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4月21日,首部關於中國航母遼寧艦艦載機部隊訓練的官方視頻,在中航工業首度公開。視頻從多個角度記錄了我國首款艦載戰鬥機殲-15在遼寧艦航母上訓練的珍貴影像。據外媒稱,未來10年之內,中國海軍有可能裝備3艘“遼寧”級的大型航母。
中日進入了海上軍備競賽的時代。雙方造大型水面艦的速度是世界之最,遠遠超過歐洲任何國家。尤其在建造裝備有源相控陣雷達的大型水面艦競爭中,日中雙方互為對手的勢頭非常明顯。
雙方都進入了以中大型、輕型航母為中心的水面艦主導時代。從目前的情況看,日本決心取得技術優勢,在艦載雷達、防空導彈等技術上,比中國領先。中國海軍裝備了更遠射程的艦對艦導彈,例如YJ83-YJ62艦對艦導彈的射程達到了180-280公里,甚至更遠,但是這些導彈並未經歷過實戰考驗,飽和艦對艦導彈攻擊是否有效?不完全取決於射程,而是導彈本身抗電子干擾的能力,這方面,日本的系統是北約制式的。
航空母艦競爭
未來10年之內,中國海軍有可能裝備3艘“遼寧”級的大型航母,如果日本進口美軍45000噸級的Tarawa級大型船塢登陸艦計劃得到落實,進口短距離、垂直起降戰鬥機就勢在必行,只有兩種選擇,一種是F35B,另一種是二手的AV8B,後一種可能性不大。
最新建造的Izumo級28000噸滿載排水量輕型航空母艦(DDH24)目前沒有搭載F35B的計劃,設計上,但是具備了搭載、運用8-12 架F35B的能力。在和平年代,DDH24還擁有補給艦的能力,設計了油料補給設施,一旦拆卸這些設施,降低反潛直升機的數量,搭載24架F35B是完全可能的。另一方面遼寧級航母在戰時有可能通過同樣的方式把艦載機數量擴大到36架左右,F35B更加側重攻擊能力,空優作戰的機動性不如 Su33/J15,是否能夠通過隱形化、更為先進的空空導彈、電子作戰等裝備得到補償?只能等待實戰考驗。
雙方在東中國海海上的競賽對航母的要求不那麼大,因為整個海區都處於岸基飛機的作戰半徑之內。
資料圖:1999年,中國購買了瓦良格號,於2002年3月4日抵達大連港。2005年4月26日,開始由中國海軍繼續建造改進。解放軍的目標是對此艘未完成建造的航空母艦進行更改製造,及將其用於科研、實驗及訓練用途。2012年9月25日,正式更名遼寧號,交付予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圖為沐浴在黃昏中的遼寧艦。
神盾級的水面艦
日中都如火如荼地建造大型神盾級水面艦,052C DDG已經建造了6艘,配備48個單元的HQ9防空導彈和中國自己設計的346型有源相控陣雷達,射程280公里以上的YJ62 艦對艦導彈。改良之後的052D DDG已經看到2艘,HHQ9防空導彈追加到64部,下一階段還存在大連造船廠建造2艘、江南造船廠再建造2艘052D的情報,這樣,052C/D的數量到2016年有可能達到10-12艘。雷達進行過改進,安裝了更為大型化的有源相控陣天線。
在海上自衛隊,4艘金剛、2艘Atago“神盾”導彈驅逐艦的格局一直保持至今,兩種導彈驅逐艦的排水量達到1萬噸,每艘配備了96枚 SM2/3型防空、彈道導彈攔截系統,每一艘“神盾”的對空作戰能力幾乎是“中國神盾”的兩倍,“金剛”級DDG都具備了對彈道導彈攔截作戰的能力。不過二艘Atago的SM3運用能力還處於改裝階段,計劃追加BMD5.0版,雷達使用的是SPY-1D(V),增大了掃描角度,以便對應高空垂直落下的彈道導彈。
日美的神盾級水面艦在反潛、防空、電子作戰、綜合指揮、網絡戰等等領域有可能比中國的052C/D技術超前,但是後者在數量上越來越比日本具備優勢,更為快速的擴充海軍計劃,有可能使052C/D/E(或者055)的數量、噸位上超過日本的神盾水面艦作戰系統,換句話說日中兩國海軍大型水面艦,在數量上開始朝對中國有利的方向發展,這種態勢在歷史上從未出現過。
不過,除了金剛、ATAGO神盾艦在外,海上自衛隊的Atsuki級DDG技術上令人印象深刻,6800噸滿載排水量,配備了國產的FCS-3 型有源相控陣雷達和ESSM防空導彈系統,目前生產4艘,其他主要的作戰系統,諸如NOLQ-3 電子作戰體系、OQQ-22船殼聲納、OYQ11戰術情報處理系統都是清一色國產、最新型的,日本在裝備技術的細節方面,由於不出口,外部世界了解不多,不過日本的半導體材料工藝早已進入最發達國家行列,因此所有上述技術,不會比中國海軍的差,只會更好,簡單的外觀例如FCS-3A有源相控陣雷達,採用了最新一代的GaN材料,輸出功率是上一代材料的3倍以上,小型化,據說具有探測300個目標的能力。
