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台灣當局為何要查禁大陸書籍?
送交者: 彭維學 2002年03月04日17:04:18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在海峽兩岸的各種文化交流中,祖國大陸出版物深受島內民眾,尤其是學
術界的高度歡迎。但馬年新春過後,“台獨”意識作祟的台當局卻背道而馳,
大肆查禁大陸書籍,激起島內各界的強烈不滿。

  研究需要,大陸書暢銷台島

  儘管台當局尚未開放大陸書籍赴台,但祖國大陸出版物早已被島內學術界
視為“精神食糧”,成為島內一些書店的暢銷物。

  由於台當局嚴格限制祖國大陸出版物入台,規定台灣的書店不得公開銷售
大陸書籍,因而,多年來大陸圖書在台灣的銷售仍處於半公開、半地下狀態。
在台北市熱鬧的台灣大學、台灣師範大學校園附近的居民小巷裡,密布着一些
為當地師生所熟知的書店,有的甚至沒有掛招牌,它們經銷的大陸出版物深受
學術圈和在校大學生、研究生的歡迎。有些書店則頗具規模,每月進口大陸書
籍達3000-5000冊。由於銷售大陸書籍的書店越來越多,書商之間的價格戰
也愈益激烈。7、8年前,大陸書籍在台灣銷售的價格是書籍定價的10多倍,
現在則往往只有7、8倍甚至4、5倍。

  大陸書籍之所以受到歡迎,純粹是島內學術研究需要與兩岸出版市場互補
的結果。台灣學術界每個領域的研究人員不多,分門別類的專業學術書籍需求
量極小。尤其是,學術經典作品的出版往往被高翻譯成本、高印刷成本、低市
場容量、少量讀者所限制,出版商不願做賠本買賣。而大陸專業人才多,學術
研究領域廣,翻譯人才充足,不少中國古代典籍、西方學術經典、重要研究著
作的翻譯、科技研究的作品,包括一些在台灣找不到的冷門專業研究的中文書
刊,大陸出版界均有涉獵,這正好彌補了台灣學術界之缺。

  勿用置疑,祖國大陸出版物入台,對台灣只有好處,沒有壞處,台灣當局
有關部門相當清楚。也正因為如此,從“戒嚴時期”到現在,“限制大陸書籍
入台”的政策與學術研究需要的現實之間,始終存在着一個“灰色地帶”。

  製造藉口,“新聞局”奉命查禁

  但馬年春節後,台當局卻找出種種藉口,禁止大陸出版物“報關”,並率
先拿銷售進口大陸書籍的書商開刀。先是“新聞局”約談“問津堂”老闆,並
去函“海關”與郵局,扣留了“問津堂”自大陸進口的數千冊書籍。與此同
時,台當局有關部門還派人調查那些出售大陸書籍的書店。那些經銷大陸書籍
的書店老闆稱,春節過後,不少穿西裝、打領帶、或者神色嚴肅的陌生客人突
然出入店內,來回搜看書架。這種“山雨欲來的白色恐怖”態勢,使他們“感
受到異於以往的緊張”。

  台當局的“理由”聽起來似乎振振有辭,但事實上是站不住腳的,或者說
違背了島內民眾的利益。第一種“理由”是,“法律規定”研究所需的大陸書
籍可申請進口,如果公開銷售則是“違法行為”。事實上,台灣的個人、研究
機構、學術單位和圖書館雖可根據需要,申請進口大陸出版物,但手續煩瑣,
限制頗多,數量遠遠無法滿足各界的需求。《中國時報》等媒體就此表示,如
果法令的存在已違反現實,違反學術研究獨立與交流的功能,就應該修改;而
“不是用一個早已過時的法令,讓圖書業者無所適從,更讓台灣學術自由蒙
羞”。第二種“理由”是,“問津堂”書店開張不久,曾經在報紙上以“大陸
圖書,兩岸同價”作廣告,這一作法“太明目張胆”,“讓新聞局不得不着手
限制”。島內輿論認為,把這種正常的商業競爭行為視為“懲處的理由”,
“太荒謬了”。第三種“理由”是,進口大陸書籍“有違台灣安全”。《聯合
報》社論認為,學術書只是為知識分子服務,不但量少,且讀者多為“具有相
當獨立判斷能力的專精人士”,“若說學術圈因為幾本書就被大陸‘統’過
去,無疑是把知識分子當傻瓜,更打了執政者自誇的所謂台灣民主成就一耳
光”。第四個“理由”是,進口圖書衝擊台灣出版業。但島內學者坦承,“大
陸幾千種,幾萬種學術書籍都是補台灣出版品的不足”,根本不存在衝擊島內
出版業的問題。

