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戰爭前,中國海軍的大軍艦大炮彈全靠進口。戰爭一爆發,外國立刻不賣了,錢再多也買不到,只能幹挨打。抗日戰爭前中國空軍的飛機全靠進口,而且困難重重——當時最好的選擇是德國的飛機。但德國人不賣,現役的BF109不賣,和BF109競爭失敗的HE112不賣,甚至過時的HE51也不賣(但是HE112和BF109都向日本出口了)。
當時中國能從美國買到的是雙翼飛機霍克2,與日本的飛機技術上整整落後一代,唯一的優勢就是擁有機載無線電系統,但那個時候這個東西又屬於保密裝備,出口型不允許安裝機載無線電系統。等抗戰一爆發,西方國家立刻不賣了,連霍克2這樣的垃圾也買不到了,錢再多也白搭。
1937年7月時中國空軍僅有戰鬥飛機305架,3個月就消耗殆盡,到1937年10月22日只剩下81架作戰飛機,天天逃警報都來不及。從此中國天空徹底門戶洞開,日軍飛機如入無人之境,隨心所欲狂轟濫炸。那個時期的中國人無不嘗夠了挨炸的滋味。
當時中國不僅飛機如此、重武器如此,要害工業裝備物資皆如此——日軍占領了中國全部沿海港口城市、切斷了中越交通、切斷了滇緬公路、封鎖了中國東、西、南的全部海陸進出口通道後,中國工業幾乎癱瘓,號稱“一滴石油一滴血,一條輪胎一條命”。
只有對中國1840年以來挨打的歷史教訓記憶猶新、領教夠了挨打挨炸的滋味、特別對松滬抗戰的“血肉磨坊”羅店、對南京大屠殺、對重慶大轟炸等慘痛歷史刻骨銘心的中國人才能認同一個結論:中國必須擁有自己的要害工業和要害資源,不管用什麼方式,不管用什麼代價
——如果你領教過“血肉磨坊”羅店、領教過南京大屠殺、領教過重慶大轟炸、領教過抗戰時日軍飛機大炮狂轟濫炸造成的中國人的慘重傷亡,你最在乎的必然是中國必須有自己的先進武器和先進工業,而不會是製造這先進武器的先進工業靠的是市場經濟還是計劃經濟:
黑貓白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公有私有,要害是中國必須擁有;計劃經濟市場經濟,讓中國不挨打就是好經濟——你會先入為主斷言:哪怕造不出飛機大炮也不要國營企業、寧可中國挨打也不要計劃經濟嗎?
根據歷史,從中國生存的角度出發,任何“國營”“民營”、“國進民退”、“國退民進”之爭都必須服從一個大前提:確保中國對要害工業、要害資源的絕對擁有。
衡量任何爭論、任何變革的起碼標準是不得危害中國擁有要害工業和要害資源。這是旅順大屠殺的教訓,是南京大屠殺的教訓,是重慶大轟炸的教訓,是1840年以來用無數中國人的腦袋換來的教訓。
誰反對這個標準,誰就是企圖讓中國挨打。誰要推翻用無數中國人的腦袋換來的教訓,誰就必須押上自己的腦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