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衛視《百年中美風》 解說詞(下) |
送交者: 阿憶 2002年03月03日14:13:45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
大型資料專題片《百年中美風》 解說詞
【主持人陳曉楠:在文章中,毛澤東還表示,沒有美國,中國人一樣能活下去。他號召國人學習清華教授朱自清,寧可餓死,不領美國救濟糧,要表現出民族氣概。他同時警告說,還有一部分知識分子存在糊塗觀念,對美國存有幻想,應當對他們說服教育,爭取把他們團結到"人民方面"。要讓他們看到,美帝國主義在中國人民心中的威信已經破產。也就是在這篇文章中,毛澤東不屑一顧地寫道:"封鎖吧,封鎖十年八年,中國的一切問題都解決了。中國人死都不怕,還怕困難嗎?】 在戰略上藐視敵人,但在戰術上要重視敵人,這是毛澤東的一貫思路。在全國政協籌備會議上,毛澤東發出預警,說帝國主義者及其走狗--中國反動派--對他們在中國的失敗不會甘心,他們還會勾結起來,用各種方法反對我們。建設新中國,不能高枕無憂。就是在這樣的高度警惕下,一個新的中央政府誕生了。 開國大典第3天,杜魯門指示美國國務院:"不要匆匆忙忙承認這個政權。在承認蘇共政權之前,我們等了12年。"杜魯門沒有想到的是,美國與新中國建交,等了整整30年。 杜魯門、毛澤東、蔣介石都知道,舊時代留給新政權的是什麼,是戰後的饑荒、通貨膨脹和物價上升、失業、經濟封鎖,但他們都未想到,戰爭會那麼快地翻回頭,重新在東亞點燃。最重要的是,這將是中共與世界頭號強國--美國--的第一次較量,如果打贏它,定可以斬斷國人對美國社會的最後一點崇敬。然而,幾乎沒有人相信中國能打贏,甚至懷疑毛澤東會引火燒身,最後連自己新生的政權也保不住。 1950年6月25號凌晨,朝鮮人民軍在三八線西部的瓮津半島發動猛烈佯攻,突然擺出把韓國軍隊趕下大海之勢。韓國總統李承晚急忙調重兵增援,使三八線中部和東部空虛,人民軍主力趁機閃電般突入,長驅南下,促發朝韓之戰。 【主持人陳曉楠:韓國向國際社會緊急呼救,聯合國匆忙通過美國的援韓決議,組織起"聯合國軍"。16個聯合國成員國派兵,41個成員國提供軍事物資。看到聯盟如此強大,美國便告訴將士,1個半月就可以把金日成趕回朝鮮,大家只需帶上健身器,別的東西全部扔在家裡!所有人都沒想到,保衛韓國之戰會因為新中國介入,陷入曠日持久的苦戰。】 針對美軍東來,毛澤東提出,要堅決反對美國干涉朝鮮內政。他號召全世界人民團結起來,進行充分準備,"打敗美帝國主義的任何挑釁"。同一天,人民軍攻占韓國首都漢城,並以排山倒海之勢,推進洛東江,奪去了韓國南部的廣大區域。嚴重輕敵的聯軍一路潰敗,南撤洛東江以東的狹小地帶,身後即是大海。但9月15號,聯軍司令麥克阿瑟出其不意,乘人民軍大舉南下形成後方空虛,突然完成仁川登陸,把朝鮮半島一切兩半,攔腰切斷了向南縱深的人民軍的退路,也截斷了他們的補給線,一直處於乘勝追擊之勢的人民軍頓時呈現潰敗之勢,戰局急轉直下。美韓聯軍一鼓作氣,發起大反攻,終於收復漢城,找回了自信。 不久,周恩來發出警告說:"中國人民決不能容忍外國侵略,也不能聽任帝國主義者對鄰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遺憾的是,司徒雷登離開中國後,中美關係失去了直接溝通的渠道。英國情報部獲悉中國有意干預朝鮮戰爭,但美國的強硬樂觀派忽略了英國情報。憑着想象,美國國務卿艾奇遜認為,周恩來不過是在進行虛張聲勢的恫嚇。然而,就在第2天的國慶晚宴上,毛澤東已公開談論着出兵朝鮮。不過,麥克阿瑟上將聽不到北京的聲音,他一心想着在冬天來臨之前結束戰爭。占領平壤後,他下令朝鴨綠江方向猛追窮寇,並轟炸了鴨綠江邊境。毛澤東確信,"抗美援朝",正可以"保家衛國",下令把東北邊防軍改編為"中國人民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志願軍"。 美國人簡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他們無法理解毛澤東為什麼出兵,竟不着邊際地推測出一個結論--中國人是擔心鴨綠江沿岸的水力發電設施受到影響--美國國務院建議麥克阿瑟向毛澤東申明,聯軍沒有破壞中國水力發電設施的企圖。 儘管已經短兵相接,麥克阿瑟仍認為毛澤東只是象徵性出兵。他決定不再躡手躡腳,而是調集20萬大軍,打算一不做,二不休,在聖誕節之前徹底結束朝鮮戰爭。 根據電台信號密集,聯軍判斷出彭德懷司令部的準確位置。志願軍黨委決定把司令部搬到上山,山下作戰室只留兩人值班。彭德懷不以為然,堅持不走,經常在掩體外眺望。洪學智副司令且拉且拽,把彭德懷挾持上山,沒等彭德懷在山洞口站穩,已看見自己站過的地方被凝固汽油彈吞沒,轉眼間成了平地。 空襲警報解除,毛岸英走出防空洞,鑽回作戰室。但美機有了殺個回馬槍,把大批凝固汽油彈再次投向作戰室,沖天烈焰淹沒了一切。被氣浪推倒的軍官們爬起來,衝到800度高溫的烈焰邊上,拼命呼喊毛岸英的名字,盼望他衝出火海。他們身經百戰,已習慣了死亡,但他們仍痛哭失聲。要知道,毛岸英不僅是毛澤東的長子,而且只有28歲。 60年代,毛澤東曾說:"岸英的犧牲,責任完全在美帝國主義身上……我作為黨的主席,作為一個領導人,自己的兒子不派他去朝鮮,又派誰的兒子去呢?光派別人的兒子去前線打仗,這還算什麼領導人!" 毛澤東痛失愛子之後,彭德懷引敵進攻,誘敵深入。聯軍一開進預定戰區,志願軍便突然分割包圍,造成短兵相接,使聯軍優勢火力無法發揮,而志願軍的手榴彈和刺刀卻派上了用場。在分割圍殲中,小高嶺陣地只剩下楊根思排長,他懷着仇恨,衝進敵群,引爆了5公斤重的炸藥,與美軍同歸於盡,成為第一位聞名全國的志願軍英雄。 1950年12月,彭德懷收復平壤,聯軍實地統帥沃克中將敗退途中死於車禍。而志願軍馬不停蹄,突破三八線,占據韓國北部,從根本上扭轉了戰局。 