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米亞公投結果3月17日出爐,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18日已下令批准關於克里米亞加入俄羅斯的條約草案。但這並不意味着克里米亞投入俄羅斯懷抱已萬事大吉。在公投結束後,烏克蘭軍隊正醞釀反撲,而美國17日則發動了自詡為冷戰以來最大的制裁。但普京見招拆招,不僅對烏軍發出72小時投降的通牒,還對美國發起了“反制裁”。
在克里米亞17日的公投中,96.77%選民願意將命運交付俄羅斯。對於普京不費吹灰之力的勝利,烏克蘭臨時政府17日指責這是一場“巨大的鬧劇”,美歐也不願就此善罷甘休。公投結果出爐後,白宮即已展開制裁行動,包括普京助手蘇爾科夫(Vladislav
Surkov)、普京顧問格拉濟耶夫(Sergey Glazyev)、俄羅斯國家杜馬外事委員會副主席斯路特斯基(Leonid
Slutsky)等一批要人赫然上榜。歐盟17日也宣布對21名“干預烏克蘭的肇事者”給予經濟制裁。
對於奧巴馬新一輪對俄制裁,有美國官員私下自詡是冷戰結束以來最大、最強制裁,但從普京17日和18日的反應來看,美國制裁威脅根本無法撼動普京意志,制裁的效果尚需時日才能判斷。最重要的是,包括俄羅斯副總理在內的多位普京親信對針對自己的制裁根本不屑一顧。到目前為止,奧巴馬尚未對普京本人發起制裁,國務院和白宮17日對此類提問均未作正面回答,尤其當提問涉及到被制裁俄羅斯官員在美究竟是否有資產或有多少資產。
俄羅斯在安理會上投否決票前,美代表鮑爾(右二)當面施壓俄代表丘爾金
其實對於歐美的制裁,分析人士認為,歐盟不敢作出過激反應,制裁頂多停留在某些領域,否則將導致兩敗俱傷。而美國在伊朗、敘利亞、阿富汗等國際問題上仍需要與俄羅斯協調合作,美國對俄羅斯的制裁頂多只能是“隔靴搔癢”。何況,在2013年5月俄羅斯就通過法令嚴禁俄羅斯官員在海外擁有賬戶,美國的制裁恐怕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奧巴馬之所以此番“大動肝火”,更多是在為自己找回面子:畢竟美國使了渾身解數,普京還是將克里米亞招至麾下。
相反,普京則順勢對美國發動了“反制裁”。華府資深新聞記者羅金(Josh
Rogin)18日爆料,莫斯科針對美國的“反制裁”清單已經準備好,而多名支持對俄態度強硬的美國會參議員已榜上有名。
羅金指出,在普京的清單中,近期就克里米亞問題批評俄羅斯入侵的美國參議員德賓(Dick
Durbin,D-IL)位列榜首。德賓系民主黨黨鞭,長期以來身為民主黨在參院內的第二號人物。《每日野獸》(Daily
Beast)指出,在獲悉自己位列俄羅斯制裁清單頭名後,德賓甚為自滿,稱此舉讓他成為“普京的敵人”,可令其立陶宛籍的母親“感到自豪”。
此外,包括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梅嫩德斯(Robert
Menendez,D-NJ)、外交委員會成員考克(Bob Cocker,R-Tenn.)和助理國務卿紐蘭(Victoria
Nuland)也榜上有名。外界普遍認為,這些華府要人在協助烏克蘭反對派推翻亞努科維奇政府期間出力甚大。
一邊是美國對烏克蘭的疲軟制裁,另一邊則是烏克蘭軍隊的“奮力一搏”。據悉,駐守在克里米亞的烏軍已開始挖戰壕、部署T-72主戰坦克,併集中在克里米亞和俄烏交界一線,而補充的4萬名後備役士兵未來幾天內也部署到俄烏邊境。
對於烏克蘭軍隊試圖對抗到底,普京展示出了不惜一戰的姿態。18日,普京已對烏軍發出最後通牒:72小時內繳械投降。面對普京的強勢,烏克蘭會如何應對呢?17日,烏克蘭第一副總理亞列瑪(Vitaly
Yalie
Ma)曾表示,烏克蘭軍隊將不會撤離克里米亞,烏克蘭人民不願打仗,他希望烏俄雙方能通過外交途徑化解衝突,協調解決雙邊關係中存在的問題。在俄烏對峙中,顯然主動權已掌握在普京手中。
面對克里米亞“逃離”烏克蘭,美俄對決已是必然。當年美國可以輕而易舉地對伊拉克、阿富汗動武,但2013年的敘利亞危機中,美國已是“談武色變”。畢竟,當年的伊拉克、阿富汗是小國,再者美國的財政狀況今非昔比。在如今的烏克蘭問題上,美國對抗的俄羅斯卻是十足的大國。美國謹慎是必然,但正是這個謹慎,使得美國只能在尷尬中吞下“出師未捷”的敗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