總體上看,配備被動/主動性相控陣雷達的海上自衛隊水面艦在2015年會達到10艘,數量上與同期的052C/D基本持平,今後如何擴充數量,尚不清楚。
在導彈護衛艦(FFG)的建造方面,054A已經服役18艘,對應9艘6100噸滿載排水量的Murasame和5艘6300噸滿載排水量的 Takanami FFG,三種導彈護衛艦都擁有機械掃描雷達、艦對空導彈垂直發射系統,先進的戰術情報處理中心、以太網、戰術數據鏈運用系統,主要的兩種日本導彈護衛艦都裝備了Link11、14數據鏈,逐步修改成Link16,無論從噸位、還是從綜合技術上看,兩種日本導彈護衛艦都不輸給054A。但是在數量上,054A對應兩種海上自衛隊導彈護衛艦的優勢已經明顯。
水下力量
日本潛水艦的安靜性是世界上最好的。結合相當先進、強有力的立體反潛能力,海上自衛隊的水下作戰能力甚至超過英法等歐洲國家。最新型的 Soulyu級柴電潛水艦已經配備了斯特林發動機,水下排水量4200噸,是世界最大型的柴電潛水艦,採用了舵效性相當好的X型尾舵、聲納實現了全部數組化,包括船殼數組(ZQQ7B)、側數組、拖曳數組等。總共規劃建造9艘,目前已經建造了6艘,第二種潛水艦是11艘OYASI級,1988年開始建造,水下排水量4000噸。看起來,海上自衛隊今後也將繼續維持16艘潛水艦的規模。
但是這種技術優勢因為中國海軍進口12艘KILO636、建造新一代的AIP“元”,擴充先進柴電潛水艦的數量而逐步被抵消。僅僅KILO和元級潛水艦的數量就接近20艘,超過兩種主戰型日本潛水艦。這裡還必須考慮追加生產之中的093、095核潛水艦對日本的潛在威脅,噪音更大的中國核潛水艦可以在南中國海對日本商船構成威脅。因此,日本也應該擁有核潛水艦的討論呼聲在升高。
在反潛力量方面,無論是反潛機的數量、質量方面海上自衛隊都遙遙領先中國。後者剛剛開始裝備高新5號反潛機,2013年3月末,海上自衛隊還擁有75架P3C,部分還在改裝,追加GPS電子海圖、船舶自動識別系統、下一代數據鏈等。國產的P-1反潛機在2013年開始部署,目前總共擁有10架。與此同時,日本還計划進口P-8反潛機。後兩種反潛機都是先進的固定翼機體。
最後一點必須考慮的是一旦發生海戰,只有穩獲制空權,才可能取得海戰最後勝利,中國海軍航空兵裝備了24架Su30MK2、24架J11B、 28架J10A和3個團的JH7A攻擊機,海上自衛隊如何與航空自衛隊配合,對應這些空中力量?是戰爭走向的重大因素。中方就此擁有非對稱優勢。
外來因素
中日海戰不可能是單方面的行動,一旦發生任何衝突,美軍的支持、介入是必然趨勢,這是為何美國不希望看到中日關係惡化到開戰程度的原因,亞洲從來不是美國戰略利益的重點,“再平衡”的美國對亞洲新戰略只是掛在嘴上的,在缺乏軍事預算的情況下,美軍在介入亞洲衝突的速度、力度方面,都越來越被外部世界質疑。不過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假設真的日中在海上開戰,美軍必定向日軍提供情報支持、彈藥補給,美軍航母艦隊介入的結果,不排除F18E/F 直接參與空戰的可能性。日中爆發任何海上、空中衝突,不可能不考慮美日聯合作戰的力量。
資料圖:2013年11月,遼寧艦從青島赴中國南海展開為期47天的海上綜合演練,期間中國海軍以遼寧號航空母艦為主編組了大型遠洋航空母艦戰鬥群,戰鬥群編列近20艘各類艦艇。這是自冷戰結束以來除美國海軍外西太平洋地區最大的單國海上兵力集結演練,亦標誌着遼寧號航空母艦開始具備海上編隊戰鬥群能力。圖為遼寧艦出海試航。
資料圖:早在1990年代末期,中國就從烏克蘭購得一架存放在當地、構型完整的SU-33的原型機,且先前蘇聯存放在烏克蘭艦載機訓練中心的二至三套用降落尾勾都被中國買走;由於中國先前在獲得俄羅斯授權生產SU-27戰鬥機之後,又徑自進行仿製與修改而成為J-11,以既有的SU-27為基礎而推出中國版SU-33,被稱為殲-15(J- 15)。圖為殲-15起降訓練。
資料圖:052D驅逐艦首艦昆明號海試畫面。
資料圖:舷號為172的我國最新研製052D型驅逐艦首艦昆明號正式加入中國海軍序列。
資料圖:054A型(北約稱江凱II級)煙臺號導彈護衛艦。
資料圖:中國海軍054A新型護衛艦海試。
資料圖:解放軍元級潛艇怒射魚雷畫面。
資料圖:中國039A型潛艇。
資料圖:中國高新電子情報機。
資料圖:中國高新電子情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