【主持人陳曉楠:在20世紀前上半葉,美國對中國須臾不可少,中國對美國的依賴也滲透在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即使是開國大典,飛過天安門的9架野馬式戰鬥機,全部是美國製造,就連毛澤東身上穿的中山裝,也用的是美國產的將校呢。而在朝鮮戰爭爆發前,鄧華、賴傳珠、洪學智組織海南島戰役,3位將軍借鑑的,多是美軍在太平洋戰爭中的登陸經驗。這就是為什麼朝鮮戰場初戰告捷中國人會如此喜出望外的原因,那個時候,即使是敵對勢力,也對美國神話產生了動搖。也就是從那時,美國改變對新中國的模糊態度,把毛澤東視為頭號敵人。】 美國當然也是毛澤東的頭號敵人。為了清除美國影響,教育部解散了著名的燕京大學,整個燕大校園轉交北大。揣摩其中道理,多半是因為燕大校長是司徒雷登,燕大津貼也始終是美國教會。同理,貝滿女中更名“五一女中”,為的是與美國第一位來華傳教士貝滿一刀兩斷。被政府接管後,五一女中先後更名"女十二中"和"紅衛中學",最後定名為今天的"北京第166中學"。 在這次恩斷情絕的文化清理中,一直由美國教會津貼的北京協和醫院也被接管。
不到1年時間,漢城爆發過3次難民大逃離,這一次,是最大的一次。不過,讓聯軍和韓國人摸不到頭腦的是,彭德懷竟下令全線停止追擊,結束了為期7天的第5次戰役。只有彭德懷自己知道,此時的志願軍,已是彈盡糧絕。 在7天中,聯軍屢戰屢退,步步為營,有計劃地撤退了60公里,但李奇微卻說這7天是他的"禮拜攻勢"。李奇微無法知道他耗盡了志願軍的武器和軍糧,但他清楚地知道,由於朝鮮人民軍為保存實力,在戰役中私自後撤,陷落敵後的8000志願軍被他的聯合國軍整隊俘虜。 既然雙方都認為自己是贏家,停戰談判也就變得艱難。 1951年7月10號清晨,聯軍代表飛抵板門店,然後按規定乘坐掛白旗的汽車駛向談判地點。在戰前,這裡曾是一家茶館,但此刻來這裡的人都不是來喝茶的。第一天談判,聯軍代表提前入場,徑直坐在朝南的位置。按照慣例,勝利者朝南,戰敗者面北。於是第2天中朝代表早早趕到,搶先朝南坐好,聯軍代表只好坐到了朝北位置。 就這樣,談判一開始便陷入僵局。 聯軍要把停戰分界線劃在平壤至元山一線,如果這樣,志願軍就得從實際控制線後撤50公里。聯軍的理由是,志願軍雖然多占了一些陸地,但美國海軍控制了朝鮮半島全部海面,空軍控制了全部領空,停戰必須體現雙方實力。但志願軍馬上把聯軍頂了回去,說我們只用陸軍就把你們打成這個樣子,要是陸海空都用,還不把你們打死!所以,停戰分界必須在三八線上,沒有商量餘地! 〖中國華僑聯合會副主席冀朝鑄:我是作記錄的,只能是一直坐着,作記錄。那個時候,衛生條件一塌糊塗,到處都是臭蟲、跳蚤,有時候跳蚤就鑽到我的袖口裡了。我在談判桌上作記錄,"嘣"就跳出一隻跳蚤,一直跳到美方那邊去。誰都看到了,誰都不出聲。〗 談判進展緩慢,等候在會場外的美軍士兵越來越不耐煩,他們決定設個賭局,猜一猜談判究竟需要多長時間,答案是5個星期。但他們哪裡知道,談判的實際時間超過了兩年。 李奇微也失去了耐心,他生氣地說,既然你們不可理喻,那就讓飛機、大炮、機關槍到戰場上去辯論吧!此後,談判中斷了兩個月,李奇微集中8個師,在東線發起《夏季攻勢》,依仗空中優勢,聯軍對志願軍的運輸線和人民軍的北方工廠、礦山、農田、水庫進行史無前例的日夜輪番轟炸,但卻沒有獲得預期成果,反而被擊落1482架飛機。 隨後,他又發動《秋季攻勢》,轉而攻擊西線和中線,卻被志願軍殲滅了25萬人。要知道,這可是志願軍入朝作戰前5次戰役的總和。美國三軍聯席會議參謀長諷刺李奇微說,照你這樣進攻的速度,要打回鴨綠江邊,需要20年。 美國人再次想到談判,中國人便開玩笑說:"別看美國人個子大,但他彎起腰來也是蠻靈活的。"美國人態度變得極好,上來便主動認錯,說"對不起"。可是,朝鮮代表提出"就地停戰",聯軍還是反對,雙方再次僵持不下。 【主持人陳曉楠:在新中國建立前夕,政協籌委會曾經廣泛徵集國旗圖案,收到近3000幅設計圖紙,其中的23幅,來自遙遠的美洲。那是一個無數中國人都對新中國充滿幻想的時代,因此"回國服務"成了從美國向中國涌動的不可遏止的洪流。聽到毛澤東宣布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後來作了聯合國副秘書長的冀朝鑄高興得跳起來。那時,冀朝鑄是哈佛學子,加入的是美國共產黨,一旦戰爭爆發,他想到的第一件事卻是回中國。】 〖中國華僑聯合會副主席冀朝鑄:中國大陸剛解放的時候,杜魯門和美國政府就宣布,凡是在美國的中國學生,如果他們在經濟上有苦難,美國政府宣布,他們什麼是後想回到他們的新中國去,缺乏路費,美國政府給他路費。可是我念完兩年級的時候,朝鮮戰爭爆發了,我看那樣子搞不好,中美之間要開戰。如果那樣的話,我就可能在一個敵對國家。我不能在一個敵對國家,所以我決心,要回國。那個時候,我們教務長一再勸我,說你幹嘛回去,現在中國是共產黨統治的,你一回去,他們馬上把你抓去當兵,以致前途就完了。在這裡,我們給你全獎學金…〗 從敵對國回到自己國家,在這些激盪着少年豪情的海輪上,常常是每一條船上就有好幾位後來的國家棟梁。在冀朝鑄回國的那條船上,同樣坐着後來的國防科委副主任朱光亞和化工部副部長侯祥林。 那個年代,幾乎所有人都相信,這個年輕的新國家會無所畏懼,能戰勝一切困難和敵人。1952年夏天,周恩來因為倡導新稅制改革,受到毛澤東指責,手中的權力除了外交之外,其他全部被高崗奪走。但當美國記者問他,你們中國為什麼把人走的路叫"馬路",周恩來仍然樂觀地回答說:"我們走的是馬克思主義之路,簡稱叫'馬路'。"美國人又問:"在美國,人們都是抬着頭走路,你們中國人為什麼低着頭?"周恩來笑了,說美國人走的是下坡路,當然要仰着頭,中國人走的是上坡路,所以是低着頭。 美國在朝鮮戰場上果然是在走下坡路。為造成談判優勢,美國第8集團軍司令范佛里特中將猛烈進攻上甘嶺,在僅有3.7平方公里的狹小戰場每天發射數萬發炮彈,把志願軍高地削平了兩米。