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軍事報道】據美國《國家利益》雜誌網站3月26日報道,作者為美國威廉瑪麗學院助理研究員傑克-道格拉斯。文章稱,多數觀察人士認為中國反介入/區域拒止能力對美國航母存在技術與經濟優勢,但即便航母存在弱點,華盛頓也有可能會嘗試利用航母發出威懾。
文章稱,其目的在於傳遞美國願意提高賭注的信號。就像美國在西伯林的駐軍一樣,雖然航母相對無防備,但也可以表明美國決心,發出明顯的警告。不過,文章指出,這種戰略同樣缺乏可靠性。美國每次提高賭注,中國都會亮出更好的手段。如果華盛頓向東海或南海部署航母,而且北京決定擊沉他,美國就需要部署更多航母。不過,這些航母與第一艘航母一樣容易受到攻擊。
多數觀察人士認為,中國反介入/區域拒止能力對美國航母存在技術與經濟優勢。反艦彈道導彈的射程是艦載戰機的兩倍。而且,這種導彈的發射很難被發現,而且也很容易分散,所以在遼闊的海洋上,超級航空母艦就是一個靶子。中國各種導彈的數量必然是美國航母的許多倍。無人機與先進反制措施可能會最終拯救航母,但很明顯如今航母在中國近海水域活動會面臨很大風險。由此得出的結論就是:在可能的情況下,航母不會被部署。
不過,道格拉斯指出,即便航母存在弱點,華盛頓也有可能會嘗試利用航母發出威懾。其目的則是傳遞美國願意提高賭注的信號。就像美國在西伯林的駐軍一樣,航母也是相對無防備的,但其也可發揮不同的功能,即表明美國決心,發出明顯的警告。具體而言,道格拉斯認為美國對北京討價還價的籌碼是:使事情變成令人不安的預言。問題不是航母能夠在衝突中做什麼,而是航母受到攻擊會預示着什麼——全面報復,一場可能很快就會脫離控制的戰爭。
正如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ASPI)分析人士哈里-懷特上個月所言,“其想法是這樣的:任何針對像美國航母這樣的高價值目標發動攻擊的人,都應預料到其會面臨對方的積極回應”。從國際角度來看,一次成功的攻擊會嚴重傷害美國威望,特別是在美國不做出回應的情況下。從國內角度來看,六千艦員的死亡,幾乎必然會產生令美國難以忍受的政治壓力,從而採取報復措施。美國被捲入二戰及其全球反恐戰爭甚至是由更少的人員傷亡引起的。
雖然國防規劃者傾向於規避採取會製造風險的武力姿態,但道格拉斯認為,如果美國的目的是維持在中國直接外圍地區維持霸權,那麼其已經別無選擇。現有戰爭計劃要求航母向亞洲大陸透射空中力量,封殺航母將剝奪美國大部分驚人戰力。固定基地面臨的風險更大,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美國在韓國、日本和關島的基地多年來一直未曾硬化。數月前,美國海軍戰爭學院副教授安德魯-埃里克森指出,美國在反潛戰方面保留着重要優勢。不過,埃里克森也提出了一個問題:美國的技術優勢是否足以應對中國沿海地區日益增加的不利條件?
不過,道格拉斯指出,這種戰略同樣缺乏可靠性。美國每次提高賭注,中國都會亮出更好的手段。如果華盛頓向東海或南海部署航母,而且北京決定擊沉他,美國就需要部署更多航母。不過,這些航母與第一艘航母一樣容易受到攻擊。美國或許可以從其駐亞洲空軍基地調派戰鬥機與轟炸機,但中國能夠針對這些資產發動先發制人的打擊行動或發動報復性行動。一旦把這些這些力量投射手段排除在外,美國就只能利用遠程隱形轟炸機與常規精確打擊能力。然而,美國並沒有發現並摧毀遍布中國大陸的成千上萬的發射器、雷達站、指揮與控制中心的能力。簡而言之,中國對美國的懲罰力度要超過美國對中國的懲罰力度。空戰海等概念不具備“升級優勢”,至少在中國的後院裡是這樣。
如果華盛頓繼續利用航母傳遞外交意圖,那麼其應該意識到,美國所要傳遞的消息可能會被誤讀。冷戰期間,在德國,美國減持核報復政策。和現在一樣,當時許多人懷疑美國是否願意用紐約換波恩或用洛杉磯換台北。如果威懾有效果,那是因為柏林駐軍只是美國全面遏制政策的一部分。而現在情況已經有所不同。美國可以嘗試向太平洋每個島嶼上派駐海軍陸戰隊,包括台灣。但事實上目前美軍正在削減預算,投資過時技術,事實上美軍駐沖繩兵力正在萎縮。由於缺乏必要的可信度,所以美國航母的“柏林戰略”會是危險的,或者只是徒勞的。如果一艘航母被擊沉,那麼有可能會發生兩種情況:美國會引爆一場其原本打算阻止的戰爭,而且美國有可能會輸掉這場戰爭;發出空洞無物的威脅,被稱為虛張聲勢,失去帝國地位。當自己極有可能會被絆倒時,實施“絆網”戰略並非謹慎之舉。(知遠 北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