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總統奧巴馬即將訪問亞洲四國的前3天,白宮國安顧問賴斯公布了此訪的部分議程細節,更多細節待奧巴馬啟程前1天公布。在談到亞太領土爭端時,賴斯用“領土爭端”指代了釣魚島。這也是奧巴馬政府高層近半年來就釣魚島問題態度變化的進一步體現。
賴斯(Susan Rice)18日下午表示,對於時下的地區緊張局勢,尤其涉及到朝鮮和“領土爭端”,奧巴馬此訪將肯定美方對該地區規則導向的承諾,該地區也極大地要求美國扮演領導角色。在美日韓三國首腦海牙峰會的基礎上,奧巴馬此次亞洲行將繼續推進和擴大美日韓三邊防務合作,這種三邊防務合作將有助於美國重申基於國際法、和平解決海事和“領土爭端”(territorial disputes)的承諾。
就克里米亞被俄羅斯吞併如何影響亞太盟邦看待自己的領土爭端,賴斯強調,就烏克蘭局勢,美國一直都在同盟邦和夥伴國保持緊密溝通,討論堅持國際原則的重要性,即主權和領土完整以及和平解決爭端(disputes)。奧巴馬此次訪問的每一站都將繼續這種討論。
就防空識別區(ADIZ)等議題,賴斯強調,奧巴馬在日本和韓國將會討論這一地區的“領土主張和爭端”(territorial claims and disputes) 。美國一直以來都在清楚表達自己觀點,即就“主權主張”不持立場,但是美國強調這些“爭端”(disputes)必須要在國際法和沒有武力脅迫威壓的基礎上予以和平解決。美國在討論該地區海事及其他領土主張時,會繼續強化美方的觀點。
當日有記者這樣提問:中國很明顯一直都在非常謹慎地觀察奧巴馬總統如何談論南海和東海的“海事爭端”(maritime disputes),他此次會使用類似助理國務卿拉塞爾的那番話(編者註:拉塞爾稱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為北京開了一個先例),因為那些話有點激怒中國。
4月3日,拉塞爾說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為北京開了一個先例。4月4日,拉塞爾又稱中國宣稱主權的方式破壞地區穩定,並稱美國存在非常機密的戰略應對南海等。
賴斯18日對此回答道:就領土爭端問題(territorial disputes)而言,我認為你們將聽到總統一直以來所闡述的美國政策,即這些“爭端(disputes)”應該而且必須通過和平方式予以解決,而非通過威壓、威脅等不符合國際法,尤其是海洋法公約等非和平方式。這仍將是美國的有力觀點,奧巴馬和有關國家接觸時都已表達了這一觀點,包括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海牙的會晤。
對於在該地區的“侵犯”行為,賴斯表示,毫無疑問,美國在亞太及其他世界各地都存在盟邦承諾和條約義務,美國將明確且樂意堅持履行那些義務。
美國最近一次對日姿態變化是副總統拜登(Joe Biden)2013年12月結束日中韓三國訪問之際。美國官方在拜登結束訪問時非常謹慎地定義釣魚島問題的“爭議性”和“敏感度”,凸顯奧巴馬政府對釣魚島“領土爭端”的認識正發生微妙變化。美國國務卿克里(John Kerry)隨後更是直接使用 “territorial dispute”(爭議領土)來形容東海的爭議地區。此前美國官方更多地是使用“東海問題”(East China issue)和“尖閣列島”(即中國釣魚島),以示自己對日本盟邦的支持。
近來奧巴馬政府高層的表態開始回到為日本站位,尤其是在中國宣布東海防空識別區之際。有美國智庫學者敦促奧巴馬在訪問日本之前或期間,應該作出明確表態,約束安倍對中韓的敵對言行,以便讓美國對日本盟邦的支持得以正確表達。哈格爾最近訪問日本時直接用“disputed territory”(爭議領土)談釣魚島,稱美國必要時履行安保條約。哈格爾說:“美國並沒有改變東海或南海爭端(disputes)的政策,對於東海或南海存在疑問的島嶼或地區爭端(disputes),美國也沒有改變不占隊的立場。美國支持在國際法框架內通過和平、外交手段解決爭端(disputes)”。
麥艾文直接使用“disputed territory”(爭議領土)談論過釣魚島。他說,無論中國是否有權設立識別區,中國這種單邊且未經協商劃設的方式就是危險的,而且還有意在其他地區設立識別區。美國評估後發現,中國設立東海識別區的其中之一目的就是試圖宣示對尖閣列島(即中國釣魚島)領空的行政控制。美國完全不認為這種單邊行為是一個國家促進領土主張的合理或有效方式。
麥艾文2月11日在華府曾重申,美國對南海和東海爭端十分關切,該區域的自由通航及和平與美國國家利益緊密相連,和平是美國介入南海和東海爭端的首要原則。他當時認為,美國反對單方面推進爭端的行為,尤其是尖閣列島(中國稱釣魚島)爭端,日本擁有尖閣列島的行政權。單方面改變地區現狀的行為具有挑釁性,易造成地區不穩。爭端各國應找尋一條有效的外交機制解決爭端。美方認為在爭端地區建立行為準則是解決方法之一。
麥艾文還向中共高層傳遞三條信息:美國仍然強大,美國經濟正全面復甦,在未來,美國將繼續保持具有競爭力的地位;美國已進駐亞太地區60年,在未來60年裡乃至其後,該姿態不會發生改變;與單獨處理地區和國際問題或相互競爭相比,美中應該通力合作,主導美中關係的應該是合作而不是競爭。
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2月20日則回應麥艾文稱,美國沒有必要老是提醒別人,自己很強大。應該說中美都不是亞太地區的陌生人,中國在亞洲已經有數個世紀了,而且正好處在亞洲大陸的中心,比美國更加本土。就麥艾文所說的中美應該合作而非競爭,崔天凱則表示,中美的確應該致力於共贏的合作,這是新型大國關係的關鍵,也是國際社會的期待。
崔天凱更是在其他場合多次批評美國在釣魚島問題上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認為美國在釣魚島所謂的不持立場充滿偏見,並將國際法片面解讀並強加於人。
有分析認為,奧巴馬政府不會情願同中國就一串岩礁同中國打仗。所以,美國學者也擔心,如果一場衝突被蓄意或意外引發,這種衝突規模的大小,首先應該作出反應的肯定是日本,但是這種事件將觸發盟友間的緊急磋商,以便商討美國如何合理介入。儘管美國盟友通常都會在衝突爆發前或衝突發生時炫耀美國防務支持及軍力,但是美國官員也擔心這可能令北京升級應對,或導致日本過於自信,進而刺激日本向美國提出更多要求。
當然,如果美國過于謹慎或保持模稜兩可的態度,這也有可能讓北京錯估,誤認為美國的盟邦無法自衛或不願自衛,從而可能導致北京下注接管釣魚島或引發更為激烈的軍事衝突。如果這樣的話,其他盟邦對美國安保承諾的信任度就會大幅下降,最終傷及的還是美國所謂的重返亞太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