志願軍鐵心死守,寸土不讓,以便"就地停火",為朝鮮多爭一些領土。 就在這次戰役中,邱少雲任烈火燃燒了自己的青春,黃繼光用軀體堵住了聯軍的槍眼。在這樣的敵人面前,范佛里特根本無法取勝。范佛里特的初衷是打一場有限的局部戰,但他大感意外,尷尬萬分,於是他不斷受挫,不斷增強攻勢,賭注越下越大,戰鬥規模很快脫軌失控。對於上甘嶺的慘敗,美國人沒齒不忘,這也是美國收入軍校教科書的唯一一次中國戰役。 嚴冬到了,曼哈頓寒風凜冽,新總統艾森豪威爾正準備着秘密去一趟韓國。幾個月前,艾森豪威爾向選民承諾過,新內閣的首要任務,是儘快而體面地結束韓戰。為達目的,他將親自去韓國視察。 在韓國刺骨的寒風中,艾森豪威爾逗留了3天。 新總統性格溫和,和范佛里特是西點軍校的老同學,但韓國戰場給他的印象太糟,以至他一句寒暄都沒有。可憐范佛里特,一生功勳卓著,卻被上甘嶺一役毀掉了榮譽,他的軍旅生涯也走到了盡頭。 【主持人陳曉楠:為了迫使聯軍回到談判桌前簽字,志願軍集中5個軍,發起最後一役。70年代有一出著名的現代京劇,叫《奇襲白虎團》,其中偵察排長嚴偉才英勇搗毀白虎團團部,描述的就是這段時間的一個真實故事。韓國軍隊赫赫有名的白虎團團部,竟被11個志願軍偵察員搗毀,聯軍丟盡了臉面。在內外交困的形勢下,美國人不得不面對現實,結束這場苦澀的戰爭。】 1953年夏天,朝鮮首席代表南日大將和聯軍首席代表哈利遜中將分別走進板門店,彼此不招呼,一言不發地在停戰協議上簽了字,歷時3年的朝鮮戰爭宣告結束。 兩年後,最後一批志願軍撤離朝鮮,回到祖國。不久,毛澤東在《人民日報》上發表談話輯錄,題目是《論帝國主義和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 從那時起,中國人不再相信美國軍事是什麼神話,但美國文化卻氣若游絲,依稀尚存。為了徹底斬斷美國情結,毛澤東正在思索着首先斬斷胡適留在內地學術界的文化影響。 1954年,毛澤東看到李希凡和藍翎指責紅學老前輩俞平伯的文章,說他看不到《紅樓夢》偉大的反封建傾向。俞平伯是胡適的學生,毛澤東便盛讚李、藍,說是向權威紅學家錯誤觀點的第一次認真的開火。他號召批判俞平伯對青年的毒害,更重要的是批判胡適。於是,學術批評演變為蔚為壯觀的群眾運動。 12月17號,汪自嵩在《人民日報》發表文章說,胡適是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國的產物,是美帝國主義一手造成的買辦洋奴,是徹頭徹尾為美帝國主義服務的。胡適終於被強迫忘記,成為歷史禁忌,而胡適推崇的美國,也成了邪惡和黑暗的代名詞。
亂 雲 飛 渡
【主持人陳曉楠:1961年是中國經濟最困難的一年,其他領袖認為這是大躍進造成的惡果,希望毛澤東承認錯誤。毛澤東回答說:"錯誤就是那麼一點,有什麼了不得……人不犯錯誤,天誅地滅!"在內外交織的困境中,毛澤東只好緩解和蘇聯的矛盾,委曲求全地做出讓步,使蘇聯部分恢復早已斷絕的援助,為飢餓的中國解決糧食問題。毛澤東堅信,中蘇不會走得太遠,美國依然是潛在威脅,在這個亂雲飛渡的世界,革命依然是治亂的明燈】。 越是亂世,毛澤東越是詩性大發。第一次上廬山,毛澤東先繞道韶山老家,寫下"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他保持着軍人精神,準備以打仗方式,隨時擊退各種敵人。 早在1950年,麥卡錫發表《國務院裡的共產黨》,聲稱他有一份205人的名單,這些人全部是共產黨間諜。演說晴天霹靂,令美國譁然,麥卡錫一夜成了政治明星。他越過杜魯門總統,掀起一波又一波揭查所謂"共產黨活動"的浪潮。朝鮮戰爭中,麥卡錫指責杜魯門撤換麥克阿瑟,是對共產主義和中國姑息養奸。他還翻舊帳,指控杜魯門外交政策的制訂者馬歇爾上將是叛徒,說他出賣蔣介石,暗中幫毛澤東取得政權,迫使馬歇爾辭職。麥卡錫清查了美國駐各國使館的藏書書目,把美共領袖福斯特和左翼作家史沫特萊等等75位作家的書列為禁書,馬克·吐溫的幽默作品成了"危險書籍",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是"可疑書籍"。30年代與毛澤東交好的名記者斯諾,不得不遠走瑞士,最後客死他鄉。 毛澤東觀察着這個世界,注視它的點滴變化。1957年,麥卡錫酗酒過量,引發肝炎和神經炎,一命嗚呼。3年後,年輕氣盛的肯尼迪當選總統,給美國束手束腳的內外政策注入強心針。遺憾的是,麥卡錫雖死,但他在中國問題上的發難仍限制着美國,這使卸任的艾森豪威爾、現任的肯尼迪、未來的約翰遜,都沒能改變僵硬的東亞政策,都不敢主動接觸中國。 【主持人陳曉楠:在志願軍剛剛參與朝鮮戰爭時,毛澤東曾對他的早年同窗說,美帝國主義是想把3把尖刀插在中國身上,一把從朝鮮插在頭頂,一把從台灣插在腰上,一把從越南插在腳上,如果天下有變,美帝會從3個方向進攻中國。為此,毛澤東參與朝鮮戰爭比喻為"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的確,朝鮮戰爭之後,美國果然開始考慮毛澤東的存在,即便是繼續對抗和包圍,也變得謹小慎微。】 朝鮮戰爭爆發,杜魯門權衡利弊,放棄棄蔣政策,宣布庇護台灣,但他同時宣布,台灣未來的國際地位必須經由聯合國決議。杜魯門沒有想到,蔣介石的義憤居然大於喜悅。就在周恩來對台灣未來地位問題發出強烈抗議的同時,蔣介石也要他的外交部長葉公超聲明,對美國送達的備忘錄持保留態度。當美國向聯合國正式提出"台灣地位未定論"時,毛澤東和蔣介石同時指出,這是對中國內政的干涉,美國提案終於胎死腹中。 但台灣的確需要美國保護,於是,美蔣一拍即合,簽署《共同防禦條約》。毛澤東不得不實施懲罰性炮擊金門,促發第一次台海危機。 〖中國駐美國第2任大使章文晉之子:在朝鮮戰爭爆發以後,美國對台灣的態度基本就是"台灣地位未定"。到了1954年的時候,英國也開始在國際上幫着美國製作這種輿論,所以當時中國政府採取炮擊金門這麼一個作法,一種很重要的目的,也是為了表明,中國的內戰還沒有結束,這還是中國內部的事務。