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背受敵,安倍押注美國
【環球軍事報道】“解鈴還須繫鈴人。”韓國延世大學國際研究中心學者金凱(音)2日在《外交學者》上撰文援引中國這句俗語稱,外部干預可能在某些時候確實需要,但中日之間的問題和爭端,最終只能通過當事雙方解決。通過構築和維持同盟只能是維持暫時的和平,不能持久。
日本看上去已經選擇了“解鈴人”——美國總統奧巴馬。據《日本時報》3日報道,日本消息人士稱4月23日-25日奧巴馬將訪問日本,日本計劃以國賓之禮迎接奧巴馬,這將使奧巴馬成為繼1996年克林頓之後又一享受這種待遇的美國總統。之所以給予最高禮遇,是因為“面對朝鮮核武與導彈計劃的擔憂以及中國海上擴張,奧巴馬在與安倍的會晤中將強調美日安全同盟的重要性”。日本《讀賣新聞》敦促安倍必須抓住這一難得的機會“與奧巴馬重建信任”。報道稱,東京與華盛頓的關係日益破裂,尤其安倍去年12月參拜靖國神社之後。在華盛頓,出於大戰略考慮,許多人對安倍參拜感到惱怒,因為這只會破壞美國在亞太打造聯盟的努力。華盛頓一些官員開始質疑安倍是不是在挑戰基於1951年舊金山和約基礎上的戰後國際體系。在東京,許多人則因美國駐日使館對安倍參拜表達“失望”感到受挫,一些人譴責美國受了中韓公共外交太大的影響,另一些人認為如果換了共和黨執政應比奧巴馬政府更理解日本人。
美國的一些姿態看上去提高了日本的期待。日本《產經新聞》3日的頭條新聞就是援引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哈夫2日的表態稱,“美國歡迎日本修改武器出口三原則,否定中韓的擔憂”。同一天的《日本經濟新聞》說,美國取消派遣艦隊參加中國將在青島舉行的觀艦式,可能是為日本“打抱不平”,因為中國故意將日本自衛隊排除在外。美國《華爾街日報》2日報道了美國新軍事動向:在亞洲擴充海軍陸戰隊。美國海軍陸戰隊被稱為“第二支地面部隊”,目前正接近完成調整,已有1.9萬駐紮在亞太地區,而目標是2017年達到2.2萬。《華爾街日報》稱,美國還擴大了與日本以及澳大利亞的聯合演習,地區盟友正在加強他們自己的兩棲部隊,以抗衡北京。
多家國際媒體從克里米亞危機得出的推論是:美國不會冒險跟另一個核大國開戰——而且還是為了地球另一側幾個無人居住的島礁。英國《金融時報》刊文稱,如果要制裁中國,美國的代價將比制裁俄羅斯更沉重,因為中國目前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理論上,美國可以限制中國商品進口,甚至能在緊急關頭動用美國海軍阻斷中國的能源進口。但正如俄羅斯一樣,中國也能使用多種經濟武器報復,如破壞美國企業的供應鏈和拒絕購買美國短期國債。
中國人民大學學者黃大慧認為,安倍公開承諾不參拜的可能性不大,答應這個條件會讓他在國內面臨很大壓力,而參拜問題也是維繫他和日本保守勢力關係的紐帶。德國柏林亞洲問題專家夫羅里揚3日則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中日政治關係連年冰封,但日本當下國際壓力在猛增:朝鮮第四次核試驗箭在弦上;在克里米亞危機上俄羅斯與美國都在拉中國,日本卻因為綁在美國戰車上惡化了同俄羅斯的關係,美國“重返亞太”的政策則受到很多人質疑。他說,中國領導人最近對歐洲的訪問更體現出中國的外交分量,安倍也去了荷蘭,但日本明顯被歐洲人“冷落”。
【環球時報駐日本、韓國、美國、德國記者 藍雅歌 李珍 王剛 蕭達 青木 環球時報記者 劉暢 張倍鑫 汪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