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維新聞】對於南海爭端,台灣一直保持沉默,除了重申既有立場外,通常選擇作壁上觀,美智庫學者敦促馬英九澄清在南海九段線的立場。
美智庫國際戰略研討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學者葛來儀(Bonnie Glaser)4月17日表示,馬英九政府在中國東海外交上頗為積極,也極具建設性,但是在南海爭端問題上一直保持沉默。
葛來儀敦促台灣澄清在南海九段線問題上的立場,讓各申索方和國際社會知道,南海問題也攸關台灣的利益,台灣願意在管控南海糾紛上做一個建設性的參與者。
葛來儀還說,九段線是南海不穩定的主要來源,美國國安會前東亞事務主任貝德(Jeffery Bader)近期曾建議華盛頓同台灣就後者能否澄清在九段線問題上的立場進行討論。
葛來儀還說,台灣第一步應該是去徹底地重新審閱中華民國歷史檔案,了解中華民國政府劃設南海11段線(九段線的前身)的初衷。
她還說,台灣澄清立場後,作為回應,東盟國家或將支持台灣加入同北京就南海行為準則的討論。
九段線是中國在南海海域國界線的一種叫法。1947年,中國民國政府在其編繪出版的《南海諸島位置圖》中,以未定國界線標繪了一條由11段斷續線組成的線。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經政府有關部門審定出版的地圖在同一位置上也標繪了這樣一條線,不過將11段斷續線改為9段斷續線。
在1947年民國政府最初的11條斷續線公布之時,當時的國際社會並未對此提出任何異議,周邊的東南亞國家也從未提出過外交抗議。許多國家包括南海周邊國家以及蘇聯、日本、法國、德國、英國出版的地圖上也畫上了11條斷續線,並註明歸屬中國。
但在簽署《舊金山對日和約》時,情況發生了變化。美、英應法國的要求,把西沙和南沙群島的處理包括在條約之中,並同意法國將其盟國——老撾、柬埔寨和越南都帶到會議上,而中國大陸和中國台灣卻沒有被邀請參加會議。
在1951年《舊金山對日和約》草案中,美、英故意不提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的主權歸還問題,為以後的南海領土爭端埋下了禍根。更嚴重的是,和約僅寫明日本放棄對西沙和南沙群島的一切權利,而沒有明確指出將其歸還中國。
《舊金山對日和約》為南海周邊新獨立的東南亞國家提供了爭奪南海領土的機會,為以後的南海爭議埋下了禍根。
台灣當局處理南海問題的16字基本原則是“主權在我、擱置爭議、和平互惠、共同開發”,馬英九的態度則是:“一貫立場是主張擁有主權,但我們強烈認為,各方應該以和平方式來解決爭端,保障公海航行自由,共同開發、共享資源。”
根據自身實力和政策,台當局對南海議題的態度分為幾個階段:上世紀90年代之前,台灣在維護南海主權問題上態度相當積極,甚至成立“南海突發事件緊急處理小組”,顯示對南海問題立場之堅定及重視程度。
李登輝執政後期及民進黨執政時期,台灣有把南海當做“台獨”工具的傾向,繼李登輝將太平島駐軍撤換為海巡人員之後,陳水扁當局對南海的政策立場變得消極,後期轉化為企圖以“台灣”名義,參與南海問題的多邊對話與談判。
馬英九執政後,對南海問題的立場有所調整,近年來不斷重申對南海的“主權”與共同開發立場。而南海每有爭端發生,台灣除了重申既有立場外,通常只能選擇作壁上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