〗 毛澤東再次炮擊金門,是1958年,美國、蔣介石、福建軍民都不知道他的用意。從解放軍大規模集結沿海來看,毛澤東不只是炮擊金門,而是要大舉渡海,攻占台灣。艾森豪威爾被迫把第6艦隊一半軍艦從地中海調來,這正是毛澤東的真正意圖,他要用台海緊張緩解中東局勢,支援中東反美。 【主持人陳曉楠:金門靠近福建,離台灣卻很遠,但金門的各種補給卻完全來自台灣。解放軍切斷台灣到金門的海運後,艾森豪威爾不得不啟動"戰爭邊緣政策",讓美軍把台灣海軍夾在中間,聯合去金門補給。毛澤東並沒有因此而退縮,他密令葉飛上將:"打蔣艦,不打美艦"。但美艦不知道自己不在瞄準鏡里,解放軍一開炮,美艦扔下台灣海軍,掉頭跑回台灣。在解放軍猛烈的炮火下,台灣艦船孤立無援,3艘沉入海底。這次試探使毛澤東得知,美國介入台海紛爭的程度不深,在微妙的三角關係中,美蔣《共同防禦條約》沒有多大效力。】 不久,杜勒斯提議,願說服蔣介石讓出金門,在台海劃一條永久停火線,實現國“劃峽而治”。毛澤東和蔣介石同時反對,決定維持台海現狀。 1965年初,東南亞戰事加劇,但共產黨內部對毛澤東和大躍進的不同看法,分歧越來越大。在接見久別重逢的美國記者斯諾時,毛澤東承認,中國確有個人崇拜,但這還不夠,還需要更多的個人崇拜。在毛澤東內心深處,即將爆發的文化大革命已經醞釀成形,但美國在東南亞擴大戰爭規模的炮聲震耳欲聾,歷史發展便多出一條脈絡。 外交部長陳毅嚴重聲明說,侵犯越南,就是侵犯中國! 陳毅是軍事家,不大懂得外交,請他作外交部長,完全是為了增加威懾力。不過,周恩來覺得陳毅太富殺氣,就讓他出訪時戴上墨鏡。但在中美關係再次劍拔弩張時,陳毅摘掉墨鏡,露出了凶光。 〖副總理兼外交部長陳毅:最近,按照美帝國主義的全球戰略,把他殖民主義的掠奪制度強加在這一個國,強加到那一個國,我們等美帝國主義打進來 ,等了16年了。我頭髮都等白了,我還要等幾年?我沒有那個運氣,看不到,我的兒子他們會看到。這個你們敵對國家不要去報道,說這個陳毅元帥是個好戰分子,這個美帝國主義窮凶極惡,欺人太甚!我們講話算話,我們一切都準備好了,希望戰爭提前!希望明天美國人就打進來!究竟是美國帝國主義滅亡,還是全世界人民滅亡?肯定是美國帝國主義滅亡!全世界人民大翻身!中國人講了一句話,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時候一到,一切都要徹底地報銷!〗 1965年6月18號,陳毅宣布,戰爭打多久,中國就支持北越打多久,直到把美軍趕出去。從那時起,中國相繼派出32萬後勤官兵和15萬高炮部隊,其中1100人血撒疆場。 1年後,美國轟炸河內,文革恰好爆發。中國領袖們說美帝和蘇修要瓜分世界,紅衛兵便反帝反修。他們跑到舊使館區,把東郊民巷改為"反帝路",把從美國教會那裡沒收來的北京協和醫院,改名為"反帝醫院",一切與美國有淵源的人和物都跑不過受辱的命運。1967年春天,清華主樓廣場召開30萬人批鬥大會。兩星期後,美國再次轟炸北越,並連續越境轟炸廣西,其中5架飛機被解放軍擊落。在瘋狂的義憤中,中國人更加憎惡美國,十分願意把批鬥對象懷疑為美國奴才。於是,劉少奇被指控為"大內奸",說他是"美國遠東情報局代表"。 【主持人陳曉楠:1970年,美國入侵柬埔寨,東南亞戰爭再次擴大,越南勞動黨希望中國擴大援助。此時,中國對越援助已超過42億,自己卻是貧寒交加。這使林彪就像當年反對入朝作戰一樣,對援越提出異議。他不贊成無條件援助他國,甚至不願去天安門宣讀"五二零聲明"。為讓林彪聽話,葉群給丈夫強行打針,但劑量過大,致使林彪聲音嘶啞,把毛澤東起草的《全世界人民團結起來,打敗美國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念得顛三倒四。】 從林彪費力的宣讀中,人們聆聽着毛澤東的教導。毛澤東說:尼克松總統恢復轟炸北越,其法西斯暴行點燃了美國群眾運動的熊熊烈火。美帝國主義看起來是龐然大物,其實是紙老虎,正在垂死掙扎。現在世界上究竟誰怕誰?不是世界人民怕美帝,而是美帝怕人民。只要敢於鬥爭,拿起武器,掌握自己的命運,弱國就能打敗強國,小國就能打敗大國。這是一條歷史規律。
第一次握手
當威爾遜踏上月球鬆軟的土壤,他曾回眸望了一眼人類寄居的地球,然後邁出第一步。他對身後的阿姆斯特朗大聲說,這是我個人的一小步,但對整個人類來說,卻是一大步! 【主持人陳曉楠:據說按照事先安排,威爾遜必須面對鏡頭,向世界宣布:"從現在開始,我的步履所及,都將是美國領土。"但讓地面人員大吃一驚的是,威爾遜竟擅自改口說:"我宣布,月球屬於全人類。"地面接受系統切斷影象,提醒威爾遜說:"您的誓詞有誤,是否予以更改?威爾遜回答說:"絕不!"在1969年夏天,阿波羅登月搶白了所有新聞,以致於尼克松總統訪問巴基斯坦,顯得平淡無奇。但就是在這次訪問中,尼克松告訴葉海亞·汗總統,美國希望與中國和好。】 60年代,中國先後擁有了原子彈和氫彈,從此登上世界舞台,獲得了與美蘇任何一方主動握手的談判資格。此情此景,如果聯合國繼續拒中國於門外,那限制核武器談判便是一種空談,美國孤立中國的外交政策也變得極其危險。於是,世界格局的可變因素,徒然增加,中國變得炙手可熱。 阿波羅登月後整1個月,蘇聯駐美大使緊急約見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博士,向他正式通報對中國實施核打擊的意向,探求美國是否能保持中立。基辛格與尼克松總統緊急磋商,認為西方最大的威脅是蘇聯,不是中國,而核污染又會直接威脅25萬駐亞美軍的生命。尼克松決定,讓一家不起眼的報紙把消息捅出去,以引起中國注意。 美國無秘密,人所共知,但勃列日涅夫還是氣得發狂。 毛澤東聽到消息後,下令"深挖洞、廣積糧"。東北和北京到處在挖地下工事,無數企業轉向軍工,大批工廠轉向交通閉塞的山區,整個中國迅速進入臨戰態勢,並考慮把首都遷往離蘇蒙較遠的鄭州。 秋天,蘇聯克格勃新聞代言人在英國發表文章,宣布將對中國羅布泊核基地進行空中襲擊,陰雲濃重地籠罩着中國。