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軍委主席4月14日視察解放軍空軍機關有關“中國以新型作戰力量加強空間防禦”、“中國打造空天一體軍隊”講話引發外界熱議。法新社15日稱儘管中國宣稱和平利用空間,但2007年解放軍使用陸基導彈摧毀一顆報廢衛星暴露其極具攻擊性的勃勃野心。此外,中國於2013年也測試新型反衛星導彈。不過據陸媒環球時報17日報道,一名未具名的中國軍事專家在否認西方媒體炒作的同時披露了習近平倡導建立的空天一體戰所包含的作戰任務。
報道稱,空天一體概念可上溯到20世紀中葉。1957年10月4日和1958年1月31日蘇聯和美國分別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此後雙方開啟對外層空間的爭奪。1959年,美國空軍條令中首次以“航空航天力量”代替“航空力量”,把地球表面以上的整個空間稱為“航空航天空間”,並視為空軍的作戰環境。此後,美國空軍制定的各項基本原則性理論性文件中,幾乎都使用了“航空航天”一詞,即空天。1999年初,美國防務專家在航空航天教育基金會的專題討論上,提出聯合航空航天力量為主體的作戰理論新構想,並指出聯合航空航天力量是一支由各軍種航空航天部隊組成的作戰力量,要通過協調一致的行動,達成作戰目的。
2013年5月中國西南上空出現的UFO被認為是解放軍在進行新一輪反衛星試驗(圖片來自網絡)
中國空軍在21世紀初開始討論空天一體的作戰理念和發展戰略。據《中國空軍百科全書》介紹,“2004年,根據中央軍委新時期軍事戰略方針,確立了‘空天一體,攻防兼備’的空軍戰略,進一步明確了中國空軍戰略的核心內容……”由此來看,空天一體在中國空軍提出已有10年時間。在這十年間,正是“空天一體,攻防兼備”的空軍戰略指導空軍在各領域的發展建設。
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中國軍事專家16日披露,根據國際上航空航天一體化作戰理論,空天一體至少包括但並不局限於以下幾方面:首先是空天一體化戰場。地球大氣層內空間與大氣層外空間雖然存在着一些物理差異,但它們之間沒有絕對的分界線,而是一個無縫銜接的整體,是一體化的戰場。
其次是空天一體化力量。航空力量與航天力量的兵力組織結構、訓練、指揮控制等基本相同。其編成包括使用航空器、洲際彈道導彈、人造衛星、航天飛機的部隊,以及攔截航空器、彈道導彈和航天器的各種導彈、動能武器、激光武器部隊。航天力量負責航天偵察,實施全球偵察監視,負責向太空發射航天器,奪取制天權;航空力量負責快速兵力投送,實施縱深打擊,奪取制空權。最後是空天一體化作戰。將航空航天作戰,以及部署在地面,直接服務於航空航天的力量和設施的作戰行動融為一體。
中國航天發展緊追美國(圖片來源網絡)
專家強調,隨着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和“空海一體戰”的提出,中國的海空軍建設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西方媒體將中國提升空天防禦力與反衛星試驗相聯繫,是一種非常陳舊而又了無新意的炒作。空天本身就是一種平滑的過渡,本身就應該是一體的,只是各國在編制體制上有所不同。
而空天一體主要是強調,加強空軍對於天基信息系統的利用。空軍在遠程作戰時,需要天基系統的信息支持,而在提高本土防衛能力方面,考慮到一些進攻方可能會採用空天一體的武器,特別是某些國家還在研發高超音速武器,這就需要通過天基信息系統,更好地掌握預警情報,特別是戰略預警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