  “台獨”作祟,台當局“殺雞儆猴”

  在台灣入世、國際書商赴台發展也無限制的情況下,台當局卻對大陸出版
品“情有獨忠”,禁止大陸書籍在台灣銷售,打擊經營大陸書籍的書商,進一
步暴露了台當局阻撓兩岸文化交流、極力推動“文化台獨”的政治陰謀。

  一是“殺雞儆猴”。去年底剛剛成立的“問津堂”是經銷大陸書籍較有影
響的一家,頗受島內“大陸書籍顧客群”的歡迎。而“問津堂”的顧問群,包
括王津平、王曉波等人,反對“台獨”,大力主張兩岸文化交流。雖說島內銷
售大陸書籍的不只“問津堂”一家,但“新聞局”和“海關”卻偏偏“吃定”
問津堂,大動干戈,島內輿論認為這明顯“具有政治針對性”,“殺雞儆猴”
的意味濃厚。

  二是“文化台獨”心態作祟。島內認同中華文化、反對“台獨”的文化傳
統及價值觀念,構成了遏制“台獨”發展、促進和平統一的堅實文化基礎。
“台獨”在島內並不具備文化、心理基礎,其陰謀難以得逞。於是,“台獨”
分子和台當局以“文化台獨”為手段,宣揚“台獨文化觀”,妄圖徹底割斷台
灣與祖國大陸的“臍帶”,使“台獨”意識滲透到台灣社會的各個層面,進而
混淆島內民眾以“中國”為核心的“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培植以“台
灣”為核心的“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一步一步地為“台灣共和國”鋪
路。因而,“台獨理念”根深蒂固的陳水扁當局擔心祖國大陸書籍入台不利其
推行“文化台獨”,故以所謂“危害台灣安全”、“衝擊台灣出版市場”借
口,打壓這些銷售大陸書籍的書商。


  為民請願,台“立委”要求解禁

  對於台當局的倒行逆施,島內各界表示強烈反對。受牽連的經銷商為之急
得跳腳,抨擊台當局“限制”甚至“查禁”的作法不合理。“問津堂”及部分
出版社負責人稱,當局不准學術資料流通,實在不合理;“早應修法而未修的
主管機關陸委會”,則是“問津堂事件”的罪魁禍首。“萬卷樓”總經理梁錦
興稱,台灣的文史哲博士、碩士寫論文,甚至大學老師寫升等論文,不參考大
陸學術書籍或資料可說絕無僅有,台當局的作法“不得人心”。

  學術界痛斥台當局“外行領導內行,政治干預學術”。多位知名教授表
示,“戒嚴時期查禁大陸書籍都禁不了,何況是現在”,“若大陸有值得參考
的書籍,就不應以意識形態為理由查禁,為什麼不能取長補短呢?”並抨擊
“法令的不合時宜,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他們稱讚“問津堂”及其他數十
家相關書店,“功在學術,無關統獨”;可以確定的是,“大陸圖書的桃花
源,台灣恆有問津者”。

  連日來,島內媒體對台當局查扣祖國大陸出版品一事進行了大幅報道,紛
紛發表評論。《中國時報》社論指出,當局若要限制大陸出版品進口,等於是
在扼殺台灣這個開放社會的生機;當局應修改相關法規,正視大陸出版品進
口。

  面對大陸書籍在台灣流通的現狀以及台灣學者、學生的需求,島內“立
委”要求當局解除禁令,並開始準備提案修正有關條例,以加強兩岸文化交
流。親民黨“立院黨團”稱,“學術無國界,大陸出版品在台灣的相關限制應
該鬆綁”,尤其兩岸學術文化交流日益頻繁,台灣學術界對大陸出版品需求與
日俱增,“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確有修改的必要”。2月26日,親民黨“立委”
李慶華、龐建國等在“立法院”舉行記者會,指責台當局有關“禁止大陸書籍
入台”的規定不符合實際需要,完全是“以政治干預學術”,更成為兩岸文化
交流的障礙,要求台當局“立刻改變現行政策”,全面開放大陸書籍入台。目
前,他們正積極展開連署,爭取更多“立委”的支持。

  (本文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

  中國網2002年3月4日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