但10月15號深夜,蘇聯部長會議主席柯西金向勃列日涅夫匯報說:"中國導彈基地已進入臨戰狀態,所有地面導引站都已開通。而美國竟明確向蘇聯表示,中國的國家利益與美國有着密切關係。並擬定了針對蘇聯的核戰具體計劃,此外,尼克松還恢復了已中斷兩年的中美大使級華沙會談,並通過巴基斯坦和羅馬尼亞,向中國頻頻傳遞期望和解的意思。 〖前美國總統尼克松:當我們瞻望將來,我們必須認識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同美國之間存在巨大分歧。將來我們之間仍將存在分歧。但我們必須做的是,尋找某種辦法使我們能夠有分歧而不致成為戰爭中的敵人。〗 在這個可上九天攬月的美國干預下,20世紀最後一次核危機灰飛煙滅。不久,中蘇邊界談判在北京舉行,珍寶島事件引發的緊張局勢明顯緩和。 【主持人陳曉楠: 1970年到了,儘管蘇聯邊界陳兵,但中美卻恢復了大使級會談。不過此時,中共仍在連連發文說,蘇修正在加緊勾結美帝,陰謀對我國發動侵略戰爭,國內反革命分子乘機蠢動,遙相呼應,這是階級鬥爭中的新動向。幾天后,解放軍海軍防空部隊又擊落1架美軍無人駕駛高空偵察機。實際上,這是解放軍擊落的第20架無人駕駛飛機。即便如此,尼克松仍對《時代》周刊說:"如果說在我去世之前有什麼事情要做的話,那就是到中國去。如果我不能去,也希望我的孩子能去。】 1970年國慶,毛澤東與斯諾一道出現在天安門,從這張隨即被登在《人民日報》顯著位置的照片看來,毛澤東選擇特殊時刻與美國記者同時出現,一定是事先安排。 過了1個半月之後,毛澤東又約斯諾進行5個小時的長談。除了仍為"個人崇拜"進行辯護,毛澤東用大量時間談論着中美關係。他說:“美國將是一支有益於世界的潛在力量,中國正在研究,讓美國的左中右勢力都來訪華,也歡迎代表壟斷資本家的尼克松來北京”。毛澤東特意補充說:“我不會跟他吵架,但批評是要批評的”。 儘管毛澤東和尼克松頻頻示意,但他們都沒想到,中美關係的重新開始,既不是始於貿易,也不是始於外交官,而是中美乒乓球隊。 1971年春天,中國乒乓球隊去日本名古屋參加第31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美國運動員科恩不小心,錯上了中國運動員的班車。為了打破彼此沉默的尷尬,莊則棟經過15分鐘思索,不顧隊友們勸阻,起身朝站在車門口的科恩走去。 〖前國家體委主任莊則棟:我剛一過去,車裡的同志對我發出善意的警告:"小莊,幹嘛去?"我說:"我去跟那美國人聊聊去。"我剛一說"跟那美國人聊聊去",那坐在車的同志就說"三別"—"別去,別惹事兒,別理他"--我說沒關係,他不就是一個運動員嗎?他也不是決定政策的。過去以後我對他頭一句說:"美國政府對中國人民不友好,但是美國人民都是中國人民的好朋友,為了表達中國運動員中國人民對美國運動員的友誼,我送給你禮物。"我就把東西給他了。他一接到特別高興,翻譯問他送禮的是誰呀,他說知道,是莊則棟。然後,他祝賀我們打得好。〗 在那次比賽中,場外的這條爆炸新聞比場內的比賽更加引人注目。在中美關係異常敏感的年代裡,兩個敵對國家的運動員站在一起,這本身足以引發國際輿論的猜測。第2天,日本各大報紙都在頭版登出莊則棟和科恩的合影,並配以大幅標題《中美接近》。 〖前國家體委主任莊則棟:這副團長跟我關係特別好,"小莊,這事鬧大了"。我說怎麼了?"你看着報上都登出來你跟美國運動員來往的事了"。我說,那我怎麼辦呢?"這事到此為止,到此為止!"〗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莊則棟竟得到了周恩來的高度讚譽,這正是毛澤東和周恩來想作而一時不知從何作起的事情。周恩來立即作出指示,以小球推動大球,重新打開中美關係大門。 應中國乒乓球隊邀請,美國乒乓球代表團和美國新聞記者來華訪問,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批獲准入境的美國人。幾天后,尼克松宣布一系列對華開禁措施。其時,春意暖融融。 夏天,基辛格秘密訪華,完成把舊情嫌隙拋到腦後的第一步。 在下榻的賓館,聽說周恩來馬上就要趕到,基辛格提前5分鐘恭敬地在走廊站好,準備隨時伸出手來,主動與周恩來握手。談判正式開始後,基辛格顯得十分緊張,打算拿出事先寫好的文稿照本宣科。但無論怎樣掩飾,老練的基辛格博士依然緊張地有些手足無措,談判無法進行。於是,周恩來提議說,暫停會談,讓基辛格一行去紫禁城的金鸞寶殿上放鬆一下。 逛了故宮,看了出土文物,接下來的會談基辛格還是十分拘謹,拿着提前寫成文本照本宣科。周恩來提議,我們還是不作記錄,隨便談談吧。基辛格終於鬆了口氣,扔掉文稿,露出了難得的笑容。 密談頗有成效,基辛格重新變得躊躇滿志。臨上飛機前,他曾誇口回去後幫中國擠進聯合國。周恩來不說話,只是微笑着。飛機起飛後基辛格才知道,聯大第26次會議已經通過了決議,恢復了中國在聯合國的席位,而周恩來早就知道這個消息。 1971年11月15號,中國代表團團長喬冠華、副團長黃華、代表符浩和熊向暉,進入聯大會場。聯合國禮賓司司長溫靜地走上前來,親自為喬冠華博士拉開座椅。 【主持人陳曉楠:1972年2月17號,尼克松夫婦從安德魯斯空軍基地出發,飛往北京,開始了被他們稱之為"謀求和平之旅"的行程。為了討中國喜歡,尼克松強迫妻子訂了一件血紅色大衣。對於美國人來說,這種顏色可謂滑稽怪誕。而對清一色的中國人而言,顏色如此鮮艷,只有紅旗可用。尼克松知道,他是有史以來第一位訪問中國的美國在任總統,於是他禁止其他人跟他搶鏡頭。他把所有隨員攔在機艙,一個人大步流星地跑向周恩來。 起程之前,尼克松曾在白宮南草坪上發表演說,表示並不幻想美國同新中國20多年的敵對情緒會因為1周會談而完全消除,但他和中國人重新握手,卻可以使兩個大國言歸於好。後來,尼克松在回憶錄中這樣寫道:"當我們的手相握時,一個時代結束了,另一個時代開始了。" 為了聯手對抗蘇聯,中美不僅跨越意識形態的鴻溝,也暫時卸下台灣問題的包袱。】 那一天,毛澤東中風剛剛恢復,但仍不忘開玩笑。他說:“我們兩個國家很怪,過去23年談不攏,你們要搞一些人員來往,做點小生意,我就是不干,後來發現你們是對的,所以就打乒乓球,打了不到10個月就談攏了”。 2月28號,《中美聯合公報》簽署,兩國關係開始正常化。但在台灣問題上,尼克松主張新朋友要交,老朋友不能丟,他依然承認中華民國合法,使中美建交拖到了1979年。 大型資料專題片《百年中美風》 解說詞
