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稱美國同時遏制中俄等於“自殺”
參考消息網4月27日報道 俄羅斯《觀點報》網站4月24日刊登題為《在龍和熊之間》一文,作者是俄《政治雜誌》主編彼得·阿科波夫。文章稱,在宣布對俄羅斯實施遏制和封鎖的同時,美國也激化了自身同中國的關係,也就是說,這完全是自殺性政策。更為現實的可能是,美國將不得不在全球戰線同中俄聯盟對抗。
文章認為,中俄加強全球範圍內的合作具有許多客觀原因,這些原因具有長期和戰略的性質,兩國的盟友關係符合中俄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
作者稱,但令人吃驚的是,的確有些人認為美國可以對俄羅斯打“中國牌”。時不時有人一本正經地說必須吸引中國參與包圍俄羅斯。似乎已忘記,中國視美國政策為自身主要威脅,指責美國企圖遏制中國。奧巴馬23日開啟的亞太之旅只會加深北京的這種認識。一些美國分析家也就此撰文稱,是美國自身導致兩個世界大國反對自己,這只會使它們更加接近。
文章稱,奧巴馬沒去中國,儘管美國人有此願望,但中國人總體上並不願意接待貴賓。原因很簡單,北京認為奧巴馬此行是為了打造地區反華聯盟。美國試圖在支持盟友和維持同中國的和平之間找到平衡點,但這種遊戲不可能無休止地持續下去。孰友,孰敵,對此北京已一目了然。
作者稱,中俄美三角關係現正成為世界政治的關鍵環節,同戰後的蘇美關係一樣重要,因此主要問題在於這一三角關係的力量平衡。是等邊三角形,還是美國與結為盟友反對“美式世界”的中俄相對立?
文章稱,最近15年來中俄開始為戰略夥伴關係奠定基礎,克服了在彼此認識上及具體爭端上的問題。使中俄兩國關係走近的是改變世界秩序以剝奪美國向全世界發號施令的權力和能力這樣一種共同的意願。
作者稱,從這點來說,最近10年美國同中國和俄羅斯的關係要遜色於歐亞兩強國彼此之間的關係。形勢已不可能回到中俄曾是盟友的上世紀50年代,但已接近這一點。中俄兩國之間沒有地緣政治矛盾,相反,中俄有着共同的戰略利益。
作者認為,而中美及俄美的地緣政治利益從根本上是相互對立的,在現今的國際秩序框架內,這種分歧是不可能消除的。企圖在太平洋地區遏制中國、在歐亞地區遏制俄羅斯,美國不僅為自己設定了不可完成的任務,還加快了自身地緣政治的衰落。而且,這是在莫斯科和北京不會成為盟友、只是獨自抵抗美國遏制和擴大自身勢力範圍的情況下。在中俄共同努力、結成統一戰線的情況下,美國的地位在未來中期將是十分悲慘的。連一些美國的分析家也清楚地認識到這一點。
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編輯蓋倫·卡彭特在《華盛頓的主要戰略錯誤》一文中說:“美國必須嘗試恢復同兩國的關係,這是最理想之舉。如果奧巴馬政府無法接受,那至少應該選擇其中一個大國作為主要對手,而不是同時與俄中對立……迴避這一問題的解決,並製造與莫斯科和北京同時對抗的風險是極其嚴重的錯誤。如果我們繼續沿着這條道路走下去,等待着我們的將是失望,甚至可能是災難。”
文章稱,美國希望通過遏制俄羅斯和中國保住全球領袖的地位,但對此它已力不從心。它希望推遲同中國的激烈衝突,以贏得遏制俄羅斯的時間,為此原則上甚至準備向北京作出一些讓步。但問題是,中國不需要在次要問題上的讓步,對其至關重要的是美國在亞太地區的軍事存在這類問題。可在這方面華盛頓不僅不打算作出絲毫的讓步,甚至相反還企圖提升中國對手的實力,打造反華遏制路線。
作者稱,北京清楚地認識到美國的戰術——先對付俄羅斯,然後解決中國,因此不僅不會迎合他人的遊戲,相反將擴大自身對太平洋地區的壓力,因為它認識到,美國已無力在中東、歐洲和太平洋三線作戰。
文章認為,美國“定製遊戲”的時代已一去不復返了。有沒有一個重大理由能讓莫斯科和北京獨自而非共同抵禦戰略對手?美國人沒什麼可高興的——克里姆林宮不會出現新的赫魯曉夫。