,相信中國一定會成為一個強大的國家。他對中國人民尤其是中國年輕的一代對美國人民懷有的友好感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時也對他們強烈的愛國主義和維護自己尊嚴和獨立的精神留下了同樣深刻的印象。所有這些,會對改善甚至改變布什的中國觀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布什這次訪華,對他個人而言可能是一次重要的有益的學習之旅。這對中美關係的未來發展是個好的兆頭。 當然,不能期望一次訪問能夠解決中美關係中的所有複雜問題。中美關係今後向何處去,取決於雙方堅持不懈的艱苦的努力。 避免誤判戰略意圖 另一方面,發展中美關係確實還面臨着一些障礙。例如,在台灣問題、人權問題、防擴散問題、反恐問題等方面雙方的分歧和爭端是顯而易見的。要克服這些具體問題的障礙,不能就事論事,正像江主席強調的,需要用戰略的眼光,從世界的全局出發,登高望遠,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通過協商和互讓互諒去解決。要發展建設性的合作關係,雙方尤其是美方就需要特別注意避免對對方的戰略意圖產生誤判。因為一旦誤判就有可能導致過分的反應,反過來招致雙方的反措施,形成一種惡性的循環,使中美關係走入歧途。 蘇格(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中美合作十大領域 中美這兩個大國的關係無論向正反哪一方向發展,其意義都是戰略性、全局性的。中美發展健康穩定的關係,具體的合作領域可以包括:(1)區域和平與穩定。中國的經濟建設需要周邊的和平環境,美國在亞太的諸多利益也不希望區域動盪;(2)雙邊經濟關係。隨着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中美經濟合作前景將更好。中美可加強中美聯合經濟委員會和中美聯合商貿委員會的磋商;(3)在聯合國框架內的合作。中美同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如果得不到中國的支持,美國在聯合國成事也難。在聯合國維和項目上,中國曾派出民事警察幫助維持地區秩序,中美有過合作;(4)裁軍和軍控領域。雖然中美在導彈防禦等問題上有分歧,但雙方共同努力,促成了核不擴散條約和全面核禁試條約等。中美可探討在防止武器擴散問題方面的合作;(5)在打擊國際有組織犯罪、國際恐怖主義、毒品走私等方面的合作;(6)在國際區域問題上的合作,包括維持朝鮮半島無核區和地區穩定方面的合作;(7)為保證可持續發展,開展在能源和環境領域的合作。(8)科技合作。自建交以來,中美之間達成了數十個雙邊科技合作協議,中美科學技術聯合委員會也推進了雙邊科技合作項目;(9)文化和教育交流。據中國教育部門的不完全統計,自1978年以來,中國在美留學人數達到18萬人。美國在華留學生也逾1萬人。關於人權等問題,中美之間也可本着平等和相互尊重的精神,開展政府和非政府級別的對話。(l0)探討危機防範和處理機制的建立。例如,加強海上軍事安全磋商機制。 三類衝突分別處理 中美兩國國家利益的融合與矛盾,決定了當前甚至未來相當長時期雙邊關係合作與分歧共存的基本態勢。中美關係歷經風雨,甚至共同經歷過漫長的“冷戰”時期,雙邊未來的關係也難以一帆風順。但是,中國的現實綜合實力和未來發展戰略,均不應被視為構成對美國的威脅。中美兩國合作則兩利,對抗則俱傷。重要的是:中美雙方應相互尊重、求同存異、互不干涉內政,爭取擴大和發展共同點。對於利益上的衝突,可通過談判進行協調;至於價值觀的摩擦,可通過對話增信釋疑:即使是結構上難以調和的矛盾,也要設法建立危機處理機制,防止其升級為對抗。 “與台灣關係法”是一片烏雲 妥善處理台灣問題是確保中美關係順利發展的關鍵。