【主持人陳曉楠:萬斯來到中國的時候依然背負着台灣的包袱。他說中美關係正常化必須有一個前提,那就是美國官員可以留在台灣,台灣問題應該和平解決,不能訴諸武力。萬斯的方案概括起來是,中美聯絡處升格為"外交代表團",台美大使館降格為"聯絡處"。可想而知,這個方案一亮相便遭到鄧小平斷然拒絕。鄧小平說,乾乾脆脆就是三條:“廢約、撤軍、斷交”,為了現實,我們可以允許美台之間保持非官方的民間往來,至於統一問題,那還是讓中國人自己解決為好。】 萬斯回國後,卡特又把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布熱津斯基派到北京,讓他面見華國鋒總理,送去美國宇航員從月球上取下的岩石標本。 密談開始後,北京的中國人與美國駐中國聯絡處主任伍德科克唇槍舌劍,華盛頓的布熱津斯基與中方代表韓敘和柴澤民討價還價。美國人終於接受了對台“斷交、撤軍、廢約”三原則,但作為交換條件,中國不得再提“解放台灣”,必須改為“和平統一”。對於向台灣出售武器,美國要求保留有限出售防禦性武器的權利,中國堅決反對,問題相持不下,暫被擱置,為日後中美關係留下了後遺症。 1978年12月16號,中美在北京和華盛頓同時公布《建交聯合公報》,宣布自1979年元旦,正式建立外交關係。 1979年春節,鄧小平夫婦、方毅副總理、黃華外長登上波音707,飛往美國,作建交後的第一次訪問。卡特夫婦在白宮南草坪舉行歡迎儀式,五星紅旗第一次在白宮旗杆飄揚,與星條旗一起迎風招展。在檢閱儀仗隊之後,卡特致詞說:"昨天是舊曆新年,是你們春節的開始,是忘記家庭爭吵的時刻,是人們走親串友的時刻,也是團聚和和解的時刻。對於我們兩國來說,今天同樣是團聚和開始新的歷程的時刻,是久已關閉的窗戶重新打開的時刻。 當時,中國對美國的認識是,美國民間有1.5億槍支,每2分鐘會有1聲槍響,每24分鐘會打死1個人。美國被暗殺的總統有林肯、加菲爾、麥金萊、肯尼迪,而傑克遜、老羅斯福和小羅斯福、杜魯門、福特遇刺,但倖免於難。在這種情況下,鄧小平大有從容赴死的味道。2月2號黃昏,鄧小平去西蒙頓競技場用晚餐,並觀看表演。從賓館準備乘車時,突然有人插入保鏢行列,直奔鄧小平,被美國特工擊倒。 美國調查報告說,那是一名三K黨黨徒。 有一驚,必有一喜。在華盛頓,鄧小平竟意外收到42年前毛澤東寫給他的一封信。1937年,斯諾夫人海倫也是美國駐華記者,也曾只身前往延安。她見到了毛澤東、周恩來、朱德,但任弼時和鄧小平卻在雲陽鎮待命。海倫執意要去採訪,毛澤東便給任弼時和鄧小平寫信,望他們關照海倫。海倫趕到雲陽,任鄧二人卻率部開拔,3人失之交臂。新中國成立後,中美長期對峙,鄧小平幾度浮沉,直到他來到華盛頓,海倫才把毛澤東的親筆信當面呈交鄧小平。 鄧小平訪美時,正是越南人宣揚“木棉花開的地方都是越南領土”的時候,而鄧小平最大的收穫莫過於,卡特願意在即將爆發的中越戰役中保持中立。2月16號,解放軍突入越南,美國迅即通過美蘇熱線,告誡蘇聯“不要採取任何可能進一步惡化局勢的行動”。卡特不放心,又親自給勃列日涅夫寫信,警告蘇聯:“如對中國採取軍事行動,美國將作出軍事反應”。 3月1號,柴澤民就任首任中國駐美大使。上任伊始,柴澤民要求美國把台灣外交官邸移交中國。美國抹不開面子,他們與台灣有過數十年交情,希望中國自己解決。柴大使費盡口舌,仍未能如願。最後,台灣把應該移交給中國的外交官邸,以10美元罕見低價,賣給了一個叫"中國之友"的組織。 不久,里根開始競選新總統,表示要恢復美國在台灣的官方聯絡處,為的是迎合反共親台勢力。里根就職典禮,曾違反中美聯合公報精神,邀請台灣代表團參加。柴澤民提出嚴正交涉。但他找到美國國務院,國務院回答此事不歸他們管。柴大使又前往白宮,白宮說客人是國會邀請的,但國會議員數百位,每人都有邀請代表團的權利,根本無從查起。情急之下,柴大使找回國務院,說台灣代表團參加,我便不參加!中國大使不參加美國總統就職,成何體統。於是在就職典禮前兩天,有人捎話給柴大使:"台灣代表團因領隊突然生病,不能參加總統就職。"柴大使聽後,開懷大笑。 有一次柴大使去田納西州演講,出門時,門口站着一群台灣華僑的孩子。他們打着旗,呼喊反對中國的口號。柴大使抬頭看看飄着雨絲的天空,說:"你們太辛苦啦,應該打把傘再來喊。"孩子們聽了,愣愣地站在那裡,脖子好像被掐住一樣,再也發不出聲來。 【主持人陳曉楠:人們常說《上海聯合公報》、《中美建交公報》、《八一七公報》構成了中美關係的基礎。自從1982年《八一七公報》最終簽訂,美國向台灣出售武器的問題得到初步解決,中美幾乎成了可以推心置腹的自己人,就連軍事技術轉讓也寫進了貿易清單。實際上,中美關係不需要華麗的詞藻,現實法則已不聲不響地為這兩個大國打造出一把連心鎖。比起那些耗費數百億人民幣,但卻說變就變的“歐洲社會主義明燈”或“同志加兄弟”,中美聯盟顯得真實而又管用。 】 就在中美建交當年的秋天,美國眾議院批准賣給台灣5艘軍艦,中美關係出現第一次烏雲。與此同時,總統候選人里根聲明,支持中美關係正常化,但他指責卡特不該接受對台灣"斷交、廢約、撤軍",主張在台設立聯絡處。不過,隆冬季節,蘇聯紅軍入侵阿富汗,中美關係突然轉暖,雲開霧散。 里根上台後,他的強硬對華政策再次帶來陰雲。中美建交之始,傑克遜在阿拉巴馬州地方法院控告中國,要求償還他們持有的湖廣鐵路債券的本息,而債券發行於清朝末年。阿拉巴馬州地方法院受理此案,將中國列為被告,並向中國外交部長發出傳票。中國申明享有主權豁免,不受外國法院審判,但1982年,美國地方法院缺席判決,要求中國償還傑克遜4100萬美元,如果中國置之不理,可按原告要求,扣押中國在美財產。 1983年,吳學謙外長聲明,湖廣鐵路債券是清朝勾結帝國主義掠奪中國的產物,是"惡債",而"惡債不予繼承"是國際法原則。如果美國強制扣押中國在美財產,中國保留採取相應措施的權利。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兩個月後,外交部副部長韓敘發出強烈抗議,抗議美國為網球運動員胡娜提供政治庇護,指責美國是長期策劃,蓄意製造政治事件。隨後,中華全國體育總會宣布停止本年中美雙邊體育交往,文化部宣布停止執行去年和本年中美文化交流執行計劃中尚未執行的全部項目。 解鈴還需系鈴人。1984年春天,里根飛抵北京,與趙紫陽總理舉行坦誠和富於建設性的會談。鄧小平、胡耀邦、李先念也先後與里根會晤,增進了私人友誼。鄧小平還會見了哈默博士帶來的美國西方石油公司和美國科威特公司代表團,祝賀中美聯合開發的安太堡露天煤礦獲得成功。中美不僅簽訂了文化交流執行計劃,而且還對避免所得稅雙重徵稅、工業科技管理、科技情報合作、和平利用核能簽訂了一系列協議。 夏天,洛杉磯奧運會隆重開幕,美國人既看到353人組成的龐大的中國代表團,也看到67位台灣人,他們的頭銜是"中國台北代表團"。在《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樂曲聲中,他們一同走入運動場。這是共和國第一次參加奧運會,是台海兩岸運動員第一次奧運攜手。 就在這次奧運會上,26歲的安徽運動員許海峰,以566環出色成績,奪得男子自選手槍射擊金牌。這是本屆奧運會的第一枚金牌,也是有史以來中國人的第一塊奧運金牌。隨後,吳數德的舉重,婁雲的跳馬,馬燕紅的高低槓,欒菊傑的個人花劍,周繼紅的跳水,還有李寧一人獨得自由體操、男子吊環、男子鞍馬3項金牌,中國體育轟動了美國,也轟動了世界。 但競技中也有枯澀的眼淚。為了趕在美國激流探險隊漂流長江之前,堯茂書力爭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漂流長江的人,他自源頭漂了1270公里,卻在金沙江觸礁遇難。 【主持人陳曉楠:從80年代末開始一直到90年代結束,中美關係最顯著的特徵是動盪不定卻又相存相依。此起彼伏的矛盾不時爆發危機,但危機達到一定程度時兩國都會出來調整政策,使關係得以改善和恢復。有學者用通俗的話來形容這種關係,那就是,“時好時壞,好,好不到哪裡,壞也壞不到哪兒去”。】 但1989年,中美關係跌至建交以來的最低谷,儘管中美關係的締造着--尼克松和基辛格--前後訪華,不過,冰已結上,非一日之寒,也非一日可以解開。 大型資料專題片《百年中美風》 解說詞
【主持人陳曉楠:隨後的1991年,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副主任曾濤訪美,美國國務卿貝克訪華,中美之間終於打破高層官員互不訪問的堅冰。就在這種緩緩的回春中,中美知識產權談判唇槍舌劍,一番爭執之後,取得外交談判中的第一個成果,簽訂了中美諒解備忘錄。不過,1992年形成的這個備忘錄,並沒有有效避免3年後中美知識產權之戰的激烈交鋒。】 克林頓1993年就任總統時,柏林牆已被推倒,中國在冷戰時代的抗衡作用一夜之間消失殆盡。然而,中美經濟基礎已膠連在一起,美國甚至把中國列在世界十大新興市場之首,並把搶占中國市場定為發展海外貿易的戰略重點。中美間所有矛盾,都不能離開這個基礎。克林頓上台時,曾就延長對華最惠國待遇提出附加條件,但1年後他便宣布,今後進行年度審議時,人權問題將和最惠國待遇問題脫鈎。 這一年,在街頭兜售盜版光盤,是中國大城市的一大景觀,這些光盤中大多數是美國軟件和電影。美國人除了認為中國在保護知識產權方面毫無改善,還要求中國取消涉外商標代理制,修改《民事訴訟法》第250條。中國大怒,指責美國犯了老病,又來干涉內政。 在中美知識產權第7輪會談中,美國人拿出了殺手鐧,第一是貿易制裁,第二是不支持中國入世。1994年最後一天,美國宣布,中國如不滿足美國對它的基本要求,美國將施貿易報復,對總價28億美元的中國產品徵收100%的高額懲罰關稅。但美國人清楚,報復一旦實施,受害者不光是中國工業,經銷中國貨的美國商人和希望買到這些產品的美國消費者在所難免。此外,中國市場很大,美國不願丟掉。中國外貿部知己知彼,以牙還牙,當天便公布了對美國實施反報復的強硬清單。 於是1995年元旦,關貿總協定改組為"世界貿易組織",在其134個創始成員國中,沒有中國。中國必須繼續長途跋涉,把申請"復關"改為申請"入世"。不久,中美知識產權談判再度破裂,香港股市為之狂泄。2月4號,美國貿易代表坎特宣布,貿易制裁2月26號起生效。但坎特話音剛落,中國外貿部立即表示,反報復清單將在美國實施制裁之日自動生效。 坎特終於軟下來,幾小時後致函外貿部長吳儀,建議恢復談判。 26號子夜前3分鐘,新華社發出電訊,宣布談判成功,中美避免了兩敗俱傷。 台灣問題接踵而來,1995年夏天,李登輝以"校友敘舊"為名,踏上美國國土。李登輝宣布,要"向不可能的事物"挑戰,"不在乎頭銜",不計較有沒有禮炮和紅地毯,但要不惜巨資,買到"務實外交"的門票。李登輝申辯說,他是在進行私人訪問,活動僅限於他的母校康乃爾大學的校園,希望中共不要對此事做政治理解。但事實上,李登輝並未就此住手,反而連續4次舉行大規模軍事演習,宣稱要用10億美元,買到聯合國會員資格。 【主持人陳曉楠:面對世界新格局和台灣經濟異軍突起的局面,美國人認為台灣的戰略價值也漸漸凸現,因此必須提升對台關係,擴大對台銷售武器。他們允許李登輝以私人身份訪美,打破了中美建交16年來一直禁忌的規約。為了遏制日益增長的台獨情緒,解放軍1996年早春在臨海進行蔚為壯觀的導彈發射演習,但美國卻往台灣水域派來兩艘航空母艦,與解放軍形成對抗,美國國會內“以武力保衛台灣”的呼聲甚囂塵上。】 對抗之後,總是跟着對話。