台灣問題始終是中美關係中最核心、最敏感的問題,也是一個唯一可能使中美關係脫離正常軌道的問題。在美國國際戰略棋盤上,中國神聖領土台灣時常被美國當作一個棋子。這個棋子如何擺布,美國決策天平上的砝碼總是其自身的國家利益。布什政府重申堅持一個中國政策,遵守中美三個聯合公報,中方對此是重視的。美方履行上述承諾對中美關係和兩岸關係的發展至關重要。但“與台灣關係法”是中美關係上空一片抹之不去的烏雲,我們必須防止其對中美關係的干擾。從長遠看,既然美國政府承認一個中國的原則,我們也有理由期待美國支持中國的和平統一。 周世儉(中華美國學會常務理事): 經貿關係飛速發展 中美經貿關係在中美關係中起着穩定和促進作用,就像美國前總統尼克松在1994年去世前曾預言:“在失去共同的敵人後,經貿關係將成為中美關係的幾個基軸之一。” 在上世紀90年代,中美經貿關係有這樣的特點:首先,中美經貿關係的合作與發展十分迅速。按照中國海關的統計,1990年雙邊貿易額為117.7億美元,2001年增長到804.8億美元。按照美國海關的統計,1990年美中貿易額為200億美元,2000年增長到1163億美元,中美經濟貿易發展的規模與速度是不多見的。 按照中方統計,從1979年起美國就超過西德成為中國第三大貿易夥伴,1996年超過香港地區成為中國第二大貿易夥伴。按照美方統計,1980年中國僅為美國第24位貿易夥伴,1990年成為美國第10大貿易夥伴。90年代中,幾乎一年一個台階,1996年進而成為美國第四大貿易夥伴,排在加拿大、日本和墨西哥之後,持續至今。按照美國官方統計(包括經香港轉口),美國則是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美國市場是中國產品最大的海外市場。2000年中國對美國出口達1000.6億美元,占中國當年出口總額2492億美元的40.15%,占美國當年進口總額的12167億美元的8.22%。1994年美國商務部把中國列為世界十大新興市場之首。按中方統計,2001年美對華出口262億美元,占其出口總額7824美元的2.86%,排在第7位,占中國當年進口總額2437億美元的10.3%。2001年美國進出口總額19991.7億美元,美中貿易額1163億美元,占5.82%。 隨着兩國貿易的迅速發展,美國對華投資也有很大增長。美國對華投資始於1980年,從1980年至1991年美商對華實際投資額27.04億美元。1992年以來美商對華投資迅速增長,截至2000年,美在中國投資達355.48億美元。 中美貿易發展迅速的原因是,中美兩個大國在經濟領域的互補性很強,雙方可以彼此分享巨大的市場,而且通過合作增強各自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經貿糾紛協商解決 但中美兩國經濟貿易的發展從來就不是一帆風順的,由於中美兩國在社會制度、意識形態、價值觀念和風土人情方面的差異,特別是自1989年以來中美關係惡化以及來自美國國會內外右翼親台保守分子的政治因素的干擾,中美經貿關係經常出現摩擦和糾紛。影響和制約中美經濟貿易進一步迅速發展的主要障礙和糾紛是對華制裁、高科技出口管制、最惠國待遇、知識產權保護、市場准入、貿易平衡、在復關和加入世貿組織問題上的鬥爭、紡織品貿易、勞改產品出口、TCK小麥、反傾銷等等。 但中美兩國在經濟貿易利益的摩擦與糾紛大多是兩國某些產業部門、具體行業之間的經濟利益問題,不是國家的根本利害衝突,是可以通過平等協商來解決的,過去的經驗已經充分地說明了這一點。而且這些摩擦與糾紛是中美經貿關係的支流,不應當影響兩國經貿合作的主流。發生了摩擦與糾紛,雙方理應站得高一些,看得遠一些,要從中美經貿關係的全局出發,慎重處理,避免矛盾激化,防止失控,保持合作。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