江澤民和克林頓在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期間會晤,使1997年成了美國國會議員訪華人數最多的一年。深秋時節,江澤民夫婦訪美,在華盛頓午餐會上發表演說,說台灣問題是中美關係最重要最敏感的核心,台灣問題出現麻煩,中美關係就難以發展,甚至出現倒退,而解決台灣問題的基本方針是“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於是美國那些拼命要保台灣的議員晚上可以安心入睡了。 來而不往非禮也,1998年夏天,克林頓全家訪華,在人民大會堂受到江則民夫婦的盛情款待。他發表動人演講,說26年前,當第一位美國領袖尼克松總統訪華時,美國人在電視上第一次見到人民大會堂,那是我們國家所見到的第一批有關中國的真實畫面……那次訪問改變了歷史,使我們回想起冷戰前兩國對對方懷有的親切情感,也使我們回想起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我們的聯盟關係以及兩國之間可以追溯到美國建國初期的商業關係。 克林頓用中國諺語形容中美關係,說是"不怕慢,只怕站"。 但天有不測風雲,1999年,李文和事件使華盛頓充滿反華情緒,美國人指責中國盜竊高技術情報。就在這種情形下,朱鎔基完成了美國之行。 〖中國國務院總理朱鎔基:很多媒體也預言我的訪問不可能成功,但是我還是要去。因為既然你們有氣,我就要去給你們消消氣。這不是“地雷陣”,無非是氣氛不太好。但我的訪問,就是要去說明真相,恢復中美致力於建立建設性戰略夥伴關係的好勢頭。〗 抵達美國第一天,朱鎔基以鮮明的個人風度和幽默感,打動了洛杉磯。在午餐會上,朱鎔基說的第一句話是:"我要宣布一個好消息,中國和美國已經就農產品問題達成協議。這個協議是中國為加入世貿組織所作出的最重要的一部分……加州參議員范斯坦每年都要到中國來,每次都要提到柑桔問題。謝天謝地,從現在開始,她再也不會提這個問題了。" 夜晚,朱鎔基去南加州華僑宴會觀看演出,當看到孩子們天真的壓軸戲時,不禁潸然淚下。一國總理,心之甘苦,內外壓力之大,究竟能與誰說,淚水只能往肚子裡流。 告別洛杉磯,朱鎔基飛赴華盛頓,會晤克林頓。在白宮記者招待會上,一位記者提到"中國威脅論",朱鎔基反問說,美國是世上最大的發達國家,核武器是中國幾百倍,武器裝備是世界上最精良的,高科技是世界上最發達的,你們擔心什麼?話音未落,麥克風出了故障,朱鎔基沒有忘記開玩笑,他說:"可是你們美國的麥克風不是最先進的。"此言一出,台下鬨笑,緊張氣氛得以緩和。 只有老天知道,為什麼兩個國家會有如此多的坎坷。美國人笑了,中國人卻怒了。5月8號凌晨,北約炸了中國駐南使館。清晨,多瑙河水上餐廳老闆張隨生,高舉五星紅旗,在貝爾格萊德大街上行走,抗議北約暴行。台灣、港澳、內地大學生爆發大規模遊行示威,人們悲憤到了極點,使美國使館牆無完牆。 5月9日,克林頓致函江澤民,表示道歉和哀悼。10日凌晨,克林頓發表公開講話,向中國領袖和中國人民表示道歉,但他得到的回答是,中國推遲中美關於防擴散、軍控、國際安全問題的磋商,推遲中美高級軍官交往,中止人權領域對話。 5月12號清晨,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在國歌聲中,五星紅旗在天安門廣場徐徐升起,升至頂部,又緩緩下降,停在3分之1高處。在禮兵護衛下,死難者家屬手捧骨灰盒,緩緩走下飛機,接受祖國最高規格的儀式。此刻,美國和其他北約國家的駐華使館,同降國旗致哀。克林頓再次伸出橄欖枝,宣布繼續延長對華正常貿易。此外,他還特意為出席帕薩迪納世界盃女子足球決賽延長逗留加州的時間。比賽結束,克林頓探訪中國女足,繼乒乓外交過去近30年後,再一次行體育外交之舉。 【主持人陳曉楠:為對炸館事件表示發自內心地的遺憾,克林頓先後9次道歉,並兩次給江澤民寫信,這在美國歷史上絕無僅有,史無先例。這年深秋,克林頓再次給江澤民打電話,希望11月底之前達成中國入世協議。儘管美國國會依然立場強硬,給人的感覺是1999年根本談不成,只能推遲到2002年。但事實是,11月10號開始新一輪談判,6天后便獲得雙贏結果,為中國入世消除了最大一個障礙。在記者招待會上說,美國談判代表巴爾舍夫斯基說,談判成功,首先歸功於克林頓總統和江澤民主席,是他們的誠心誠意奠定了基礎。】 合作和鬥爭,任何國家與國家的交往,它都是必不可少的內容。2000年初,中國發表《一個中國的原則與台灣問題》白皮書,警告台灣如無限期拒絕談判,解放軍將不惜動用武力。美國朝野大怒,奠定了總統選舉活動的基調。但5月5號,中國駐紐約總領事張宏喜和美國耶魯大學校長萊文,卻能笑容可掬地為懸掛在耶魯名人堂上的容閎肖像揭幕。從這一天開始,容閎--這位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留學生--將和同樣是這所大學畢業的老布什總統和克林頓總統一樣,供後生永久性地瞻仰肖像。 喜悅的消息之後,總是伴有懸念,小布什入主白宮,把克林頓的"建設性戰略夥伴"改為"戰略競爭者"。他要改變中國對美貿易每周10億美元的順差,他還要批准向台灣出售驅逐艦、柴油潛艇、反潛飛機、愛國者反導彈系統技術。如此向台灣出售龐大軍備,在歷任總統中,小布什是第一位。這當然會引起中國的惡感,中國指責對台軍售是"飲鴆止渴"。 2001年4月1號愚人節,中美兩機相撞,不啻火上澆油,中美關係陰晴難測。但9月11日清晨,恐怖分子襲擊華盛頓和紐約,美國政治風向陡然急轉,中國又成了"偉大國家"。兩天后,布什打電話給江澤民,希望中國在打擊恐怖主義行動中協助美國。當布什身穿唐裝,出現在上海,當他轉稱江澤民是"親密盟友",他的強硬立場已獲得改變。 看來,一部專題片說不盡200年恩恩怨怨的中美風,但我們都知道一句話,路需要我們走,合作和鬥爭依然是我們明天的生活內容,我們將一直走下去。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